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董晓萍编,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8页。
2.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叶涛、吴存浩:《民俗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版。
7.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费孝通:《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与体会》,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12.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15.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乔健、潘乃谷:《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李绪鉴:《禁忌与惰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
19.李亦园:《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
20.郝苏民:《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1.云公保太:《漫谈民族文化交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鄂崇荣:《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23.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4.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25.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版。
26.才让:《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7.丁守璞、杨恩洪:《蒙藏关系史大系》文化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28.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华书局2003年版。
29.喇秉德,马文慧,马小琴:《青海回族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30.芈一之:《撒拉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版。
31.金宜久:《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2.勉维霖:《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3.张宗奇:《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34.喇秉德,马文慧:《青海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35.南文渊:《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6.赵宗福:《青海史纲》,青海教育学院函授部1992年铅印本。
37.王昱:《青海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崔永红、张生寅:《明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坏境与社会变迁史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9.秦永章:《甘青宁地区多民族格局形成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0.崔永红:《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1.张忠孝:《青海地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2.蒲文成:《河湟佛道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3.赵宗福:《昆仑神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赵宗福:《花儿通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5.贺喜焱,马伟:《土族婚礼·撒拉族婚礼》,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6.霍 福:《沉睡的记忆》,青海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47.唐仲山:《热贡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8.[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49.[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0.[英]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林尔蔚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1.[英]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2.[日]柳田国男:《传说论》,连湘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53.[美]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何瑞福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4.[美]托马斯·F.奥戴,珍妮特·奥戴·阿维德:《宗教社会学》,刘润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5.[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6.[法]皮埃尔·布迪尼:《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57.[苏]德·莫·乌格里诺维奇:《艺术与宗教》,王先睿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58.[德]迪特·森格哈斯:《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张文武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南朝)范晔:《后汉书》卷87《西羌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
2.(北齐)魏收:《魏书》卷101《吐谷浑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房玄龄等:《晋书》载记26《秃发乌孤载记》,中华书局2008年版。
4.(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230《吐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5.(元)脱脱等:《宋史·吐蕃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6.(明)宋濂:《元史·释老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7.(清)杨应琚:《西宁府新志》,李文实校,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清)邓承伟等:《西宁府续志》,李文实校,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清)龚景瀚:《循化志》,李本源校,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清)梁份:《秦边纪略》,赵盛世等校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清)杨治平:《丹噶尔厅志》卷5,甘肃官报书局1901年排印本。
12.米海萍:《二十六史志青海传校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13.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吴均等译,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14.陈庆英、何峰:《中国藏族部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青海省编辑组:《青海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土族简史》编写组:《土族简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7.《撒拉族简史》编写组:《撒拉族简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8.朱世奎:《青海风俗简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赵宗福,马成俊:《青海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跃进:《青海海西蒙古族风俗文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1.吉狄马加,赵宗福:《青海花儿大典》,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2.王昱、李庆涛:《青海风土概况调查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民族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24.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宗教卷》,西安出版社2000年版。
25.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农业志渔业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6.海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南州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7.黄南藏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黄南州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陈华文:《论民俗文化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2.马成俊:《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3.班班多杰:《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4.张科:《和而不同:论青海多民族文化的鼎立与互动》,《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5.赵宗福、鄂崇荣:《对促进青海多民族文化认同的思考与建议》,《青海研究报告》(内部)2009年第16期。
6.王昱:《论青海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多样性》,《青海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7.胡芳:《青藏高原多元民族文化与西部大开发》,《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8.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9.周星:《“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10.高丙中:《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1.刘永红:《传说与信仰的互动——宝卷〈金花仙姑成道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2.勉卫忠:《论清中前期青海地区民间商贸的兴盛》,《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3.赵宗福、鄂崇荣,解占录,霍福:《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4.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5.李晓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6.鄂崇荣、王文旭等:《青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2008年项目(内部打印稿)。
17.鄂崇荣:《密教护法神吉祥天女在青藏高原多民族民间信仰中的流变》,《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印刷),2010年4月。
18.史云峰:《略论藏族农耕民俗的生态文化学意蕴》,《西藏研究》2010年第4期。
19.旦木秋:《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嘛呢”及嘛呢调》,《民族艺术》1997年第1期。
20.范玉梅:《土族宗教信仰述略》,《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1期。
21.才让:《藏传佛教中的关公信仰》,《中国藏学》1996年第1期。
22.张建世:《藏族传统的游牧方式》,《中国藏学》1994年第4期。
23.敖红:《藏族部落渊源及其文化初探》,《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24.林继富:《藏族本教信仰中的古老崇拜》,《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25.索瑞智:《卓仓藏族的几项婚俗及其文化内涵》,《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6.郭晓虎、郎维伟:《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族认同——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为例》,《西藏研究》2009年第2期。
27.文忠祥:《民和三川土族“纳顿”体系的农事色彩》,《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8.文忠祥:《土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土族的空间观》,《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9.文忠祥:《论时间制度——以民和土族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30.田娜、陈兴鹏、薛冰:《伊斯兰文化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甘肃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31.马婧杰:《试析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俗与道教——以民和、乐都两县民俗与道教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32.马建春:《浅析族群关系中的文化认同——以河湟地区族群为例》,《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3.刘夏蓓:《青海隆务河流域的“六月会”及其文化内涵》,《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34.薛艺兵:《青海同仁六月会祭神乐舞的结构与意义》,《艺术探索》2003年第1期。
35.唐仲山:《青海省隆务河流域屯堡人端午节俗调查》,《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
36.马海寿:《隆务镇回族文化变迁的人类学思考》,《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37.马进虎:《河湟地区回族与汉藏两族社会交往的特点》,《青海民族学院学》2005年第4期。
38.马宏武:《信仰变异与民族特征——卡力岗回族民族特征浅议》,《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39.马生林:《托茂人及其宗教信仰》,《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40.刘夏蓓:《一个特殊回族群体的人类学调查——以卡力岗两个回族村为个案》,《回族研究》2004年第4期。
41.丁明俊、马亚萍:《青海托茂人族源与族群关系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2.陶红、白洁:《回族服饰文化与伊斯兰教》,《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43.段继业:《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44.马文慧:《宗教文化与青海地区信教群众的社会生活》,《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5.贺喜焱:《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6.刘永红:《青藏高原多民族民间故事刍议》,《中国土族》2008年夏季刊。
47.赵宗福:《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48.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49.毕艳君:《论“花儿”的超断代发展》,《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50.马梦玲:《青海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语言接触现象》,《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1.邸平伟:《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52.格日勒扎布:《蒙古〈格斯尔〉的流传及艺人概览》,《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53.崔永红:《明代青海河湟地区屯田的分布和军户的来源》,《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54.孙岿:《中国突厥语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5.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以寺院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6.银卓玛:《神圣仪式与世俗情感——青海黄南民俗仪式及拉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