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方向新
2017-06-01
978-7-5203-0509-9
368千字
湘江 流域经济 绿色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一 关于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绿色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同时,绿色发展也是201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新思维与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迅猛,但是,由于发展方式粗放,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一状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绿色发展确定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及制定相关战略规划的五大理念之一。概括地说,绿色发展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不断改善的发展模式。显然,绿色发展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朝着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式转变。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凡是有利于同时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行为,都可以称为绿色发展。具体来说,绿色发展可区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所有围绕资源、环境效率的改善而采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行为,包括生产技术、工艺和相关设备革新或更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经济格局总体协调、生活用品和相关设备使用以及生活习惯的转变等。理论上说,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应属于上述类型的绿色发展。二是直接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所采取的行动,如设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各种生态问题、降低或消除各种环境污染物。二 本次调研的目的与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理念,绿色发展的理论意义不言而喻,但全面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设计亟待具体化、明晰化。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从实践中去观察、提炼,包括当前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关键领域有哪些,需要突破哪些技术“瓶颈”,应建立怎样的体制、机制,有哪些制度需要改革、创新等。与此同时,虽然绿色发展理念被正式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在实践层面,一些地区早已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先行先试的工作。及时总结我国绿色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未来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继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绿色发展的国情调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十分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课题组调研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我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基础,及时把握绿色发展进展状况及其演化态势,总结、提炼绿色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评估绿色发展相关战略和政策的效果及影响,洞察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我国绿色发展总体战略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调研地区的绿色发展提出具体思路和建议。之所以选取湖南省湘江流域作为调研地区,是因为湖南省是我国较早探索绿色发展的地区,其湘江流域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早在2007年12月14日就获得国务院批准;2010年8月2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两型”社会建设由长株潭城市群推向全省;2012年4月20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强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实现绿色崛起。因而,作为绿色发展的调研地点,湖南省湘江流域具有十分突出的典型性。三 本次调研实施过程为了做好本次调研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绿色发展领域的骨干科研人员成立课题组,以“湖南省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题,申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建武。课题组成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韩胜军、张杰、张友国、李玉红、彭绪庶、吴滨、蒋金荷、陈金晓、胡安俊和刘建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李晖、罗黎平、刘险峰和杨顺顺。本书即为该项目的结题报告。本课题于2016年5月上旬正式启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通过收集和梳理相关政策文献,把握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思路,并据此确定调研提纲。通过跟踪调研,对湘江流域的绿色规划及其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湘江流域绿色发展进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继而提出湘江流域整体的绿色发展政策建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湘江流域的绿色发展状况,课题组选取湘江流域源头的江永县、湘江流域中段,同时也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的长株潭城市群、湘江流域末端岳阳市所辖的临湘市作为案例,对这三个地区绿色发展的现状、经验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先后与湖南省当地绿色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临湘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江永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乡镇、村负责人及工业园区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相关企业及农户生产基地。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上述访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考察了相关政策的实施状况。通过半年多的努力,课题组达到了预期的调研目的,按预定计划形成了调研报告。四 调研报告内容概述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整个湘江流域为对象展开论述,包括整个湘江流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的分析、湘江流域绿色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湘江流域8个地市绿色发展进展态势的定量测评、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关于整个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下篇对湘江流域绿色发展三个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分析。课题组选取的典型案例包括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发展、江永县以及临湘市的绿色发展。第一章 湘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分析表明,近十年来,湖南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外贸、旅游收入都增长迅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城市化率已达到56.1%;城乡居民收入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同时,湖南省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用水效率、能源效率不断改善,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顺利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湘江流域的8个地市的常住人口占湖南常住人口的60.82%,地区GDP占湖南省GDP的78.35%。8个地市在经济总量、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居住条件、城市化率、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二章 湘江流域绿色发展规划与实施情况。湖南已经在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早在2013年2月,湖南省就出台了《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12年9月底正式颁布了我国首部关于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一系列关于生态环保的专项规划措施也已出台并实施,如《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湖南省土壤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这些规划的实施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湘江流域在绿色发展的各主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湘江水质已整体为优,空气质量有了大幅度改善,一些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第三章 湘江流域沿江各市绿色发展水平测评。课题组根据绿色发展的内涵建立了一个有关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指标权重做了设定,继而对2007—2014年湘江流域8个地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予以评分。结果表明,8个地市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性,没有形成逐年稳步提高的趋势;8个地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大,东部地区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第四章 湘江流域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战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湘江流域在经济绿色化过程中面临着发展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城镇化需求快速上升、产业链上的低附加值地位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其次,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结构、沿线工矿区过度开发导致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历史遗留问题、流域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累积性问题等生态治理难题、湘江源头区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等。再次,湘江流域的绿色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要素供给困难和挑战。最后,在绿色发展制度建设和文化、理念转变方面,湘江流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第五章 湘江流域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在环境治理方面,本章专门针对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生活/餐厨垃圾处置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绿色化的对策。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强化绿色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的建议。提出的绿色消费发展政策体系涉及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如何落实国家各项绿色消费政策、强化农产品安全保障的财税扶持机制、实施各项绿色消费战略行动以及增强绿色消费发展的体制保障。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推动湘江流域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支持政策创新。第六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调研。长株潭属于湖南省中心地区,该地区的发展思路历经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争取“国家老工业基地”政策—“两型”社会建设的演化过程。其“两型”社会建设共有三个规划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局时期。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主要做法,包括通过出台《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等重大规划方案,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引领和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大力推进相关改革,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率先构建了“两型”社会标准体系,强化引导和监督、考核;同时,强化社会参与,营造文化氛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动能,优化其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本章建议通过拓展改革先行先试范围,深化加大要素市场改革以及加大“两型”社会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第七章 江永县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与进一步深化。江永县属于湘江源头地区,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由于缺乏发展传统产业的优势且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江永县迫切希望向绿色发展转型。为此,江永县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存量工业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以及推进农业生态转型发展措施来推进产业的绿色化转型;通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文化旅游业以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来培育绿色增长点;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显然,政府的积极作为、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努力探索本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江永县的绿色发展。不过,江永县的绿色发展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增长冲动、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因此,在江永县自身努力的同时,湖南省以及国家层面也需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江永县进一步的绿色发展。第八章 临湘市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临湘市是湖南省的北大门,该市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很丰富。该市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以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临湘市积极拓展农业绿色发展途径(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稳步实施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如重点开展工业园区绿色建设),以节能减排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政府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过,临湘市在林业绿色发展、水务与水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总体来看,临湘市的绿色发展经验,主要包括合理制定绿色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策,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夯实林业发展保障机制,强化水资源保护以及兼顾城乡环境保护。通过本次调研,课题组认为,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的一些宝贵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绿色发展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第一,绿色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倡导与引领:(1)党委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是绿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绿色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需要党委和政府来建立与完善;(3)顺民心、重民生,启动绿色治理“攻坚战”。第二,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1)以“两型”社会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2)以循环利用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3)以综合治污技术,美化城乡环境。第三,中西部地区要突出县域绿色发展的战略地位:(1)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为绿色发展提供外部和内部新动力;(2)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第四,大力推进农村环保能力建设,解决环境保护中长期存在的“重城镇、轻农村”问题。湖南省探索出了“分户减量、分散处理”和“以县为主、市级补贴、镇村分担、农民自治”农村环保模式。第五,通过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环保监管体制机制来化解绿色冲突。湖南省对区域绿色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和统一要求,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绿色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跟踪督查。李平 刘建武2017年3月
刘朋
2016-07-01
978-7-5161-8288-8
213千字
中国共产党 执政 研究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范式的创建时期,这一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政治精英们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