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拉善左旗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吕建福:《论宗教与民族认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发展》2006年第3期。
包根银等:《草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内蒙古草业》2007年第2期。
宝贵贞:《蒙古族穆斯林:伊蒙文化融一身》,《中国民族报》2007年8月3日,第15版。
欧阳慧等:《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内蒙古为例》,《开发研究》2008年第2期。
张茂林等:《草原保护与建设现状及发展的思考》,《内蒙古草业》2008年第1期。
许学宗:《农区舍饲养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年第6期。
杨德亮:《青海“托茂家”的族群认同与文化适应》,《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王颖、秦裕华:《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认同与宗教认同》,《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第6期。
李志农、李红春、李欣:《藏彝走廊“藏回”文化特征探析——以迪庆“藏回”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佟春霞:《从宗教意识的淡化管窥民族认同——以湖南桃源县回维村翦姓维吾尔族为例》,《西北民族丛刊》2008年第7期。
赵春花等:《退牧还草工程对内蒙古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草地学报》2009年第1期。
戴正等:《对牧民城镇化迁移意愿的实证分析》,《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郝亚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李晓霞:《试析维吾尔民众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欧阳慧:《中国西北欠发达地区小城市发展困境及出路:对内蒙古的调查与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期。
高志英:《宗教认同与区域、民族认同——论20世纪藏彝走廊西部边缘基督教的发展与认同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丁鹏:《少数民族地区汉族移民宗教信仰研究:以内蒙古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乌兰托娅:《蒙古族穆斯林历史与文化研究概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第3期。
张中复:《历史记忆、宗教意识与民族身份认同——青海卡力岗“藏语穆斯林”的族群溯源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郝亚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李国明:《佤族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调适与共存——以沧源永和社区为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梁秀荣:《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商业文化》2011年第4期。
潘存荣等:《城市排水工程现状及出水利用分析》,《现代农业》2012年第4期。
任青福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现代农业》2012年第4期。
万明刚、高承海、吕超等:《近年来国内民族认同研究评述》,《心理科学发展》2012年第8期。
包明玉等:《设施农业发展思考》,《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年第1期。
赵玉山等:《沙漠治理及取得成效》,《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年第3期。
于洪霞等:《草原生态环境政策对牧户生计影响的分析:基于阿拉善左旗的调查》,《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潘咏梅:《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蔬菜》2013年第10期。
李建江等:《生态环境条件与畜牧业发展动态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第9期。
王惠琴等:《设施蔬菜农业发展情况调查》,《蔬菜》2013年第12期。
秦龙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
扎西龙主:《民族与宗教:重叠,或包含,或超越?——兼谈“藏回”的民族身份认同》,《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何生海等:《内蒙古西部地区族际婚姻的流动模式研究:以阿拉善左旗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何生海等:《族际通婚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