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丽:(著)
刘伟丽,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高校质量联盟秘书长,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和项目负责人,全国协作业务关系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荔园优秀学者”。主要研究世界经济、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质量经济与管理、质量文化和工匠精神、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合格评定、共享经济、信息安全、组织治理等。出版《质量经济学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等50余项。
白雪洁等:《数字经济能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基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白雪洁、宋培、李琳:《数字经济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转型》,《上海经济研究》2022年第5期。
柏培文、喻理:《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价格加成:理论机制与经验事实》,《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1期。
柏培文、张云:《数字经济、人口红利下降与中低技能劳动者权益》,《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
曹傧等:《区块链研究综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1期。
曹海波、胡小兵:《5G+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年第9期。
曹正勇:《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理论探讨》2018年第2期。
陈碧红:《提质引强补链建圈 加速发展核心产业》,《四川日报》2021年11月24日第1版。
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
陈建军、韩靓:《深圳企业外迁问题探析——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年第3期。
陈靖斌:《数字经济成广东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中国经营报》2022年5月9日第B10版。
陈明明、张文铖:《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陈文、吴赢:《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鸿沟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南方经济》2021年第11期。
陈小辉、张红伟、吴永超:《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产业结构水平?》,《证券市场导报》2020年第7期。
陈晓红等:《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管理世界》2022年第2期。
陈晓龙:《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浅析》,《现代商业》2011年第11期。
陈鑫鑫、段博:《数字经济缩小了城乡差距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世界地理研究》2022年第2期。
陈雪柠:《北京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北京日报》2022年4月17日第1版。
陈颖婷:《打造数字经济的上海样板》,《上海法治报》2022年1月24日第A5版。
丛屹、俞伯阳:《数字经济对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期。
程启月:《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7期。
崔耕瑞:《数字金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邓荣荣、张翱祥:《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南方经济》2022年第2期。
董有德、米筱筱:《互联网成熟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2009年—201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
杜传忠、管海锋:《数字经济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南方经济》2021年第12期。
樊轶侠、徐昊:《财政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与经验启示》,《改革》2020年第8期。
范筱静:《数字贸易的海关监管问题探讨》,《海关法评论》2021年第0期。
范鑫:《数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效率与贸易不确定性》,《财贸经济》2020年第8期。
范鑫:《数字经济与出口: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
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
费方域等:《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性质、产权和竞争》,《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2期。
付曦地:《我国有望在明年成为第一数据资源大国》,《科技金融时报》2019年12月3日第2版。
傅晓冬、杜琼:《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
高富平:《数据流通理论——数据资源权利配置的基础》,《中外法学》2019年第6期。
高磊、董翰博:《建设制度创新高地 打造数字辽宁样板》,《辽宁日报》2022年5月25日第7版。
葛孟超:《让数字人民币更好惠企利民》,《人民日报》2022年7月18日第18版。
葛和平、吴福象:《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龚沁宜、成学真:《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郭斌、杜曙光:《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与政策创新》,《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3期。
郭炳南、王宇、张浩:《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中国28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兰州学刊》2022年第2期。
郭炳南、王宇、张浩:《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郭凤鸣:《数字经济发展能缓解农民工过度劳动吗?》,《浙江学刊》2020年第5期。
郭倩:《激发新动能 多地发力数字经济》,《经济参考报》2022年6月23日第6版。
韩健、李江宇:《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年第7期。
韩松、王洺硕:《数字经济、研发创新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何地、林木西:《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5期。
何枭吟:《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内涵比较》,《时代金融》2011年第29期。
何宗樾、宋旭光:《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机理与启示——疫情发生之后的思考》,《经济学家》2020年第5期。
侯世英、宋良荣:《数字经济、市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当代财经》2021年第6期。
侯文坤、夏国燕:《湖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四成 新基建成经济社会新动能》,《大众投资指南》2022年第12期。
侯向平:《数字化品牌始于“倾听”成于“倾听”》,《国际公关》2018年第5期。
黄志、程翔、邓翔:《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我国消费型经济增长水平》,《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惠宁、杨昕:《数字经济驱动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纪园园、朱平芳:《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
贾艳丽等:《浅析深圳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国标准化》2018年第20期。
蹇令香、苏宇凌、曹珊珊:《数字经济驱动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年第11期。
江红莉、侯燕、蒋鹏程:《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
姜南、李鹏媛、欧忠辉:《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与区域创业活跃度》,《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10期。
姜奇平:《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框架》,《财经问题研究》2020年第11期。
姜松、孙玉鑫:《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20年第5期。
姜卫红:《打造数字品牌资产,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品牌发展》,《上海企业》2022年第7期。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经济学家》2019年第2期。
柯静:《WTO电子商务谈判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走向》,《国际展望》2020年第3期。
廖信林、杨正源:《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华东经济管理》2021年第6期。
李苍舒、沈艳:《数字经济时代下新金融业态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控》,《管理世界》2019年第12期。
李广昊、周小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李海舰、李燕:《对经济新形态的认识:微观经济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2期。
李浩、黄繁华:《数字经济能否促进服务消费?》,《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3期。
李倩、深圳:《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打造知产保护高地》,《人民法院报》2022年4月25日第8版。
李润媛、刘小容:《“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 合肥跑出发展“加速度”》,《合肥晚报》2022年7月28日第A2版。
李腾、孙国强、崔格格:《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向联动关系、产业网络特征与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
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改革》2019年第11期。
李晓华:《数字科技、制造业新形态与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东南学术》2022年第2期。
李晓钟、李俊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2期。
李亚波、崔洁:《数字经济的出口质量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22年第3期。
李振利:《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数据隐私权保护新途径的研究》,《宏观质量研究》2022年第10期。
李治国、车帅、王杰:《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李宗显、杨千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21年第7期。
梁琦、肖素萍、李梦欣:《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外溢与区域创新质量提升——兼论市场化的门槛效应》,《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9期。
林宏伟、邵培基:《区块链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刘方、孟祺:《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刘翠花:《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创业增长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2期。
刘达禹、徐斌、刘金全:《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增长门槛还是增长瓶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刘华芹:《以数字经济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新空间》,《俄罗斯学刊》2022年第3期。
刘淑春:《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经济学家》2019年第6期。
刘家旗、茹少峰:《数字经济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22年第1期。
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刘儒、张艺伟:《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基于空间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刘伟丽、陈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1期。
刘伟丽、方晓萌:《世界经济特区演进与中国特色经济特区发展路径选择》,《国际贸易》2022年第7期。
刘伟丽、李楚童:《各国经济特区比较及我国特区应有的新作为》,《开放导报》2022年第2期。
刘伟丽、林玮菡:《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空间差异及耦合协调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6期。
刘伟丽、刘宏楠:《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刘伟丽、刘正园:《国际贸易中收入分配与产品质量研究综述》,《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5期。
刘伟丽、孟庆昇、付雪辉:《国内城镇住房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统计数据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8期。
刘伟丽、杨景院:《柯兹纳式套利型还是熊彼特式创新型?——企业家创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统计研究》2022年第4期。
刘伟丽、余淼杰、吕乔:《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的跨国比较》,《学术研究》2017年第12期。
刘伟丽、袁畅、曾冬林:《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的多维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刘伟丽、郑启明、张涵:《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第7期。
刘伟丽、朱恺:《加快深圳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开放导报》2015年第2期。
刘伟丽:《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第21期。
刘伟丽:《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5期。
刘伟丽:《全球化视域的中国品牌发展与培育》,《深圳特区报》2017年5月16日第C1版。
刘伟丽:《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4期。
刘伟丽:《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放导报》2015年第6期。
刘伟丽:《全球视野的质量经济与质量创新》,《深圳特区报》2015年2月2日第A10版。
刘伟丽:《深圳服务业发展和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展望》,《特区经济》2012年第4期。
刘伟丽:《世界贸易组织利益再平衡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8期。
刘伟丽:《质量强国战略是全方位的建设过程》,《特区报·理论版》2018年7月31日C2版。
刘伟丽:《质量时代的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特区报·理论版》2017年5月2日B2版。
刘伟丽:《质量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理论版》2018年7月31日第11版。
刘伟丽:《中国实体经济的品质革命》,《中国质量报》2018年4月4日第4版。
刘伟丽主编:《质量经济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刘向阳:《点燃贸易数字化引擎,释放产业数字化潜力,推动深圳产业生态升级》,《进出口经理人》2022年第5期。
刘鑫鑫、惠宁:《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5期。
刘洋、陈晓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8期。
刘悠扬:《数字赋能深圳文化产业》,《深圳商报》2021年9月23日第A2版。
刘枬、郝雪镜、陈俞宏:《大数据定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对比分析》,《大数据》2021年第6期。
刘志坚:《数字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17期。
鲁玉秀、方行明、张安全:《数字经济、空间溢出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经纬》2021年第6期。
陆建栖、任文龙:《数字经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陆晓华、张帅:《苏州锚定数字经济时代“主赛道”》,《江苏经济报》2022年1月4日第A2版。
龙卫球:《再论企业数据保护的财产权化路径》,《东方法学》2018年第3期。
罗茜、王军、朱杰:《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7期。
罗小芳、王素素:《数字经济、就业与劳动收入增长——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江汉论坛》2021年第11期。
吕晗:《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数字壁垒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10期。
吕绍刚、邓圩:《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人民日报》2016年8月15日第1版。
马其家、李晓楠:《论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规则的构建》,《法治研究》2021年第1期。
马勇、王慧、夏天添:《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
马中东、宁朝山:《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制造业质量升级》,《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第3期。
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治理研究》2021年第1期。
米嘉伟、屈小娥:《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6期。
米彦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河北如何发力》,《河北日报》2022年7月15日第5版。
牟天琦、刁璐、霍鹏:《数字经济与城乡包容性增长:基于数字技能视角》,《金融评论》2021年第4期。
聂昌腾、张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
欧阳日辉:《我国多层次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机制与路径》,《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潘如龙、周宇晗:《数字经济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浙江日报》2019年7月25日第8版。
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2018年第9期。
戚聿东、刘翠花、丁述磊:《数字经济发展、就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质量提升》,《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11期。
戚聿东、刘翠花:《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使用是否缩小了性别工资差异——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年第9期。
齐俊妍、任奕达:《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跨国经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21年第9期。
邱磊:《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互联网平台“快肴网”正式上线》,《走向世界》2022年第22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任保平、杜宇翔:《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本度量》,《财经问题研究》2020年第6期。
任晓萌:《数字青岛2022:“46条”让城市更“智慧”》,《青岛日报》2022年3月8日第7版。
王俊秀:《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特区报》2019年11月12日第C2版。
吴德群:《深圳数字经济领跑全国》,《深圳特区报》2022年1月21日第A5版。
吴德群:《深圳数字经济风头正盛》,《深圳特区报》2022年6月13日第A3版。
沈克印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
沈克印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推进策略》,《体育学研究》2022年第3期。
时东、杨晖:《征信业个人信息可携带权保护》,《中国金融》2022年第1期。
司玉静、曹薇、赵伟:《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基于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金融与经济》2022年第5期。
宋旭光、何佳佳、左马华青:《数字产业化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机制与路径》,《改革》2022年第6期。
盛斌、刘宇英:《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0年。
苏艳丽:《深圳品牌战略实施路径思考:经济与文化共轭》,《特区经济》2018年第3期。
孙杰:《从数字经济到数字贸易:内涵、特征、规则与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20年第5期。
孙黎、许唯聪:《数字经济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分析》,《经济管理》2021年第11期。
孙欣、周晓峰:《开通“直联点”,青岛数字经济有了“强支点”》,《青岛日报》2022年5月20日第3版。
唐红涛、陈欣如、张俊英:《数字经济、流通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年第11期。
唐斯斯等:《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形势与政策建议》,《电子政务》2020年第4期。
唐洋:《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发展趋势与中国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0年。
陶皖主编:《云计算与大数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滕磊、马德功:《数字金融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吗?》,《统计研究》2020年第11期。
吴秋余:《数字人民币,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人民日报》2022年7月20日第6版。
万晓榆、罗焱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改革》2022年第1期。
万晓琼、王少龙:《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万晓榆、罗焱卿、袁野:《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汪克亮、赵斌:《“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金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南方金融》2021年第9期。
汪亚楠、叶欣、许林:《数字金融能提振实体经济吗》,《财经科学》2020年第3期。
王佳宜、王子岩:《个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欧美博弈及中国因应——基于双重外部性视角》,《电子政务》2022年第5期。
王军、车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城市异质性的经验证据》,《资源科学》2022年第4期。
王军、肖华堂:《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6期。
王俊豪、周晟佳:《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溢出效应》,《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第3期。
王磊、杨宜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瓶颈及破解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
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王苗、曲韵、陈刚:《数字化变革与品牌资产概念与模型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王攀、孙飞、印朋:《“数”上开出“产业花”——深圳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观察》,《经济参考报》,2022年2月10日。
王伟:《上海2025年元宇宙产业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中国电子报》2022年6月21日第2版。
王文:《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智能化促进了高质量就业吗》,《经济学家》2020年第4期。
王文森:《变异系数——一个衡量离散程度简单而有用的统计指标》,《中国统计》2007年第6期。
王雍君:《数字经济对税制与税收划分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兼论税收改革的核心命题》,《税务研究》2020年第11期。
王永仓、温涛:《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11期。
王聿昊、张璇:《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中国信息报》2022年6月9日第5版。
卫晓君、赵森:《“十四五”时期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问题审视与创新路径》,《经济体制改革》2022年第3期。
魏丽娜、方晴、黄庆:《〈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6月1日起实施》,《金融科技时代》2022年第6期。
魏君英、胡润哲、陈银娥:《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扩大或缩小?》,《消费经济》2022年第3期。
魏亚飞、李言:《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产业化——来自“宽带中国”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
温珺、阎志军、程愚:《数字经济驱动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经济体制改革》2020年第3期。
邬爱其、刘一蕙、宋迪:《跨境数字平台参与、国际化增值行为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管理世界》2021年第9期。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11期。
吴赢、张翼:《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基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南方经济》2021年第9期。
伍江:《赋能东莞数字经济发展》,《东莞日报》2022年3月28日第A2版。
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求是》2022年第2期。
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第9期。
夏杰长、徐紫嫣、姚战琪:《数字经济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2期。
向定杰:《贵州:数字经济连续七年高增长》,《经济参考报》2022年7月14日第5版。
肖威、张艳婷:《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佛山市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向云、陆倩、李芷萱:《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证券市场导报》2022年第5期。
谢宝树、吴国志:《惠州加速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日报》2021年9月29日第1版。
谢富胜、江楠、吴越:《数字平台收入的来源与获取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分析》,《经济学家》2022年第1期。
谢康、夏正豪、肖静华:《大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的企业实现机制:产品创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5期。
谢云飞:《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2期。
徐华、魏然:《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经济论坛》2021年第4期。
徐清源、单志广、马潮江:《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调研世界》2018年第11期。
徐晓慧:《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的实证》,《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期。
许宪春、张美慧:《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5期。
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赋权方法评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13期。
杨公仆主编:《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杨慧梅、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统计研究》2021年第4期。
杨凯瑞、张毅、何忍星:《智慧园区的概念、目标与架构》,《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1期。
杨文溥:《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提升与消费扩容》,《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杨文溥:《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杨骁、刘益志、郭玉:《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机理与实证分析》,《软科学》2020年第10期。
姚维瀚、姚战琪:《数字经济、研发投入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姚战琪:《数字经济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机理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姚战琪:《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改革》2022年第2期。
姚震宇:《区域市场化水平与数字经济竞争——基于数字经济指数省际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江汉论坛》2020年第12期。
叶堂林、李国梁:《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2)——数字经济助推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商报》2022年7月11日第2版。
游笑春、林侃:《创新驱动新变革 数字引领新格局》,《福建日报》,2022年7月22日第1版。
易宪容、陈颖颖、位玉双:《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经济学家》2019年第7期。
阎世平、武可栋、韦庄禹:《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劳动力结构演化》,《经济纵横》2020年第10期。
余博、潘爱民:《数字经济、人才流动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6期。
余海华:《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年第9期。
余姗、樊秀峰、蒋皓文:《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影响——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袁佳航、郭树行、佘万卫:《数字经济环境下品牌多维协同建设研究》,《互联网周刊》2022年第12期。
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自动化学报》2016年第4期。
袁园、杨永忠:《走向元宇宙:一种新型数字经济的机理与逻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张红伟等:《财政科技投入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财经科学》2022年第5期。
张娟娟:《天津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探索》,《天津经济》2022年第3期。
张茉楠:《全球贸易规则框架与数字贸易治理》,《新经济导刊》2018年第7期。
张少华、陈治:《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识别与异质性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年第11期。
张腾、蒋伏心、韦朕韬:《数字经济能否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经济问题探索》2021年第1期。
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20年第5期。
张勋、万广华、吴海涛:《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张勋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
张正怡:《数据价值链视域下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导向及应对》,《情报杂志》2022年第7期。
赵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财贸经济》2021年第7期。
赵丹丹:《国内外领先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启示》,《新金融》2021年第10期。
赵龙跃、高红伟:《中国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基于加入DEPA的机遇与挑战》,《太平洋学报》2022年第2期。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
赵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赵玉鹏、王志远:《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时代浅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郑佳宁:《数据信息财产法律属性探究》,《东方法学》2021年第5期。
钟敏:《国际数字经济测度的实践经验及中国的战略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3期。
钟若愚、曾洁华:《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22年第3期。
钟祥铭、方兴东:《智能鸿沟:数字鸿沟范式转变》,《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钟业喜、毛炜圣:《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周慧、孙革、周加来:《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城乡多维差距吗?——资源错配视角》,《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
周经、吴可心:《东道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吗?》,《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周文、韩文龙:《平台经济发展再审视:垄断与数字税新挑战》,《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周小亮、宝哲:《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是否存在挤压效应?》,《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5期。
朱福林:《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1期。
朱金周、方亦茗、岑聪:《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策建议》,《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第2期。
诸竹君、黄先海、王毅:《外资进入与中国式创新双低困境破解》,《经济研究》2020年第5期。
庄媛:《推动中小企业加“数”跑》,《深圳特区报》2022年7月1日第A9版。
左鹏飞、陈静:《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9期。
Aditi Kapoor,“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dian Economy”,,Vol.56,2014.
Afërdita Berisha-Shaqiri and Mihane Berisha-Namani,“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Economy”,,Vol.6,2015.
Alexander Bleier,“Consumer Privacy and the Future of Data-Based Innovation and Marketing”,,Vol.37,No.3,2020.
Anthony Castillo et al.,“Privacy and Security in the Era of Digital Health:What Should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Know and Do about It?”,,Vol.8,No.3,2016.
Avi Goldfarb and Catherine Tucker,“Digital Economics”,,Vol.1,2019.
Barbara Filkins et al.,“Virtual Field Experiments for A Digital Economy:A New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An Information Economy”,,Vol.32,No.3,2002.
Chen Yongmin,“Improving Market Performance in the Digital Economy”,,Vol.62,2020.
Dale Jorgensona,“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ostwar US Economic Growth”,,Vol.40,No.5,2016.
Daron Acemoglu and Pascual Restrepo,“Robots and Jobs:Evidence from U.S.Labor Markets”,,Vol.128,No.6,2020.
Dominic Lim et al.,“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Cognitions:A Comparative Business Systems Perspective”,,Vol.3,2010.
Dominic Chalmers et 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ntrepreneurship:Implications for Venture Creation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Vol.45,No.5,2021.
Don Tapscott ed.,:,New York:McGraw-Hill,1995.
Gert Rosenthal,“Development Thinking and Policies:The Way Ahead”,,1996.
Harry Bowen and Dirk Clercq,“Institutional Context and the Allo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ffort”,,Vol.4,2008.
Hayat Khan,Liu Weili,Itbar Khan,“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the BRI Countries”,,2022.
Hoppner Thomas,“Defining Markets for Multi-sided Platforms:The Case of Search Engines”,,Vol.38,2015.
Howard Aldrich ed.,,Sage,1999.
Ittay Eyal,“Blockchain Technology:Transforming Libertarian Cryptocurrency Dreams to Finance and Banking Realities”,,Vol.9,2017.
Dale Jorgenson and Khuong Vu,“The ICT Revolution,World Economic Growth,and Policy Issues”,,Vol.40,No.5,2016.
Liu Weili et al.,“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nergy Consumption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Evidence from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Vol.29,No.19,2022.
Liu Hongnan,Liu Weili,Chen Guangchun,“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Digital Transformation,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hinese Heavy Polluting Listed Companies”,,Vol.19,No.15,2022.
Litwin Adam and Tanious Sherry,“Information Technology,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Reassignment of Work from in-House Employees to Agency Temps”,,Vol.59,No.3,2021.
Mark Knickrehm,Bruno Berthon,Paul Daugherty,“Digital Disruption:The growth multiplier”,,2016.
Marek Beranek et al.,“Architect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for the Cloud:The Unicorn Universe Cloud Framework”,-,2017.
McKinsey Digital ed.,,2021.
Neal Lane,“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the 21st Century”,,Vol.1,No.3,1999.
Osvaldo Sunkel and Gustavo Zuleta,“Neo-Structuralism Versus Neoliberalism in the 1990s”,,Vol.42,1990.
Pedro Neves,Tiago Sequeira,“Spillovers in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A Meta Regression Analysis”,,Vol.47,No.4,2018.
Pun-lee Lam and Alice Shiu,“Economic Growth,Tele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Evidence around the World”,,Vol.4,2010.
Robert 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Vol.1,1956.
Rumana Bukht and Richard Heeks,“Defining 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Vol.68,2017.
Steven Landefeld and Barbara Fraumeni.“Measuring the New Economy”,,Vol.3,2001.
Simon Loertscher and Leslie Marx,“Digital Monopolies:Privacy Protection or Price Regulation?”,,Vol.71,2020.
Thomas Mesenbourg,“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Vol.1,2001.
中国—东盟研究.2018年.第一辑:总第五辑
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V2.0,趋势·经验·对策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Repor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V2.0:Trends,Experiences and Countermeasures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与供给结构的关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Supply Structure理解新发展格局
Understand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中国文学散论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