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贵主编:《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王延中等:《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陈江生、王彩绒:《家庭背景因素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丁元竹:《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1期。
高耀等:《人力资本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2010年网络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
江承凤、米红、王志刚:《基于文化视角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开发研究》2015年第2期。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赖德胜、孟大虎:《“知识失业”加剧凸显政府职责》,《人民论坛》2007年第15期。
刘晓瑜、胡军刚:《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孙嫱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王延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3期。
王英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第16期。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期。
杨伟国、王飞:《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4期。
赵廷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中国劳动》2006年第4期。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周建民、陈令霞:《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高文书:《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基于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4期。·360·
侯明喜:《防范社会保障体制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4期。
李实、杨穗:《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5期。
龙玉其:《养老保险制度与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彭浩然、申曙光:《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7年第2期。
陶纪坤:《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对比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王茂福、谢勇才:《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存在逆调节的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王晓军、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统计研究》2009年第11期。
王延中等:《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韦璞:《贫困、贫困风险与社会保障的关联性》,《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香彾:《关于养老保险体制中再分配累退效应的几个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张浩淼:《关于贫困问题的社会保障学分析》,《兰州学刊》,2007年第5期。
张士斌、梁宏志:《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5期。
郑功成:《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黄荣清:《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教育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
徐世英、李楠:《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教育进步程度的度量与预测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孙百才、张洋、刘云鹏:《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教育成就与教育公平——基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比较》,《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
何立华、成艾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基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实证研究》,《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洪岩璧:《族群与教育不平等——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社会》2010年第2期。
谭敏、谢作栩:《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2013年。
雷万鹏、徐璐:《农村校车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为背景》,《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
朱启国、贺伟:《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观察》2013年第10期。
叶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意度调查——以西南民族扶贫县596户农户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宁亚芳:《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缓贫效应分析——来自云南的证据》,《中州学刊》2015年第2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澜沧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书》,《普洱日报》2015年7月9日。
黄淑萍:《近年来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马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演变》,《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束锡红、聂君:《西北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探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王德强、史冰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王延中、宁亚芳:《云南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评价》,《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严庆:《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再出发——解读和贯彻全国城市民族工·362·作会议精神》,《民族论坛》2016年第1期。
张军:《社会交往与藏汉民族关系——从西藏调查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周竞红:《民族关系和谐的保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族研究》2008年第5期。
周竞红:《多重·流动·情境认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兰州学刊》2015年第4期。
Beche,“Human Capital:A Theoreti cal and Empiri calanalysi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2nd ed.,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1975.
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Sociology,No.78,1973.
Nan Li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Niall O’Higgins,“Government Policy and Youth Employment”,Paper Prepared for the World Youth Summitt to Be Held in Alexandria,Egypt,2002-07-11.
Schultz,“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o.51,1961.
Gordon,Milton M.,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