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conomy, the core of social changes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rural economic refor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their trading systems have formed a rich and unique institutional heritage. The land tenure system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path over the past thousand years, including the vitality of independent operation of individual family farms at the micro level, economic efficiency at the macro level and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is book excavates and sorts out original materials such as Tsinghua collection contracts and land reform census data, forms a logical system and interpretation framework, examines long-standing misunderstandings such as land rights allocation, reveal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economic logic of modern changes from equal land rights to encouraging circul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reform.(AI翻译)
龙登高:(著)
龙登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史、企业史及海外华人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曾获国务院侨办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专著二等奖。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为哈佛、耶鲁、剑桥、鲁汶、政大等名校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或合作主编有丛书“社会经济史译丛”、Global Migration and China、“清华经济史论丛”、“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华商清华书系”、及期刊《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等。
一 古籍
《大明律》,怀效锋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大清律例》,张荣铮等点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大元通制条格》,郭成伟点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窦仪等:《宋刑统》,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冯紫岗:《嘉兴县农村调查》,国立浙江大学、嘉兴县政府印行,1936年版。
《福建省例》,台北大通书局1987年版。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主编:《中国租佃制度之统计分析》,正中书局1942年版。
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洪迈:《夷坚志》,何卓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2年12月。
江苏省档案馆藏:《华东土地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1950-aa-26,3006-长-22。
《金匮陈氏文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
昆冈:《大清会典事例》,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版。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11年版。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农业推广部:《南昌全县农村调查报告》,《江西省农业院专刊》,1935年。
清华藏契约。
司法行政部:《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1930年。
土地委员会编:《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土地委员会,1937年。
王安石:《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王世庆主编:《台湾公私藏古文书汇编》,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藏,FSN01-10-479。
武训历史调查团:《武训历史调查记》,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武训历史调查团:《武训地亩账》,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土地改革手册》,1950年。
《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国家图书馆藏元泰定元年(1324)重刻本。
刑科题本6120,道光三年九月十二日戴均元题本。
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应廉耕:《四川省租佃制度》,中国农民银行四川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第7号,中农印刷所,1941年12月。
余修风等纂修:光绪《定远厅志》,光绪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版。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政治官报》第620号,《典惯习》附录。
中共苏南区党委农委会:《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初步调查》1950年5月1日,JF328.8-2431。
中国农民银行委托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编:《豫鄂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36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刑科题本租佃关系史料之一: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上、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乾隆刑科题本租佃关系史料之二: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上、下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
《酌加试办税契章程》,宣统元年《吉林官报》第26期,《典惯习》附录。
二 中文论著
卞利:《明清典当和借贷法律规范的调整与乡村社会的稳定》,《中国农史》2005年第4期。
[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宋海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美]卜凯主编:《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农业院经济系1941年版,成都成城出版社印刷(复印本,收藏于北大图书馆)。
蔡继明:《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改革探析》,《经济前沿》2005年第1期。
蔡继明:《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土地制度改革》,《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第6期。
蔡继明、程世勇:《中国的城市化:从空间到人口》,《中国乡村发现》第1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蔡继明:《从法律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办法》,《农村工作通讯》2017年第6期。
曹树基:《苏南地区“田面田”的性质》,《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曹树基:《两种“田面田”与浙江的“二五减租”》,《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
曹树基、李霏霁:《清中后期浙南山区的土地典当——基于松阳县石仓村“当田契”的考察》,《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
曹树基、刘诗古:《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曹树基:《传统中国乡村地权变动的一般理论》,《学术月刊》2012年第12期。
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柴荣:《中国古代物权法研究——以土地关系为研究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陈翰笙:《中国的农村研究》,《劳动季刊》1931年第1卷第1期。
陈翰笙:《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编《中国土地问题和商业高利贷》,黎明书店1937年版。
陈继儒:《尺牍双鱼》,转引自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陈明光:《论唐五代逃田产权制度变迁》,《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陈秋坤:《清代台湾土著地权——官僚、汉佃与岸里社人的土地变迁1700—1895》,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97年。
陈锡文:《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改革》1993年第3期。
陈锡文、韩俊:《如何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前线》2002年第6期。
陈锡文:《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陈意新:《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陈志武、林展:《真命天子易丧命?——中国历代皇帝非正常死亡的量化研究》,香港大学工作论文,2017年。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崔杨杨:《田面权及其历史启示》,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0年。
戴建国:《宋代的民田典卖与“一田两主制”》,《历史研究》2011年第6期。
丁骞:《民国时期中国地权分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8年。
董国礼:《土地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及其经济社会效应》,《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董志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段荫寿:《平湖农村经济之研究》,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
方慧容:《“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载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方绍伟:《持续执政的逻辑:从制度文化发现中国历史》,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年。
方行:《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经营独立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
方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方行:《清代佃农的中农化》,《中国学术》(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方行、魏金玉、经君健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方行:《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方行:《清代租佃制度述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高化民:《关于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原因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
高敏:《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
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龚君、魏志文:《瓜镇义渡局始末》,《档案与建设》2016年第5期。
《关于董时进上书反对土地改革问题》,《观察》1950年第12期。
郭宇宽:《作为投资家的武训》,《同舟共进》2013年第5期。
韩德章:《浙西农村之借贷制度》,《社会科学杂志》1932年第2期。
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韩俊:《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金融》2009年第11期。
韩啸:《唐末五代典权法律制度之探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何国卿:《传统农地押租制多重功能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2年。
何梦雷:《苏州无锡常熟三县租佃制度调查》,载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63辑,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
何兹全:《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河北学刊》2003年第6期。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商兑之一》,《历史研究》1954年创刊号。
胡如雷:《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光明日报·史学版》1956年9月13日。
胡伊默:《土地改革论》,中华大学经济学会1949年版。
胡元坤:《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黄英伟、李军、王秀清:《集体化末期农户劳动力投入的性别差异——一个村庄(北台子)的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2期。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3年版。
纪程:《话语视角下的乡村改造与回应——以山东临沭县为个案(1941—2005)》,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江平:《〈物权法〉为解决土地问题留有余地》,《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7月9日第A08版。
金亮、杨大春:《中国古代契税制度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陈延恩、金咸、李兆洛等:《江阴县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井扬:《明清临清运河钞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规范确权工作完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中国妇女报》2018年3月9日。
[加拿大]克鲁柯:《十里店——一个中国村庄的群众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孔庆明、胡留元、孙季平:《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伯重:《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 GDP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
李伯重:《楚材晋用: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李伯重:《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中华书局2010年版。
李昌平:《扩大农民地权》,《中国土地》2008年第12期。
李昌平:《扩大农民地权及其制度建设》,《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1期。
李德英:《国家法令与民间习惯:民国时期成都平原租佃制度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放春:《北方土改中的“翻身”与“生产”——中国革命现代性的一个话语—历史矛盾溯考》,《中国乡村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李放春:《黄土沟土改的历史记忆》,《二十一世纪》2008年6月号。
李力:《清代民间土地契约对于典的表达及其意义》,《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李里峰:《土改整党中的精英监控与乡村治理》,《中国研究》2005年第2期。
李康:《西村十五年:从革命走向革命——1938—1952冀东村庄基层组织机制变迁》,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99年。
李如钧:《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田宅典卖中的“典”》,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1年版。
李埏:《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历史研究》1956年第8期。
李埏:《太史公论庶人之富——读〈史记·货殖列传〉札记》,《思想战线》2002年第1期。
林甘泉、童超:《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林文勋、黄纯艳:《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林蕴晖:《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偏差的一个理论原因》,《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林真编:《台湾私法物权编》,台北大通书局1987年版。
刘恒中:《论中国大发展,八亿农民变市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刘玉峰:《唐前期土地所有权状况探讨》,《文史哲》2005年第4期。
刘泽民编著:《平埔百社古文书》,“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2年版。
刘志伟编纂:《张声和家族文书》,华南出版社1999年版。
柳琅声等修,韦麟书等纂:《南川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
龙登高:《清代地权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
龙登高、温方方:《论中国传统典权交易的回赎机制——基于清华馆藏山西契约的研究》,《经济科学》2014年第5期。
龙登高、温方方、邱永志:《典田的性质与权益——基于清代与宋代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2016年第5期。
龙登高、彭波:《近世佃农的经营性质与收益比较》,《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龙登高:《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龙登高、林展、彭波:《典与清代地权交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龙登高、常旭、熊金武:《国之润,自疏浚始:天津航道局120年发展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龙登高:《历史上中国民间经济的自由主义朴素传统》,《思想战线》2012年第3期。
龙登高、王苗:《千古奇丐武训的理财兴学之道》,《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3期。
龙登高、潘庆中、林展:《高利贷的前世今生》,《思想战线》2014年第4期。
龙登高:《廊桥遗梦:清代公共设施的经营模式与产权形态》,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主题演讲,2016年7月。
龙登高、龚宁、孟德望:《近代公共事业的制度创新:利益相关方合作的公益法人模式——基于海河工程局中外文档案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龙登高:《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1650—1950》,《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龙登高、邓勇兵、伊巍:《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农民生育率》,《金融博览》2016年第2期。
龙登高:《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基于土改普查的地权分配检验》,《东南学术》2018年第3期。
龙登高:《从平均地权到土地流转》,《河北学刊》2018年第3期。
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龙登高:《借鉴明清“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产权改革模式》,2013年成果要报。
龙登高:《地权市场与资源配置:基于清代地权交易案例的解释》,《基调与变奏》第2卷,台湾政治大学与“中央”研究院2008年版。
卢惠:《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
罗平汉:《老区土改中为何发生乱打乱杀》,《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马建石、杨有裳主编:《大清律例通考校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孟南:《中国土地改革问题》,新民主出版社1948年初版,1949年再版。
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牛杰:《论宋代契约关系和契约法》,《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
牛若峰、郭玮、陈凡:《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牛若峰:《将土地产权还给农民》,《调研世界》2004年第7期。
彭凯翔、陈志武、袁为鹏:《近代中国农村借贷市场的机制——基于民间文书的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美]彭慕兰:《大分流》,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秦晖:《土地与保障以及“土地换保障”》,《经济观察报》2007年11月26日。
秦晖:《农民的权利需要自己来维护》,《人民论坛》2009年第7期。
邱道持:《农村土地流转与用途管制调查——以重庆市忠县为例》,《调研世界》2009年第1期。
全国妇联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维护妇女土地权益》,《中国妇女报》2018年3月5日。
任志强:《农地产权及其资本化》,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11年。
石锦建:《中国历史上财政收支和政权稳定关系的研究(1402—1644)》,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7年。
史志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
苏少之:《革命根据地新富农问题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
眭鸿明:《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孙立平、郭于华:《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私法物权编》(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9年版。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下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9年版。
唐云建:《近世“非自耕农化”原因研究——从农户地权配置策略的角度》,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6年。
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智能的变迁》,《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王玉茹:《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中长周期波动》,《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1期。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正华:《晚清民国华北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6期。
魏天安:《宋代的契税》,《中州学刊》2009年第3期。
文栋梁:《一个乡镇干部见证计划生育四十年手记》,《乡村发现》2018年2月12日。
文贯中:《土地制度必须允许农民有退出自由》,《社会观察》2008年第11期。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温铁军:《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利益问题》,《广东经济》2008年第6期。
温小雁:《对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原因的分析》,《历史教学》2000年第7期。
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武建国:《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乌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乌廷玉:《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
吴向红:《典之风俗与典之法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吴雪梅:《多中心互嵌:乡村社会秩序的又一种类型》,《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5日。
吴毅:《从革命到后革命,一个村庄政治运动的历史轨迹——兼论阶级话语对于历史的建构》,《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肖奔:《从清朝民国渡志看湖南义渡》,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萧振亚:《萧山县租佃制度研究》,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
谢代银、邓燕云:《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邢培华、张庆年:《武训档案文献史料述略》,《档案学研究》1993年第3期。
熊伯蘅、万建中编:《陕西农业经济调查研究》,国立西北农学院,1942年。
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中国社会经济史》1986年第2期。
许庆等:《参与市场与农村贫困:一个微观分析的视角》,《中国经济学》2009年第9期。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姚洋:《〈亚当·斯密在北京〉:重看中国小农经济》,《乡音》2009年第11期。
姚洋:《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读书》2010年第2期。
杨国安:《控制与自治之间: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的明清乡村秩序》,《光明日报》2012年11月29日史学理论版。
杨国桢:《论永佃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杨际平:《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版。
杨文新:《宋代僧徒对福建桥梁建造的贡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杨小凯:《土地产权与宪政共和》,《南方周末》2003年5月22日。
叶明勇:《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研究述评》,《北京党史》2008年第5期。
[孟加拉]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传记》,吴士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俞江:《“契约”与“合同”之辨——以清代契约文书为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瞿明宙:《中国农田押租底进展》,《中国农村》1935年第1卷第4期。
张传玺:《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国有土地问题》,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张传玺:《契约史买地券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张湖东:《中国传统土地交易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3年。
张明:《武训研究资料大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佩国:《中国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为中心》,《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张佩国:《山东“老区”土地改革与农民日常生活》,《二十一世纪》2003年4月号。
张维迎:《人类合作的制度基础》,《读书》2014年第1期。
张小军:《阳村土改中的阶级划分和象征资本》,黄宗智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张新宝:《典权废除论》,《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张研:《关于清代族田分布的初步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苏南土地改革研究(194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张永泉等:《中国土地改革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张自清、张树梅、王贵笙纂修:《民国临清县志》,凤凰出版社2004年影印本。
赵冈:《从另一个角度看明清时期的土地租佃》,《中国农史》2000年第2期。
赵冈:《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
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赵冈:《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齐鲁书社1984年版。
赵亮、龙登高:《土地租佃与经济效率》,《中国经济问题》2012年第2期。
赵效民:《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赵阳:《共有与私用: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郑定、柴荣:《两宋土地交易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郑也夫:《土改:费孝通与董时进》,《明报月刊》(香港)2017年第8、9期。
郑有贵、董彦彬、焦红坡:《土地改革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建波、张博、周建涛:《中古时期寺院经济兴衰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3期。
周林彬、李胜兰:《物权新论——一种法与经济学分析的思路》,《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周其仁、刘守英:《湄潭:一个传统农区的土地制度变迁》,周其仁编《农村变革与中国发展:1978—1989》(下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周天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模式比较和方案选择》,《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第10期。
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朱勇编著:《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三 日文论著
[日]岸本美绪:《关于明末土地市场の一次考察》,明代研究会编《山根幸夫教授退休纪念明代史论丛》,汲古书院1990年版。
[日]滨下武志、岸本美绪等编:《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中国土地文书目录解说》(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3年版。
[日]草野靖:《中国の地主经济——分种制》,汲古书院1985年版。
[日]草野靖:《中国近世の寄生地主制——田面惯行》,汲古书院1989年版。
[日]川胜守:《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
[日]村松祐次:《近代江南の租栈:中国地主制度の研究》,东京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洲旧惯调查报告书》,株式会社秀英社1915年印刷。
[日]寺田浩明:《清代土地法秩序における「慣行」の構造》,《東洋史研究》1989年第48卷第2号。
[日]天海谦三郎:《中国土地文书研究》,劲草书房1966年版。
四 英文论著
Acemoglu,D.,Johnson,S.,&Robinson,J.(2005).The Rise of Europe:Atlantic Trade,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Growth.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5(3).
Cheung,S.N.S(张五常),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
John Lossing Buck(卜凯),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a study of 16,786 farms in 168 lo calities,and 38,256 farm families,in twenty-two provinces in China,1929-1933,Nankin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7.
Kenneth Pomeranz(彭慕兰),Chinese Development in Long-Run Perspective.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 cal Society.Philadelphia.2008.
Kenneth Pomerantz,LandMarkets in Late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China,Continuity and Change,2008.
Madeleine Zelin,Jonathan K.Ocko,and RobertGardella,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Stanford,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Peter Ho,Institutions in transition,land ownership,property rights,and social conflict in China,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Thomas M.Buoye,Manslaughter,Markets,And Moral Economy,Violent Disputes Over Property Right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