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类
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方悟编著:《青楼韵语广集序》,明崇祯四年刊本。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刘知己:《史通》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罗新璋:《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孟庆枢:《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实藤惠秀监修、载氏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序》,中华书局1997年版。
谭汝谦:《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王辑思:《文明与国际政治——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士祯:《池北偶谈》,齐鲁书社2007年版。
王士祯:《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王晓平:《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应麟:《辞学指南》,《玉海》二百卷附《辞学指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9年版。
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徐师曾:《文体明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稿》,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叶舒宪、李继凯:《太阳女神的沉浮——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原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叶渭渠:《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尹世超:《标题语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3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赵世杰:《古今女史·序》,明崇祯元年戊辰刊本。
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外文出版社2002年版。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郑文昂:《古今名媛汇诗》,泰昌元年张正岳刻本影印本。
中国古拓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注:《中国古籍替木书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文化模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钟惺:《名媛诗归》,上海有正印刷所排印,民国七年初版。
邹漪:《启祯野乘·钟学宪传》(第8卷),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铅印本1936年版。
[丹麦]克尔凯郭尔:《颤栗与不安》,阎嘉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日]菊池桐孙:《五山堂诗话》卷二,[韩]赵钟业《日本诗话丛编》(第7册),韩国太学社1992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菲利普·布侯:《政治生活》,张台麟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
[美]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王翔译,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日]佐藤春夫:《更生记》,吴树文,梁传宝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日]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学记》,钱婉约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日]吉田兼好:《徒然草》,文东译,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版。
[日]吉野耕作:《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现代日本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刘克申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日]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秦刚译,中华书局2007年版。
[日]松尾芭蕉:《奥州小道》,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日]西原大辅:《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大正日本的中国幻想》,赵怡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日]小林爱雄:《中国印象》,李炜译,中华书局2007年版。
[日]佐藤春夫:《更生记》,吴树文等译,海峡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论文类
陈书录:《士商契合与明清性灵思潮的演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陈友冰:《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相关特征》,《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董波:《女性崇拜及其嬗变——日本古代史的一条根本线索》,《世界民族》2011年第4期。
郭建中:《创造性翻译与创造性对等》,《中国翻译》2014年第4期。
江新凤:《佐藤春夫与中国古典诗歌——论〈车尘集〉》,《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李红满:《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李圣华:《清初人论竟陵派平议》,《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李雁南:《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支那趣味”》,《国外文学》2005年第3期。
李卓:《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日本研究》1998年第1期。
梁青:《〈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汉诗的对应——以主题文为中心》,《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年12月。
刘锋杰:《文学想象中的“政治”及其超越性——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刘家坤:《三点导读》,《读写天地》2009年第12期。
罗兴典:《日本现代诗歌的开端》,《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6期。
马歌东:《训读法:日本受容汉诗文之津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齐珮:《日语中“风流”一词的语义溯源——以佐藤春夫的〈“风流”论〉为中心》,《日本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
齐珮:《佐藤春夫与中国古典闺秀诗——以〈车尘集〉的编选为视点》,《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年第3期。
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邵杰:《略论〈青楼韵语〉的性质、成书于体例》,《兰台世界》2015年第1期。
孙立:《面向中国的日本诗话》,《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
藤田梨那:《日本现代文学中的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
王平:《语言重构的两种向度——日本言文一致运动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之比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王升远:《“文明”的耻部——侵华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天桥体验》,《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王升远:《大正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及其政治、文化心态》,《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王升远:《关注侵华时期日本文化人的涉华创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18日第B01版。
王书玮、庄凤英:《关于〈芥川龙之介全集〉中的汉诗研究——以大正四年(1915)为研究视角》,《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王向远:《感悟而哀——从比较诗学的视角看本居宣长的“物哀”论》,《文化与诗学》2011年第2期。
王向远:《论“寂”之美——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王向远:《日本古代文论的千年流变与五大论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王向远:《释“幽玄”——对日本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的解析》,《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王玉樑:《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天府新论》1995年第6期。
魏育邻:《言文一致:日本近代文学的形式起源——从历史主义到历史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武继平:《佐藤春夫的中国观论考》,《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
武继平:《佐藤春夫与田汉的情感错位——有关中日文人交往的个案考察》,《郭沫若学刊》2010年第3期。
谢建明:《川端康成——女性美和爱的旋律》,《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9期。
杨思信:《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姚君喜:《崇高美的当代阐释》,《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张伯伟:《明清时期女性诗文集在东亚的环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张宏梁:《论“崇高美”的质的规定性》,《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张少康:《〈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论——和〈昭明文选〉文体分类的比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郑治国:《论魏仲恭序而不纂〈断肠诗集〉》,《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3期。
周建萍:《“幽玄”范畴的审美阐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朱桃香:《副文本对阐释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陈启明:《清代女性诗歌总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
程玲:《〈渔洋诗话〉神韵诗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董熠晶:《猴子与近代欧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人形象——从18世纪“中国热”到20世纪初》,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0年。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5年。
刘士义:《狭邪、情欲与文人风骚——明代青楼文化与文学》,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3年。
刘宇:《晚明竟陵派诗歌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齐珮:《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王艳红:《明代女性作品总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张晓青:《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季节表现以中古诗歌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
张羽:《诗歌总集编选与古今诗歌文化语境变迁》,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年。
黄美慧:《佐藤春夫研究——日本近代文壇各界的評價及佐藤春夫中的「西洋」》,《东海大学日本语文学系纪要》,2011年。
著作类
佐藤春夫:『佐藤春夫全集』,講談社1969年版。
安田武:『日本の美学』,風濤社,1970年。
奥野信太郎:『車塵集·序』,武藏書院,1929年。
保田与重郎:『保田与重郎全集』(第10卷),講談社,1990年。
保田与重郎:『事変と文学者』,弘文堂書房,1940年。
半田美永:『佐藤春夫研究』,双文出版社,2002年。
本多秋五:『物語戦後文学史』,新潮社,1979年。
川本三郎:『佐藤春夫』,筑摩書房,1991年。
大庭修:『江戶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1967年。
徳岡孝夫訳:『日本文学史近代·現代篇』,中央公論社,1985年。
富士川英郎等:『日本漢詩·梅墩詩抄』(第11卷),汲古書院,1987年。
岡田章雄:『岡田章雄著作集』(第3卷),思文閣,1983年。
高橋睦郞:「芥川龍之介全集月報」『芥川龍之介全集』第17卷,岩波書店,1997年。
吉川発輝:「佐藤春夫の『車塵集』——中国歴代名媛詩の比較研究」,新典社,1989年。
吉田精一:『日本近代詩鑑賞』,桜楓社,1980年。
加藤良白:『日本詩話叢書』(第6卷),株式会社鳳出版社,1972年。
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全集』(第3卷),岩波書店,1977年。
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全集』(第4卷),岩波書店,1977年。
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全集』(第6卷),岩波書店,1977年。
金子光晴:『佐藤春夫全集』(第1卷)附录,講談社,1966年。
井上巽軒:『新体詩抄·初編』,丸善書店,1882年。
朴羊信:『陸羯南:政治認識と対外論』,岩波書店,2008年。
萩原朔太郎:『佐藤春夫全集』(第11卷),講談社,1969年。
森春濤:『東京才人絶句·序』,額田正三郎,1875年。
寺岡峰夫:『大正の作家たちⅡ』,英賓社,1955年。
藤原暹:『漢字日本語』(漢字講座3),明治書院,1989年。
丸山昇:『近代文学における中国と日本——共同研究·日中文学關係史』,汲古書院,1986年。
小島憲之、新井栄蔵:『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古今和歌集』,岩波書店,1989年。
小林秀雄:『小林秀雄全集』(第4卷),新潮社,1978年。
須田千里:『佐藤春夫と中国文学』(上),岩波書店,2001年。
遠藤郁子:『佐藤春夫作品研究——大正期さ中心とに』,專修大学出版局,2004年。
伊東俊太郎:『日本人の自然觀——繩文から現代科学まで』,河出書房新社,1995年。
増田渉:『佐藤春夫と魯迅』,岩波書店,1964年。
竹内好:『竹内好全集』第14卷,筑摩書房,1981年。
佐藤春夫:『車塵集·原作者解説』,武藏書院,192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11卷),講談社,196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1卷),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10卷),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12卷),臨川書店,1998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19卷),臨川書店,1998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21卷),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22卷),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25巻),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26巻),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27卷),臨川書店,1998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34卷),臨川书店,2001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第35卷),臨川書店,1999年。
佐藤春夫:『定本佐藤春夫全集』(别卷Ⅰ),臨川書店,2001年。
佐藤春夫:『近代日本文学の展望』,講談社,1950年。
佐藤春夫:『私の履歴書』,日本經濟新聞社,1968年。
论文类
高田瑞穗:「佐藤春夫——大正後半期文学の一標識」,『文学』,1964年11月。
横田むつみ:「日本における薛濤詩の受容」,『日本漢学研究』2007年7月号。
荒正人、小田切秀雄等:「発刊のことば」,『文学時標』1946年1月創刊号。
吉田精一:「解释と鑑賞」,1959年12月。
井上正藏:「ハイネと日本近代詩——佐藤春夫を中心として」,『国文学』1961年14号。
铃木蓼処:「題風船図」,『新文体』(5),1876年。
日南田一男:「エズラ·パウンドと佐藤春夫——中国古典詩の翻訳をめぐって」,《武藏大学人文学会雜誌》(16),1984年12月。
杉山三郊:「春濤先生遊新序」,『新文体別集』(14),1881年。
松隈義勇:「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特集」,学燈社,1958年。
小林徹行:「『車塵集』原典考——訳詩集創作の意図」,『東洋文化』,1995年。
永末羲孝:「中国」,『熊本学園大学文学言語学論集』2006年6月号。
中村光夫:「佐藤春夫論」,『文学界』1961年2月号。
中島洋一:「日本近代詩におけろ中国文芸の受容——西脇順三郎の詩さ中心として」,『日本文芸研究』(49),1997年12月。
祖父江昭二、伊藤虎丸等:「共同研究:佐藤春夫と中国」,『和光大学人文学部紀要』,第12号,1977年。
佐藤春夫:「風流論」,『中央公論』1925年第4期。
朱衛紅:「佐藤春夫『車塵集』における古典和歌との交渉」,『文学研究論集』(19),2001年3月。
Fenollosa,Ernestand EzraPound,,San Francisco:City Lights Publishers,2001.
Gerard Genette Paratexts..Trans.Jane E.Lewi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KoG,AyGenaz.“Analysis of the Paratexts of Simonede Beauvoir's Works”,in Turkish.Seminar:.Semi-nar Organized by UniversitatI Rovira Virgili.Intercultural Studies Group.Tarragona,Spain.(2005-10-07).[2010-06-05]http://isg.urv.es/library/papers/KosPara-texts.pdf.
Lawrence Venuti.“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In Mona Baker(ed.)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Bassnett,Susan and A.Lefever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8.
MarkShuttleworth and MoiraCowie,.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Neubert,Albrecht..in Danks&al.,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