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构建和谐:转型期中国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生发逻辑及矫正路径

    Building Harmony: The Logic and Corrective Path of Non-institutionalized Interest Expression of Chinese Peasant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姚望

    2016-01-01

    978-7-5161-7455-5

    206千字

    21

    农民利益 研究 中国

    本书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农民非制度化表达的主要表现,阐述了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危害,深刻分析了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与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减少或防正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措施。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改进研究

    Study on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ese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任红霞

    2020-12-01

    978-7-5203-7087-5

    232千字

    11

    农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 治理 研究 中国

    本书介绍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基础,从各个历史阶段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绩效回顾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实践,阐述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改进的现实基础,同时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困境,并在成员素质、相关法律法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环境方面提出治理改进的措施。

  • 中国合作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China's Cooperation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2019-11-01

    978-7-5203-5409-7

    138千字

    15

    农业合作化运动 中国 文集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呈现出“群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融汇中西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学术内涵与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