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著:
[1][意]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周文彬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美]艾温·辛格:《我们的迷惘》,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艾云:《用身体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苏]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苏]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钱中文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美]鲍威编:《向权力说真话:爱德华·赛义德和批评家的工作》,王丽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程德培:《小说本体思考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1]程虹:《寻归荒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陈继会:《二十世纪小说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陈平原、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春荣:《新时期的乡土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陈漱渝:《披沙简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20]程文超等:《欲望的重新叙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3][美]戴维·霍伊:《阐释学与文学》,张弘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4]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恩斯特·贝克尔:《拒斥死亡》,林和生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7][美]E.希尔斯:《论传统》,傅铿、吕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德]E.云格尔:《死论》,林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29][德]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李健鸣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0]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31][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32]方维保:《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3]方锡德:《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4]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3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6]范智红:《世变缘常——四十年代小说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关爱和:《悲壮的沉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顾朝林编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0]格非:《小说叙事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3][法]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高小康主编:《城市文化评论》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5]高亚彪、吴丹毛:《在民族灵魂的深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46]耿占春:《叙事与抒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耿占春:《叙事美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耿占春:《隐喻》,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49]皇甫晓涛:《现代中国新文学与新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胡吉省:《死亡意识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黄曼群、马光裕:《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52]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53]何显明:《中国人的死亡心态》,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
[54]胡顺延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55]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6]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7]方铭编:《蒋光慈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8]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9]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0]贾剑秋:《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巴蜀书社2003年版。
[61]蒋孔阳等:《美与审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2]靳明全主编:《区域文化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城市文学的文化审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江卫社:《文化的觉醒与文学的选择:论“五四”乡土小说与民间文化之关系》,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版。
[65]惠西成、石子编:《中国民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1988年版。
[66]纪晓岚:《论城市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金元浦:《接受反应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8][英]乔治·奥威尔:《奥威尔文集》,董乐山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69][德]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集》,余灵灵、徐信华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70]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1]刘北成编著:《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2][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人生的亲证》,宫静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3]李佃来:《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4]刘广明、王志跃:《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5]梁庚尧、刘淑芬主编:《城市与乡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76][以]里豪·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77]李钧:《存在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8]李俊国:《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法]罗兰·巴特:《批评与真实》,温晋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0]栾梅健:《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1]《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2][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83][美]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美]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李慧珉译,岳麓书社1999年版。
[85]雷锐:《中国现代小说五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6]梁漱溟:《中国文学新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87]刘小枫:《走向十架上的真》,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88]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89]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90]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1]陆扬:《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2]凌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3]李遇春:《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4]李云才:《小城镇新论》,气象出版社1994年版。
[95]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6]李咏吟:《创作解释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7]刘增杰、王文金:《迟到的探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8]刘增杰编:《师陀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99]刘增杰:《云起云飞——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透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00][德]马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1][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02]孟繁华:《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3][俄]米·赫拉普钦科:《艺术创作,现实,人》,刘逢祺、张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0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5]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6][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07]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108][法]米歇尔·福柯:《福柯集》,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109][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10]马以鑫:《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1][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12]裴毅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13][美]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4]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5]钱理群:《精神的炼狱: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到抗战的历程》,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6]邱运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7]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8][法]让·布伦:《苏格拉底》,傅勇强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9]饶会林主编:《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0]任建东:《道德信仰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121][美]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彭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2][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123]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2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5][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6]沙汀:《沙汀研究资料》,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127]沈卫威:《自由守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28]孙先科:《颂祷与自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29]田广:《废名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0]谭光辉:《症状的症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1]唐帼丽:《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2]唐欣:《权力镜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33][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4]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5]王德威:《写实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麦田出版社2009年版。
[136]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7][英]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金大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8]王江松:《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9]伍茂国:《现代小说叙事伦理》,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140]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1]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2]韦小坚等:《悲剧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9年版。
[143]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44]王阳:《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45]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6]吴予敏:《美学与现代性》,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7]许道明:《京派文学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8]熊家良:《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9][英]休谟:《人性的断裂》,冯援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50][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51]徐文斗主编:《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152]徐子方:《千载孤愤——中国悲怨文学的生命透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3]夏志清编:《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版。
[154]解志熙:《风中芦苇在思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5]解志熙:《摩登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实存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6]谢昭新:《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7]尹昌龙:《重返自身的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思潮中的话语类型考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8]杨东平:《城市季风》,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59]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0]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1]殷国明:《艺术家与死》,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162][美]雅克·德里达:《文学行动》,赵兴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3]尹康庄:《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5]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66]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7]杨义著,郭晓鸿辑图:《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8]严云受:《文学象征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69]昌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0]赵冬梅:《小城故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1]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理论的批判研究》,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3]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4]赵恒瑾:《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75][美]朱克英:《城市文化》,张廷佺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76]昌切:《思痕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7][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
[178]周仁政:《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9]张文勋主编:《民族审美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0]张晓山、胡必亮主编:《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81]赵园:《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2]曾永成:《文艺政治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3]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4]止庵编:《周作人讲演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作品:
[185]艾芜:《艾芜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6]北京大学等主编:《现代短篇小说选》第1—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87]陈白尘:《乱世男女》,上海杂志公司1946年版。
[188]丁玲:《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9]樊骏主编:《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钩沉》第1—4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90]谷斯范:《不宁静的城》,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91]葛琴:《贵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2]蹇先艾:《蹇先艾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3]柯灵编:《喜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94]柯灵编:《乡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95]骆宾基:《骆宾基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6]骆宾基:《幼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
[197]刘北汜:《山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98]李葆琰编:《文学研究会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9]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200]罗洪:《群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1]罗洪:《薄暮的哀愁:罗洪的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02]罗洪:《浮蚁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03]黎锦明:《黎锦明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04]鲁迅:《鲁迅小说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205]乐齐主编:《鲁彦小说精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206]马加:《马加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07]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08]彭家煌:《彭家煌代表作:皮克的情书》,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09]彭家煌:《彭家煌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10]柔石:《青年和妇女的人生写照:柔石小说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
[211]沙汀:《沙汀文集》第1—5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12]刘增杰编:《师陀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10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14]施蛰存:《施蛰存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5]台静农:《台静农论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6]王鲁彦:《鲁彦代表作》,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17]王蒙:《王蒙文集》,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218]王统照:《王统照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19]王西彦:《王西彦选集》第1—3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20]萧红:《萧红小说全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版。
[221]许杰:《许杰代表作:子卿先生》,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22]许钦文:《许钦文代表作》,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23]许钦文:《许钦文小说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24]《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小说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25]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1—3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2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1918—1949)》第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27]陈思和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1—9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28]张天翼:《张天翼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29]周文:《周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30]周扬:《周扬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31]朱自清:《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重要论文:
[232]陈红旗:《文艺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审美之维》,《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33]顾文选:《建立和完善全国城镇体系的几点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第3期。
[234]蒋明玳:《“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略论沙汀讽刺小说的题材选择》,《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第3期。
[235]李靖:《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兼论贵州城镇体系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236]李莉:《风俗叙事与中国现代小城镇小说结构的散文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37]栾梅健:《小城镇意识与中国新文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4期。
[238]鲁迅、斯诺:《鲁迅对斯诺的谈话》,《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期。
[239]谭桂林:《鲁迅与佛学问题之我见》,《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10期。
[240]萧红:《现时的文艺活动与〈七月〉座谈会上的讲话》,《七月》1938年第5期。
[241]熊家良:《论现代中国“小城”叙事的文化意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42]熊家良:《“无常”与“日常”——论中国现代小城叙事中的生活图景》,《学术交流》2007年第6期。
[243]熊家良:《现代中国小城叙事中的“诗情”与“乡情”》,《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44]熊家良:《小城:在传统乡村与现代都市之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245]熊家良:《空间·故乡·童年——中国现代小城作家现象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46]辛秋水:《小城镇:第三种社会》,《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第5期。
[247]解志熙:《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矛盾的反思思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2期。
[248]袁国兴:《鲁迅小说的“小城镇氛围”——兼谈中国现代小城镇文学》,《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5期。
[249]杨加印:《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世界”》,《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
[250]易竹贤、李莉:《小城镇题材创作与中国现代小说》,《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
[251]赵冬梅:《20世纪小城小说: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南都学坛》2004年第2期。
[252]赵冬梅:《诗意与悲剧——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的审美风格》,《南都学坛》2005年第4期。
[253]张磊:《城乡交响中的小城乐章——浅论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