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改革与理论》2002年第7期。
曹蕊:《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及其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曹勇:《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董志成:《人民币的崛起》,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杜荣耀、朱鲁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催生人民币离岸市场》,《经济导刊》2009年第11期。
封大结:《中国周边国家地区流通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高银燕:《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研究》,《复旦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韩民春、袁秀林:《基于贸易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
何帆等:《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
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财经科学》2007年第2期。
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年第8期。
蒋万进等:《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中国金融》2006年第5期。
交通银行课题组、连平等:《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重大意义与现实挑战》,《新金融》2009年第2期。
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李东荣等:《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李静:《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刘冠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吉林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刘仁伍、刘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评估与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日]露口洋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吴冰译,《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荣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潘成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影响与前景》,《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8期。
宋敏、屈宏斌等:《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孙东升:《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陶士贵:《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财经科学》2009年第6期。
王垚:《深化粤港澳经济合作 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关于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9年第8期。
王鑫:《深化粤港澳经济合作 促进人民币区域化 关于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9年第8期。
王志远:《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综述》,《北方经贸》2009年第10期。
吴念鲁、杨海平、陈颖:《论人民币可兑换与国际化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徐明棋:《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姚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上海金融》2009年第7期。
张纯威:《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
张宇燕、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当代亚太》2008年第2期。
张志超:《港币是否高估:一个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
郑木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应》,《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7期。
支华:《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运行效果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浙江金融》2010年第3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货币政策报告》,2010年8月5日。
钟伟:《略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世界经济》2002年第3期。
周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当代世界》2009年第8期。
陈晓薇:《2030年深圳将建成全球一流湾区城市》,《新经济》2015年第1期。
毕夫:《打开湾区经济的中国之门》,《上海企业》2017年第4期。
李子彪:《大湾区建设是粤港澳再次崛起的引擎》,《新经济》2017年第1期。
杜戴:《大湾区经济:粤港澳合作新方位》,《宁波经济》2017年第4期。
李红、丁嵩、朱明敏:《多中心跨境合作视角下粤港澳湾区研究综述》,《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8期。
林先扬:《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外向拓展及其空间支持系统构建》,《岭南学刊》2017年第4期。
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日]藤田昌久、[美]保罗·R.克鲁格曼、[英]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3年版。
逯新红:《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合作的几点思考》,《特区经济》2017年第5期。
李睿:《国际著名“湾区”发展经验及启示》,《港口经济》2015年第9期。
俞少奇:《国内外发展湾区经济的经验与启示》,《金融实务》2016年第6期。
刘艳霞:《国内外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与启示》,《城市观察》2014年第3期。
申勇:《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深圳湾区经济开放战略》,《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年第1期。
许勤:《加快发展湾区经济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民论坛》2015年第2期。
李红:《跨境湾区开发的理论探索》,《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
周任重:《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导报》2017年第3期。
鲁志国、潘凤、闫振坤:《全球湾区经济比较与综合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1期。
綦鲁明:《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建议》,《全球化》2016年第6期。
张锐:《湾区经济的建设经验与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17年第5期。
雷佳:《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年第2期。
伍凤兰、陶一桃、申勇:《湾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3期。
吴思康:《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几点思考》,《人民论坛》2015年第6期。
王宏彬:《湾区经济与中国实践》,《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11期。
王锐丽:《湾区效应的广东实践》,《珠江水运》2017年第8期。
魏达志:《重构珠三角创新圈梯度发展格局》,《深圳特区报》2017年8月1日第C01版。
索光举:《CEPA条件下“大湾区”经济合作的法律框架建构》,《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周盛盈:《粤港澳深度合作下法律制度保障研究》,《岭南学刊》2014年第5期。
苏振东、赵文涛:《CEPA:粤港贸易投资自由化“预实验”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9期。
张倪:《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大棋局》,《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14期。
阳结南:《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莞惠经济圈的创新发展》,《开放导报》2017年第4期。
丘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路向选择的维度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覃成林、刘丽玲、覃文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考》,《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余蕾:《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构建及协同发展》,《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7期。
许鲁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开放导报》2017年第4期。
刘瑞平:《珠三角地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经验借鉴与发展构想》,《特区经济》2014年第1期。
周运源、卢扬帆、孔超、张欢:《广东省广佛肇等三大经济圈建设与发展探讨》,《广东经济》2012年第5期。
吴二娇:《深莞惠产业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及政策分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年第1期。
Jacob A.Frenkel,Richard M.Levich,“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Unexploited Profits?”,Journal of Politi cal Economy,Vol.83,No.2,1975.
Hiroyuki Oi,Akira Otani,Toyoichiro Shirota,“The Choice of Invoice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Yen”,Monetary and Economics Studies,Vol.3,2004.
Philippe Bacchetta,Eric V.Wincoop,“A 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5,2005.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SAFE)Taskforce,The Use of Renminbi for Trade and Non-trade Denomination and Settlement,China Economist,2009.
William H.Branson,“The Minimum Covered Interest Differential Needed for International Arbitrage Activity”,Journal of Politi cal Economy,Vol.77,No.2,1969.
Walker R.,“Industry Builds the City:the Suburbanization ofManufacturing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Journal of Histori cal Geography,1850-1940,Vol.27,No.1,2001.
Takeshi Arai,Tetsuya Akiyania.,“Empiri cal Analysis for Estimating Land Use Transition Potential Functionscase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Region”,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Nrban Systcms,Vol.28,No.1,2004.
Alex schafran.,“Origins of an Urban Crisis: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clos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37,No.2,2013.
Jelvier Weerkens.,“Airline Airport Agreement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Effects on Airline Behavior and Congestion at Airports”,Economics of Transportation,Vol.3,No.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