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黄平
2017-07-01
978-7-5203-0826-7
108千字
中外关系 文化交流 研究 欧洲 英文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过去、现状和前景》是在2016年11月5日里加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基础上,中国学者对中国中东欧“16+1”合作的评述文章结集。论文中不仅涵盖“16+1”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研究,还有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看法,书稿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对中国中东欧经济、贸易、政治等各方面合作具有参考意义。
(英)杨国伦(L.K.Young) 刘存宽 张俊义
2020-10-01
978-7-5203-7001-1
350千字
对华政策 研究 英国 1949—1954
本书论述的是中英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对象,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侵略者一方,随着美、日、德等新兴列强在远东的崛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华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的变化,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不得不调整其对华政策,由视中国为英国的禁脔转而参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并开始放弃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试图寻找盟友。1902年,英日两国缔结“英日同盟”,此举标志着英国对外政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
陆瑾 王建
2017-10-01
978-7-5203-1240-0
80千字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研究 中国、伊朗
中国和伊朗友好交往的历史和相互需求的现实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使伊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国家。中国和伊朗经济互补性强,并且有长期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双边共建“一带一路”。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将中伊关系推向新高度,双方共建“一带一路”迎来了新机遇。中伊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困难和风险不容忽视。抓住新机遇,从问题入手,控制风险,是中国和伊朗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
万明 杜常顺
2018-09-01
978-7-5203-2534-9
318千字
中外关系 国际关系史 研究
由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和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联合主办,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外关系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与西北民族”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市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隆重开幕,本书即此次会议的论文集。包括《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命名及研究成果综述》《整体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源自青海的澜沧江即“黑水”考》《丝路古国“朅盘陀”名义新考》《汉代新疆丝绸之路北道路线探析》《后凉、南凉易代之际:西平大族与河湟地域政治》《隋大业四年榆谷长城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与丝绸之路的畅通》等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及民族文化的研究,对推动丝绸之路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檀有志
2016-06-01
978-7-5161-8226-0
224千字
外交 研究 中国
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崛起谋求未来发展大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共外交因其内容的丰富度、形式的灵活度以及效用的持久度而对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灵巧能动的增效作用。瞄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提升这一靶标,本书旨在就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宏观布局与微观建构这一重要议题进行积极探索。我们主张,中国公共外交体系建设这一宏图伟业应从主体意识、实践载体、建构方式三个层面重点践行三“W”原则,同时从普及理念、促发功能、优化结构、升级部件、盘活资源五条路径加以审慎推进。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