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版(部分)。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德]《马克思恩格斯信札选》,1948年俄文版。
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德]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0.[德]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2.温家宝: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讲话:《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1.[美]W.R.艾什比:《控制论导论》,张理京译,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程炼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陈学明:《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陈学明、王风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陈墀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华书局2005年版。
10.陈先达:《马克思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1.崔文奎:《论福斯特“马克思生态学”的生态政治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第27卷第3期。
12.[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4.[法]德里达:《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包亚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法]德里达:《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东方》1996年第6期。
17.[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美]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增长的极限》,李涛、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19.[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杨俊杰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段中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衣俊卿、丁立群、李小娟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3.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叶峻:《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5.叶平:《环境哲学与伦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余佳樱:《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野下的生态哲学思想》,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年。
27.杨通进、高予远编:《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8.严耕、林震、杨志华编:《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文化资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9.[德]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哲学译丛》1979年第5期。
30.[美]约·福斯特、刘春元:《生态危机与生态革命、社会革命》,《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3期。
31.范柏乃等:《生态性发展理论综述》,《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2.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33.桂起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哲学思想》,《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任立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6.[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蔺青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3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8.郝克明主编:《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9.韩立新:《环境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0.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贺来:《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2.黄爱宝:《生态型政府构建与生态企业成长的互动作用》,《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43.韩立新:《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哲学研究》2002年第2期。
44.何萍:《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哲学研究》2001年第2期。
45.[英]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46.[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自然的价值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美]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为生存而结为伙伴关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美]拉瑞·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50.[美]罗德里克·纳什:《大自然的权利》,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51.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7年版。
52.鲁克俭:《国外马克思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53.刘东国:《绿党政治》,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卢风:《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56.雷毅:《深层生态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8.卢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根据》,《光明日报》2013年1月29日第11版。
59.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发展概述》,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2008)》,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0.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江汉论坛》2007年第7期。
61.刘思华:《论以生态为本位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框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62.刘辉:《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学》,《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63.[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印金强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64.苗启明:《思维基础与思维规律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5.苗启明:《辩证思维方式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6.苗启明:《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哲学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67.[英]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8.[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9.卜祥记:《福斯特生态学语境下的马克思哲学》,《哲学动态》2008年第5期。
70.[美]乔尔·科维尔:《马克思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5期。
71.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革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2.[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前言》,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3.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4.[美]塞缪尔·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75.[美]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76.[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7.[德]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刘小枫编校,罗悌伦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78.佘正荣:《生态智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9.沈孝辉:《集体林权改革中农民权益与生态安全的观察报告》,载《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0.张时佳:《生态马克思主义刍议》,《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81.宋新宇:《我国矿产资源现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自然探索》1997年第1期。
82.生态王诺的BLOG(http://blog.sina.com.cn/ecoliterature)。
83.[德]托马斯·吉特:《地球悄然迎来“人类世”》,《参考消息》2013年2月19日。
84.[美]唐纳德·L.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郭凡、邹和译,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85.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6.魏波:《环境危机与文化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7.王子坤:《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生态社会主义的阐释》,《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88.王鲁娜:《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探析》,《福建论坛》2008年第8期。
89.王雨辰:《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与生态政治哲学》,《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90.王树恩:《试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
91.王诺:《生态整体主义》,转引自网络“生态王诺的博客”,2005年12月17日。
92.肖显静:《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93.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红与绿结合的理论先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4.谢鸿宇等:《生态足迹分析的资源产量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95.肖子健:《关于人类下一个文明和发展战略的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2期。
96.郇庆治:《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8.[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99.杨耕:《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0.杨学功:《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01.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02.严耕、林震、杨志华:《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文化资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103.杨通进、高予远编:《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04.杨发明、许庆瑞:《生态性发展的涵义及其实现的基本条件与手段的探讨》,《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1期。
105.[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6.周义澄:《自然理论与现时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新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7.郑慧子:《走向自然的伦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8.周慧明:《智力圈——人与自然关系新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9.赵剑英:《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10.赵剑英、庞元正主编:《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11.赵剑英、叶汝贤主编:《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12.张孝德:《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中国改革论坛》2009年第2期。
113.张云飞:《罗马俱乐部的生态道德观评述》,《道德与文明》1989年第5期。
114.张业蕾、胡于凝:《论生态型政府的逻辑困境与出路:基于技术约束和制度约束的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5.张治忠:《美国式现代消费文化的伦理省思及理性抉择》,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16.张传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性发展体系》,《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3期。
117.张立文:《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学术月刊》1995年第9期。
118.诸大建:《中国发展3.0: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新闻晨报》2010年12月8日。
119.曾文婷:《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