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of Chinese Epic Studies (1840-2010)" takes scholars who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pic studies with unique insights and lasting influence as individual cases, analyzes their epic concepts, academic interests, problem awareness and research paradigms, outlines a certain aspect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Chinese epic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expound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epic researchers in academic thought,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ields, and reflects on the academic turn and new pattern of Chinese epic studies.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pic.(AI翻译)
冯文开:(著)
冯文开,197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与史诗学。发表论文《声音的再发现:(捉季布传文)的知识考古》《多重标识:史诗演述中歌手的身体语言》《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学与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论语境中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演进与转换》《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学与研究者的知识构成之关系》等。
译著和译文:
[美]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版。
[瑞士]埃米尔·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胡其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艾约瑟:《西学启蒙十六种·西学略述》,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1898年版。
爱汉者等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黄时鉴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版。
保罗·麦钱特:《史诗论》,金惠敏、张颖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意]贝内德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田时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伯纳德特:《弓弦与竖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程志敏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巴·布林贝赫:《论蒙古厌世主义诗歌》,朝戈金译(署名乔津),《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
李思伦辑译,蔡尔康纪述:《万国通史前编》,上海广学会校刊,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1900年版。
丁韪良:《西学考略》,载《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西学译著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俄]符拉基米尔佐夫:《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朝戈金译,《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匈]格雷戈里·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古希腊]荷马:《奥德赛》,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古希腊]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张竹明、蒋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杨岂深、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美]理查德·鲍曼:《“表演”的概念与本质》,杨利慧译,《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美]理查德·鲍曼:《表演的新生性》,杨利慧译,《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德]赖歇尔:《南斯拉夫和突厥英雄史诗中的平行式程式化句法的诗学探索》,朝戈金译,《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石泰安:《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耿昇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美]托马斯·杜波依斯:《民族志诗学》,朝戈金译,《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增刊。
[美]王靖献:《钟与鼓——〈诗经〉的套语及其创作方式》,谢谦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瑞士]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文艺学引论》,陈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美]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苏]谢·尤·涅克留多夫:《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徐昌汉、高文风、张积智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谢卫楼口述:《万国通鉴》,(清)赵如光笔述,[日本]冈千仞训点1884年版。
[俄]亚·尼·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刘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程式理论:口头传统研究概述》,朝戈金译,《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外文著作:
Brenda E.F.Beck,Three Twins:The Telling of a South Indian Folk Epic,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2.
C.M.Bowra,From Virgil to Milton,London:Macmillan,1945.
Foley.John Mile:How to Read an Oral Poe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2.
Honko.Lauri,Textualising the Siri Epic,Helsinki,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1998.
中文著作: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口头传统与英雄史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巴·布林贝赫:《巴·布林贝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巴·布林贝赫:《蒙古诗歌美学论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朝戈金:《千年绝唱英雄歌:卫拉特蒙古史诗传统田野散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铁镔:《诗经解说》,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陈寅恪:《寒柳堂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陈中梅:《言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杜甫:《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段宝林主编:《民间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傅彦长、朱应鹏、张若谷:《民国丛书·艺术三家言》,上海书店1989年版。
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龚鹏程:《中国文学批评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顾颉刚编著:《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韩儒林:《韩儒林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贺贻孙:《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生活书店1947年版。
胡适:《胡适文集》,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黄宝生:《〈摩诃婆罗多〉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黄中祥:《哈萨克英雄史诗与草原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季羡林:《罗摩衍那·全书译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降边嘉措:《〈格萨尔〉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郎樱:《〈玛纳斯〉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夏晓虹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刘勰:《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亚虎:《南方史诗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亚虎:《神话与诗的“演述”——南方民族叙事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陆侃如:《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茅盾:《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钱锺书:《钱锺书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钱锺书:《谈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潜明兹:《潜明兹自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饶宗颐:《近东开辟史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任乃强:《任乃强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仁钦道尔吉:《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沈国威编著:《六合丛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斯钦巴图:《蒙古史诗:从程式到隐喻》,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苏曼殊:《曼殊大师全集》,文公直编,上海教育书店1946年版。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佟锦华:《藏族文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汪涌豪、骆玉明主编:《中国诗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王邦维主编:《东方文学:从浪漫主义到神秘主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论学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王荣:《中国现代叙事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松:《傣族诗歌发展初探》,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版)1983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许慎撰:《说文解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尹虎彬:《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游国恩、王起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郁龙余:《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袁梅:《诗经译注》,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年版。
张松如:《中国诗歌史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张紫晨:《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
章太炎:《菿汉三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赵秉理主编:《格萨尔学集成》(第一卷),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郑振铎:《郑振铎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周作人:《周作人文类编》,钟叔河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朱自清:《中国歌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期刊论文: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16世纪波斯文〈史集〉及其与〈玛纳斯〉史诗的关系》,《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巴·布林贝赫:《论蒙古族厌世主义诗歌》,《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
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中马文化及马形象的整一性》,《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朝戈金:《“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创编”问题》,《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年。
廖明君、朝戈金:《口传史诗的误读:朝戈金访谈录》,《民族艺术》1999年第1期。
朝戈金:《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南斯拉夫和蒙古史诗田野作业述评》,《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朝戈金:《口传史诗文本的类型——以蒙古史诗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朝戈金:《问业哈佛》,《民族艺术》2000年第1期。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民族艺术》2000年第4期。
朝戈金:《策马天山:蒙古史诗〈江格尔〉田野作业散记》,《民族艺术》2000年第3期。
朝戈金:《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
朝戈金:《〈摩诃婆罗多〉:“百科全书式”的印度史诗》,《中华读书报》2006年2月15日第9版。
朝戈金:《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朝戈金:《国际史诗学术史谫论》,《世界文学》2008年第5期。
陈岗龙:《20世纪蒙古英雄史诗研究学术史思考》,载《“21世纪民族文学发展研讨会”纪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通讯》总第31期。
陈中梅:《一部成功的劳作》,《读书》1995年第12期。
傅中丁:《巴·布林贝赫史诗诗学的研究方法》,《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5年。
黄宝生:《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黄文焕:《关于〈格萨尔〉历史内涵问题的若干探讨》,《西藏研究》1981年第00期。
柯杨:《莲花山花儿程式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李连荣:《中国〈格萨尔〉史诗学的形成与发展(1959—1996)》,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林岗:《二十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刘锡诚:《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24日。刘宗迪、施爱东、吕微、陈建宪:《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6期。
刘宗迪:《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吕薇、刘宗迪、施爱东:《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
刘宗迪、吕微、施爱东、任双霞、祝秀丽:《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
罗念生:《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3期。
彭牧:《民俗学向何处去》,《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1月11日第013版。
彭小瑜、张绪山主编:《西学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苏尤格:《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及他的诗学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王国明:《土族〈格萨尔〉研究历程》,载《安多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吴均:《岭·格萨尔论》,《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1期。
吴宓:《希腊文学史》,载《学衡》(第13期1923年1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杨恩洪:《〈格萨尔〉艺人论析》,《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尹虎彬:《口头传统史诗的内涵和特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尹虎彬:《口头诗学的本文概念》,《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
尹虎彬:《口头诗学关于“歌”的概念——以〈奥德赛〉的多重故事结构为例》,《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尹虎彬:《二十世纪口传文学研究的十个误区》,《民族艺术》2005年第4期。
尹虎彬:《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尹虎彬:《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张宏超:《〈玛纳斯〉产生的时代与玛纳斯形象》,《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3期。
张松如:《论史诗与剧诗》,《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
张永海:《居素甫·玛玛依〈玛纳斯〉变体中的北京、中北京之谜及〈玛纳斯〉产生年代全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赵国华:《〈罗摩衍那〉和中国之关系的研究综述》,《思想战线》1982年第6期。
郑士生:《精益求精译精品 承前启后勤攀登——从陈中梅博士的荷马史诗新译本谈起》,《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18日。
钟敬文、巴莫曲布嫫:《南方史诗传统与中国史诗学建设——钟敬文先生访谈录(节选)》,《民族艺术》2002年第4期。
巴莫曲布嫫:《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以诺苏彝族的口头论辩和史诗传统为例》,《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巴莫曲布嫫:《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之间的史诗演述人——基于个案研究的民族志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