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far as the current academic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and calligraphy culture are still rare, especially the overall and systematic in-depth research is still an obvious weak lin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i writing behavior, the author of this book has closely combined the stud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calligraphy culture, making this book have remarkable originality and scholarship.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will b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academic research field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and calligraphy culture, and it will also be the first relatively heavy academic monograp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f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enomenology, behavior theory, feature theory, function theory, influence theory and historical theory, this book closely combines macroscopic investigation with cas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refl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and calligraph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ty, and draws many realistic conclusions. This book advocates the modern literati calligraphy and the dialogue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literary world and the book world. This book has important academic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lovers and researchers of literature and calligraphy.(AI翻译)
李继凯:(著)
李继凯 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东亚汉学研究学会会长等。主要从事现代文学与文化、中国西部文学、现代文人与书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有《全人视境中的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墨舞之中见精神》等十余部,合作主编《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等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等多项。获教育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孙晓涛:(著)
孙晓涛 安徽阜南县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站博士后。郑州大学副教授,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隶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在《中国书法》《书法丛刊》《文艺争鸣》《书法》等专业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2018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李徽昭:(著)
李徽昭 曾用名李超,江苏泗洪人,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供职于高校国际交流处多年。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与美术交叉研究、文学批评等,出版《退隐的乡土与迷茫的现代性》、《汉字书写与现当代作家手稿》(合作),在《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种,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文学条目编纂及其他项目多项。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江苏省长江杯文学评论奖、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个人等各类表彰多种。
(一)有关作家和文学观
白彩霞、马丁:《不媚俗的前卫与不落伍的古典——论王安忆的独特性及“不要独特性”之文学观》,《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白春超:《学衡派文学观的影响与自我调整》,《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曹万生:《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当代文坛》1998年第6期。
程金城、冒建华:《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代廷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观——兼谈“否定主义文艺学”的文学观》,《文艺争鸣》2009年第3期。
董晓烨:《基督教对中美现代文学观的影响及比较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杜治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与“纯”文学史的兴起——论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编写》,《齐鲁学刊》2002年第2期。
方长安:《鲁迅文学观的发生与日本文学经验》,《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冯宪光:《李大钊“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付建舟:《中国现代纯文学观的发生》,《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顾庆:《胡适与现代文学新观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郭长保:《论近代从“为政治”到“为人生”文学观的转型》,《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哈迎飞:《论周作人的道家立场》,《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泓峻:《老舍文化身份与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及其汉语写作的多重价值取向》,《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胡有清:《略论中国现代纯艺术思潮与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2期。
胡有清:《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黄曼君:《关于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思考——对古今文学“对话”的一种现代传统观范式的考察》,《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李芳:《试论沈从文诗论的艺术个性与艺术建构》,《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李红波:《近代功利文学观的流变及内在规定性》,《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李继凯、袁红涛:《论胡适的现代白话文学观》,《延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李曙豪:《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通俗文学观》,《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李欣仪、唐东堰:《“五四”功用主义文学观新解》,《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李延江、李素霞:《传统文化因素对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消解》,《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6期。
李振声:《重塑中国新文学精神之源:新文学与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5期。
廖超慧:《梁实秋审美文学观的理论支架——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廖可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刘保昌:《道家文化与“人的文学”观》,《福建论坛》2003年第4期。
刘丽霞:《从〈文艺月旦〉(甲集)看天主教传教士的中国现代文学观》,《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刘为民:《科学思想影响与五四新文学观》,《文史哲》1996年第5期。
梅新林:《“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文艺研究》2007年第8期。
[日]片山智行:《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2期。
钱理群:《鲁迅、周作人文学观发展道路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冉前林:《废名独异的文学观及其小说创作》,《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沈从文:《沈从文在吉首大学的讲话》,《吉首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税海模:《郭沫若与西方文学观念》,《郭沫若学刊》2006年第3期。
宋益乔、刘东方:《全球化语境下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王福湘:《陈独秀与鲁迅文学思想之比较》,《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王确:《论中国现代文学观的社会目的性》,《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王中忱:《论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文学评论》1984年第1期。
王仲生:《走向文学的自觉与成熟——当代作家文学观发展轨迹的研究》,《唐都学刊》1992年第3期。
温儒敏:《梁实秋:现代文学史上的“反主题”批评家》,《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吴俊:《现代中国文学观念嬗变论》,《福建论坛》1988年第4期。
吴炫:《论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穿越本质和反本质主义》,《文艺争鸣》2009年第3期。
吴炫:《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吴炫:《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1、2期。
[日]小岛久代:《梁实秋与人文主义》,丁祖威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4期。
许思友:《从老庄的“虚静”论看沈从文的文学审美观》,《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颜敏:《简论“创造社”文学观的更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杨扬:《陌生的同路人——论五四时期茅盾文学观》,《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杨义:《认识“大文学观”》,《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7日。
易前良、谢刚:《周作人与唯美主义》,《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2期。
殷杰:《吴宓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尹康庄:《胡适周作人的平民文学观比较——兼谈平民文学的界定》,《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
于文秀:《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梁实秋文学观论析》,《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余荣虎:《早期乡土文学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5期。
张宝明:《原“人”: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
张畅:《从“畅销书”现象看当下文学观的转变》,《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第12期。
张达:《论“十七年”的文学观》,《文史哲》2002年第1期。
张林杰、方长安:《现代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与现实功利的羁绊》,《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
张宁:《当代文学观:悄然的反思》,《开放时代》2003年第5期。
张培英:《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比较认识》,《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张意薇、陈春生:《鲁迅与瞿秋白的早期现实主义文学观比较探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张志平:《王蒙的文学观和文学生态观》,《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
章培恒:《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赵红:《“五四”时期叶圣陶的文学观》,《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赵凌河:《从“内在现实”走向“不确定的叙述”——余华与施蛰存文学观比较》,《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5期。
周斌、刘小容:《论沈从文的“五四”观》,《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周兴陆:《古代文论现代化之审思》,《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朱德发:《论茅盾“五卅”前后的无产阶级文学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第4期。
朱德发:《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解读胡适文学进化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朱德发:《文学研究会“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文学评论》1984年第6期。
朱丕智:《抗战爆发与文学观的变移》,《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二)有关书法文化
陈三弟:《关于士大夫画、僧人画、隐士画以及文人画》,《美术研究》1990年第3期。
邓乔彬:《文人画写意性理论的发展》,《美术史论》1985年第2期。
方麟:《鲁迅的版画情结》,《语文建设》2009年第11期。
高建平:《“书画同源”之“源”》,《中国学术》总第十一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龚产兴:《陈师曾的文人画思想》,《美术史论》1986年第4期。
龚文:《书画同源的观念解析》,《艺术百家》2003年第3期。
韩蕊、韩鲁华:《贾平凹书法争议的学术观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洪毅然:《关于文人画》,《美术研究》1979年第4期。
黄薇:《观念的变迁:新文学中的图像艺术——以鲁迅〈呐喊〉封面为例》,《文艺研究》2006年第5期。
金学智:《论书法与文学的亲缘美学关系》,《艺术百家》1993年第2期。
雷万春:《试论书法与文学之关系》,《理论月刊》1998年第4期。
李继凯:《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李继凯:《论鲁迅与中国书法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李继凯:《书法文化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刘石:《书法与文学》,《宝鸡师院学报》1990年第8期。
刘守安:《“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刘颖:《鲁迅的书籍装帧艺术及其思想》,《出版史料》2007年第1期。
刘玉龙:《瞿秋白和他的书法艺术》,《滁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芦海娇:《铁笔丹心写精神——浅议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书法特色》,《书法赏评》2007年第4期。
马蹄疾、李允经:《鲁迅与中国现代木刻社团》,《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2期。
沈鹏、王岳川:《新世纪书法国际视野及其文化身份——关于中国书法历史与现状的对话》,《文艺研究》2008年第3期。
施阑:《文人画的滥觞及其早期发展》,《美术研究》1982年第2期。
孙其峰:《试论苏东坡和倪云林兼论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4期。
汪长学:《从审美趣味看繁体字回潮》,《成都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王伯敏:《谈“文人画”特点》,《美术》1959年第6期。
王德威:《国家不幸书家幸——台静农的书法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4期。
王岳川:《“文化书法”的精神底线》,《书画世界》2008年第3期。
王岳川:《沈尹默与中国书法文化复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王岳川:《书家文化化与学者艺术化》,《中国书画》2008年第7期。
王岳川:《文化是中国书画的根基》,《美术博物馆》2006年第三卷。
王岳川、龚鹏程:《文化书法与文人书法——关于当代书法症候的生态文化对话》,《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期。
吴鹏:《论晚明书法的文化转向》,《文艺研究》2008年第3期。
谢清风:《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的贡献》,《新闻出版交流》2001年第1期。
熊纬书:《论“文人画”》,《美术》1959年第3期。
杨永德:《“民族性”与书籍装帧——鲁迅书籍装帧“民族性”初探》,《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5、6期。
翟本宽:《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管窥》,《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张克锋:《从书写内容看魏晋南北朝书法与文学的交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张瑞田:《文学与书法关系的重构——我看刘家科的书法》,《青年文学》2010年第6期。
张树天:《鲁迅的书法与新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张同标:《文人与文人书法》,《青少年书法》2007、2008年系列文章5篇。
郑军健:《艺舟双楫相得益彰——试论文学与书法的关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郑军健:《中国书法理论与先秦两汉魏晋学术思想》,《南方文坛》1995年第4期。
朱锋:《鲁迅文学创作对书画技法的借鉴》,《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三)有关博士学位论文
崔云伟:《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顿子斌:《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美术学,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美术学,东南大学,2005年。
顾丞峰:《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美术学,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黄薇:《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6年。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中的士人精神》,文艺学,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李福顺:《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会研究(1895—1937)》,美术学,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宋代“书法四大家”书法思想与诗学理论比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复旦大学,2006年。
蔡明赞:《书法的趣味》,台北惠风堂笔墨公司2000年版。
陈福康:《民国文坛探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陈建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007年版。
陈鸣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陈振濂:《中国现代书法史》,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陈志平编著:《书学史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丛文俊:《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崔树强:《笔走龙蛇》,北京大学社2009年版。
崔树强:《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都梁:《荣宝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方继孝:《旧墨五记——文学家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日]刚仓天心:《中国的美术及其他》,蔡春华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
管继平:《民国文人书法性情》,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6年版。
郭晋铨:《沉郁顿挫——台静农书艺境界》,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
胡传海:《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黄峰:《中国古代书论与文论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黄卓越等:《东方闲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姜澄清:《文人、文化、文人画》,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金玉甫:《梁启超与中国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居阅时等:《江南文学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罗世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孔令伟:《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国初中国美术史的流行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兰博主编:《民族魂:中国书法作家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李继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继凯:《墨舞之中见精神》,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美术史论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一等:《共和国书法大系》,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梁新颖:《康有为书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刘凤桥等:《清及近现代名人书法与辨伪》,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版。
刘国庆、林光旭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家书法》,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骆芃芃编:《近现代对联书法》,荣宝斋出版社2000年版。
南兆旭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欧阳中石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版。
潘运告主编:《晚清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日]平山观月:《书法艺术学》,喻建十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日]青木正心:《琴棋书画》,中华书局2009年版。
邱振中:《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邱振中:《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研究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中国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中国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
沈尹默:《书法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孙晓云:《书法有法》,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
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万青力:《画家与画史——近代美术丛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王冬龄:《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
王竞雄:《笔有千秋·书法的发展》,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版。
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岳川:《中外书法名家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郑岩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美术史十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文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吴振峰:《新中国六十年书法史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阎正主编:《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杨人铠:《沐雨楼书画论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杨义等:《中国新文学图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叶鹏飞:《书法与诗词十讲》,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叶子:《中国历代书法家图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曾来德、王民德:《书法的立场——一场没有终结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炳煌、崔成宗主编:《2004台湾书法论集》,台湾里仁书局2005年版。
张昌华:《故纸风雪·文化名人的背影》,台北秀威资讯公司2008年版。
张充和等:《古色今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国良、黄芝晓:《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泽贤:《现代作家手迹经眼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版。
章用秀:《民国书法鉴藏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版。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郑晓华:《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耀印:《草书解剖》,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朱仁夫:《中国现代书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紫都、杨超编著:《现代名家书法鉴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名人自传》丛书一套,胡适、郁达夫、巴金、徐志摩、冰心、梁实秋、老舍、沈从文、萧红、林语堂、朱自清、郭沫若、茅盾、鲁迅、胡风、丁玲、瞿秋白、朱光潜等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蔡元培等:《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年版。
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陈明远:《文化名人的个性》,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崧变:《“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陈学超:《现代文学思想鉴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陈振濂:《维新:近代日本艺术观念的变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丁尔纲等编:《茅盾论文学艺术》,郑州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废名:《废名文集》,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丰子恺:《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丰子恺:《丰子恺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高建平、王柯平编著:《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高晓声:《高晓声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龚济民等:《郭沫若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郭湛波:《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大北书局1935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胡适:《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胡适、周作人等:《论中国近世文学》,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日]加藤周一:《21世纪与中国文化》,彭佳红译,中华书局2009年版。
贾植芳等:《文学研究会资料》,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江溶等主编:《美学散步丛书》(宗白华、朱光潜、李叔同、丰子恺、闻一多诸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振声:《郭沫若早期艺术观的文化构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财政部印刷局1921年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林非:《鲁迅和中国文化》,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茅盾:《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2001年版。
茅盾:《茅盾文艺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瑞]梅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陈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赵京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十卷本),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法]施韦泽:《文化哲学》,陈泽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舒芜等:《中国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王鼎钧:《文艺与传播》,台湾三民书局2007年版。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2、3期。
[美]王海龙:《视觉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王蒙:《王蒙文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喜绒等:《20世纪中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永生:《中国现代文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杨健民:《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杨义:《通向大文学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尤西林:《心体与时间——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余秋雨:《中国文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常宁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赵清阁编:《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郑振铎:《郑振铎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工人出版社、山西大学合编:《赵树理文集》,中国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思敬等选编:《文化名人逸事录》,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