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ook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elem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constructs a more scientific index system that combines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uses this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status of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 dependence dilemma of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choi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AI翻译)
肖建华:(著)
肖建华,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环境政治学、生态政策与环境治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中国行政管理》等刊物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曾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游高端:(著)
游高端,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环境管理、环境公共治理研究。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等省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在《求实》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1篇。
[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淼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国外公害从书编委会译校,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保罗·R.伯特尼、罗伯特·N.史蒂文斯:《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穆贤清、方志伟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楚艳红、曹沁颖、吴巧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陈坤:《从直接管制到民主协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协调与法制环境建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美]丹尼斯·缪斯:《公共选择》,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张成福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美]盖伊·彼得斯、弗兰斯·冯尼斯潘:《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胡若隐:《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李玲玲、鄞益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李挚萍:《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之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鲁明中:《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气象出版社1994年版。
[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孔宪遂、王磊、刘忠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庞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治道与发展》,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欧祝平、肖建华、郭雄伟:《环境行政管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版。
钱箭星:《生态环境治理之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齐晔等:《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曲格平:《梦想与期待:中国环境保护的过去与未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版。
荣敬本、崔之元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瑞典] 托马斯·思德纳:《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张蔚文、黄祖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托马斯·海贝勒、[德]迪特·格鲁诺、李惠斌:《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比较的视角》,杨惠颖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陶希东:《中国跨界区域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王绍光、胡鞍刚:《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汪劲:《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夏光:《环境政策创新——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肖建华、赵运林、傅晓华:《走向多中心合作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肖建华:《生态环境政策工具的治道变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曾强,何志坤等译,春秋出版社1998年版。
杨华:《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美]约翰·E.托伯曼:《创新理念管理》,方海萍、魏清江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美]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杨雪冬、赖海榕:《地方的复兴:地方治理改革三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詹姆斯·A.道:《发展经济学的革命》,黄祖辉、蒋文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环境年鉴编委会:《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环境年鉴编委会:《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张建伟:《政府环境责任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训芳:《环境权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英]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李平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6期。
[美]阿伦罗森鲍姆:《比较视野中的分权:建立有效的、民主的地方治理的一些经验》,赵勇译,《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白永秀、李伟:《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30年回顾》,《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第1期。
曹宏、安秀伟:《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及其环保实践能力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陈炳水:《政府能力初论》,《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陈国权:《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与政府机构改革》,《求索》1999年第4期。
陈家刚:《生态文明与协商民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
陈润羊、花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广州环境科学》2006年第3期。
陈潭、肖建华:《地方治理研究:西方经验与本土路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陈懿:《对完善中国农村环境法制的建议》,《世界环境》2008年第5期。
董邦俊、邹博:《中国环境保护现状及强化保护策略分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董文福:《“十一五”期间中国COD减排情况分析》,《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第6期。
杜钢建:《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方世南:《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政府的环境责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7期。
冯俏彬:《政府管理与支持社会组织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财政研究》2013年第7期。
高军、杜学文:《宪政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环境危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高历红、李山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新趋势:独立环境报告》,《环境保护》2007年第4期。
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生态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高志谦、王平心:《企业环境报告:西方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生态经济》2007年第4期。
高志永等:《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探讨》,《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年第2期。
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27期。
国冬梅:《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环境保护》2008年第4期。
贺燕、王启军:《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问题》,《环境科学动态》2002年第2期。
洪大用:《我国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胡洪彬:《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胡静:《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冲突及其化解》,《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
胡若隐:《地方行政分割与流域水污染治理悖论分析》,《环境保护》2006年第3期。
黄俊、陈扬、翟浩淼:《企业环境伦理对于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主动性环境管理的前因和后果》,《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
金三林:《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的基本构想》,《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58期。
金太军:《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
金太军、汪波:《经济转型与我国中央—地方关系制度变迁》,《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鞠靖:《给基层环保官员更大空间——一位资深省环保局局长的15年心历》,《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
孔繁斌:《论民主治理中的合作行为——议题建构及其解释》,《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2期。
蓝文艺:《环境行政责任缺失纵深分析——为建立环境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进行的环境行政责任缺失调研报告》,《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4期。
郎友兴:《走向共赢的格局:中国环境治理与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宁波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雷鸣、秦普丰:《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9期。
李艳芳:《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李金龙、胡均民:《西方国家生态环境管理大部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
李金龙、游高端:《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依赖与创新》,《求实》2009年第2期。
李名升等:《“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及压力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10期。
李挚萍:《20世纪政府环境管制的三个演进时代》,《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
李挚萍:《社会转型中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以广东省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韩]李周炯:《中国环境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林梅:《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公众参与——以加拿大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
刘厚风、张春楠:《区域性环境污染的自治理机制设计与分析》,《人文地理》2001年第1期。
刘世军:《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7年第2期。
刘兆征:《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吕永龙等:《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第5期。
[法]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肖孝毛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第1期。
马强等:《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
马士国:《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与实施:一个述评》,《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3期。
马晓河:《渐进式改革30年:经验与未来》,《中国改革》2008年第9期。
马晓明、易志斌:《网络治理: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路径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马智宇、周小平、卢艳霞:《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纵横》2011年第4期。
孟伟:《美国NGO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借鉴》,《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年第3期。
齐晔、张凌云:《“绿色GDP”在干部考核中的适用性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
秦立春、谢宜章:《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环境友好行为的引导路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秦颖、徐光:《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12期。
曲格平:《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保护》,《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2期。
冉冉:《“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3期。
任保平:《可持续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视角的反思与阐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任丙强:《西方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特点及其评价》,《行政论坛》2011年第1期。
任志宏、赵细康:《公共治理新模式与环境治理方式的创新》,《学术研究》2006年第9期。
沈建国、沈佳坤:《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经验与借鉴》,《人民论坛》2015年第3期。
施祖麟、毕亮亮:《我国跨行政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的研究——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宋国君、韩冬梅、王军霞:《完善基层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思路》,《环境保护》2010年第13期。
宋海鸥:《美国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及其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4期。
苏明、刘军民、张洁:《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财政研究》2008年第7期。
孙柏瑛、李卓青:《政策网络治理:公共治理的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
唐冀平、曾贤刚:《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体制深陷利益博弈》,《环境经济》2009年第3期。
唐文玉:《合作治理:权威型合作与民主型合作》,《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田春秀:《全球环境管理的现状与展望》,《环境保护》2003年第11期。
王津等:《环境NGO——中国环保领域的崛起力量》,《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王丽萍:《中国环境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研究》,《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
王洛忠、刘金发:《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目标与路径》,《理论前沿》2007年第6期。
王曦:《论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王小军:《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5期。
汪永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政府能力——国内学术界关于政府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4期。
吴家庆、徐容雅:《地方政府能力刍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吴舜泽、逯元堂、金坦:《县级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环境保护》2010年第13期。
肖建华:《两型社会建设中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困境及建构》,《环境保护》2012年第10期。
肖建华:《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5期。
肖建华、陈思航:《中英雾霾防治对比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肖建华、邓集文:《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克服》,《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肖建华、邓集文:《多中心合作治理:环境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
肖建华、秦立春:《两型社会建设中府际非合作与治理》,《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肖建华、乌东峰:《两型农业:必要的乌托邦》,《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
肖建华、游高端:《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刍议》,《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肖建华、游高端:《生态环境政策工具的发展与选择策略》,《理论导刊》2011年第7期。
肖韶峰:《低碳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视角的阐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肖魏、钱箭星:《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解振华:《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中国软科学》1994年第10期。
辛向阳:《政府职能的国际比较》,《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许庆明:《试析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
[法]雅克·舍瓦利埃:《治理:一个新的国家范式》,张春颖、马京鹏摘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杨海生、陈少凌、周永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南方经济》2008年第6期。
杨雪冬:《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2期。
叶兴庆:《2007年:现代农业瞄准三大着力点》,《半月谈》2007年第1期。
[美]伊丽莎白·伊科诺米:《中国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程仁桃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4期。
虞崇胜、张继兰:《环境理性主义抑或环境民主主义——对中国环境治理价值取向的反思》,《行政论坛》2014年第5期。
于建嵘:《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冲突的主要特征及对策》,《世界环境》2008年第1期。
余晓泓:《日本企业的环境经营》,《环境保护》2003年第9期。
岳凯敏:《治理语境下的中国政府能力》,《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臧乃康:《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
曾贤刚:《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体制分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张春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关于环境污染的博弈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张钢、徐贤春:《地方政府能力的评价与规划——以浙江省11个城市为例》,《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
张厚美:《基层环保“弱”在何处?》,《环境保护》2009年第15期。
张紧跟、庄文嘉:《从行政性治理到多元共治: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转型思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张晓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思潮专题之五——“第三条道路”理论》,《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第11期。
张玉林、顾金土:《环境污染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张元友、叶军:《我国环境保护多中心政府管制结构的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张志耀等:《跨行政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11期。
赵宝菊:《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历史演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12期。
赵细康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周宏春、季曦:《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周平:《县级政府能力的构成和评估》,《思想战线》2002年第2期。
朱德米:《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邹再进、张继良:《中国地方政府能力评价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陈一航:《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黄晓云:《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
罗文君:《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李蔚军:《美、日、英三国环境治理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体制、政策与行动》,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雷光宇:《国外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1年。
孙加秀:《二元结构背景下城乡环境保护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肖建华:《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游高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9年。
杨晓龙:《江苏省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B.Guy Peters and Frans K.M.Van Nispen,,Edward Elgar,1998.
Eran Vigoda,“From Responsiveness to Collaboration Governance:Citizens,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2,No.5,Sep.-Oct.2002.
HarrietBulkeley,“Down to Earth:Local Government and Greenhouse Policy in Australia”,,31(3).
Hockenstein J.B.,Robert N.S., Bradley W.,“Cre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rket based Environmental Tools.Environment”,1997,39(4).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Labor Studies Workshop,Participatory Governance:A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9-10 December,2005,IILS,Geneva.
JonElster,,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Jorge M.Valadez,,Westview Press,2001.
Jordan,A.,R.K.W.Wurzel and A.Zito,“‘New’ Insturments of Environmental Govemance:Patterns and Pathways of Change”,2003 12.
JamesGreyson,“An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Zero Waste,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ility”,,2007,(15).
JonathanGolub,,Routledge,1998.
Jules N.Pretty,,Washington,D.C.:Jos eph Henry Press,1995,p.208.
J.Kooiman,,London:Sage Publication,2003.
Lieberthal K.,,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1997.
Lieberthal,Kenneth G.& David M.Lampt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Maeve Cook,“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2000,48.
Mei,C.Q.,,PhD Dissertation,Maryland University,USA,2009.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邓卫华、林嵬、李泽兵:《基层治污陷怪圈:污染越重环保部门越富》,《宁夏日报》2005年7月16日。
顾瑞珍、丁可宁:《环保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2月1日。
鞠靖:《给基层环保官员更大空间——一位资深省环保局局长的15年心历》,《南方周末》2007年3月22日。
刘晓星:《政府环境责任如何化虚为实?》,《中国环境报》2013年8月22日。
孟登科:《治湘江:最沉重的河流,最尴尬的治理》,《南方周末》2009年10月14日。
苏明:《财政要提高环保投入比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16日。
朱志刚:《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 努力构建环境保护新机制》,《经济日报》2006年3月16日。
赵娜文:《攸县城乡同治扮靓新农村》,《中国环境报》2011年12月12日。
宗边:《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中国环境报》2011年1月14日。
《1995年环境状况公报》和1997年、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公报》,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www.sepa.gov.cn/plan/zkgb/2008zkgb/。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jcs.mep.gov.cn/hjzl/zkgb/2011zkgb/201206/t20120606_231057.htm。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蔡守秋:《国外加强环境法实施和执法能力建设的努力》,http://www.riel.whu.edu.cn/article.asp?id=25917。
陈吉宁:《我国环境排污强度已超历史最高的德日》,http://news.sohu.com/20150307/n409460582.shtml。
《地方财政承压 地方债总规模或超12万亿》,http://finance.qq.com/a/20130427/001233.htm。
《东部污染企业“西进下乡”农民呼唤环保话语权》,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60627/13432157.html。
《多了一个官衔增加了一份责任,无锡河长制带来了什么?》,http://www.envir.gov.cn/info/2008/7/71019.htm。
《“河长制”》,http://news.sohu.com/20140904/n404072069.shtml。
《环保局长忏悔信:县领导威胁我不要影响他的政绩》,http://news.163.com/15/0324/17/ALG7P68S00014SEH.html。
《环境危机迫在眉睫》,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527/15551631449.shtml。
《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全球经验与中国对策》,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yh/2008-02/26/content_10748068_7.htm。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环境管理体系》,http://www.chinanews.com/ny/2010/07-27/2428229.shtml。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http://zls.mep.gov.cn/hjtj/qghjtjgb/201311/t20131104_262805.htm。
《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2010年)》,http://epi.Yale.Edu/Countries。
《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3年,新安江净了》,http://hj.ce.cn/gdxw/201412/12/t20141212_2165470.shtml。
《通过创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选择》,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hy/2008-02/26/content_10734696.htm。
《通过创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选择》,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yh/2008-02/26/content_10734696.htm。
《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50316486303842.html。
《湘渝黔交界“锰三角”污染整治通过验收》,http://unn.people.com.cn/BIGS/8538822.html。
《寻找四千年农夫:遂昌的农耕文化与原生态农业》,http://gotrip.zjol.com.cn/05gotrip/system/2011/06/17/017607478.shtml。
《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监测报告》,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5/3114437.html。
《中国10年环保投入4万亿元无改观 造假被指是祸根》,http://www.zj.xinhuanet.com/finance/2013-03/08/c_114946370.htm。
《中国29城市水质报告:48%存在不合格情况》,http://env.people.com.cn/n/2015/0305/c1010-26639350.html。
《中国生态农业的研发与实践》,http://www.sdny.gov.cn/art/2008/9/4/art_621_34580.html。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年刊·2017
Chin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ual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40年:全二册:下册
OPEN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CHINA FOR 40 YEARS Ⅱ企聚丝路:海外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调查.吉布提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 Survey in B&R Countries DJIBOUTI深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国外气候灾害治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CLIMATE DISASTER MANAGEMENT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