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5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至198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1—5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至今。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斯大林文选(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德]亨利希·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德]瓦·图赫舍雷尔:《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德]卡尔·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德]罗尔夫·黑克尔:《关于若干与MEGA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3期。
[德]施密特:《政治的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德]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
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斯坦问题的争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
《伯恩斯坦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年版。
《考茨基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年版。
[德]考茨基:《爱尔福特纲领解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德]考茨基:《无产阶级专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德]考茨基:《社会革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德]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5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德]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德]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德]阿克赛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恩格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法]雷蒙·阿隆:《阶级斗争》,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法]路易·阿尔都塞等:《读 〈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法]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法]雅克·比岱:《福柯,马克思和自由主义:反抗,革命和理性》,《求是月刊》2007年第6期。
[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美]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美]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美]塞缪尔·鲍尔斯、赫伯特·金蒂斯:《民主和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三联书店2001年版。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美]艾伦·沃尔夫:《合法性的限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悉尼·胡克:《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英]法因、哈里斯:《重读 〈资本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梅扎罗斯:《超越资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英]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英]布赖恩·特纳编:《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英]拉克劳、[比利时]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英]密利本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意]德拉-沃尔佩:《卢梭与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意]葛兰西:《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匈牙利]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斯洛文尼亚]齐泽克、[德]阿多诺:《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日]广松涉编注:《文献学语境中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世纪—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正来等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朱光潜:《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
何萍:《马克思 〈资本论〉 的历史性解读》,《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
刘森林:《主体性理论视域中的现代辩证法》,《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王兵、张明:《哲学视域下的资本概念》,《理论界》2011年第2期。
俞吾金:《资本诠释论——马克思考察、批判现代社会的独特路径》,《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罗骞:《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1期。
罗骞:《马克思的政治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年第2期。
黄少安:《“国家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论质疑》,《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1期。
张亮:《特瑞尔·卡弗教授访谈录》,《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赵家祥:《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晚年恩格斯与第二国际》,《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
殷叙葬:《关于伯恩斯坦的评介》(下),《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1期。
陈学明:《评卡尔·考茨基的主要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4期。
郑邦兴:《考茨基的社会主义评述》,《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第2期。
仰海峰:《功能化时代的物的意识形态批判——鲍德里亚 〈物体系〉 解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沈湘平:《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理解》,《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王新生:《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
陈晏清、王新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
张盾:《重新辨析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意——评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张盾:《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张秀琴:《恩格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虚假意识论和相互作用论》,《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2.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MARX/ENGELS GESAMTAUSGABE,Berlin(1976-).
Marx,Economic Works:1861-1864,MECW,Vol.34.
David Leopold,The Young Karl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Marx and Engels,Collected Works,London(1975-).
Marx,Karl and Frederick Engels,TheMarx-Engels Reader,edited by Robert Tucker.New York:Norton,1978.
Alex Callinicos,The Revolutionary Ideas of KarlMarx,London:Bookmarks,2004.
Habermas,Jürgen,Politi cal Communication in Media Society,Plenary address for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nference,Dresden,Germany,2006.
Axel Honneth,The Fragmented World of the Social—Essays in Social and Politi cal Philosophy,Edited by Charles W.Wright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Honneth,A.,The Critique of Power:Reflective Stages in a Criti cal Social Theory,translated by Kenneth Baynes,Cambridge:MIT Press,1991.
Dews,Peter(ed.),Habermas:A Criti cal Reader,Oxford,UK/Malden,Mass.:Blackwell,1999.
Baudrillard,J.,The Mirror of Production,tr.Mark Poster,St.Lou is,Mo.:Telos Press,1975.
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 cal Economy of the Sign,New York:Vintage Books,1994.
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Second Edition,New York:Vintage Books,1994.
Laclau & Mouff,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Verso,1985.
Habermas,J.,Legitimation Crisis,London:Heinemann,1976.
Althusser,L.,Essays on Ideology,London:Verso,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