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2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生态建设篇

    周志山,孙定建,向德彩

    2018-12-01

    978-7-5203-3826-4

    207千字

    7

    社会主义建设 研究 浙江 生态环境建设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浙江一直被看作改革开放的前沿桥头堡,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还是在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政治上,浙江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总书记在浙江时的“八八战略”、“法制浙江”、“平安浙江”、“文化浙江”、“两富浙江”等战略方针,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40年来,浙江全面确立市场经济地位,从依赖农民工人口红利到智能制造的转型,发展外向型经济,2018年全省GDP总量达到5万多亿(人民币),人均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真正做到了富可敌国。浙商遍及全球,“浙江人”成为创业、勤劳致富的代名词。近年来,浙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主动开展“五水共治”,大打环境保卫战,让天空变得更蓝,让河水变得更清,让新农村变得更加亮丽。杭州、宁波等城市成为全国十大最有竞争力、最适宜于居住的城市。杭州的高科技、宁波的制衣与电器、台州的制造业、义乌和温州的商贸等等,创造了名震全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新典范。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开展生态县,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的浙江农村风貌堪比西欧的乡村,正成为城市人休闲之好去处。县县通高速,市市有高铁,家家有小车,人人住洋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反映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系列丛书,分别从浙江的社会治理、工业强省、科技强省、智能制造转型、特色经济、新农村发展、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安浙江、海上浙江等领域,分期分批地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变化与发展,向国内外展示浙江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也十分关心本丛书的编写,从2018年开始,与我们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浙江师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此,对各级关心我们学科建设的领导、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自身研究水平的限制,以及长期来深居高校不熟悉社会的制约,在编写本丛的过程中一定存在许多不足,冀希大家不吝指教,多提宝贵建议、意见。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特邀研究员郑祥福 章秀英

  • 深圳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The Experiences of Shenzhen and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赵剑英

    2020-10-01

    978-7-5203-5032-7

    202千字

    12

    经济特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研究 深圳

    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40年来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缩影。本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国际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提炼了深圳特区40年来的创新做法和发展经验,深刻阐释了深圳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深圳经验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就深圳40年后再出发,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进行了展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

    李君如

    2015-08-01

    978-7-5161-6769-4

    892千字

    8

    体制改革 研究 中国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

    杨志平

    2017-04-01

    978-7-5203-0248-7

    242千字

    29

    中国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突破和创新。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我国被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已久的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高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其次,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交相辉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日渐展现出来,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开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市场机制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实践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也日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一系列新概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总结了一系列新理论。比如,市场决定理论、经济新常态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等,这些新的概括和提炼,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为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而丰厚的理论支撑,激励着我们更加深入和扎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过程出发,特别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出发,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形成与发展历程、具体体制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时代价值等,考察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过程,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性突破的丰富内涵,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时代价值,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辩证关系。本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突破的基本要点,分析其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本书主体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有关计划与市场的思想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基础,世界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第二章阐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进程,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通过对经济体制的理论创新,引领体制创新经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攻坚阶段和完善阶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章至第十章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八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体制变革的内涵。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经验和时代价值。依据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创性贡献,研究它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时代价值,提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对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规律、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建立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启示。本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总结与阐述有如下突出特点:第一,本书选题的新意在于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变革的研究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经济体制探索的全过程,以便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思想基础为目标进行研究。第二,本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寻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到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思想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方面的一脉相承性,从而提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历史启示。第三,本书主要从农村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外开放与外贸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辛历程、重要经验和时代价值,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不仅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和政策思想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更加注重经验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以及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探索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运行体制、分配制度、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为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描绘了蓝图。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已经延伸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迅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建议。当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变革思想的研究,还局限在一般性的评价中,没有进行更深刻的解读和规律性的分析。可见,如果我们不作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那么,关于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总结便是片面的,我们就不能真正破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之谜,也就不能真正在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以中国为分析范本的转轨经济学。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实践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中国的成功运用,有着方法论上的诸多启示,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引起的观念革命对中国现代思维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应遵循的重要轨迹,但对此进行的研究同样是非常欠缺的,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第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现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与体制变革,标志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对原有经济运行理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与创新,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 深圳改革创新之路:1978—2018

    陶一桃,魏建漳

    2018-11-01

    978-7-5203-3104-3

    302千字

    10

    改革开放 研究 深圳 1978-2018

    深圳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而不平凡的变革历史的缩影,是一个国家、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大起来的辉煌历史实践。站在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本书重温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与国家转型的重大历史使命,回顾深圳改革创新的阶段历程及逻辑演变,从三大要素市场(劳动、资本、土地)、两大主体(国有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两大体制(开放型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共七个层面出发,深度剖析深圳市改革开放40年经济领域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及历史贡献。深圳市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沿着以改革开放为宗旨创办经济特区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继往开来走进新时代,深圳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勇担中国现代化的命运与全球现代化的命运交汇点的新历史责任,唯有坚守改革创新精神,方能持续引领现代化。

跳转共6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