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
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本书编写组:《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版。
布鲁斯:《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楚序平、周建军、周丽莎:《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改革发展方向》,《红旗文稿》2016年第20期。
董志勇、李成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逻辑阐释与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芬得雷:《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刘霞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高培勇:《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前行》,《经济研究》2021年第3期。
郭冠清:《从经济学的价值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经济纵横》2019年第7期。
郭冠清:《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当代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
郭冠清:《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命题的重新解读(上)——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为基础》,《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
郭冠清:《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郭冠清:《学贯中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易风学术思想评介》,《当代经济研究》2019年第9期。
何传启:《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胡怀国:《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黄群慧、陈创练:《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态协同》,《改革》2021年第3期。
黄群慧、李芳芳等:《中国工业化蓝皮书(1995—2020)——“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黄群慧、刘学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节点的判断和认识》,《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2期。
黄群慧、倪红福:《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提升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第5期。
黄群慧、张弛:《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核心使命与重大任务》,《国资报告》2021年第3期。
黄群慧:《“十四五”时期深化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挑战与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黄群慧:《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9期。
黄群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理论逻辑》,《光明日报》2021年3月13日。
黄群慧:《畅通国内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光明日报》2020年7月28日。
黄群慧:《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学习时报》2020年7月8日第6版。
黄群慧:《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
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管理世界》2021年第1期。
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吴斐丹、张草纫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黎峰:《国内国际双循环:理论框架与中国实践》,《财经研究》2021年第4期。
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陈万煦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刘世锦:《服务贸易要更多重视外循环,“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说法不符合事实》,http://www.szeconomy.com/nd.jsp?id=614,2020年9月9日。
刘志彪:《重塑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新逻辑》,《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7期。
马敏:《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倪红福、龚六堂、夏杰长:《生产分割的演进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产阶段数的考察》,《管理世界》2016年第4期。
倪红福、冀承、杨耀武:《中国宏观需求结构的演变逻辑、趋势研判与政策含义》,《改革》2020年第7期。
倪红福、夏杰长:《中国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财贸经济》2016年第10期。
倪红福:《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经济行稳致远》,《时事资料手册》2020年第5期。
倪红福:《全球价值链测度理论及应用研究新进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倪红福:《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理论的回顾和展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倪红福:《全球价值链中的累积关税成本率及结构: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20年第10期。
倪红福:《中国出口技术含量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裴长洪、刘洪愧:《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内涵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6期。
彭森、陈立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钱纳里等:《发展的格局:1950—1970》(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乔治·吉利贝尔:《循环流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史东辉:《后起国工业化引论——关于工业化史与工业化理论的一种考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管理世界》2020年第12期。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夏慧芳:《中国工业化的基石——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第21期。
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经济研究》2019年第7期。
杨春学:《国家主义与德国历史经济学派》,《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6期。
杨伟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比较》2021年第4期。
姚洋、杜大伟、黄益平:《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中国经济学人》2018年第1期。
张卓元:《中国价格改革三十年:成效、历程与展望》,《经济纵横》2008年第12期。
张卓元:《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报告(2020)》总报告组:《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经济研究》2020年第8期。
左大培:《“李斯特命题”的数量化模型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Dietzenbacher,E.,B.Los,R.Stehrer,M.Timmer and G.de Vries,2013,“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Input-Output Tables in the WIOD Project”,,Vol.25(1):71-98.
Johnson,R.C.and G.Noguera,2012,“Account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Vol.86(2):224-236.
Koopman,R.,Z.Wang and S.J.Wei,2014,“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Vol.104(2):459-494.
Leontief,W.,1991,“The Economy as a Circular Flow”,.
Muradov,K.,2016,“Structure and Length of Value Chains”,https://ssrn.com/abstract=3054155.
Timmer,M.P.,B.Los,R.Stehrer and G.J.de Vries,2016,“An Anatomy of the Global Trade Slowdown Based on the WIOD 2016 Release”,University of Groningen GGDC Research Memorandum No.162.
Timmer,M.P.,E.Dietzenbacher,B.Los,R.Stehrer and G.J.D.Vries,2015,“An Illustrated User Guide to 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The Case of Global Automotive Production”,,Vol.23(3):575-605.
Wang,Z.,S.J.Wei and K.F.Zhu,2013,“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s”,NBER Working Paper,No.19677.
Wang,Z.,S.J.Wei,X.D.Yu and K.F.Zhu,2017,“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NBER Working Paper,No.2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