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南越国考古学研究

    黄展岳

    2015-06-01

    978-7-5161-6069-5

    356千字

    26

    南越(古族名) 考古学 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建设和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进程中,根据党中央关于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职能定位,努力推进学术研究制度、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2006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即是践行“三个定位”、改革创新的产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是一项学术制度,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领导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运行的高端学术组织,常设领导机构为学部主席团,设立文哲、历史、经济、国际研究、社会政法、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生荣誉。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荣誉学部委员增补,现有学部委员57名(含已故)、荣誉学部委员133名(含已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养深厚、贡献突出、成就卓著的学者。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即是从一个侧面展示这些学者治学之道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下称《专题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编辑的学术论著汇集,作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内容集中反映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在相关学科、专业方向中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专题文集》体现了著作者在科学研究实践中长期关注的某一专业方向或研究主题,历时动态地展现了著作者在这一专题中不断深化的研究路径和学术心得,从中不难体味治学道路之铢积寸累、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未有穷期的孜孜以求,感知学问有道之修养理论、注重实证、坚持真理、服务社会的学者责任。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作为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学术平台,需要在聚集高端人才、发挥精英才智、推出优质成果、引领学术风尚等方面起到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力、推进创新实践的作用。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编辑出版这套《专题文集》,不仅在于展示“过去”,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和展望未来。这套《专题文集》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学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这套《专题文集》给予的学术评价。在这套《专题文集》付梓之际,我们感谢各位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对《专题文集》征集给予的支持,感谢学部工作局及相关同志为此所做的组织协调工作,特别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这套《专题文集》的面世做出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编辑委员会2012年8月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A STUDY ON THE CULTURE AND TEXTS OF PRIMITIVE HISTORIANS (REVISED EDITION)

    过常宝

    2016-04-01

    978-7-5161-8389-2

    483千字

    22

    官制 研究 中国 古代 古代史 史籍

    上古巫史不分,史官凭着宗教仪式中的文献活动取得话语权力。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载录、继承、阐释和经典化,构建了具有裁判社会功能的原史文化传统。在这一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整理六经和设帐课徒、诸子的各鸣一端、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经典文献的生成过程、文体形态、叙述方法等,并掲示出不同文献所承担的文化功能。本书综合研究了上古多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经典文本,理论体系完整,见解独特,为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和上古文献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中国古代奏议文研究

    仇海平

    2017-09-01

    978-7-5203-0082-7

    205千字

    3

    奏议 研究 中国 古代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本书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其内在属性是“君臣名分”,外在特征是“进御性”。中国古代奏议文孕育于先秦时期,至秦代正式生成。汉魏六朝时期,奏议文集的编纂与奏议文体的研究促成奏议文类观念的形成。明清时期,奏议文体研究渐趋深入,至姚鼐《古文辞类篡》出,“奏议”之名终得以立。本书文体辨析部分将奏议文与制诏、上书、连珠等相关文体进行比较,以考察奏议文之文体功能与文体特点,并对奏议类主要名目“章”“表”“奏”“议”“疏”“启”“对策”“封事”等加以辨析,考察其文体格式、文体功用、文体特点及发展变化。本书创新之处在于从文体生成的角度对奏议文作较为细致的名实考辨,对奏议类主要名目作较为细致的文体辨析。

  •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研究

    王社教

    2017-12-01

    978-7-5203-1202-8

    393千字

    7

    农业地理 历史地理 关系 城乡建设 经济发展 研究 中国

    全书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历史农业地理和城乡发展研究的单篇论文共23篇,内容包括理论思考、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从历史地理学视野考察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的相关问题,得出了一些与前辈学者可能有所不同的研究结论。

  • 出土简帛与《淮南子》研究

    Research on HuaiNanZi with Unearthed Bamboo and Silk

    杨栋

    2018-12-01

    978-7-5203-3641-3

    253千字

    4

    杂家 《淮南子》 中国 研究 西汉时代

    《淮南子》成书时采录了大量先秦文献,出土简帛中有不少内容与其相合,二者相较可以进一步厘清《淮南子》与战国学术思想的关系,从而揭示《淮南子》的文献价值。对读上博简《慎子曰恭俭》与《淮南子·主术》,《主术》保存了慎子“君人之道”思想;比勘简帛本《老子》与《淮南子》所引《老子》文本,可以看出《淮南子》保存了汉代《老子》的许多文本特点;《淮南子·缪称》多征引《子思子》且与郭店简儒家佚籍有不少相近内容,进一步证明了郭店简儒家佚籍与子思学派的密切关系;《淮南子》不仅在文本上对帛书《黄帝四经》多有承袭,而且在思想上更有继承与发展。本书认为,《淮南子》在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互证研究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跳转共2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