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著)
张兵,1978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清华大学博士后。现就职于盐城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研究兴趣为职业体育及体育经济社会问题。
一 外文文献
[1]Anderson,J.G.and Gerbing,D.W.,“The Evaluation of Cooperative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Vol.19,No.2,1999.
[2]Andrew Zimbalist,“Reflections on Salary Shares and Salary Caps”,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Vol.11,No.1,2010.
[3]Apostolopoulou,A.,“Brand Extensions by U.S.Professional Sport Teams: Motivations and Keys to Success”,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Vol.11,No.4,2002.
[4]Cheung,Steven N.S.,“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26,No.1,1983.
[5]Craig R.Coenen,From Sandlots to The Super Bowl:The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1920-1967,Knoxville: University Tennessee Press,2005.
[6]Daniel S.Mason,“What is the Sports Product and Who Buys It? —The Marketing of Professional Sports league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Vol.33,No.3/4,1999.
[7]Ferguson,D.G.,Jones,J.C.H.,LeDressay,A.et al.,“The Pricing of Sport Events: Do Teams Maximize Profit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Vol.39,No.3,1991.
[8]Fligstein Neil,“Markets as Politics: A Political-Cultural Approach to Market Institu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No.61,1996.
[9]Fishwick,Nicholas,English Football and Society 1910-1950,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9.
[10]Fort,R.,“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Sports Difference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47,2000.
[11]Gulati,R.,“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20,No.5,1999.
[12]Harold Seymour,Baseball: The Early Years,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0.
[13]Helmut M.Dietl,Egon Franck,Markus Lang and Alexander Rathke,“Salary Cap Regulation in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Vol.30,No.3,2012.
[14]Helmut M.Dietl,Markus Lang and Stephan Werner,“Social Welfare in Sports Leagues with Profit-Maximizing and/or Win-Maximizing Club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Vol.76,No.2,2009.
[15]James Quirk,Rodney Fort,Pay Dirt: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16]John,Hargreaves,Sport,Power And Culture—A Soci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of Popular Sports in Britain,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7.
[17]Kenneth Arrow,“What has Economics to say about racial discrimin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2,No.2,1998.
[18]March,James G.,Johan P.Olsen,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9.
[19]North,D.,“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im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4,No.3,1994.
[20]Pedro Garcia-del-Barrio and Francesc Pujol,“Hidden Monopsony Renta in Winner-Take-All Markets—Sport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Spanish soccer Players”,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Vol.28,No.1,2007.
[21]Pedro Garcia-del-Barrio and Stefan Szymanski,“Goal! Profit Maximization Versus Win Maximization in Soccer”,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Vol.34,No.1,2009.
[22]Rob Ford and Jmaes Quirk,“Cross-subsidization,Incentives and Outcomes in Professional Sports Leagu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3,No.3,1995.
[23]Satoshi Shimizu,“The Creation of Professional Sports Leagues in Japan: A Cultural History of Human Network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Vol.27,No.3,2010.
[24]Savas,E.S.,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2000.
[25]Ulrich Wassmer,“Alliance Portfolio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Vol.36,No.1,2010.
[26]Umberto Lago,Rob Simmons and Sterfan Szymanski,“The Financial Crisis in European Football:A Introduction”,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No.7,2006.
[27]Whannel,G.,Fields in Vision: Television Sport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London: Routledge,1992.
[28]Wray Vamplew,Pay up and Play the Game: Professional Sport in Britain,1875-1914,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二 中文文献
1.专著类文献
[1][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德]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宇宙论研究》,杨富斌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4][法]阿尔弗雷德·瓦尔、皮埃尔·兰弗兰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生活(1930—1995)》,于虹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5][美]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刘璨、吴水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花勇民、钟小鑫、蔡芳乐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德]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8][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张月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张晓华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郑明萱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黄平、刘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13]鲍明晓:《中国职业体育评述》,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版。
[14][美]布拉德·汉弗莱斯、[美]丹尼斯·霍华德:《体育经济学》第二卷,赵长杰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5][美]C.E.林德布鲁姆:《市场体制的秘密》,耿修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美]查尔斯·霍顿·库利:《社会过程》,洪小良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7][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市场、政府失灵真相》,陆俊、谢旭译,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18][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渠涛、申政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美]道格拉斯·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钟正生、邢华、高东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韦建桦、顾锦屏译,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樊纲:《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23][德]冯·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5][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法]弗朗兹·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刘莎、谭晓勤、张卓宏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7][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0]葛杨:《经济转型期公有产权制度的演化与解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1][波]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刘晓勇、应春子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
[32]顾晨光:《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成长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3]郭劲光:《企业网络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贺照田:《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英]亨特·戴维斯:《足球史(1863—2004)》,李军花译,希望出版社2005年版。
[36][英]杰西·洛佩兹、约翰·斯科特:《社会结构》,允春喜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7]姜熙、谭小勇、向会英:《职业体育反垄断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8]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9][美]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0][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第14版,周云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1]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2][瑞士]库尔特·多普弗:《经济学的演化基础》,锁凌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3]李斌:《商品经济新秩序论》,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44]李大钊:《史学要论》,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45]李燕领、王家宏:《我国职业体育的市场准入制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6]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刘汉民:《企业理论、公司治理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8]刘业进:《经济演化:探索一般演化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49]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0][德]卢曼:《社会的经济》,余瑞先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52][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李陈华、许敏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3][美]罗伯特·帕特南:《繁荣的社群——社会资本与公共生活》,转引自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4][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56][美]M.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杨建邺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57][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一卷,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8][美]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体育经济学》,杨玉明、蒋建平、王琳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澳]麦克林·赫德·罗杰斯:《现代社会游憩与休闲》,梁春媚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版。
[60][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1][德]N.卢曼:《社会的经济》,余瑞先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2][俄]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曾庆宏、严士健、马本堃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3][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王永钦、薛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4][美]乔治·麦可林:《传统与超越》,干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5][法]让·博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6][法]让-皮埃尔·戈丹:《何为治理》,钟震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7][美]萨缪·鲍尔斯:《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江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美]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第6版),焦国华、韩红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69][美]斯梅尔瑟、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第二版,罗教讲、张永宏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70]盛洪:《为什么制度重要》,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1][美]史蒂芬·多布森、约翰·戈达德:《足球经济》,樊小平、张继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7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3]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美]W.理查德·斯科特、[美]杰拉尔德·F.戴维斯:《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高俊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5][法]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刘北成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76]汪波:《利益共容体、比较制度优势与制度变迁——区域兴衰中地方政府功能透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7]王景波:《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品牌创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8]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9]王一江:《国家与经济:关于转型中的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张旱平、王义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0][英]威尔斯:《文明的溪流》,袁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1]邢建国等:《秩序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增删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84]杨年松:《职业竞技体育经济分析与制度安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85]杨晓猛:《经济秩序的制度理性——以转型国家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6]杨紫烜:《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7]于良春:《经世济民:经济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8]于小千:《管办分离: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9][澳]约翰·福斯特、J.斯坦利·梅特卡夫:《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贾根良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0][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丰俊功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91][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O2年版。
[92][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周立群、韩亮、余文波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3][英]约瑟夫·马奎尔、凯文·扬:《理论诠释:体育与社会》,陆小聪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4][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郭武军、吕阳译,华夏出版社2015年版。
[95][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6][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97][美]詹姆斯·L.多蒂、德维特·R.李:《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林季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8][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董洪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99][美]詹姆斯·M.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朱泱、毕红梅、李广乾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00]张保华:《职业体育服务业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1]张保华:《职业体育联盟的特性与治理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02]张亚泽:《利益秩序重构的政治逻辑——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利益分化和国家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3]张叶:《美国证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4]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6年版。
[105]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6]张五常:《凭栏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7]郑芳:《基于要素分析的职业体育治理结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8]郑志强:《职业体育的组织形态与制度安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109]钟秉枢等:《职业体育——理论与实证》,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论文类文献
[1][美]巴里·斯玛特:《全球化与体育》,《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第3期。
[2]鲍明晓:《职业足球的发展逻辑》,《体育科研》2015年第4期。
[3]陈平:《剖析“中国模式”》,《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6期。
[4]陈元欣、王健:《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企业集团风险投资融资方式》,《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程竹汝、卫绒娥:《价值·制度·角色——系统论视野中的现代司法结构形态》,《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2期。
[6]丛湖平、郑芳:《我国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方式、路径及相关问题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3期。
[7]董红刚:《自生能力:职业体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8]范可:《当代中国的“信任危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9]付子堂、类延村:《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法学杂志》2013年第1期。
[10]高超:《西方产权理论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运用的缺失》,《求索》2004年第5期。
[11]高树枝:《论产权形成及其演变》,《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2]龚波、陶然成、董众鸣:《举国体制创新与中国足球改革的互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3]郭冬乐、李越:《市场秩序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分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4]郭旭新:《论经济转型中的秩序——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5][美]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银温泉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0年第6期。
[16]黄胜:《职业体育联盟的契约特性与契约选择分析》,《体育学刊》2013年第4期。
[17]郝勤:《政府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学刊》2004年第2期。
[18]洪银兴:《市场秩序的微观基础:契约和产权》,《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19]胡利军、杨远波:《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体育科学》2010年第2期。
[20]胡小明:《新世纪新体育》,《体育学刊》2000年第5期。
[21]胡鑫晔:《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博弈》,《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11期。
[22]纪宝成:《论市场秩序的本质与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3]金太军、姚虎:《政治逻辑及演化趋势:中国场域的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24][美]卡罗尔·索尔坦、[美]埃里克·尤西拉纳、[美]维吉尼亚·郝夫勒:《新制度主义:制度与社会秩序》,陈雪莲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
[25]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26]李慧凤、蔡旭昶:《“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应用与公民社会》,《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27]李建华、张善炎:《市场秩序、法律秩序、道德秩序》,《哲学动态》2005年第4期。
[28]李江帆、张保华、蔡永茂:《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竞争与经济收益关系研究》,《体育科学》2010年第4期。
[29]刘金利:《情感营销:中国职业体育的主要营销策略》,《中国体育科技》2006年第3期。
[30]李林林、宋昱、刘东升:《北美职业体育产品设计模式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10期。
[31]李燕领、王家宏:《职业体育联盟的性质与最佳规模控制——以NBA与“英超”为例》,《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2]梁伟:《基于资本权力错配与重置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股权管办分离研究》,《体育科学》2003年第1期。
[33]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体育学刊》2004年第2期。
[34]林虎勇、刘爽、慎弘范等:《西方国家职业体育的“Sportainment”趋向及其启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35]凌平、何正兵:《美国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初探》,《体育与科学》2003年第1期。
[36]林勇:《论演化产权理论对经典产权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拓展》,《学术月刊》2009年第6期。
[37]鲁长芬、陈琦:《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新时期体育功能》,《体育学刊》2007年第3期。
[38]卢现祥:《论西方产权理论运用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四大问题》,《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9]马忠:《权力介入:中国职业足球的“福”与“祸”》,《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0]孟琦、韩斌:《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的协同动力模型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8期。
[41]欧亚敏:《对职业运动员流动的经济学分析》,《科技广场》2006年第6期。
[42]彭贻海:《国外职业体育市场开发的成就及其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3]佘发勤:《市场经济自由秩序探微》,《财贸研究》2009年第3期。
[44]沙振权、周飞:《企业网络能力对集群间企业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管理评论》2013年第6期。
[45]沈本秋:《美国文化全球化的层次结构分析》,《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12期。
[46]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课题组:《当代中国市场秩序的评价体系》,《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
[47]石春生、李向阳、方淑芬:《动态联盟组织模式及系统设计》,《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8]石武、郑芳:《欧美职业体育联盟的比较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9]宋继新:《发展职业体育:完善举国体制战略的抉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50]谭广鑫、胡小明:《以共享运动理念促进我国青少儿足球发展》,《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51]谭世文、潘铁山:《对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管理体制的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52]唐炎、卢文云:《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3]易鸣:《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条件和制度安排》,《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5期。
[54]阳艺武:《从“急”到“缓”——中国足球“厚积薄发”的发展思路探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55]王建国:《NBA制衡机制的理论构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6]王庆伟、王庆锋:《西方职业体育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1期。
[57]王庆伟:《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体育科学》2005年第5期。
[58]王少春、白真、张博等:《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体育科学》2011年第5期。
[59]王晓东:《转型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秩序问题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6期。
[60]王泽普:《经济、政治、道德三种制度力量相互制衡》,《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61]王琢:《行政制衡与机制制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衡机制》,《财政》1994年第1期。
[62]魏成元、刘晓红:《市场经济秩序的本质属性及其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10期。
[63]翁建锋:《我国职业足球竞赛市场秩序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5期。
[64]巫东浩:《秩序及其数学理论》,《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5期。
[65]向昀、任健:《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评价》,《经济评论》2002年第3期。
[66]邢鸿飞、徐金海:《论独立规制机构:制度成因与法理要件》,《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67]徐家良:《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8]杨桦、任海:《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走向“可持续发展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69]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体育科学》2010年第3期。
[70]易剑东、王会寨:《试论世界职业体育俱乐部兴起的历史背景》,《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71]于永慧:《中国职业体育制度改革的动力与路径》,《体育与科学》2013年第1期。
[72]袁春梅:《我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73]赵长杰:《北美职业体育经营模式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启示——基于2008年奥运会后的分析》,《体育与科学》2011年第3期。
[74]赵立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75]赵凌云:《市场力量的综合分析与理论结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76]张保华、何文胜、方娅等:《职业体育联盟的生产与经营行为分析》,《体育学刊》2009年第11期。
[77]张兵:《中外足球俱乐部球队一线球员构成的差异性探讨》,《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78]张兵、周学荣、沈克印:《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的内涵界定及其阶段特征构想》,《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9]张兵:《论高水平职业联赛对国家队的供应效益——基于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球员来源特征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80]张兵:《职业体育竞争平衡的经济社会学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81]张兵:《内源性结构转型:关于我国职业体育缘起与发展实质的判断》,《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82]张兵:《职业体育市场伦理及其建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83]张兵:《过渡经济视域下我国职业体育产权结构形成与改进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84]张兵:《走出政府中心逻辑:我国职业体育管办分离的理论与实践》,《体育与科学》2014年第2期。
[85]张剑利、靳厚忠、秦椿林:《论政府对职业体育组织的培育和支持》,《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6]张林、徐昌豹:《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87]张林、戴健、陈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主要缺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88]张林、戴健、陈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形成与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9]张明科:《我国体育市场秩序的本质与作用的理论分析》,《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2期。
[90]张文健:《对职业体育联盟组织模式的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1]张文健:《职业体育联盟的组织模式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92]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93]张月、陆丹:《组织的全新界说与释义》,《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4]郑芳:《美国职业体育制度的起源、演化和创新——对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创新的启示》,《体育科学》2007年第2期。
[95]郑芳、杜林颖:《欧美职业体育联盟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9年第9期。
[96]郑志强:《论职业体育的市场特征》,《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97]郑志强:《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职业体育的专用性投资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98]郑志强:《职业体育市场交易制度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9]周建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述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1期。
[100]周平:《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探讨国外职业体育市场的主要特征》,《体育与科学》2005年第4期。
[101]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02]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03]庄德水:《政府创新:社会资本视角》,《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2期。
[104]卓萍:《基于SSP范式的公共组织绩效差异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05]邹吉忠:《论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河北学刊》2002年第1期。
[106]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北方论丛》2002年第2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