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积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0年》,《深圳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包云岗:《Alpha Fold算基础研究吗“把问题底层原理搞清楚”就是基础研究》,《中国科学报》2021年10月25日第2版。
陈建勋:《上海各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应发挥各自优势错位竞合》,《科学发展》2018年第9期。
陈志明:《全球创新网络的特征、类型与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6期。
代明、梁意敏、戴毅:《创新链解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3期。
范旭、李瑞娇:《美国基础研究的特点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年第6期。
方荣贵、王敏:《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研究——基于日、美、欧典型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案例比较》,《技术经济》2010年第11期。
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赶超与创新——兼谈对加快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的思考》,《日本学刊》2018年第6期。
高汝熹、纪云涛、陈志洪:《技术链与产业选择的系统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6期。
高雅丽:《腾讯科技升级:往前一步,迈向基础研究“无人区”》,《中国科学报》2019年11月19日第2版。
郭茜茜、刘云:《全球创新网络研究热点、学科分布及主要国家及地区研究潜力评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年第4期。
郝丽、暴丽艳:《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理及途径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年第2期。
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1期。
胡旭博、原长弘:《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特征与突破因素》,《科学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科研管理》2000年第2期。
姜桂兴:《国外基础研究投入呈现显著新趋势》,《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3日第6版。
李海宾:《深圳打造人才高地的几点思考》,《特区经济》2021年第6期。
李林杰:《“一带一路”建设下广东—东盟科技合作圈建设研究模式探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年第24期。
李万等:《创新3.0 与创新生态系统》,《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李钟文:《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作学、张蒙:《什么样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年第10期。
林淼、苏竣、张雅娴、陈玲:《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科学学研究》2001年第4期。
刘刚、王宁:《突破创新的“达尔文海”——基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刘洪久、胡彦蓉、马卫民:《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第S2期。
刘美玲、孟祥霞:《深圳打造创新生态环境的举措及对宁波的启示》,《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7年第10期。
刘志迎、何婷婷:《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理论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4期。
吕红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新工业革命推动基础研究呈现五个新特征》,《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9月28日第1版。
马琳、吴金希:《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前瞻》,《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1期。
毛冠凤、陈建安、殷伟斌:《综合创新生态系统下“创新、创业、创投和创客”联动发展研究:来自深圳龙岗区的经验》,《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1期。
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2期。
任文华:《钱学森技术科学观视域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21年第3期。
盛楠、孟凡祥、姜滨、李维桢:《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S1期。
施嵘、姜田、徐夕生:《关于“基础研究”的探讨》,《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8期。
汪云兴、何渊源:《深圳科技创新:经验、短板与路径选择》,《开放导报》2021年第5期。
王海荣:《深圳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圳商报》2021年11月2日第3版。
王炼:《美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情况分析》,《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年第33期。
王娜、王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内部一致模型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5期。
王苏生、陈博:《深圳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魏立才、张雨晴:《新形势下世界科技人才流动规律与趋势研究》,《成才之路》2021年第3期。
吴兰波、吕拉昌、许慧:《城市创新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广州—深圳比较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9期。
徐治立、赵若玺:《贝尔纳科技成果产业化思想探析》,《科学管理研究》2017年第3期。
杨柳:《催化与裂变 科技联姻金融》,海天出版社2017年版。
杨正平、王淼、华秀萍:《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姚娟、李雪琪:《常州创新生态链构建的现状和优化对策》,《中国市场》2021年第24期。
叶玉江:《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5期。
袁智德、宣国良:《技术创新生态的组成要素及作用》,《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第12期。
张凡勇、杜跃平:《创新链的概念、内涵与政策含义》,《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第22期。
张国初:《关于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相关内涵的探讨》,《北京观察》2008年第2期。
张国锋:《深圳:引进逾百国家级领军人才》,《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第7期。
张豪、张向前:《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6年第1期。
张治河、苗欣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甄选机制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赵伟、包献华、屈宝强、林芬芬:《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6期。
钟江顺:《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以浙江省为例》,《生产力研究》2014年第3期。
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Vol.84,No.4,2006.
Aghion P.and Howitt P.,“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growth process”,No.1,1996.
Bamfield P.,2004.
Bennett D.,“Transferr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China:Supplier Perceptions and Acquirer Expectations”,Vol.8,1997.
Barnard H.and Charminade.C.,GSweden,No.4,2011.
Coancil on Competitiveness,Nat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 Interim Report,2004.
Ernst D.,Honolulu:East-West Center,No.10,2006.
Frosch R.A.and Gallopoulos N.E.,1992.
Hirvikoski T.H.,2009.
Iansiti M.and Levien R.,“The Keystone Advantage: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for Strategy,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Vol.3,2004.
Johansson T.B.and Goldemberg,J.,“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Policy Agenda for Biomass”,2002.
Joseph Schumpeter,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Judith J.Marshall and Harrie Vredenburg,“An Empirical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l Sales Organizations”,Vol.20,No.3,1992.
Teecc D.J.,“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 Vol.87,No.34,2011.
Timmers P.,“Building Effective Public R&D Program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