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9、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新汉:《评价论导论——认识论的一个新领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陈新汉:《权威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新汉:《自我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冯平:《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郭湛主编:《社会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何传启主编:《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报告概要(2001~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贺来:《“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胡百精:《说服与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家园——文化建设论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德顺:《走向民主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初探》,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以美、德、日三国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年版。
李泽厚:《李泽厚哲学文存》(下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梁慧星:《民法总则讲义》,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马俊峰等:《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钱学森:《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宪忠主编:《民法总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王江松:《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王南湜:《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王志红:《差异性社会共识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王智:《价值与体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杨利川:《纵横之变:中西文明碰撞中的历史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袁方、姚裕群主编:《劳动社会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春兴:《青年的认同与迷失》,东华书局1993年版。
张世英:《中西文化与自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世英:《觉醒的历程: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中华书局2013年版。
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9:走向更有共识的社会:社会认同的挑战及其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郑也夫:《信任论》,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郑也夫、彭泗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朱滢:《文化与自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自由的权利》,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罗名珍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陈广兴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法]阿兰·图海纳:《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有差异》,狄玉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 第一部分),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美]埃里克·尤斯拉纳:《信任的道德基础》,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艾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刘林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尹宏毅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郭忠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英]巴特·范·斯廷博根编:《公民身份的条件》,郭台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南非]保罗·西利亚斯:《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曾国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德]彼得·毕尔格:《主体的退隐》,陈良梅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彼得·M.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利》,李国武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程炼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
[美]戴维·E.阿普特:《现代化的政治》,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美]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邓羽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弗莱德·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郭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美]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傅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齐安儒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戈登·塔洛克:《公共选择——戈登·塔洛克论文集》,柏克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版。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王寅丽等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陈秀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贺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科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苏]依·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佟景韩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美]克莱德·克鲁克洪等:《文化与个人》,高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英]克里斯·希林:《身体与社会理论》,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夸梅·安东尼·阿皮亚:《认同伦理学》,张容南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美]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郭永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郭本禹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徐奕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德]马克思·舍勒:《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罗悌伦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英]马立克·科尔钦斯基、[美]兰迪·霍德森、[英]保罗·爱德华兹主编:《工作社会学》,姚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马修·德夫林:《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澳]迈克尔·A.豪格、[英]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高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千年终结》,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等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德]尼采:《善恶的彼岸》,赵千帆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美]波兹曼(Postman N.):《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蔡金栋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美]尼古拉斯·雷舍尔:《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吴彤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瞿铁鹏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尼克·史蒂文森编:《文化与公民身份》,陈志杰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翟三江等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美]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恐惧》,谷蕾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生活》,徐朝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美]乔纳森·布朗:《自我》,陈浩莺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法]萨特:《词语》,潘培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段德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个体化》,李荣山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英]安东尼·吉登斯、[英]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赵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德]约翰内斯·威尔姆斯:《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对话》,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德]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陆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英]伊恩·伯基特:《社会性自我:自我与社会面面观》,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傅统先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约瑟夫·拉兹:《价值、尊重和依系》,蔡蓁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苏]Ф.E.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黄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现代认同:在自我中寻找人的本性》,陶庆译,《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
陈新汉:《认同、共识及其相互转化——关于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的哲学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陈新汉:《哲学视域中的认同意蕴新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陈新汉:《论价值形态世界》,《江汉论坛》2015年第11期。
单飞跃、何自强:《币值稳定的货币宪法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何玉兴:《价值差异与价值共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黄枬森:《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兼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李德顺:《邓小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前线》2004年第8期。
李德顺:《价值观教育的哲学理路》,《中国德育》2015年第9期。
李汉林:《转型社会中的整合与控制——关于中国单位制度变迁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李路路:《“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梁慧星:《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海南人大》2017年第5期。
刘少杰:《发展的社会意识前提——社会共识初探》,《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刘佑成:《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哲学研究》1981年第5期。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长白学刊》2001年第2期。
王锁明:《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性及路径思考》,《人民论坛》2014年第11期。
韦森:《货币的本质再反思》,《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10期。
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
姚大志:《什么是启蒙:过去和现在》,《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
张康之:《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张作华:《法律人格的伦理变革——来自罗马法又回到罗马法》,《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Anthony Giddens,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5.
Erik H. Erikson,Identity:Youth and Crisis,W. W. Norton & Company,1995.
Habermas,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on Action,Cambridge,MIT Press,1993.
Harold W. Noonan,Personal Identity,Routledge,2003.
John Perry,Identity,Personal Identity,and the Self,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Inc. 2002.
Marya Schechtman,The Constitution of Selve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7.
Richard Ned Lebow,The Politics and Ethics of Identity:In Search of Ourselv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