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研究:以3—4世纪百年为中心

    Study on the Cultural Habits and Literary Concepts of the Guanshu Clan: Centering on the 3rd-4th Century Centuries

    李剑清

    2014-03-01

    978-7-5161-4023-9

    427千字

    14

    家族 研究 陕西省 魏晋南北朝时代 中国文学 古典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代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青年项目“百年蓄势:3—4世纪关辅世族文化习性与文学观念”的最终成果。本书从“地域—家族”视角出发,动态考察了关中三辅五大家族(弘农杨氏、杜陵杜氏、京兆韦氏、北地傅氏、京兆挚氏)的世系、郡望、婚宦以及迁徙流动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各家族在汉魏六朝近八百年间的政治位势、文化习性以及文学观念等变迁,以探寻关辅世族在3—4世纪社会转型时代所经历的命运沉浮与思想阵痛,挖掘关辅世族文学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潮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关辅世族文化人格精神的现代意义。本书是继李浩教授《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之后,研究汉魏六朝时期关中世族政治、文化以及文学的又一力作。

  • 中国古代奏议文研究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a's Shengliwen

    仇海平

    2017-09-01

    978-7-5203-0082-7

    205千字

    50

    奏议 研究 中国 古代

    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本书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其内在属性是“君臣名分”,外在特征是“进御性”。中国古代奏议文孕育于先秦时期,至秦代正式生成。汉魏六朝时期,奏议文集的编纂与奏议文体的研究促成奏议文类观念的形成。明清时期,奏议文体研究渐趋深入,至姚鼐《古文辞类篡》出,“奏议”之名终得以立。本书文体辨析部分将奏议文与制诏、上书、连珠等相关文体进行比较,以考察奏议文之文体功能与文体特点,并对奏议类主要名目“章”“表”“奏”“议”“疏”“启”“对策”“封事”等加以辨析,考察其文体格式、文体功用、文体特点及发展变化。本书创新之处在于从文体生成的角度对奏议文作较为细致的名实考辨,对奏议类主要名目作较为细致的文体辨析。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