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12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未来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The Roa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魏达志 张显未 裴茜

    2018-11-01

    978-7-5203-3144-9

    346千字

    66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广东、香港、澳门

    本书以发展研究的视角,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与国际借鉴出发,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主导目标,讨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视角与重大问题,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与空间组合,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选择与结构优化,剖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及主导路径,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区使命与深圳担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地位与未来展望。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构建研究

    Research o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Aspe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2015-09-01

    978-7-5161-6204-0

    251千字

    10

    小康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研究 中国

    本课题紧紧围绕“一条道路”、“两个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展开讨论的。“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两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它们之间是“路”与“标”、过程与目标、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小康社会是一个比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社会状态,其侧重点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现代化更多的情况下是一条“路”,它是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但有时候也是“标”,一种比小康还理想的社会发展水平。随着小康社会的即将全面建成,我们需要确立下一个新的目标,中国梦由此诞生。中国梦是我国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容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之路上的又一新的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中国各项事业继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辩证的逻辑关系。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构建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其次,实现中国梦是对小康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中国梦虽然美好,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很严峻。只有我们走对路、走好路,中国梦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所以,走什么样的路,依靠什么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 中国精准扶贫走向专业化

    China'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owards Specialization

    董淑芬

    2021-03-01

    978-7-5203-7909-0

    254千字

    17

    扶贫 研究 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精准扶贫工作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将从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从收入贫困治理转向多维贫困治理,从农村贫困治理转向城乡一体化贫困治理。新发展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将走向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智慧化。本书深入剖析了专业化精准扶贫工作,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对新发展阶段即将开展的相对贫困治理、多维贫困治理和城乡一体化贫困治理了初步探索。

  • 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Policy Framework under the New Normalcy

    曹远征 于春海 闫衍

    2016-06-01

    978-7-5161-8493-6

    85千字

    23

    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研究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走出近年来所出现的“微刺激”效果下降和“强刺激”带来严重后遗症的两难困境?如何适应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各种新旧变化以及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开放战略的要求?这些问题所指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并不是政策松紧程度或政策刺激力度的简单调整,也不只是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政策传导渠道的完善,而是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整体性重构。本报告从整体上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特征;其次是新常态下的各种新旧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挑战;第三,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战略定位、原则和突破口等关键问题做一般性分析。

  • 转型期中国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构建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陈福平

    2018-07-01

    978-7-5203-2804-3

    258千字

    13

    公民 参与管理 社会资本 研究 中国

    本书从当代中国的转型背景出发,分析了公众参与和社会资本之间的构建关系。全书从当代中国的市场转型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促发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行为,但同时由于参与中存在的“原子化”问题,使其在促进社会信任和互惠合作上也存在障碍。然而现胡的西方公众参与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因此,本书进一步从公众参与的制度背景和中国文化结构进行分析,阐释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本书希冀能够为国内外从事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的同仁提供启发,也为我国社会组织管理部门提供政策设计的理论参考。

跳转共26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