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17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启蒙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思想苦旅

    张宝明

    2015-01-01

    978-7-5161-5322-2

    289千字

    21

  •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研究:基于非均衡时空视角

    吕承超

    2018-01-01

    978-7-5203-2081-8

    265千字

    10

    社会保障 研究 中国

    社会保障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能够保障公民维持基本生存,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能够增进公民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国社会保障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阶段,现在正在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当中。然而,社会保障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区域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为此,本书基于非均衡时空视角,采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问题探究

    雷振扬

    2016-12-01

    978-7-5161-9024-1

    492千字

    11

    民族政策 中国 文集 民族发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杨柳桥译注:《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转瞬之间,我到中南民族大学工作已经三十五年了。初到民族大学时,二十六岁,如今已年逾花甲,过了正常退休的年龄。从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和管理工作者,回望这几十年的人生旅程,不由生出许多的感慨。我不是民族学科班出身,但自从进入民族大学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民族问题“挂钩”。学术方向的定位与参与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使我慢慢地进入民族问题的研究领域。在学界专家与学校同仁的支持下,这些年,我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并在《民族研究》、《东欧中亚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与民族问题相关的论文数十篇。回过头来看,虽然这些文章很难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也谈不上对国家与社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但它记录了我学习与思考的历程。在临近退休,即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之际,我将已发表的与民族问题相关的部分文字进行了整理,交付出版。作为一种记忆文本,算是对本人相关研究的一个总结和给自己的一个交代。本书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较长,最早的写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晚的直至当下。这一时段,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时期。回过头来审视这期间发表的文字,心中不免忐忑。所幸的是,虽然三十余年过去了,但文章所述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尚未过时。一些文章中所分析探讨的问题,虽因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其所论述的角度与作出的判断,今天看来也还有一定的价值。为尊重事实,体现文责自担的精神,在本次整理中,只对个别字句做了订正与修改,基本保持了论文发表时的原貌。书中文章,大多数由我独立撰写,也有若干篇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此已在各篇中予以注明。在此,谨向各位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发表原文的各刊物及编辑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与现代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自古至今,因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的战争、仇杀不计其数,导致的社会动荡和政府更迭,数不胜数。民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共同体,具有十分复杂的影响因子和内在结构,其形成非短期的人为建构,其消亡也非人力突击可为。有专家认为,随着国家逐渐取代民族成为人类更大共同体,导致民族共同体不断衰落和瓦解,“民族走向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我认为,民族的衰落与瓦解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民族的消亡可能是极其遥远的事情,民族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只要有民族存在,民族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作为多元世界的一种人类共同体,民族以特殊的历史传统和语言文化为特征,其生存发展与各类资源的占有与利益的分配密切相关。在世界人口增长、生态持续恶化、资源危机加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利益冲突凸显的背景之下,民族共同体甚至有被强化、民族问题有趋于复杂化的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产生对形势的误判,犯原则性、颠覆性的错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深刻的转型期,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等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民族问题研究,既是应对挑战的需要,也是民族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实事求是地讲,近几十年我国的民族问题研究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问题方面看,既有理论创新的不足,也有研究方法的不适应。新时期的民族问题研究,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拓宽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既要重视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地区治理等现实问题研究,也要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问题基本理论研究;既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研究,也需加强国外民族问题研究;既要发挥民族学、人类学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的优长,也要更好地与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协同与互动;既要重视民族学田野方法,也需更好地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这些算是我对民族问题研究的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学人常引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自勉,却很少关注其“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文怀沙著:《屈原离骚今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8页。之句的凄美。而我对这后句(在屈原《离骚》原文中是前句),更有一种特别的体悟。疲惫与惜时,也许古人与今人、圣哲与凡夫是相通的。过去了的事,可以反思,却不能改变;流逝了的时光,可以追忆,却不可以重来。刊出的文字,如泼出去的水。书中错谬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 谨识2016年8月10日

  • 社会之霾——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

    Haze of the society-The logic and reality of social risk in contemporary China

    钟君

    2015-02-01

    978-7-5161-5542-4

    421千字

    9

    社会问题 研究 中国

    钟君同志从“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出发,以“自然之霾”与“社会之霾”的共通性为引,把问题做原点、从实践入手,以历史的视野、求真的精神和谨慎乐观的态度,对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逻辑与现实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学术探索,充分展现了一个青年学者的为民情怀和学术担当。社会风险研究是一个老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话题。说它是老话题,是因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就始终存在风险问题,这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始终关注的一个旧话题。说它是新话题,是因为在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我们正面临着前所罕有的机遇与前所罕有的挑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背景下,如何沉着应对、着力化解新形势新阶段的社会风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社会风险研究是一个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课题。说它是理论课题,是因为这项研究涉及社会风险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演化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风险学说和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等基本问题,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课题。说它是现实课题,是因为这项研究以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风险外壳为着力点,研究的主旨也是为化解社会风险提供政策支撑和决策依据,是一个现实性较强的课题。社会风险研究是一个“单一”领域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复合”领域的课题。说它“单一”,是因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象明确具体。说它“复杂”,是因为社会风险的表现形态多样、涵盖领域众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收放自如地驾驭,的确是一个难度不小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本书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毛泽东曾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作者之所以能够提出社会之“霾”并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正是源自对社会矛盾与现实问题的正视与反思。社会有“霾”,则无人能逃、无处可逃、无法去逃,“如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你到哪里寻找公平?如果诚信普遍缺失,你该相信谁?如果腐败成为一种规则,你是否只能跪拜强权;如果GDP成为唯一追求,你到哪里找寻美好的生态环境?如果民主法治成为形式,你向谁喊冤?如果民生困局积重难返,你该如何生存?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你该如何与人交往?如果每个城市都过度膨胀,你该到哪里寻找世外桃源?”这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诘问,无时不在敲响警惕社会之“霾”的鸣钟。这本书也体现出一个学者的为民情怀和正确的政治导向。治学就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这样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第一位,也是本书的重要特征。全书始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问题,对各领域社会风险的分析评价较为客观准确,特别是在剖析文化领域的社会风险时,对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意识形态淡化和“普世价值”蔓延的价值共识缺失问题,进行了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敢于亮剑的学术表达。这本书还有着较为缜密的逻辑框架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全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域下,以当代中国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为研究对象,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化解社会风险为目的,在科学界定社会风险概念和特征、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学说、辩证分析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立足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实际状况、表现形式和原因症结,着力探索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实现路径。科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目前理论界对社会风险的判断和研究多为定性分析的状况,以及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其程度、社会风险的外壳及其可能的后果等事实性内容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的不足,全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较为客观系统的实证研究。此外,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风险社会,用利益分析法即阶级分析法透视风险产生的原因,用辩证思维方法剖析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的内在关系,可以说,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随处可见。我认为,在该书中,作者语言犀利睿智、文风朴实活泼。像“自然之'霾'可怕,社会之'霾'更可怕”、“社会之‘霾’中的那些烟尘和沙土,隐约看得见,但又抓不着。明知很有毒,但又躲不开”等语言较为形象深刻。各章节题目都比较醒目、切中要害。作者也很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今实际相结合,得出新的理论观点。坦率地讲,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话语条件下,社会风险的内涵不尽相同。因此,学术界对“什么是社会风险”这个问题的争议比较大,始终没有哪个定义能够获得普遍的认同。作者尝试从抽象内涵和具体外延两个方面对社会风险进行界定,前者突出可能性、后者强调系统性,认为社会风险应该由社会风险源、社会风险外壳、社会风险熵、社会风险后果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组合在一起,就勾勒出比较完整的社会风险概念。这或许为学术界更加准确理解和定义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动态系统化思维的考察视角。化解社会风险需要“形而上”的哲学思考,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形而下”的实践策略,需要宏观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社会治理、温暖型改革(即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的改革)这三根战略支柱有机、有效相融合,需要操作层面完善利益整合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四大机制相衔接,这些都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味道。研究社会风险问题难度大、涉及面广,本书作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很多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钟君博士是中国社科院的科研骨干,年龄虽不大,却见识广、思维活跃、对不少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我很愿意与年轻人往来,从他们包括从钟君同志身上,经常能学到很多可贵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忧患学说,它忧天、忧地、忧人民,但它更是乐观主义的学说,乐观的根本依据,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钟君同志的这本书即将付梓,希望我为书作个序。我借此谈了上述想法,衷心希望该书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李慎明2015年1月30日

  • 中国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8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SMART CITIES IN CHINA(2018)

    孙伟平,曾刚

    2018-11-01

    978-7-5203-3314-6

    120千字

    6

    现代化城市 城市建设 研究报告 中国

    本报告论述了绿色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归纳了我国绿色智慧城市的人本化、生态化、智能化、系统化特征,梳理了国内外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三个大领域18个指标的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计算模型,对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智慧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针对我国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内部绿色、智慧、人文协同发展水平低下,核心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不强,边缘中小城市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程导向等综合施治的对策建议。

跳转共35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