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ook is a special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town narratives. 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aspects of disease narrative, death narrative, desire narrative, power narrative, left-wing narrative, ritual narrative, "alienation" phenomenon, "water" imagery, narrative technique, female image, etc. in the narrative of modern novels in the town narrative of modern novels, and conducts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urban narrative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throug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town literature" in the book and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is concept. By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urban literature", it break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inary opposition division mode of "local literature-urban literat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previous literary historical works, and form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mode of "local literature, learning-urban literature-urban literat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book is the first research monograph on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ese Novels"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commun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book broaden the research horizon of modern Chinese novels,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ill the gap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 and have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AI翻译)
邱诗越:(著)
邱诗越,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职于玉溪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已在《文艺争鸣》《北京礼会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研究论著:
[1][意]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周文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美]艾温·辛格:《我们的迷惘》,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艾云:《用身体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苏]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苏]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钱中文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美]鲍威编:《向权力说真话:爱德华·赛义德和批评家的工作》,王丽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程德培:《小说本体思考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1]程虹:《寻归荒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陈继会:《二十世纪小说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陈平原、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春荣:《新时期的乡土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陈漱渝:《披沙简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20]程文超等:《欲望的重新叙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3][美]戴维·霍伊:《阐释学与文学》,张弘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4]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恩斯特·贝克尔:《拒斥死亡》,林和生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7][美]E.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德]E.云格尔:《死论》,林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29][德]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0]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31][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32]方维保:《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3]方锡德:《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4]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3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6]范智红:《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关爱和:《悲壮的沉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顾朝林编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0]格非:《小说叙事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3][法]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高小康主编:《城市文化评论》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5]高亚彪、吴丹毛:《在民族灵魂的深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46]耿占春:《叙事与抒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耿占春:《叙事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耿占春:《隐喻》,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49]皇甫晓涛:《现代中国新文学与新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胡吉省:《死亡意识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黄曼群、马光裕:《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52]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53]何显明:《中国人的死亡心态》,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
[54]胡顺延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55]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6]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7]方铭编:《蒋光慈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8]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9]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0]贾剑秋:《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巴蜀书社2003年版。
[61]蒋孔阳等:《美与审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2]靳明全主编:《区域文化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城市文学的文化审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江卫社:《文化的觉醒与文学的选择:论“五四”乡土小说与民间文化之关系》,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版。
[65]惠西成、石子编:《中国民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年版。
[66]纪晓岚:《论城市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金元浦:《接受反应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8][英]乔治·奥威尔:《奥威尔文集》,董乐山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69][德]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集》,余灵灵、徐信华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70]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1]刘北成编著:《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2][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人生的亲证》,宫静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3]李佃来:《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4]刘广明、王志跃:《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5]梁庚尧、刘淑芬主编:《城市与乡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76][以]里豪·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77]李钧:《存在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8]李俊国:《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法]罗兰·巴特:《批评与真实》,温晋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0]栾梅健:《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1]《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2][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83][美]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美]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李慧珉译,岳麓书社1999年版。
[85]雷锐:《中国现代小说五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6]梁漱溟:《中国文学新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87]刘小枫:《走向十架上的真》,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88]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89]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90]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1]陆扬:《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2]凌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3]李遇春:《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4]李云才:《小城镇新论》,气象出版社1994年版。
[95]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6]李咏吟:《创作解释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7]刘增杰、王文金:《迟到的探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8]刘增杰编:《师陀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99]刘增杰:《云起云飞——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透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00][德]马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1][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02]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3][俄]米·赫拉普钦科:《艺术创作,现实,人》,刘逢祺、张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0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5]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6][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07]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08][法]米歇尔·福柯:《福柯集》,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109][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10]马以鑫:《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1][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12]裴毅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3][美]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4]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5]钱理群:《精神的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6]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7]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8][法]让·布伦:《苏格拉底》,傅勇强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9]饶会林主编:《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0]任建东:《道德信仰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121][美]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彭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2][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123]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2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5][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6]沙汀:《沙汀研究资料》,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127]沈卫威:《自由守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28]孙先科:《颂祷与自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29]田广:《废名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0]谭光辉:《症状的症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1]唐帼丽:《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2]唐欣:《权力镜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33][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4]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5]王德威:《写实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麦田出版社2009年版。
[136]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7][英]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金大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8]王江松:《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9]伍茂国:《现代小说叙事伦理》,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140]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1]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2]韦小坚等:《悲剧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9年版。
[143]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44]王阳:《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45]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6]吴予敏:《美学与现代性》,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7]许道明:《京派文学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8]熊家良:《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9][英]休谟:《人性的断裂》,冯援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50][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51]徐文斗主编:《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152]徐子方:《千载孤愤——中国悲怨文学的生命透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3]夏志清编:《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版。
[154]解志熙:《风中芦苇在思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5]解志熙:《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6]谢昭新:《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7]尹昌龙:《重返自身的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中的话语类型考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8]杨东平:《城市季风》,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59]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0]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1]殷国明:《艺术家与死》,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162][美]雅克·德里达:《文学行动》,赵兴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3]尹康庄:《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5]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66]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7]杨义著,郭晓鸿辑图:《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8]严云受:《文学象征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69]昌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0]赵冬梅:《小城故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1]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理论的批判研究》,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3]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4]赵恒瑾:《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75][美]朱克英:《城市文化》,张廷佺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76]昌切:《思痕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7][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
[178]周仁政:《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9]张文勋主编:《民族审美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0]张晓山、胡必亮主编:《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1]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2]曾永成:《文艺政治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3]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4]止庵编:《周作人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作品:
[185]艾芜:《艾芜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6]北京大学等主编:《现代短篇小说选》第1—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87]陈白尘:《乱世男女》,上海杂志公司1946年版。
[188]丁玲:《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9]樊骏主编:《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钩沉》第1—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90]谷斯范:《不宁静的城》,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91]葛琴:《贵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2]蹇先艾:《蹇先艾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3]柯灵编:《喜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94]柯灵编:《乡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95]骆宾基:《骆宾基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6]骆宾基:《幼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
[197]刘北汜:《山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98]李葆琰编:《文学研究会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9]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200]罗洪:《群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1]罗洪:《薄暮的哀愁:罗洪的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02]罗洪:《浮蚁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03]黎锦明:《黎锦明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4]鲁迅:《鲁迅小说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205]乐齐主编:《鲁彦小说精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206]马加:《马加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07]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08]彭家煌:《彭家煌代表作:皮克的情书》,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09]彭家煌:《彭家煌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10]柔石:《青年和妇女的人生写照:柔石小说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
[211]沙汀:《沙汀文集》第1—5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12]刘增杰编:《师陀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10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14]施蛰存:《施蛰存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5]台静农:《台静农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6]王鲁彦:《鲁彦代表作》,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17]王蒙:《王蒙文集》,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218]王统照:《王统照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19]王西彦:《王西彦选集》第1—3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20]萧红:《萧红小说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
[221]许杰:《许杰代表作:子卿先生》,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22]许钦文:《许钦文代表作》,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23]许钦文:《许钦文小说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24]《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小说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25]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1—3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2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1918—1949)》第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27]陈思和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9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28]张天翼:《张天翼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29]周文:《周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30]周扬:《周扬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31]朱自清:《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重要论文:
[232]陈红旗:《文艺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33]顾文选:《建立和完善全国城镇体系的几点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
[234]蒋明玳:《“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略论沙汀讽刺小说的题材选择》,《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第3期。
[235]李靖:《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兼论贵州城镇体系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236]李莉:《风俗叙事与中国现代小城镇小说结构的散文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37]栾梅健:《小城镇意识与中国新文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4期。
[238]鲁迅、斯诺:《鲁迅对斯诺的谈话》,《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期。
[239]谭桂林:《鲁迅与佛学问题之我见》,《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10期。
[240]萧红:《现时的文艺活动与〈七月〉座谈会上的讲话》,《七月》1938年第5期。
[241]熊家良:《论现代中国“小城”叙事的文化意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42]熊家良:《“无常”与“日常”——论中国现代小城叙事中的生活图景》,《学术交流》2007年第6期。
[243]熊家良:《现代中国小城叙事中的“诗情”与“乡情”》,《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44]熊家良:《小城:在传统乡村与现代都市之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245]熊家良:《空间·故乡·童年——中国现代小城作家现象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46]辛秋水:《小城镇:第三种社会》,《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第5期。
[247]解志熙:《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矛盾的反思思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2期。
[248]袁国兴:《鲁迅小说的“小城镇氛围”——兼谈中国现代小城镇文学》,《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5期。
[249]杨加印:《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世界”》,《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
[250]易竹贤、李莉:《小城镇题材创作与中国现代小说》,《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
[251]赵冬梅:《20世纪小城小说: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南都学坛》2004年第2期。
[252]赵冬梅:《诗意与悲剧——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的审美风格》,《南都学坛》2005年第4期。
[253]张磊:《城乡交响中的小城乐章——浅论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