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ook studies the process of China-ASEAN criminal and civil and commercial judicial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By divid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jud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to three stages: embryonic period (1991-1996), growth period (1997-2002), and upgrading period (2003-2014), the degree of sparseness of judicial cooperation under different political mutual trust backgrounds is analyzed, and the constraints of jud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re reveale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jud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ASEAN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it is proposed that for a long time,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China-ASEAN judicial cooperation needs to be join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vertical three levels of China-ASEAN (10+1),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horizontal official diplomacy on the first track, semi-official think tank diplomacy on the second track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on the third track, and the second track and the third track should play a greater role.(AI翻译)
雷珺:(著)
雷珺,史学博士,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75年3月生于云南昆明。1993—1997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就读于云南大学世界史专业,获史学博士学位。重点开展中国与东盟司法合作研究,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研究”。在《南洋问题研究》《和平与发展》等刊物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多篇。
[1]曹云华、唐翀:《新中国—东盟关系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光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成良文:《刑事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程卫东:《欧盟法律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审判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韩德培:《国际私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何家弘:《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8]何勤华、李秀清:《东南亚七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贺圣达、王文良、何平:《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1945—1994)》,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贺圣达、马勇、王士录:《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与中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湖北省高院民事庭:《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其基本原则》,载《中国国际法年刊(1997年)》,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4]黄风、赵林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与文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黄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立法建议稿及论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黄进:《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7]黄启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8]李晨阳:《论柬埔寨与东盟关系》,载梁志明、张锡镇《东盟发展进程研究——东盟四十年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版。
[19]李晨阳:《GMS研究2009》,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李杰:《历史观念——实践历史哲学的建构》,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1]李旺:《国际民事诉讼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李泳:《欧盟法律趋同化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载《欧盟法与欧洲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3]梁晋云:《东南亚“金三角”地区与云南省禁毒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林欣、李琼英:《国际刑法新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刘光华:《运行在国家与超国家之间——欧盟的立法制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
[26]刘亚军:《引渡新论:以国际法为视角》,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刘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8]马贺:《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9]米良、安明、罗刚译:《越南、泰国民事诉讼法典》,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0]欧斌、余丽萍、李广民:《〈国际反腐败公约〉与国内司法制度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若弘:《中国NGO——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2]邵景春:《欧洲联盟的法律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33]邵建平:《东南亚国家处理海域争端的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2011年。
[34]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司法部司法协助交流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司法合作条约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35]宋锡祥:《〈里斯本条约〉与欧盟法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36]孙应征:《涉外民商事法律原理与实证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7]王帆:《国际安全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38]王君祥:《中国—东盟区域刑事合作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9]王士录、王国平、孔建勋:《当代东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0]王秀梅:《国际刑法学研究述评(1978—2008)》,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王义明:《东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42]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王云霞、何戊中:《东方法概述》,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44]韦红:《地区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合作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45]肖永平:《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肖永平:《国际私法条约规则在中国的适用》,载《武汉大学国际法讲演集·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徐宏:《国际民事司法协助》,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48]徐建国、汤家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49]徐伟功:《冲突法的博弈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0]杨鲁慧、李燕燕:《构建中国公共外交新局面的思考》,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
[51]杨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经济贸易法律指南(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法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52]杨艳丽:《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3]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审判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4]曾令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国际法考量》,载《武汉大学国际法讲演集·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张福森:《各国司法体制简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6]张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7]张淑静:《云南年鉴·缅北毒枭杨茂贤落网》,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58]张文山、李莉:《东盟国家检察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9]张旭:《国际刑法:现状与展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张智辉:《国际刑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1]张仲伯:《国际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2]赵秉志:《欧盟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暨相关文献中英文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赵秉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4]赵相林:《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5]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英]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2][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法律冲突与法律规则的地域和时间范围》,李双元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上、下),王士录、孔建勋、李晨阳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美]鲁杰主编:《多边主义》,苏长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美]路易斯·戴蒙德、约翰·麦克唐纳:《多轨外交——通向和平的多体系途径》,李永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德]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等译,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9][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0][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阎学通、陈寒溪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5版。
[1]蔡霞:《浅析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合作的发展趋势》,《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1期。
[2]曹平:《中国涉东盟商贸纠纷解决机制及其践行》,《社会科学家》2013第9期。
[3]曹云华:《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东南亚研究》1995年第5期。
[4]陈建荣:《第二轨道外交与东盟地区论坛》,《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4期。
[5]陈雷:《论中国的引渡立法与引渡实践》,《法治研究》2012年第8期。
[6]陈伊璇、廖盛峰:《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探析》,《桂海论丛》2007年第6期。
[7]陈遥:《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现状、问题与模式选择》,《东南亚研究》2014第4期。
[8]陈衍德、陈遥:《20世纪以来中、美与东盟的三边互动关系——以权力转移为视角》,《当代亚太》2009年第6期。
[9]邓崇专:《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及中国涉东盟民商事关系法律的价值取向》,《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10]邓崇专:《关于完善中国与东盟各国刑事司法协助立法的几点思考》,《河北法学》2007年第10期。
[11]杜宝庆:《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协助浅析》,《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12期。
[12]杜邈:《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趋势》,《法治研究》2012年第12期。
[13]杜如订、贾精华、温日豪:《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越南贸易部副部长杜如订在中国(广西)—东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的讲话》,《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期。
[14]方军祥:《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意义》,《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
[15]方筠娴:《缅甸对华外交政策受地缘政治考量的影响有多大?》,《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第2期。
[16]高兰英、隆雨蕊:《论构建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民论坛》2012年第11期。
[17]谷昭民:《中国开展法律外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18]黄风:《关于追缴犯罪所得的国际司法合作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5期。
[19]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若干新发展》,《当代法学》2007年第11期。
[20]黄风:《制定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
[21]黄云静:《区域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协调——东盟30年合作关系回顾与展望》,《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8期。
[22]何泉生、谢桂珍:《中国禁毒斗争大事记(六)(199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23]贺圣达:《柏威夏古寺争端的由来、影响和发展趋势》,《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24]胡添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年第3期。
[25]蒋人文:《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引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6]蒋巍:《美国亚太新平衡战略下的中国与东盟刑事司法合作探析》,《法制博览》2013年第12期。
[27]孔令杰:《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联合执法的法律基础与制度构建》,《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2期。
[28]黎宜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洗钱犯罪风险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8期。
[29]黎宜春:《关于制定中国—东盟区域性反洗钱法律文件的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30]李晨阳:《试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东南亚因素》,《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0期。
[31]李晨阳:《论白礁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32]李晨阳:《2010年大选之后的中缅关系:挑战与前景》,《和平与发展》2012年第2期。
[33]李晨阳:《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
[34]李刚:《论国际民事诉讼中的诉讼竞合》,《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
[35]李红:《越南政府禁毒措施及中国之对策》,《东南亚研究》2000年第3期。
[36]李平:《大湄公河次区域(GJS)合作20年综述》,《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2期。
[37]李薇薇:《论〈布鲁塞尔公约〉与外国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中国司法》2000年第5期。
[38]李迅:《中国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实务研究》,《仲裁研究》2011年第1期。
[39]李颖:《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0期。
[40]刘庆:《“战略互信”概念辨析》,《国际论坛》2008年第1期。
[41]刘少华、唐洁琼:《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42]刘晓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商事司法协助》,《桂海论丛》2005年第21卷第4期。
[43]刘勇为:《“第二轨道”外交属性与影响辨析》,《兰州学刊》2008年第12期。
[44]刘稚:《中国—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
[45]骆莉:《冷战后文莱的对华关系与政策》,《东南亚研究》2000年第4期。
[46]骆莉、袁术林:《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7]马巍:《当代老挝法律架构初探》,《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周边动态》2011年第29期。
[48]马啸晨:《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机制若干问题探析:兼论湄公河流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之立法构想》,《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49]马永梅:《中国域外送达体制之性质分析——基于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视角》,《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50]米良:《当代越南立法的历程》,《云南法学》2000年第1期。
[51]腊达娜:《论老挝苗族习惯法》,《当代法学论坛会议论文》2010年第1辑。
[52]欧福永:《外国判决在新加坡的承认与执行》,《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
[53]彭贤鸿、毛端作:《论中国反洗钱立法的现实基础》,《西金融职工大学报》2006年第12期。
[54]秦建荣:《中越边境地区涉外民商事送达司法协助机制构建之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55]佘延宏、吴涛:《外国法院判决在泰国的承认与执行》,《学术界》2008年第1期。
[56]沈四宝:《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7]石晨霞:《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成果、问题及对策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期。
[58]宋镇照:《中共与东南亚之政经关系与发展:回顾与前瞻》,《东亚季刊》1998年第1期。
[59]万鄂湘:《“入世”后中国的司法改革与涉外民商事审判》,《国际经济法论丛》2002年第2期。
[60]王国平:《东盟的决策方式与意义》,《东南亚》1997年第3期。
[61]王克玉:《正当程序原则对民商事判决域外效力的影响》,《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2]王君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河北法学》2008年第12期。
[63]王君祥:《〈东盟反恐公约〉——区域合作反恐法律机制及评析》,《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7期。
[64]王日华:《中国传统的国家间信任思想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3期。
[65]王晓阳:《关于影响中国腐败犯罪引渡的情形的思考——以“政治犯罪不引渡”与“死刑不引渡”为视角》,《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6期。
[66]王燕之:《中国反洗钱国际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金融》2007年第15期。
[67]王彦智:《论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4期。
[68]王子昌:《东盟的文化特征意识——东盟意识与东盟的发展》,《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3期。
[69]王子昌:《机制创新与地区合作——以东盟非正式决策机制为例的分析》,《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2期。
[70]韦振团:《中越边境贸易纠纷及其解决途径》,《国际经济探索》1993年第1期。
[71]吴妮:《东南亚华文报刊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传媒》2005年第9期。
[72]熊安邦:《湄公河“10·5”案件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及其启示》,《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
[73]徐崇利:《软硬实力与中国对国际法的影响》,《现代法学》2012年第1期。
[74]徐善宝:《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多边关系发展的若干特点》,《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4期。
[75]许宁宁:《中国与东盟关系现状、趋势、对策》,《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3期。
[76]严瑾、胡钰:《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刑事司法协助”的几点思考》,《大众商务》2009年第101期。
[77]杨凤瑞:《中国当前的禁毒形势与国际合作》,《公安研究》2001年第6期。
[78]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求是》2011年第4期。
[79]姚东:《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刑事司法合作——从湄公河惨案谈起》,《亚太经济》2012年第1期。
[80][德]尤尔根·鲁兰、许丽丽:《东南亚地区主义与全球治理——“多边效力”还是“左右逢源效力”》,《南洋资料译丛》2012年第3期。
[81]喻常森:《“第二轨道”外交与亚太地区安全合作》,《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
[82]喻常森:《认知共同体与亚太地区第二轨道外交》,《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1期。
[83]余江、王朝佐:《对中缅边境管理中与缅甸地方民族武装势力开展警备合作的思考》,《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84]翟崑:《试析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威胁论”》,《亚非纵横》2006年第5期。
[85]张晶:《浅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7期。
[86]张晓君:《第四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学术综述》,《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7]张蕴岭:《如何认识东盟》,《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
[88]张自合:《论经承认的外国法院判决的效力》,《探求》2013年第1期。
[89]张振江:《米特兰尼的国际合作思想及其对东亚合作的启示》,《外交评论》2009年第2期。
[90]赵秉志:《关于中国刑事法治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协调的几点初步探讨》,《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
[91]赵奕:《加强区际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第四次中国—东盟总检察长会议述要》,《人民检察》2007年第12期。
[92]郑玲:《2011年中国—东盟关系:成效与挑战》,《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5期。
[93]郑一省:《东盟国家间领土边界争端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2期。
[94]周玉渊:《论东盟决策过程中的第三轨道外交》,《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5期。
[95]朱立群:《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
[96]祝湘辉、李晨阳:《2011年的缅甸:在改革中前进》,《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2期。
[1]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4年。
[2]杜焕芳:《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5年。
[3]杜玉琼:《CEPA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黑子栋:《恐怖主义与中国—东盟反恐合作治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5]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王帅:《后冷战时期中—美—东盟的安全三边关系探略》,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汪旭辉:《论国际刑事诉讼移转管辖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王赞:《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肖雯:《中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1]周国萍:《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统一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Adair Dyer,“Hague Conventions on Civil Procedure”,2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1995.
[2]Bernd von Hoffmann ed.,,Ars Aequi Library,1998.
[3]Bruno Ristau,,Washington:International Law Institute,1984.
[4]Cornelia Navari,“David Mitrany and International Functionalism”,David Long& Peter Wilson eds.,,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
[5]ETS No.174,Strasbourg,4.XI.1999.
[6]Craig Barker,London:Continuum,2000.
[7]David MCClea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
[8]David Mitrany,,National Peace Council,1946.
[9]David Mitrany,“The Prospec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Federal or Functional”,,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1975.
[10]David MCClean,,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
[11]Dennis Campbell,Transnational Publishers,1999.
[12]Dennis Campbell 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
[13]Gray B.Born,,3 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
[14]GuoXinning,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2005.
[15]Huang-chaohan,,New York:Macmillan Press,1984.
[16]Jagdish Bhagwati,“in Jaime de Melo and Arvind Panagaria.ed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17]J.J.Fawcett 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
[18]John Wong,Zou Keyuan and Zeng Huaqun,eds.,“New Dimensions in China-ASEAN Relations:China-ASAEN relations-economic and legal dimension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5.
[19]Joseph S.Nye.Jr.& David A.Welch,,8 ed.,Pearson Education Asia Ltd.,2012.
[20]J.Richards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1]Kenneth N.Waltz,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9.
[22]L.Harris & C.Murray,,London:Sweet & Maxwell,2000.
[23]Martti Koskenniemi,Carl Schmitt and Hands Morgenthau,The Image of La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Mchael Byers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4]Mely Caballero-Anthony,,Singapore:ISEAS,2005.
[25]Michael Pryles,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26]Mikael W.Charn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27]Robert O.Keohan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28]Stephen C.Sieberson,,T.M.C.Asser Press,2008.
[1]Allen S.Whiting,“ASEAN Eyes China”,April 1997.
[2]Chang Pao min,“China and Southeast Asia:The Problem of a Perceptional Gap”,No.3,1987.
[3]Daniel J.Dzurek,“The Spratly Islands Dispute:Who's on First?”,Vol.2,No.1,1996.
[4]Edward D.Mansfield and Helen V.Milner,“The New Wave of Regionalism”,Vol.53,No.3,1999.
[5]Fidel V.Ramos,“Speech at the Meeting of ASEAN Ministers of Interior /Home Affairs(AMIHA)and First Conference to Address Transnational Crimes”,December 20,1997.
[6]Jan Smits,“A European Private Law as a Mixed Legal System”,Vol.5,1998.
[7]Lee Kuan Yew,“ASEAN Must Balance China in Asia”,October 23,2006.
[8]Lester M.Joseph,“Money Laundering Enforcement Following the Money”,Vol.14,Fall 2001.
[9]Li Chenyang & Lye Liang Fook,“China-ASEAN Connectivity:China's Objectives.Strategies and Projects(I)”,Vol.674,No.17,2011.
[10]Liang Chuan,“Sino-Thai Cooperation i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Current Status and the Prospect”,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First Thai-Chinese Strategic Research Seminar”,Bangkok,Aug 24-26,2012.
[11]Matti Joutsen,“The European and the cooperation in criminal matters:the search for balance”,No.25,2006.
[12]Paul Evans,“Building Security:the 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CSCAP)”,Vol.7,No.2,1994.
[13]Phongsavanh Phommahaxay,Anti-Corruption Inspection Department,Government Inspection Authority,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nd Extradition Lao PDR,UNAFEI seminar,Tokyo,2012.
[14]Sansern Kraichitti,“The Legal System of Thailand”,Distributed at the 7 Law Asia Conference,Bangkok:Borpit Co.Ltd.,August7-12,1981.
[15]Sheng Lijun,“China-ASEAN Cooperation against Illicit Drugs from the Golden Triangle”,No.2,2006.
[16]Wang Hu,“China-ASEAN Anti-Drug Trafficking Cooperation:Institution Building”,Paper Presented 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ina-ASEAN Regional Integration: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Growth and Investment”,October 14-15,2008.
[1]曹红蕾:《深化司法合作 解决边贸争端》,《云南信息报》2011年12月27日第3版。
[2]陈淑华、陈毅香、陈雷:《贩毒要犯陈天福引渡回泉》,《泉州晚报》2004年4月24日第3版。
[3]陈晓茹:《菲律宾借外力挑衅中国南海权益》,《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23日第4版。
[4]段吉勇、顾震球:《唐家璇在联大阐述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人民日报》2002年9月14日第1版。
[5]黄海敏:《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在河内召开》,《人民公安报》2005年12月1日第1版。
[6]黄星航、费文彬、程丽文:《桥头堡打响司法前哨战》,《人民法院报》2009年7月22日第2版。
[7]李跃华、段绍东:《第三个中缅打拐联络官办公室在云南成立》,《中国日报》2013年5月15日第4版。
[8]田享华:《8000亿腐败资金外逃路线图》,《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6月16日第4版。
[9]汪红:《中国境外追逃追赃目前多依靠国际警务合作国际司法协助利用率待提高》,《法制晚报》2014年11月24日第2版。
[10]王明新:《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15年人民法院外事工作成绩斐然》,《人民法院报》2009年10月30日第3版。
[11]王茜:《中越开展第二届边境联合扫毒行动》,《法制日报》2015年9月9日第3版。
[12]王小光:《温家宝出席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演讲》,《人民日报》2003年10月8日第1版。
[13]魏武、王勉、李忠发:《中国与东盟联手打击跨国犯罪》,《人民公安报》2006年10月24日第1版。
[14]吴琳:《新安全观与中国和谐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家安全政策发展与和谐周边构建》,《人民日报》2010年2月9日第7版。
[15]新华社电:《多名企图参加“圣战”偷渡者被遣返》,《昆明日报》2015年7月12日第4版。
[16]新华社电:《部分西方媒体对昆明严重暴恐事件报道别有用心》,《人民日报》2014年3月4日第1版。
[17]张江元:《广西涉外商事纠纷案件增加案件类型趋于多样》,《世界新闻报》2005年10月11日第2版。
[18]张少英:《境内人员出境“圣战”通道披露:河南南阳为节点》,《环球时报》2015年6月4日第4版。
[19]张文显:《法律外交:处理对外关系的新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23日第3版。
[20]张琰、金慧喻:《公安部:被拐“外籍新娘”呈上升趋势》,《中国日报》(英文版)2011年12月3日第4版。
[21]张月恒、陈浩:《湄公河联合执法挑战仍不小》,《环球时报》2013年9月3日第4版。
[22]赵阳:《司法部有关人士解密湄公河惨案顺利审理背后司法协助过程 中泰高效办结5个协助请求支持庭审》,《法制日报》2012年10月12日第5版。
[23]赵阳、蒋皓:《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司法协助——国际司法合作助力重大涉外腐败案侦办》,《法制日报》2012年11月29日第5版。
[24]《中越联合声明》,《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6日第3版。
[25]周栋梁、陈显君:《糯康等人故意杀人、运输毒品、绑架、劫持船只案一审庭审结束》,《人民公安报》2012年9月22日第1版。
[1][英]菲利普·斯蒂芬斯:《欧盟的裂缝》,2014年1月2日,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894#adchannelID=2000)。
[2]《国际刑事警察组织》,2015年9月12日,中国外交部网(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lhg_682062/jbqk_682064/)。
[3]《国际刑事警察组织》,2015年9月12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10/content_966304.htm)。
[4]李汉森、冯超:《戒不掉“毒瘾”的金三角》,2015年9月11日,央视网(http://news.cntv.cn/special/uncommon/11/1012/)。
[5]纳家骅:《老挝北部大规模铲除毒源 中国赠送玉米良种》,2015年9月11日,中新网(http://energy.chinanews.com/2002-12-28/26/258225.html)。
[6]戚德良、熊昌义:《巩固友谊、增进信任、扩大合作——王毅副外长谈朱总理出访成果》,2014年2月26日,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0020118/651136.html)。
[7]2013年12月11日,全球孔子学院:亚洲(http://www.chinesecio.com/m/cio_wci)。
[8]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解析习近平新国家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2015年9月11日,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91606/385673/)。
[9][美]特德·安东尼:《中国:〈东盟身侧的巨象〉》,2014年1月3日,中国网(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08/06/content_5184068.html)。
[10]王艳龙、何冬华:《中缅边境半年缴毒1.61吨 境外毒品多头入境》,2015年9月11日,中国新闻网(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626/t20150626_518972728.shtml)。
[11]许钺乃、侯鹤祥、张加祥:《第八届东盟地区外长论坛会议在河内闭幕》,2013年1月12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1-07/26/content_146025.htm)。
[12]2013年10月20日,外交部网站(http://www.Fmrc.Gov.cn/ce/cekor/chn/xwxx/t81327.htm)。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中国禁毒报告》,2012年10月11日,浙江禁毒网,(http://www.zjjd.org/zixun/content/2009-11/16/content_252_5.html)。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中国禁毒报告》,2012年10月11日,浙江禁毒网(http://www.zjjd.org/zixun/content/2009-11/16/content_252_5.html)。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中国禁毒报告》,2012年10月11日,浙江禁毒网(http://www.zjjd.org/zixun/content/2009-11/16/content_252_5.html)。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2012年10月11日,浙江禁毒网(http://www.zjjd.org/zixun/content/2009-11/16/content_252_5.html)。
[17]中国商务部:《2013年中国对欧美东盟贸易增长,中日贸易额降5.1%》,2014年11月27日,中国新闻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16/c70731-24137911.html)。
[18]Carlyle.A.Thayer,“New Commitment to a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NBR Commentary,October 9,2013,http://nbr.org/downloads/pdfs/outreach/thayer_commentary_100913.pdf.visited on 2014-01-3.
[19]2008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European Union,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douri=OJ:C:2008:115:0013:0045:EN:PDF.visited on 2015-03-11.
[20]Dana MacLean,Branded terrorists by China,“Uighur” refugees face torture if returned,rights groups warn,Coconuts BKK,http://bangkok.coconuts.co/2014/03/27/branded-terrorists-china-uighur-refugees-face-torture-if-returned-rights-groups-warn,2015-6-24.
[21]Kendrick Kuo & Kyle Springer.Illegal Uighur Immi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http://cogitasia.com/illegal-uighur-immigration-in-southeast-asia/,visited on 2014-6-24.
[22]Malaysia urges Asean to unite over South China Sea,the Strait Times,Aug12,2012,http://www.stritstimes.com/the -big-story/south-china-sea/story/malayisia-urges-asean-unite-over-south-china-sea.visited on 2013-02-13.
[23]Malaysia discovers 155 Uighurs crammed into 2 apartments,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10/04/us-malaysia-china-xinjiang-uighers-id,visited on 2015-6-24.
[24]The Reciprocal Enforcement of C-ommon wealth Judgments Act Cap.264.1985 Rev.Ed.,http://statutes.agc.gov.sg/nonversion/cg-ibin/cgi-retrieve.pl?actno=Reved-264&date=latest&method=part.visited on 2013-10-21.
[25]The Reciprocal Enforcement of Foreign Judgments Act Cap.265.1985 Rev.Ed.,http://statutes.agc.gov.sg.visited on 2013-10-21.
[26]Supreme Court of Judicature Act Cap.322.1999 Rev.Ed.,http//statutes.agc.gov.sg.visited on 2013-10-21.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