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凤凰县卷》对21世纪以来湘西凤凰县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经济发展作出了评价。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of Ethnic Areas in China: Phoenix County Volume provides an in-depth survey of the political, cultur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religious issues in Phoenix County, western Huna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nd evaluates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美]彼得·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王春光、谢圣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费孝通:《兄弟民族在贵州》,三联书店1951年版。
凤凰县民族事务局组编,吴曦云、吴厚生、吴善淙编著:《苗疆边墙——南方长城历史及民俗文化揭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贵州苗学研究会编:《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贺福凌:《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与苗语的调查和比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雷洁琼:《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廷贵、张山、周光大主编:《苗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梁聚五:《苗夷民族发展史》,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2年。
林清江:《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79年版。
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美]罗兰·罗伯逊:《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辽宁出版集团万卷出版社2006年版。
石茂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王浦劬、莱斯特·M.萨拉蒙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延中主编:《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王颖等:《社会中间层》,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吴荣臻主编:《苗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吴彦承主编:《凤凰县民族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徐晓光、吴大华、韦宗林、李廷贵:《苗族习惯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尹绍亭:《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协堂、郑亦巧:《凤凰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珣:《疾病与文化——台湾民间医疗人类学研究论集》,台湾稻乡出版社1989年版。
章晓懿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辑:《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二》,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辑:《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辑:《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边馥琴、约翰·罗根:《中美家庭代际关系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陈柏峰、董磊明:《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法学研究》2010年第5期。
陈为雷:《从关系研究到行动策略研究——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
陈宵:《酒吧与旅游古镇地方性的建构——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热带地理》2014年第1期。
邓莉雅、王金红:《中国NGO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广东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例》,《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3期。
段忠玉、李东红:《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以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为例》,《学术探索》2014年第9期。
范方志:《“增长极”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启示》,《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
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模式的分析》,《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
和柳:《历史、文化与行动中的医学多元——对一个纳西族村落疾病与治疗的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洪银兴:《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
胡邦栋:《对湘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8期。
黄锡富:《增长极理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思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姜彩楼、徐康宁:《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形成路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11期。
金东海:《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李路路:《社会结构阶层化和利益关系市场化——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
李涛:《“文字”何以“上移”——对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观察》,《人文杂志》2015年第6期。
李廷贵:《再论苗族的迁徙》,《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李银河:《婚礼的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李迎生:《现代社会中的离婚问题:成因与影响》,《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廖丹清:《论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和外延》,《计划与市场》2001年第4期。
刘剑虹、舒志定、杨宇等:《民办教育与社会结构的转型——浙江省温州市民办教育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3期。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陆明远:《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分析》,《社团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
罗康隆:《论苗族族群文化的同一性与相异性》,《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罗云丹:《苗族研究概况与特征之数据分析:以2000—2006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麻国庆:《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马春华、石金群、李银河等:《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2期。
马继静:《农民婚姻支付及其仪式化行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干旱区地理》2013年第2期。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理论探索》2010年第4期。
平锋:《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基本原则———以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3期。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以湘西州凤凰县苗族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任军:《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尚会鹏、何祥武:《乡村社会离婚现象分析——以西村为个案》,《青年研究》2000年第12期。
宋奕:《“世界文化遗产”40年——由“物”到“人”再到“整合”的轨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
苏君阳:《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6期。
孙立平:《社会结构定型与精英寡头统治的初步凸现》,《新远见》2008年第11期。
孙立平:《我们在开始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出版参考》2003年第17期。
孙淑敏:《对甘肃东部赵村彩礼现象的研究》,《社会学》2005年第3期。
谭必友:《19世纪湘西“苗疆”屯政与乡村社区新阶层的兴起》,《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汤茂林:《注重城市化的“质”》,《城乡建设》2001年第4期。
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3期。
唐钧:《城乡低保制度:历史、现状与前瞻》,《红旗文稿》2005年第18期。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汪淳玉、潘璐:《“文字上移”之后——基于三地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王丰、安德鲁·梅森:《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3期。
王会、欧阳静:《农村青年“闪婚闪离”现象及其原因探析》,《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3期。
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理论月刊》2013年第4期。
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第4期。
王旭、朱广德:《文旅融合创新——凤凰古城经验》,《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1月下半月刊。
王谊:《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王有升:《论学校教育实践的生成与变革逻辑——一种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王兆峰、龙丽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驱动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王仲智、王富喜、林炳耀:《增长极理论的困境: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5期。
卫道治、沈煜峰:《教育与社会变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尉俊东等:《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特点与管理——对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启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12期。
魏成:《路在何方——“空巢”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策略性方向》,《南方建筑》2009年第4期。
魏桂娟:《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再生产——基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教育论丛》2016年第22期。
吴曦云:《边城凤凰的历史文化》,《民族论坛》1994年第3期。
吴晓:《旅游景观展演与民间艺术的消费——湘西德夯个案的文化阐释》,《艺术地理》2010年第6期。
吴愈晓:《社会关系、初职获得方式与职业流动》,《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向轼:《当代湘西苗族婚恋习俗的变迁及其原因探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肖人夫、唐莉霞:《从“当地人”利益群体看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个案》,《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10期。
谢春红:《对“居民迁出”式遗产保护路径的效果评价和反思——以中山市翠亨村为例》,《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谢贞发:《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经济评论》2005年第5期。
熊春文:《“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熊春文:《再论“文字上移”: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近期观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徐安琪:《青年夫妇离婚增多原因分析》,《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第11期。
徐君、李沛蓉:《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医疗体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
徐义强:《近四十年来台湾医疗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反思》,《世界民族》2014年第4期。
薛亚利:《婚姻礼仪: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杨善华、梁晨:《农民眼中疾病的分类及其“仪式性治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杨文华、谢晓曼:《对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旅游规划》2015年1月下半月刊。
杨孝海:《从增长极理论看洪雅经济现象》,《乡镇经济》2008年第3期。
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3期。
曾绍玮:《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17期。
张广利等:《社会资本:渊源·理论·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5月第23卷第5期。
张红霞:《转型期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传统性别秩序》,《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张济州:《“离农”?“为农”——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悖论》,《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9期。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张紧跟、庄文嘉:《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张力跃:《困境和突围:从国际经验认知和解决我国农村职教的路向问题》,《职教论坛》2010年第1期。
张实、郑艳姬:《治疗的整体性:多元医疗的再思考——基于一个彝族村落的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张有春:《一个乡村治病过程的人类学解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周怡:《社会结构:由“形构”到“解构”——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之走向》,《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3期。
Burner,Edward and Barbara Kirshenblatt-Gimblett,“Maasai On the Lawn:Tourist Realism in East Africa”,9,1994(4):435-470.
J.Coleman,A 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Sociology,in N.Smelser and R.Swedberg(eds),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P.Bourdieu,The Forms of Capital,In J.G.Richardson(eds),.Greenwood Press,1986.
R.Putna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凤凰县统计局:《凤凰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0年)》。
凤凰县统计局:《凤凰统计年鉴(2001—2005)》。
凤凰县统计局:《凤凰统计年鉴(2005—2010)》。
凤凰县统计局:《凤凰统计年鉴(2010—2016)》。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茂县卷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Report on Ethnic Areas in China: Mao County Volume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墨玉县卷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 Report on Ethnic Areas in China: Moyu County Volum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建构及发展创新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研究
Investigation Reports on XiaoKang Society Building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休闲民俗与文化传承
Leisure Folklore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