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年志远
2020-06-01
978-7-5203-6340-2
245千字
国有企业 企业领导 人才选拔 研究 中国
本书系由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5JJD790013)的研究成果。该项目2015年12月9日,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批准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勤奋笔耕”,几经讨论和修改,于2018年4月5日完成研究任务,并于2018年5月5日申请结项鉴定。2018年10月15日,项目通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的鉴定,鉴定证书编号:18JJD154。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也随之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为了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在实践层面上为政府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本书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综述国内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研究文献。主要综述国有企业经营者概念,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方式,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等研究文献。第二,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一般分析框架。主要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理论依据、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原则、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主体与范围、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标准与制度、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程序、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主要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历史演进、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现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分析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及其启示。主要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第五,创新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研究。主要内容是,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建议。本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一,学术价值。一是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发展。本书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理论研究,具有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特色,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的发展。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问题,既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发展,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第二,应用价值。一是有利于了解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历史演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二是有利于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经验。在分析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若干启示。三是有利于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本书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是划分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历史演进的阶段;概括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启示。尽管本书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疏漏和不足,欢迎经济学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年志远2018年5月5日
陈志
2020-06-01
978-7-5203-7021-9
190千字
企业创新 研究 中国
本书从“中国式创新”这一热点问题切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创新的基本路径与成因,并选择重点创新模式,对典型企业的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同创新道路的特点。同时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新政策的演化,试图为未来创新政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未来中国企业创新提出具体建议。
诸竹君
2020-07-01
978-7-5203-6109-5
201千字
外向型企业 企业管理 研究 中国
伴随中国出口增速的显著放缓、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出口发展亟待从“量”转向“质”。本书旨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决定因素和动态演进,这是对现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边际拓展和基于“中国事实”的现实研究。全书共八章,沿着“悖论提出—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动态扩展—政策建议”的思路展开,以期在论证中国出口企业“低加成率陷阱”基础上,探究促进中国出口向“优质优价”升级的有效路径。
曾贱吉
2017-08-01
978-7-5203-0836-6
186千字
管理心理学 研究
本书针对目前相关研究普遍忽视组织信任(系统信任)的事实,以员工组织信任“前因—效应—作用”为主线,并以湖南省的251位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主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讨论中国情境下员工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中介效应以及影响作用。本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推进了组织信任的研究,在实践上能够为组织提高员工信任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梁祖晨,秦辉,许强
2015-04-01
978-7-5161-6006-0
313千字
国有企业 企业改革 研究 中国
在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我国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强势内生驱动,从而显示出新生产权关系具有旺盛生命力。这是本书作者梁祖晨教授等多年不懈探索研究的主题。本书作者指出,西方国有企业从属、服务于私有制经济,占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私有制企业产权归属清晰,同占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我国国有企业对比,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人格化缺位,从而需要深入探讨揭示企业本质,立足从根基上构建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独特出发点,进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作者基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从根本上归属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并突出体现于国有企业员工身上,认为应像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收效一样,通过与深化改革一致的新利益主体的形成,即所有国有企业员工应有权益的市场化兑现,来推动改革不可逆转地深入高效发展。如同国有企业员工需要竞聘上岗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一样,通过面向市场的公正、平等竞争上岗任职,有组织地共同担负国有企业所有者权能,分享国有企业经营剩余中的相应份额。这样,通过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致使身处逐步深入市场化改革的所有国有企业员工,不仅有竞争上岗任职后获取相应劳动报酬和企业经营剩余的利益驱动,而且有履职绩效的约期动态考评和职位替代等潜在下岗离职威胁,从而严格行使和切实担当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督国有企业营运权能与职责,并竭诚辅助和服从同为国有企业所有者成员,与其共担国有企业营运风险的经营者工作,勤勉发奋投入群体协同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一家之言,可供对此问题有兴趣者研究讨论。本书作者指出,为突破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硬壳,在混合所有制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趋势下,实现国资流转顺畅,促使人力资本这一活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属性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似可尝试实施国有企业员工市场化竞争上岗劳作,并实行国有企业所有者权责履职绩效动态考评中的“末尾淘汰制”。或在不同属性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中,实行员工竞争上岗任职的“优者胜”。从而在国资流转顺畅和放大国资功能的同时,突出显现同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具有创造性潜能的不同企业员工,平等竞争上岗就业和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营运发展。作者认为,这样做可以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巨大经济社会效应。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提供尽可能妥善可行的理性思维建议,作者通过对诸多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创新实践的实地调查访谈,证实了新生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受制于传统陈旧思想观念的制约。与优良传统有着不可割裂血脉关联的先进文化价值取向的确立与传播,还要凭借制度的先行创建完善,从而促使人们形成完全不同于既往的人格精神面貌,形成制度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和互动关系。作者由此得出了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有着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参考借鉴意义的结论。其一,为实现国有企业所有者人格化到位,使国资拥有与持有人存亡与共的强烈保值增值“活的灵魂”。作者并未将国有企业出资人,依旧含糊默认为难以区别其公益或营利属性的行政机构,或像逆反当年农村包产到户,将其相对笼统地归属于难以向个体落实的“集体经济人”,而是将其定位于构成企业或团队的最小决策行动单位,并在整体上是不可分割的国有企业员工个人。同时,作者亦立足于经济学研究,必须要先决性判别界定何为人的交易理智特性,认为作为共同拥有财产权益的所有国有企业员工,同样是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当然,又不可混同于西方私有制企业的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整体性占有国有企业产权,并且在协同共谋福利中,深刻认识到自身未来与他人收益及整体发展的密切关联,因而能够理智把握求取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正确路径取向。而不像西方产权私有制企业的所有者,常会在唯利是图、欺瞒哄骗,甚而是在钻营倒把和巧取豪夺中陷入损人害己的“怪圈”。由此,即应当对亚当·斯密关于“经济人”理性的假说,进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再认识。显然,在产权私有制占主导地位,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利益对立和鸿沟,尤其是存在着资本雇佣驱使劳动所带来的政治、经济不平等和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条件下,很难想象人们在刻意谋求和维护自身生存,或盲目追逐利润、无意顾忌他人,以求一己暴富的过程中,会产生忘我利他的思想观念。以致使这样历史条件下的人的理性,难以规避地处于狭隘、短视的低层次。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条件下,如果没有出资人就不可能存在代理经营者。以致在所有者有偿让渡产权和严密监控下,逐步形成了影响和推动现代经济高效发展的,职业化竞争担负企业经营职能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由此,作者把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民主参与企业营运管理看成涌现于他们之中,或深受群体价值取向熏染并与他们真诚相处,从而由衷代表员工利益和高度集中群体智慧,具有超前改革创新魄力的社会主义企业家产生的深厚土壤。同时作者认为,如果以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以企业家才能来诠释企业家概念,不仅深刻体现出为承担创新职能的企业家才能的稀缺,更人格化地凸显决定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精神,是最为珍贵的稀缺资源。所谓企业家精神,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为富有市场开拓和科技与管理有机融合创新灵感,并且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自觉性。其二,基于区别传统产权私有制的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人格化,必然包含有人的思想观念转化和道德情愫提高。作者在制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中,又引入了道德,并且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关联。认为虽然道德观念的转化需要社会制度的演变,但是制度的有效运行又依赖一定道德理念驱使下,人们的自律行为来弥补其局限和不足。虽然那种高尚道德情操和事业心、责任感的产生,基于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内在驱动,但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扬,又要以人们道德观念转化和道德行为的改善,即以我国新型市场体制创建完善中,充分理性“经济人”的成长为重要体现和支撑。因而在三者的相互关联中,在实施起先决性作用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时,不应忘记更为深层次的在党风转换和党的引领示范带动下,当前那种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不良倾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时代变换所不容的陈俗社会风气的转化提升,从而使人的道德向善,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三,为使当家做主人的民众在具有民主选举权的同时,不可或缺地拥有民主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权,深入强化国家治理结构现代化中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深刻体现党的理论创新中最具价值的思想理论结晶“人民本体论”。作者大胆建议是否可尝试由基层做起,即在我国体制转轨中已形成“经理行政指挥、党委保障监督、职工民主管理”三位一体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使国有企业职代会成为权力机构的同时,在当前深化改革中严格行使其应有权能的基础上,经由所有国有企业员工民主推荐评议和平等竞争选聘,组建形成同样为权力机构的地方与全国职代会,并最终使各级职代会成为地方和全国人大依法确认的下属机构。依此,地方和中央国资委的构建及其成员尤其是负责人的确认,也应参照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在参考各级政府所推荐的人选,并且经由相应层级职代会的推举、评议和提名,最后在公正平等的竞争中选拔任命。其所有成员的收益理应与行政人员有别,皆应与国资局部和整体营运成效挂钩,从而使各级国资委不再兼任运动员与裁判员,顺应市场主体确立的逻辑,成为由平等竞争市场机制裁决取舍的经济组织。使各级国资委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亦即在国有企业所有者人格化依然扩展至全国国有经济整体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国国有经济成为充溢市场竞争活力的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因此,所谓的国有企业所有者人格化,其本质正是在所有国有企业员工应有权益的市场化兑现,即本与国资委成员同为一体的所有国有企业员工,基于对自身命运与国有企业未来不可分割,而严格履行所有者权能和忘我投身生产营销劳作,逐步成长为有力支撑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强盛的充分理性的“经济人”。我非常乐于给本书写序,尽管我认为作者的一些构想仍需作出更为充分的论证。当然,如果作者能够有对与其研究密切相关的同类或近似企业的跟踪调研,将会使其论述和构想更有说服力,甚至具有实践价值。因此,希望作者今后能够拿出更为深刻的研究成果。 8 4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