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观念与制度: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治理(1991—2010)

    Concepts and Institutions: Russian National Governance after 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1991-2010)

    庞大鹏

    2010-07-01

    978-7-5004-9033-3

    605千字

    65

    国家 行政管理 研究 俄罗斯

    庞大鹏的学术著作《观念与制度: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治理》出版了。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向所谓“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这样的转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还未曾有过。这是俄罗斯人民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不管这种转变是顺利还是遭受挫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在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这种转变会为政治学的发展,特别是为“过渡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丰富和新鲜的材料。俄罗斯“政治转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早在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庞大鹏就把原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转轨”作为研究对象。从那时算起,已过去了十年。十年来,他紧紧抓住俄罗斯“政治转轨”这个主题,对转轨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研究,循序渐进,逐渐拓宽。正是由于有前一阶段这样的积累,才能对“政治转轨”这一复杂现象做到总体把握和深层次透视,才能“十年磨一剑”,写出《观念与制度: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治理》这样的专著来。这部专著以国家治理为研究主线,分析观念的变化,研究观念对战略选择和制度变迁的影响,全面和系统梳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政治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专著并没有局限于社会政治领域,而是通过多视角的综合分析,展现俄罗斯经济发展、政治转轨与社会变迁之间互为影响的复杂进程,通过对利益调整对社会各阶层行为影响的分析,揭示利益关系对制度变迁的深层制约,等等。本书除了体现其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外,还体现其理论性。科学研究上升到理论是研究过程的飞跃和归宿。本书作者努力用政治学理论解剖和分析俄罗斯政治现实,并把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重新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这对一个年轻学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俄罗斯“政治转轨”过程还没有结束,所以对俄罗斯“政治转轨”的研究也没有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与制度: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家治理》还是阶段性的成果。书中提出的理论观点还要经受俄罗斯“政治转轨”实践的检验。希望作者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抓住这个重大主题,锲而不舍,追踪下去,为进一步推动对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学术研究,为“过渡政治学”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李静杰2010年6月

  • 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中国政党制度研究:1949年以前

    Research on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nges: Before 1949

    贺良林 朱志霞

    2018-04-01

    978-7-5203-1482-4

    318千字

    15

    政党 政治制度 研究 中国 近代

    本书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中国政党产生、中国政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政治文化变迁中中国政党及政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阐释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国情与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

  • 中国古代政治诗史:全二册

    History of Political Poetry in Ancient China: All Two Volumes

    文航生

    2020-12-01

    978-7-5203-7197-1

    1116千字

    14

    诗歌史 研究 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诗是中国古代以政治事务为题材的专类诗歌,主要记述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状况,涉及税政、役政、粮政、荒政、漕政、河政等诸多政务。中国古代政治诗对各类政治人物和事象进行褒扬或贬斥,形成了颂政诗和怨政诗两大范畴作品。本书以先秦至清末政治诗歌文本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古代政治诗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古代政治诗的基本面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诗的价值体系,总结中国古代政治诗的创作规律,是一部系统全面阐释中国古代政治诗的专著。

  • 晚近中国民主话语的多维建构和历史演进: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Democratic Discourse in Late Modern China: From Old Democracy to New Democracy

    陈先初

    2018-10-01

    978-7-5203-3072-5

    490千字

    10

    民主 政治思想史 中国 近代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全面考察晚近中国各类民主话语体系赖以违构的思想资源,其所处的不同语境,人们基于这些语境所展开的关于民主的种种思考以及活语体系建构,不同话语体系所具有的特性和共性,它们与中国社会之间的种种“对话”。下篇重点考察各不同民主话语体系围绕话语权而展开的争夺,以及由此推动的主流民主话语的演进。全书旨在说明,晚近中阐的各种民主话语体系,既是时代的賜予,也是建构的产物;而主流话语体系的演进,还是斗争的结果。

  • 为了新中国:1949年聊城地区南下干部研究

    For a New China: A Study of Southbound Cadres in Liaocheng Area in 1949

    黄昊

    2018-12-01

    978-7-5203-3618-5

    223千字

    11

    中国共产党 干部工作 史料 聊城 1949

    “南下”,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是指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解放全中国,完成广大南方地区的接管与建设事业,而从华北老区抽调数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奔赴南方新区进行工作。1949年初,中共冀鲁豫区、冀南区在今聊城地区(鲁西北)抽调了数千名干部过江南下,进行新区接管工作。他们告别了父母、妻儿与故土后,跟随部队渡过长江,相继到达南京、湘北、川东、赣东北、贵州等地,建立了当地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权机关。聊城南下干部克服与华北家乡风俗迥异、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自然环境恶劣、敌匪势力猖獗等诸多困难,为祖国东南、中南和西南的解放与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通过对1949年广大聊城地区南下干部的组织动员情况、南下历程及在南下地区的工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弘扬南下精神,展现南下干部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为新时代青年更好地回答当前的时代问卷提供资鉴。

跳转共3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