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6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未来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The Roa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魏达志 张显未 裴茜

    2018-11-01

    978-7-5203-3144-9

    346千字

    83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广东、香港、澳门

    本书以发展研究的视角,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借鉴出发,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主导目标,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视角与重大问题,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与空间组合,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选择与结构优化,剖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及主导路径,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区使命与深圳担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地位与未来展望。

  • 中国共产党西部开发思想研究

    Study on the Though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蒙慧

    2015-02-01

    978-7-5161-5634-6

    283千字

    29

    西部经济 区域开发 经济思想史 研究 中国

    本书以20、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历史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为线索,以党的有关历史文献为依据,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的论述为重点,对自陕甘宁边区以来的7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西部开发思想,做了一次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本书首先将中国共产党自陕甘宁边区以来的70多年西部开发历史分为5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开发陕甘宁边区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地区时期、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地区时期、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地区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开发西部地区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开发西部地区时期。然后对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西部开发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思想的内涵、特点、理论贡献及其实施效应做了逐一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中国共产党开发西部地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和现实指导性意义的七点启示,从而为现在正在进行的西部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生态建设篇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Zhejia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周志山 孙定建 向德彩

    2018-12-01

    978-7-5203-3826-4

    207千字

    21

    社会主义建设 研究 浙江 生态环境建设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浙江一直被看作改革开放的前沿桥头堡,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还是在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政治上,浙江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总书记在浙江时的“八八战略”、“法制浙江”、“平安浙江”、“文化浙江”、“两富浙江”等战略方针,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40年来,浙江全面确立市场经济地位,从依赖农民工人口红利到智能制造的转型,发展外向型经济,2018年全省GDP总量达到5万多亿(人民币),人均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真正做到了富可敌国。浙商遍及全球,“浙江人”成为创业、勤劳致富的代名词。近年来,浙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主动开展“五水共治”,大打环境保卫战,让天空变得更蓝,让河水变得更清,让新农村变得更加亮丽。杭州、宁波等城市成为全国十大最有竞争力、最适宜于居住的城市。杭州的高科技、宁波的制衣与电器、台州的制造业、义乌和温州的商贸等等,创造了名震全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新典范。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开展生态县,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如今的浙江农村风貌堪比西欧的乡村,正成为城市人休闲之好去处。县县通高速,市市有高铁,家家有小车,人人住洋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反映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系列丛书,分别从浙江的社会治理、工业强省、科技强省、智能制造转型、特色经济、新农村发展、生态建设、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基层党组织建设、平安浙江、海上浙江等领域,分期分批地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变化与发展,向国内外展示浙江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也十分关心本丛书的编写,从2018年开始,与我们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浙江师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在此,对各级关心我们学科建设的领导、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自身研究水平的限制,以及长期来深居高校不熟悉社会的制约,在编写本丛的过程中一定存在许多不足,冀希大家不吝指教,多提宝贵建议、意见。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特邀研究员郑祥福 章秀英

  •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

    张永丽 李文刚 沈志宇 耿小娟

    2020-05-01

    978-7-5203-6773-8

    146千字

    75

    扶贫 调查报告 定西

    素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历史上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干旱缺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为了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1982年启动的“三西”扶贫开发计划拉开了定西市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序幕,此后的“八七”扶贫、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均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效。2013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则使定西市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和民生改善的黄金期,历史性地消灭了贫困,定西市将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定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历史上贫困的成因和扶贫开发历程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定西市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和成效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体现定西市精准扶贫政策成效,《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定西篇》针对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马铃薯、中医药、新能源、养殖业、劳务输转、金融扶贫等展开案例分析,对其精准扶贫的内容与措施、扶贫模式、扶贫成效、经验启示进行了剖析。最后,在客观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意义的情况下,总结得出了定西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并就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 转移支付对中国县级财力差距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ransfer Payments on China's County Financial Disparities

    徐艺

    2016-06-01

    978-7-5161-7838-6

    209千字

    32

    财政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制度 研究 中国

    本书选取转移支付对中国县级财力影响为研究对象,以2005—2009年为观测期,深入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差距的效应,以期对完善以平衡县级财力为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一些理论和现实支持。本书根据“相关理论分析—现状分析—理论假说—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的分析思路进行论述,得出了如下结论:总的来说,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县级财力差距,促进了县级财力收敛,但是转移支付调节后的县级财力差距依然较大,转移支付对各地区县级财力差距的影响呈现了显著的特征,转移支付的项目结构和分配方式不利于缩小县级财力差距,限制了其均等化作用的发挥。

跳转共14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