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6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未来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The Roa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魏达志 张显未 裴茜

    2018-11-01

    978-7-5203-3144-9

    346千字

    87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广东、香港、澳门

    本书以发展研究的视角,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借鉴出发,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主导目标,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视角与重大问题,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与空间组合,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选择与结构优化,剖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及主导路径,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区使命与深圳担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地位与未来展望。

  • 深圳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The Experiences of Shenzhen and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赵剑英

    2020-10-01

    978-7-5203-5032-7

    202千字

    33

    经济特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研究 深圳

    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40年来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缩影。本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国际化建设等方面系统梳理和提炼了深圳特区40年来的创新做法和发展经验,深刻阐释了深圳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深圳经验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就深圳40年后再出发,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进行了展望。

  • 中国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与地方产业转型研究

    Research on Industrial Policy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and Loc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康凌翔

    2015-05-01

    978-7-5161-6161-6

    201千字

    23

    区域经济 转型经济 产业政策 研究 中国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我国原来已经形成的低端制造业和资源耗费型产业结构已不能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分析我国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机制。本书首先分析企业自身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选择。其次,分析如果地 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成本或收益,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结果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在此,进一步分析地方政 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地方产业政策。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把地方政府不同的产业政策选择与其对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行为的影响结合起来,以解释我国产业转型升 级的效果。最后,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例,通过实际经济数据对以上的分析进行检验。

  • 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of Poverty-stricke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李刚

    2015-01-01

    978-7-5161-5248-5

    220千字

    16

    少数民族 民族地区 贫困区 县级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研究 中国

    自古以来,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其改革与发展进程如何,对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有所拉大,差距集中表现在县域经济板块,一定程度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比重高,是我国贫困地区分布最集中、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足够重视,城乡二元结构日趋明显,已成为制约我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瓶颈”之一。差距的扩大显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念相悖,它不仅会激化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利益矛盾冲突,而且过大的地区差距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研究,在我国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以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既注重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注重联系实际;既重视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的高度总结,又注重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制约因素的重点分析;既注重对以往或现行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注重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动态研判;既有充分理性的一面,又有建设性一面的研究思路,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民族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试图提出适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为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书首先界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本书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从内涵上说,是指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行政县为范围,以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区域经济;从外延上说,是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范围内的县域经济;从行政区划看,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和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统计资料分析和典型调查,从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经济发展环境等诸方面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差距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从发展观念、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源条件、体制环境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制约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找出导致其发展滞后的症结,为科学制定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提供了依据。本书在揭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借鉴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可采用的七种基本模式,即以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业优先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优先发展模式、以资源开发优先发展模式、以新型城镇化优先发展模式、以民营经济优先发展模式、以劳务输出优先发展模式。建立了基于AHP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模型,从更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四化”进程、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发展保障等方面提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并构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最后,本书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进行了实证研究。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国内就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西方贫困理论的介绍以及对财政扶贫的研究,而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和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并不多见。本书基于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较多的现状,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模式设计的创新。本书将共性研究与个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的总结,归纳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对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了七种基本模式,为少数民族贫困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本书综合运用统计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将定量研究的结果作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使本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上是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创新点,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专家批评指正。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国内外大量的理论文献,对其中绝大部分文献做了标注,肯定有许多遗漏之处恳请谅解,并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李刚2014年7月22日

  •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POVERTY IN CHINA

    王苏敏 王泰 安春英

    2020-05-01

    978-7-5203-6770-7

    150千字

    30

    扶贫 调查报告 通辽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共七章。《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辽篇》首章是“通辽市精准扶贫道路的探索历程”,通过梳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阐明国家治理贫困的定位,回顾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扶贫政策的历程。从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在长期反贫困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通辽市根据自身环境特点,采取了驻村帮扶,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扶贫主导产业,成立了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玛拉沁艾力(牧民之家)养牛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10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打造通辽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参与通辽市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庭院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和庭院加工业为重点,发展庭院特色养殖,开发“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富民项目,健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保障体系,为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发放教育补助金,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高职学生发放“雨露计划”项目补助,开展了慢病贫困患者送医送药服务,建立了“一站式”结算服务综合窗口政策等。第七章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精准扶贫的经验、成就与启示。主要从完善精准扶贫效果,强化考核落实,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宣传能人带动战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几个方面出发,旨在打破扶贫工作的困境,推动通辽市精准扶贫工作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跳转共14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