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4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宋代诗歌论集

    Collection of Song Dynasty Poetry

    吕肖奂

    2017-11-01

    978-7-5203-0926-4

    386千字

    38

    宋诗 诗歌研究 文集

    选集1992年进入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以来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三十篇,划分为九个单元。“诗词关系”关注两种文体在异同之间的并行及交叉互动;“诗歌与古琴”探讨诗人对器乐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诗歌与音乐关系;“诗歌与海外”探索宋代诗人的眼界以及异域意识;“唱和诗歌”重心在诗人之间的对话沟通以及唱和诗歌如何多层次展现多面而深层的文化意蕴;“欧阳修研究”与“陆游研究”,试图在欧、陆诗歌里不断阅读出两位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气质,并藉此了解北宋与南宋诗人的异同;“诗歌理论”则是想考察宋人自己如何自觉建构宋调以及他者如清人怎样看待宋调。“邵雍、范成大研究”以及“外两篇”均是一时兴之所至,偶有感悟:其中有对邵雍快活吟咏、范成大悲悯情怀真切感受,有对内外制礼仪功能审美价值的细读体会,有对西南地区民间信仰的实地查验。由宋诗而浸淫宋代文化,再从文化视域反观宋诗宋人,在对宋代诗歌文本解读与阐释过程中,领略宋调真谛,并认识造极文化真面目。

  •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现当代诗歌论稿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ssay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杨景龙

    2017-10-01

    978-7-5203-1251-6

    375千字

    13

    诗歌研究 中国 现代 当代

    本书共分二编二十章。第一编六章,涉及中国现当代诗学研究领域的拓展、话语体系建设和古今诗歌发展演变现象的展示、规律的探讨。第二编八章,多采古今比较的视角,研究现当代新诗的题材选取、形式建设以及几位著名新诗人的创作个案。第三编六章,集中研究现当代旧体诗词,力图在古今参照下展开相关论述。全书三编二十章合而观之,有助于读者对现当代诗歌生态的整体了解,对现当代新旧各体诗歌与古典诗歌之间承传关系的深入认识,对中国诗歌古今发展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促进现当代各体诗歌携起手来,优势互补,促使民族诗歌的再度繁荣。该书视野宏阔,语言鲜活,笔致灵动,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 艺术特质视域下的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以两汉诗学接受为中心

    Research on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Qualities: Centering on the Reception of Poetics in the Two Han Periods

    任树民

    2016-03-01

    978-7-5161-7642-9

    280千字

    23

    抒情诗 诗歌研究 中国 宋代

    本书从艺术特质这一艺术范畴出发,以两汉诗学接受为中心,省思中国抒情传统,讨论与诠释两汉诗学在中国抒情传统构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抒情美典多面向的变迁。中国抒情传统不应该成为一个单线索的“超概括”,它不能以一个面向概括中国抒情美学多面向的变迁。抒情传统是理解或评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它只是平行研究视域下中国文学的一个异质性层面。中国抒情传统要在艺术特质层面阐释,而不能升华到艺术本质范畴。艺术特质是省思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有效凭借。

  • 现代诗:接受响应论

    Modern Poem:the Reception-Response Theory

    陈仲义

    2018-06-01

    978-7-5203-2456-4

    426千字

    18

    诗歌研究

    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以心动为主导的“四动”图式,建立以形式化结构与接受响应度互动的坐标,探访现代诗的接受尺度及好诗的“品级”系列。在诗歌接受学的现当代部分,力求自成一说。

  • 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

    Historical Essay on Chinese Epicureanism: 1840~2010

    冯文开

    2016-04-01

    978-7-5161-7665-8

    273千字

    24

    史诗 诗歌史 研究 中国 1840~2010

    《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以在中国史诗研究这一领域内得到普遍认同的、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的学者为个案,分析他们持有的史诗观念、学术旨趣、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以勾勒出近百年来中国史诗学术史的某一个侧面,阐述了中国史诗研究者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的继承和创新,反思中国史诗学的学术转向与新格局,总结中国史诗学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跳转共9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