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学类文献资料
(一)著作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七讲鲁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独秀:《独秀文存》,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
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思和:《鸡鸣风雨》,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程绍国:《林斤澜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丁玲:《丁玲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丰子恺:《丰子恺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丰子恺:《丰子恺自述》,李辉主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冯骥才:《文人画宣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德]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范劲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第10卷,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第1—20卷,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韩进廉:《中国小说美学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胡荣:《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胡适:《胡适文存》,亚东图书馆1930年版。
贾平凹:《贾平凹书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贾平凹:《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贾平凹:《菩提与海枣》,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美]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符家钦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雷达主编,梁颖编选:《贾平凹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李继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继凯:《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李继凯:《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梁实秋:《梁实秋怀人丛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廖炳惠:《关键词200:文学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凌叔华:《凌叔华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等:《1917—1927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刘运峰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河声:《贾平凹书画艺术论》,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马云:《铁凝小说与绘画、音乐、舞蹈——兼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钱锺书:《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钱锺书:《人·兽·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钱锺书:《围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施蛰存:《施蛰存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炳辉:《徐志摩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孙见喜:《鬼才贾平凹》,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朗等:《老头儿汪曾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光东:《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光东:《朴素之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王瑶:《王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1985 至1995年文学新潮阐释》,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永生:《中国现代文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功正:《小说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吴冠中:《文心独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吴冠中:《吴带当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
吴冠中:《吴冠中谈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吴义勤:《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吴义勤:《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徐德明:《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韩石山编:《徐志摩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阎庆生:《鲁迅创作心理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赵学勇:《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止庵校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止庵校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朱寿桐:《新月派的绅士风情》,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二)论文
陈国恩:《论婉约词对“新月”诗人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程光炜:《“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1期。
程国君:《论“新月”诗派的诗歌语言美追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
耿云志:《胡适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第1期。
贺仲明:《“大众化”讨论与中国新文学的自觉》,《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黄薇:《观念的变迁:新文学中的图像艺术——以鲁迅〈呐喊〉封面为例》,《文艺研究》2006年第5期。
[日]江上幸子:《对现代的希求与抗拒——从丁玲小说〈梦珂〉中的人体模特事件谈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3期。
[法]勒克莱齐奥:《论文学的普遍性》,高方译,《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李继凯:《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李怡:《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论徐志摩与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
李震:《〈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罗岗:《视觉“互文”、身体想象和凝视的政治——丁玲的〈梦珂〉与后五四的都市图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彭钢:《试谈闻一多诗中的廓线“和布局”》,《广西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2、3期。
王一川:《“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文艺研究》2005年第1期。
吴诠元:《试论美术对闻一多的影响》,《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杨义、袁盛勇:《重构现代中国学术方法——杨义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
张法:《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江汉论坛》1998年第9期。
朱向前:《小说“写意”手法枝谈》,《文学评论》1985年第2期。
二 美学、哲学类文献资料
(一)著作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高平叔:《蔡元培史学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德]哈贝马斯等:《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周宪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争论》,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诺埃尔·卡罗尔:《今日艺术理论》,殷曼楟、郑从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穆善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刘纳:《从五四走来——刘纳学术随笔自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莫其逊:《元美学引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尤西林:《心体与时间——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论文
高建平:《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兼论杜威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渊源》,《文艺争鸣》2010年第5期。
蒋原伦:《图像/图符修辞》,《文艺研究》2009年第10期。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尤西林:《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文艺研究》2008年第3期。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三 美术类文献资料
(一)著作
[美]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陈伟:《中国艺术形象发展史纲》,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陈振濂:《维新:近代日本艺术观念的变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程明震:《文心后素:文人画艺术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日]刚仓天心:《中国的美术及其他》,蔡春华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贤宗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高名潞:《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西]加塞特:《艺术的去人性化》,莫娅妮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日]加藤周一:《21世纪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9年版。
[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罗世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柯律格:《中国艺术》,刘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法]克莱尔:《论美术的现状——现代性之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孔令伟:《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国初中国美术史的流行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
李桦等:《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李蒲星:《武器与工具——中国革命美术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刘道广:《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海粟:《齐鲁谈艺录》,山东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刘瑞宽:《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迈克尔·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陈卫和、钱岗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日]内山嘉吉、奈良和夫:《鲁迅与木刻》,韩宗琦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潘公凯主撰:《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日]平山观月:《书法艺术学》,熊建十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邱士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邱振中:《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邱振中:《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热尔曼·巴赞:《艺术史》,刘明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20世纪中国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
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
沈从文:《龙凤艺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王琦:《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郑岩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文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严善醇:《文人与画: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常宁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张道一:《艺术与人生》,《张道一选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晓刚:《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学》,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
朱培尔:《亚洲当代书法思潮:中日韩书法及其主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二)论文
陈振濂:《“美术”语源考(续)——“美术”译语引进史研究》,《美术研究》2004年第1期。
金学智:《论书法与文学的亲缘美学关系》,《艺术百家》1993年第2期。
雷万春:《试论书法与文学之关系》,《理论月刊》1998年第4期。
刘小东:《现实主义精神》,《美术研究》1996年第4期。
吕澎:《历史上下文中的“美术”和“美术革命”》,《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翟本宽:《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管窥》,《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四 外文文献资料
Adams P.C.,Hoelscher S.,Till K.E.,Textures of Place.Minneapolis,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1.
Clement Grengerg,Art and Culture,Beacon Press Boston,1961.
Gerard Delanty,Social Theory in a Changing World:Conceptions of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1999.
Lefebvre,H.,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London:verso,1991(I).
Sharon L.Hirsh,Symbolism and Modern Urban Socie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Stephen Little with Shawn Eichman,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Thomas Bimer,Multiple Meanings-The Written Word in Iapan-Past,Present,and Future,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Ulrich Johannes Schneider,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Intellectual News No.1,Autumn 1996.
五 其他文献资料
丁耘、陈新:《思想史的元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何锡章、王中:《方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初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江晓原:《交界上的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
宁树藩:《陈独秀与〈新青年〉》,《复旦学报》1979年第3期。
[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陈恒六等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时世平:《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王小潞、李恒威、唐孝威:《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杨乃乔:《比较诗学与跨界立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杨乃乔:《东西方比较诗学——悖立与整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张积玉:《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探析》,《复旦学报》2009年第3期。
郑文惠:《观念史研究的文化视域》,《史学月刊》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