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even Pinker,“Language as an Adapta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Vol.39,No.3,2007.
[2]Schlebusch C.M.et al.,“Southern African Ancient Genomes Estimate Modern Human Divergence to 350,000 to 260,000 Years Ago”,,Vol.358,No.6363,2017.
[3]Simon A.Parfitt et al.,“The Earliest Record of Human Activity in Northern Europe”,,Vol.438,No.7070,2005.
[4]Nick Ashton et al.,“Hominin Footprints from Early Pleistocene Deposits at Happisburgh,UK”,,Vol.9,No.2,2014.
[5]Mohamed Sahnouni et al.,“1.9-Million- and 2.4-Million-Year-Old Artifacts and Stone Tool–Cutmarked Bones from Ain Boucherit,Algeria”,,Vol.362,No.6420,2018.
[6]Evidence indicates humans' early tree-dwelling ancestors were also bipeda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3/100319202526.htm,2010-3-20/2018-11-6.
[7]Richard Potts,“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al Evidence Pertaining to the Evolution of Early Homo”,,Vol.53,No.S6,2012.
[8]Dietrich Stout,“Thierry Chaminade.Stone Tools,Language and the Brain in Human Evolution”,,Vol.367,No.1585,2012.
[9]Toba catastrophe theory,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ba_catastrophe_theory,2018-10-16/2018-12-03.
[10]Inizan M.L.,Lechevallier M.,Plumet P.,“A Technological Marker of the Penetration into North America:Pressure Microblade Debitage,its Origin in the Paleolithic of North Asia and its Diffusion”,,Vol.267,1992.
[11]Yue Hu et al.,“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Vol.565,No.7737,2019.
[12]Wu Liu et al.,“The Earliest Unequivocally Modern Humans in Southern China”,,Vol.526,2015.
[13]Lohse K,Frantz LA.,“Neandertal Admixture in Eurasia Confirmed by Maximum-Likelihood Analysis of Three Genomes”,,Vol.196,No.4,2014.
[14]Melinda A.Yang et al.,“40,000-Year-Old Individual from Asia Provides Insight into Early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Eurasia”,,Vol.27,2017.
[15]The HUGO Pan-Asian SNP Consortium,“Mapping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in Asia”,,Vol.326,No.5959,2009.
[16]Hunt,Kevin D.,“The Postural Feeding Hypothesis:An Ecological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Bipedalism”,,Vol.92,No.2,1996.
[17]Herman Pontzer,David A.Raichlen,Peter S.Rodman,“Bipedal and Quadrupedal Locomotion in Chimpanzees”,,Vol.66,2014.
[18]P.E.Wheeler,“The Influence of Thermoregulatory Selection Pressures on Hominid Evolution”,,Vol.13,No.2,1990.
[19]Nina G.Jablonski,“George Chaplin.Origin of Habitual Terrestrial Bipedalism in the Ancestor of the Hominidae”,,Vol.24,No.4,1993.
[20]Michael C.Corballis,“How Language Evolved”,,Vol.39,No.3,2007.
[21]Samuel Bowles and Herbert Gintis,,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1][法]罗贝尔·福西耶:《中世纪劳动史》,陈青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美]爱德华·O.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毛盛贤等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英]J.霍华德:《达尔文》,徐兰、李兆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英]N.H.巴顿、[美]D.E.G.布里格斯等:《进化》,宿兵等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法]让·沙林:《从猿到人——人的进化》,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美]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吴汝康、吴心智、林圣龙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8][美]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张勇、蒋柯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9][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0][美]奥古斯汀·富恩特斯:《一切与创造有关——想象力如何创造人类》,贾丙波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
[11][美]伊恩·莫里斯:《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马睿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
[12][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4][美]李讷:《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和语言的起源》,《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5]高星:《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3期。
[16]葛明德:《劳动在人类起源中发生作用的新证据》,《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7]姜义华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989)·历史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莫富:《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19]高剑平、张正华、罗芹:《手的元工具特征》,《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11期。
[20][苏]в·п·阿列克谢耶夫、庄孔韶:《关于人类起源的劳动理论》,《民族译丛》1981年第4期。
[21]吴新智、杜靖:《吴汝康人类学实践中的人观思想及其来源》,《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22]吴新智:《人类怎么探知自身的由来》,《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第6期。
[23]赵寿元:《“劳动”选择了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24]黄湛、李海涛:《“劳动创造了人”:对恩格斯原创思想的误读和曲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5]朱长超:《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劳动选择了人》,《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5期。
[26]张秉伦、卢勋:《“劳动创造人”质疑》,《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1期。
[27]龚缨晏:《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28]龚缨晏:《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1994年第2期。
[29]林圣龙:《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仅仅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的》,《化石》1982年第2期。
[30]刘建立、靳如军:《劳动创造人的语言歧义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1]陈青山:《论劳动与人的互生性》,《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2期。
[32]张宝英:《人的祖先是“类人猿”还是“类猿人”——由“劳动创造了人”引发的思考》,《学术交流》2014年第4期。
[33]赵永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刍议》,《学术交流》1988年第3期。
[34]梁祖霞:《自然选择创造了人类》,《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8期。
[35]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学术月刊》2004年第7期。
[36]王钦民:《这样的发现值得我们正视吗?——评汪济生〈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理论观察》2014年第6期。
[37]张培炎:《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讨论三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38]林圣龙:《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勒瓦娄技术》,《人类学学报》1989年第1期。
[39]林圣龙:《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人类学学报》1996年第1期。
[40]吴新智:《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自然杂志》2010年第2期。
[41]邓晓芒:《人类起源新论:从哲学角度看(上)》,《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42][美]伊恩·塔特索尔:《地球的主人:探寻人类的起源》,贾拥民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3][英]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蔡重阳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4]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5]《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6][德]莫尼卡·奥芬伯格:《关于鹦鹉螺和智人:进化论的由来》,郑建萍译,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
[47][英]斯塔斯:《批评的希腊哲学史》,庆泽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英]克里斯托弗·波特:《我们人类的宇宙》,曹月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51][美]恩斯特·迈尔:《进化是什么》,田洺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52][英]皮特·J.鲍勃:《进化思想史》,田洺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3][美]科因:《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叶盛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4][英]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周邦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叶笃庄、杨习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英]伯纳德·伍德:《人类进化简史》,冯兴无、高星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版。
[57][英]达尔文:《物种起源》,舒德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美]斯蒂芬·杰·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田洺译,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59][荷]克里斯·布斯克斯:《进化思维》,徐纪贵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0][美]斯坦利·安布罗斯(Stanley H. Ambrose):《旧石器技术与人类演化》,袁俊杰译,陈淳校,《江汉考古》2012年第1期。
[61]《美考古队发现人类祖先吃肉最古老证据》,2018年10月5日,http://tech.qq.com/a/20100813/000075.htm,2010年8月13日。
[62]《科学家确定人类发源地》,2018年12月5日,http://sputniknews.cn/society/201811301026984683/,2018年11月30日。
[63][美]布莱恩·费根:《世界史前史》,杨宁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64][英]亚历山大·H.哈考特:《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李虎、谢庶洁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65][英]亚当·卢瑟福:《我们人类的基因》,严匡正、庄晨晨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
[66]谢平:《探索大脑的终极秘密:学习、记忆、梦和意识》,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67]刘武:《追寻人类的足迹》,《科学世界》2006年第3期。
[68]尚力:《考古发现称人类从树上走下地面时间比预计要晚》,2018年9月30日,http://it.sohu.com/2012 1030/n356113903.shtml,2012年10月30日。
[69]《300万年前的这具骨骼告诉我们,人类祖先会直立行走,晚上在树上睡觉》,2018年9月30日,https://www.zaojiu.com/talks/2149,2018年7月19日。
[70]黄凯特、王道还:《330万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小孩》,《环球科学》2007年第1期。
[71]宗华:《挑食致羚羊河南方古猿灭亡》,《中国科学报》2015年7月23日第2版。
[72]吴汝康:《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11期。
[73][美]奇普·沃尔特:《重返人类演化现场》,蔡承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74][美]保罗·R.埃力克:《人类的天性:基因、文化与人类前景》,李向慈、洪佼宜译,金城出版社2014年版。
[75]田远:《人类用火史可追溯至100万年前》,《光明日报》2012年4月19日第11版。
[76][美]提姆·怀特(Tim White):《吃人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食人现象为何出现?》,张亚萌译,环球科学公众号。
[77]于波:《历史书要改写了:中国人类史向前推进40万年》,2018年10月1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135638823295775&wfr=spider&for=pc,2018年8月7日。
[78][德]恩斯特·海克尔:《宇宙之谜》,苑建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9][美]诺埃尔·T.博阿兹、拉塞尔·L.乔昆:《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陈淳等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80][美]D.E.泰勒:《爪哇人类演化的新近图景》,张银运摘译,《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4期。
[81][美]端·泰勒:《爪哇人类化石的分类》,吴新智编译,《人类学学报》1992年第4期。
[82]卫奇:《爪哇猿人生存到二万七千年前?》,《化石》1997年第2期。
[83]陈黎:《洛南盆地又见阿舍利石器,属首次集中现身东亚》,2018年5月17日,http://news.hsw.cn/system/2013/01/26/051595767.shtml#0-tieba-1-18926-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2013年1月26日。
[84]高星、裴树文:《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模式的考古学阐释》,《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4期。
[85]林圣龙:《对九件手斧标本的再研究和关于莫维斯理论之拙见》,《人学学学报》1994年第3期。
[86]戴尔俭:《旧大陆的手斧与东方远古文化传统》,《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3期。
[87]安志敏:《中国的原手斧及其传统》,《人类学学报》1990年第4期。
[88]黄慰文:《中国的手斧》,《人类学学报》1987年第1期。
[89]谢光茂:《关于百色手斧问题——兼论手斧的划分标准》,《人类学学报》2002年第1期。
[90]王佳音:《中国手斧的区域特征及中西比较》,《考古学研究》2008年第7期。
[91]高星:《中国旧石器时代石斧的特点与意义》,《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2期。
[92]董春雨:《对称性与人类心智的冒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3]陈宥成、曲彤丽:《两面器技术源流小考》,《华夏考古》2015年第1期。
[94]张浩:《思维发生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5]高星、张晓凌、杨东亚、沈辰、吴新智:《现代中国人起源与人类演化的区域性多样化模式》,《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9期。
[96]《揭秘印尼火山7万年前致60%生物灭亡原因》,2018年11月26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7/9207836.html,2016年7月21日。
[97][美]约翰·霍克斯、米尔福德·沃尔波夫:《现代人起源六十年之争》,陈淳译,《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98]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中国古人类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99]吴新智:《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7期。
[100]吴新智:《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人类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01]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在中国的实证》,《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5期。
[102]高星、王惠民、关莹:《水洞沟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人类学学报》2013年第5期。
[103]邵亚琪等:《热处理对水洞沟遗址石器原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人类学学报》2015年第3期。
[104]张克旗、吴中海、吕同艳、冯卉:《光释光测年法——综述及进展》,《地质通报》2015年第1期。
[105]黄慰文、侯亚梅、斯信强:《盘县大洞的石器工业》,《人类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06]《以色列发现非洲以外最古老现代人类遗骸化石》,2018年9月1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0633617108640480&wfr=spider&for=pc,2018年1月26日。
[107]《摩洛哥发现最古老的智人化石》,2018年5月16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8931994237469549&wfr=spider&for=pc,2017年9月19日。
[108]雷晓云、袁德健、张野、黄石:《基于DNA分子的现代人起源研究35年回顾与展望》,《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09]吴新智:《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自然杂志》2010年第2期。
[110][美]RebeeeaL.Can等:《线粒体DNA和人类进化》,范宗理译,《世界科学》1989年第3期。
[111]张明、付巧妹:《史前古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及对当今现代人的影响》,《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12]胡涛波等:《遗传等距离现象:分子钟和中性理论的误读及其近半世纪后的重新解谜》,《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年第4期。
[113]金力、张帆、黄颖:《分子考古学》,《创新科技》2007年第12期。
[114]张森水:《中国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区域渐进与文化交流》,《人类学学报》1990年第9期。
[115]高星、黄万波、徐自强等:《三峡兴隆洞出土12—15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象牙刻划》,《科学通报》2003年第23期。
[116]王子初:《音乐考古拾意》,《大众考古》2014年第2期。
[117][美]尼古拉斯·韦德:《黎明之前》,陈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118][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潘光旦、胡寿文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9]方翠熔:《人类直立行走起源于树栖双臂臂行猜想与相关古人体演化力学论证》,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15年。
[120][英]德斯蒙德·莫利斯:《裸猿》,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1][奥]弗洛伊德:《一种幻想的未来 文明及其不满》,严志军、张沫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2][美]史蒂芬·平克:《心智探奇: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郝耀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23][澳]约翰·C.埃克尔斯:《脑的进化——自我意识的创生》,潘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24][美]约翰·内皮尔:《手》,拉塞尔·H.塔特尔修订,陈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5][新西兰]斯蒂文·罗杰·费希尔:《语言的历史》,崔存明、胡红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126]《盘点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的那些动物》,2018年6月10日,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5/284084.html,2018年5月25日。
[127][英]珍妮·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刘后一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28]郑开琪、魏敦庸编:《猿猴社会》,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129][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李云龙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130][英]彼得·沃森:《人类思想史:浪漫灵魂》,姜倩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3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2][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基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3][美]贾雷德·戴蒙德:《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王道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134]赵熙熙:《肯尼亚发现最古老石器:距今330万年,或为更新纪灵长类动物所为》,《中国科学报》2015年4月20日第2版。
[135]陈宥成、曲彤丽:《旧石器时代旧大陆东西方的石器技术格局》,《中原文物》2017年第6期。
[136][法]弗朗索瓦·博尔德:《旧石器类型学和工艺技术》,陈淳译,《文物季刊》1992年第2期。
[137][英]凯文·拉兰德:《未完成的进化》,史耕山、张尚莲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
[138][美]迈克尔·加扎尼加:《人类的荣耀》,彭雅伦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139]李建会:《走向计算主义:数字时代人工创造生命的哲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140]《人类殖民澳洲2000年就致当地85%大型动物灭绝》,2018年3月5日,http://tech.163.com/17/0209/01/CCPVN8KN00097U81.html#,2017年2月9日。
[141]闫勇编译:《人类首次到达澳大利亚并非偶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5日第3版。
[142]齐芳:《古DNA研究揭示现代人类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混血”》,《光明日报》2015年6月24日第5版。
[143]秘彩莉等:《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遗传》2012年第6期。
[144]吴秀杰、占扬:《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许昌人》,《前沿科学》2018年第1期。
[145]《尼安德特人13万年前用鹰爪造出人类最早首饰》,2017年6月3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50405/731497.shtml,2015年4月5日。
[146]《尼安德特人具有现代人类语言基因》,2017年6月3日,http://www.lifeomics.com/?p=18393,2007年10月22日。
[147][美]史蒂芬·平克:《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欧阳明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48][英]克里斯·麦克马纳斯:《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胡新和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9][美]史蒂夫·奥尔森:《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霍达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50]木遥:《科学家称亚当和夏娃没有见过面》,2018年1月6日,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2_08/14/16782615_0.shtml?_from_ralated,2012年8月14日。
[151][美]迈克尔·托马塞洛:《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先天与后天之争的新理论》,苏彦捷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52][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153]邓雪梅:《解说石器中发生的故事》,《世界科学》2014年第6期。
[154][美]约翰·S.艾伦:《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陶凌寅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55][美]迈克尔·托马塞洛:《人类沟通的起源》,蔡雅菁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56]高剑平、胡善男:《论元工具语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11期。
[157][美]汉斯·D.斯鲁格:《弗雷格》,江怡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8][英]马特·里德利:《先天,后天:环境、基因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陈虎平、严成芬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9][美]彼得·里克森等:《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陈姝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60]《让沃森声名扫地的“智商理论”,从科学上就错了》,2019年1月26日,https://mp.weixin.qq.com/s/fm_KjlBgWqI89ZueIAIMOg,2019年1月17日。
[161][美]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杜红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162]侯丽编译:《最新考古发现,人类6.5万年前到达澳洲北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6日第3版。
[163]闫勇编译:《基因研究推翻“古美洲人假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1日第3版。
[164]《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