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类
老舍:《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董秀英:《摄魂之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阿来:《格萨尔王》,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阿来:《空山(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阿来:《尘埃飞扬》,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阿来:《就这样日益丰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阿来:《大地的阶梯》,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阿来:《看见》,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承志:《张承志文集:老桥·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张承志:《张承志文学作品集·小说卷》,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
张承志:《回民的黄土高原》,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张承志:《草原》,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乌热尔图:《琥珀色的篝火》,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叶梅:《妹娃要过河》,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叶梅:《我的西兰卡普》,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纳张元:《走出寓言》,《十月》1998年第4期。
查舜:《穆斯林的儿女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扎西达娃:《西藏隐秘岁月》,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扎西达娃:《骚动的香巴拉》,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
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降边嘉措:《格桑梅朵》,中国国际出版集团2011年版。
冉平:《蒙古往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共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李传锋:《动物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
央珍:《无性别的神》,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麦买提明·吾守尔:《燃烧的河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张长:《太阳树》,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朱春雨:《血菩提》,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
梅卓:《太阳部落》,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李惠善:《红蝴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潘年英:《伤心篱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叶广芩:《采桑子》,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作家协会编:《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短篇小说卷(4册)》,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作家协会编:《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中篇小说卷(5册)》,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理论著作类
郑晓云:《文化认同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版。
周宪主编:《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宪主编:《文学与认同:跨学科的反思》,中华书局2008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英]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作为实践的文化》,郑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杨渝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欧根尼》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文化认同性的变形》,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江宁康:《美国当代文学与美利坚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认同》,张箭飞等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英]斯图亚特·霍尔、保罗·杜盖伊编著:《文化身份问题研究》,庞璃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定家主编:《全球化与身份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王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翟学伟、甘会斌、褚建芳编译:《全球化与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成洲主编:《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批评与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岩等:《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乔治·莱瑞恩:《意识形态与文化认同》,戴从容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关纪新、朝戈金:《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彭书麟、于乃昌、冯玉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龙长吟:《民族文学学论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作家协会编:《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理论评论卷(2册)》,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美]约翰·迈尔斯·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版。
[英]爱德华·莫迪默、罗伯特·法恩主编: 《人民·民族·国家——族性与民族主义的含义》,刘泓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王宪明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版。
关纪新主编:《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马丽蓉:《20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吴道毅:《南方民族作家文学创作论》,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张直心:《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姚新勇:《寻找:共同的宿命与碰撞:转型期中国文学多族群及边缘区域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谭桂林、龚敏律: 《当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岳麓书社2006年版。
李扬编:《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黄永林:《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祖君:《汉语文学期刊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吕豪爽:《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李云忠:《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概观》,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吴重阳:《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梁庭望、汪立珍、尹晓琳主编:《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俐俐:《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保罗·麦钱特:《史诗》,王星译,昆仑出版社1993年版。
[英]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王晓路:《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朱立元主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版。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三联书店2009年版。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荷兰]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傅修延:《文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郭宝亮:《王蒙小说文体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洁非:《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史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岳川主编:《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英]Robert A.Segal:《神话理论》,刘象愚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美]Jonathan Culler:《文学理论》,李平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
[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方珊:《形式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德]沃尔夫冈·伊瑟尔:《怎样做理论》,朱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荷兰]佛克马、[荷]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俞国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吟咏:《形象叙述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乐黛云、张辉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志彪:《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与实践:以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为例》,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英]珀·卢伯克、[英]爱·福斯特、[英]爱·缪尔:《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张德明:《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安德鲁·本尼特、[英]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诲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版。
[加拿大]克兰迪宁、[加拿大]康纳利:《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张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2004年版。
[意大利]贝托·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克莱德·克鲁克洪等:《文化与个人》,高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澳]J.丹纳赫等:《理解福柯》,刘瑾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加拿大]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马瑞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类
刘俐俐:《“美人之美”为宗旨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几个论域》,《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刘俐俐:《汉语写作怎样成就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独特价值——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学术研究》2009年第4期。
刘俐俐:《建设当代意义的民族文学理论——我国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前瞻》,《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6日第5版。
刘俐俐:《“美人之美”:多民族文化的战略选择》,《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刘俐俐:《走进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刘俐俐:《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南开学报》2000年第1期。
刘俐俐:《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阿来:《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在渤海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
阿来:《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民族文学》2001年第9期。
阿来:《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美文》2007年第7期。
阿来:《寻找本民族的精神》,《中国民族》2002年第6期。
阿来:《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黄河文学》2009年第5期。
阿来:《汉语: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语言》,《当代文坛》2006年第1期。
阿来、陈祖君:《文学应如何寻求“大声音”》,《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年第2期。
何言宏、阿来:《现代性视野中的藏地世界》,《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期。
[芬兰]劳里·航柯:《史诗与认同表达》,《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国内最早成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中国民族》2002年第6期。
关纪新:《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关纪新:《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乌热尔图:《我的写作道路》,《文学自由谈》1987年第2期。
乌热尔图:《声音的替代》,《读书》1996年第5期。
乌热尔图:《不可剥夺的自我阐释权》,《读书》1997年第2期。
扎西达娃:《你的世界》,《文学自由谈》1987年第3期。
张承志:《母语与美文》,《青年文学》2006年第19期。
周传斌等:《关于〈穆斯林的葬礼〉的笔谈》,《回族文学》2006年第1期。
赵志忠:《民族文学三十年评述》,《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0期。
王红:《复调与重弹:当代民族文学的动物叙事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王静:《人与自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态创作概述》,《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姚新勇:《萎靡的当代民族文学批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姚新勇:《追求的轨迹与困惑——“少数民族文学性”建构的反思》,《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白崇人:《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应注重“分解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
道吉任钦:《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银建军、钟纪新:《生态美学视域中的仡佬族文学》,《南方文坛》2007年第2期。
刘志友:《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经典进入“中国文学史”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4期。
徐其超:《文学史观与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构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曹顺庆:《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徐新建:《本土认同的全球性——兼论民族文化的“三度写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高永久、秦伟江:《“民族”概念的演变》,《南开学报》2009年第6期。
李晓峰:《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刘亚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罗庆春、刘兴禄:《“文化混血”: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构成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David Y.H.Wu:《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民族认同》,冷非译,《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
张永刚、唐桃:《少数民族文学:民族认同与创作价值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
陈学讯编译:《艾特玛托夫论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5期。
李启军:《少数民族作家的族群身份:作品的胎记抑或风过无痕》,《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雷鸣:《危机寻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现代性反思——对少数民族作家生态小说的一种综观》,《前沿》2009年第9期。
高宏存:《族裔认同·民族精神·文化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张承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刘洪涛:《沈从文: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李建:《阿来:边缘书写与文化身份认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杨继国:《认同与超越——回族长篇小说发展论》,《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
王志萍:《他者之镜与民族认同——简析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中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
闫秋红:《论当代满族作家民族身份的认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高梅:《语言与民族认同》,《满族研究》2006年第4期。
马红艳:《回族语言及其反映的民族认同心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张直心:《“汉化”?“欧化”?——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的文体探索》,《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
张直心:《探寻民族审美的可能性——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形式研究断想》,《文艺争鸣》2010年第5期。
余达忠:《族群表达或表达生命的感觉——民族文学随想》,《民族文学》2005年第11期。
杜平:《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韩震:《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
韩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求是学刊》2005年第5期。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李菲:《民族文学与民族志——文学人类学批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王希恩:《民族认同发生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马绍玺:《诗歌中的自我和他者——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问题》,《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季中扬:《论“文化研究”领域的认同概念》,《求索》2010年第5期。
尹虎彬:《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意识》,《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
都永浩:《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6期。
彭兆荣:《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之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