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图书结果 全文结果

图书

搜索“徐奇渊” 共 4 条记录
  •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穿越无人区

    徐奇渊

    2018-06-01

    978-7-5203-2739-8

    188千字

    8

    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 研究

    在《从全球化走向碎片化的无人区》一文中,作者们断言全球贸易体系、生产网络、金融体系都在由全球化走向碎片化。这可是一个极为大胆的重要判断。全球化过程从来都是波动性发展的,有高潮也有低潮。我们不知道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谨以此序言向我的年轻同事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告诉他们:只要还有精力,我还将继续同他们讨论和争论下去。

  • 抓住碎片:三个学术民工玩中国经济拼图

    徐奇渊

    2016-01-01

    978-7-5161-7580-4

    158千字

    10

    中国经济 研究

    何帆我的几个小伙伴开了个专栏,名字叫“三个学术民工”。他们轮班执勤,写得不亦乐乎。他们写过国际贸易中的价值链,也关注过人民币国际化,借日本当年的经验谈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曾在介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时候信手拈来,讲过亚洲开发银行的遥远往事。我是他们专栏的忠实读者,非常喜欢几位小伙伴从容淡定、娓娓道来的风格,喜欢他们能够始终保持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为什么他们会自称“学术民工”呢?或许是因为金融界人士发明了“金融民工”的自嘲称呼。金融业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生物链的顶端是熠熠生辉的大人物,但在生物链的底端是一群西装革履、忙忙碌碌、凄凄惶惶的“小蚂蚁”。学术界和金融界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看起来神圣辉煌,实际上一地鸡毛。年轻学者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自嘲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我觉得以“民工”比拟青年学者,或有偏颇。我一直觉得学者的工作和农民很像。把学者比作农民,是对学者的褒奖。在田间地头种地的农民,需要的技术水平往往高于在工厂流水线上的“民工”。在纽约闲居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在后院里种菜,一动手,才知道农活之不易。你需要知道时令、需要浇水施肥、需要培土除草,当真是个技术活。学者和农民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个体劳动。收成好不好,看天气愆伏,更看自己付出的努力。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功夫花到了,自然收获会更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相当清晰。做学问不比做生意或是当官,若是做生意或是当官,遇到的不确定性太大,很多因素非人力所能决定。学术就简单得多。学术成果是谁的,相对容易确定,如同一块麦田或菜园是哪个农民种的,容易分得明白一样。做学问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当然收益也相对不高的职业。如果这一假说成立,一个推理就是适合做学问的大多是中等智力水平、中等道德水平的人。倘要更贴切一点,学者的工作更像“工匠”。经济学远未达到科学的境界,按照杨小凯的说法,最多是化学诞生之前的炼金术水平。有时候经济学的逻辑是对的,但就是在现实中得不出符合理论推理的结果。有时候经济学家会蒙对,但答案正确并不一定意味着解题思路是对的。我们的确能够发现,有些经济学家的水平比别的经济学家更高,但为什么会高呢?不一定是因为他宣扬的理论更胜一筹,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微妙因素,这些很微妙的因素都是“tacit knowledge”,比如对经济的直觉,比如说服别人的能力。这些技能是怎么学到的?其实大部分不是学到的,而是悟到的。怎么悟出来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日久天长浸淫其中,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无他,但手熟尔。日下流行的一本书叫《工匠精神》,是一本励志的书,写得不好,但这个提法能给人启发。好的工匠有一种对技艺的追求,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仔细去玩味,每个看似普通的工作中都蕴涵着禅的境界。插一盆花,做一道菜,打一把镰,刻一枚章,都能让人陶醉其中,以至物我两忘。看着一块粗糙的石头慢慢在你的手中变成光洁润滑的雕像,会给人一种造物主才能享受到的快乐。“其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工匠比学者更为高贵的地方在于,大部分工匠都比学者谦卑。这也是为什么凯恩斯曾经感叹,要是经济学家都能像牙医一样,既有能力又谦虚就好了。有一本关于一流经济学家的访谈录,书名叫《激情与技艺》(Passion and Craft)。我们这些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从初级宏观、微观经济学,到中级、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从初级经济计量学,到各式各样的高级经济计量学,无非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技巧。但只有技巧,不过是个匠人。在无数匠人中能够脱颖而出,你还需要激情。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敬畏,对未知的好奇,对已知的体察,都需要那种矢志不渝的激情。财经专栏文章,在大家看来不过是雕虫小技,卑之无甚高论。几位小伙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还出了一本书,就是因为他们对经济学的热爱。中有足乐,耽此忘返。希望他们对经济学的热爱,能如星芒烛光,给寂寞的夜行旅人一点籍慰和鼓励。

  • 中国金融开放:感知政策的温度

    徐奇渊

    2021-08-01

    978-7-5203-8692-0

    268千字

    4

    金融开放 研究 中国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加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在华外资机构仍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最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我们的这项研究通过线上问卷、对话访谈、文本分析对外资机构的诉求进行整理。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会谈和求证,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金融开放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希望本书能够为关注金融开放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参考。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的研究成果。

  • 人民币有效汇率重估及中国对外竞争力再考察: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徐奇渊

    2020-06-01

    978-7-5203-6548-2

    120千字

    7

    人民币汇率 研究

    有效汇率对一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无论是评估对外竞争力,还是全球失衡再调整,抑或对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高估的讨论,都离不开对有效汇率的评估。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发展为有效汇率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本书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尤其是将其拓展至测算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分行业增加值有效汇率及相关政策含义。本书形成的人民币增加值有效汇率数据库已被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有效汇率数据库(http:/www.iwep.org.cn/iwepheer/)中,欢迎专家同仁参考使用。

跳转共1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