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2.[苏]玛采尔:《论旋律》,孙静云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3.[日]西乡信纲等:《日本文学史》,佩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6.何乾三编:《西方哲学家 文学家 音乐家论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7.[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8.[匈]萨波奇·本采:《旋律史》,司徒幼文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9.[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0.[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2.[俄]莫·卡冈:《艺术形态学》,凌继尧、金亚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13.[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4.[英]贡布里希:《秩序感》,杨思梁、徐一维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15.[苏]波斯彼络夫主编:《文艺学引论》,邱榆若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6.[苏]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7.[波]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晓未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18.[德]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9.[法]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朱少坤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20.[美]约瑟夫·弗兰克等:《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林芳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法]马利坦:《艺术和诗中的创造性直觉》,刘有元、罗选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22.[法]列维-斯特劳斯:《看 听 读》,顾嘉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23.[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德]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6.[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27.[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杨业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39.[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30.[美]宇文所安:《追忆》,郑学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31.[法]雷翁·吉沙尔:《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学》,温永红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3.[美]布拉热科维奇主编:《艺术中的音乐》,吴钟明、夏方耘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4.[英]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马英珺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35.[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楚荷中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3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杨恒达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37.[英]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杨自伍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38.Word and Music Studies(1-12),Rodopi.
39.Calvin S.Brown,,Athens:Georgia UP,1948.
40.Alex Aronson,,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1980.
41.Nancy Anne Cluck,eds.,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1981.
42.Barricelli and Gibaldi,ed..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ress,1982.
43.Jean-Pierre Barricelli,,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8.
44.Laurence Kram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45.Werner Wolf,,Amsterdam:Rodopi,1999.
46.Erik Alder/Dietmar Hauck,,Francke,2005.
47.Stephen Benson.,Ashgate.2006.
48.Claus-Ulrich Viol.,Heidelberg:Carl Winter Universitatsverlag.2006.
49.Gerry Smyth,M,Palgrave Macmillan,2008.
50.Alan Shockley,,Ashgate,2009.
1.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沈尹默等:《回忆伟大的鲁迅》,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3.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1962年版。
4.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78年版。
5.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6.朱光潜:《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9.刘尧民:《词与音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作家与音乐》(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12.李健吾:《李健吾文学评论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杨荫浏:《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1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施议对:《词与音乐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6.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8.赵园:《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9.成均伟、唐仲扬、向宏业主编:《修辞通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20.瞿世镜:《音乐 美术 文学——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
21.方锡德:《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赵园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23.刘纪惠:《文学与艺术八论:互文·对位·文化诠释》,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版。
24.王岳川:《艺术本体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25.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26.陈子善编:《雅人乐话》,文汇出版社1995年版。
27.韩林德:《境生象外——华夏美学与艺术特征考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8.罗小平:《音乐与文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29.金开诚、王岳川:《书法艺术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30.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辛丰年:《中乐寻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4.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5.陈元峰:《乐官文化与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6.刘纪惠主编:《框架内外:艺术、文类与符号疆界》,台北立绪出版社1999年版。
37.修海宁、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8.杨燕迪:《乐声悠扬》,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9.白桦等:《音乐与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40.傅雷:《傅雷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41.陈平原:《中国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3.罗基敏:《文话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6.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8.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49.马云:《铁凝小说与绘画、音乐、舞蹈——兼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0.杨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51.沈亚丹:《寂静之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2.陆正兰:《歌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3.马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54.严锋:《感官的盛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55.钱谷融:《钱谷融论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6.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7.林贤治:《漂泊者萧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58.徐迟:《徐迟文集》(第七卷·音乐),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
1.刘纪惠:《〈战争安魂曲〉中的互文、对位与文化诠释》,《第四届英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1992)。
2.吴义勤:《在沉思中言说并命名》,《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1期。
3.申小龙:《中国语言文字之文化通观》,《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4.陈旋波:《音乐性:西方浪漫主义影响下的前期创造社》,《中国比较文学》1994年第2期。
5.马云:《论新时期小说与民歌的结合》,《河北学刊》1995年第3期。
6.方红的《不和谐中的和谐——论小说〈爵士乐〉中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7.杨存庆:《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围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文学遗产》1997年第6期。
8.周汝昌:《思量中西文化》,《文汇报》1999年5月30日。
9.吴晓东、罗岗、倪文尖:《现代小说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10.翁乐虹的《以音乐作为叙述策略》,《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11.张箭飞:《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1期。
12.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13.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以“引经据典”为中心》,《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4.严锋:《诗意的回归》,《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5期。
15.严锋:《张炜的诗、音乐和神话》,《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16.李凤亮:《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7.吴晓东:《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18.焦小婷:《〈爵士乐〉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述阐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王少良:《刘勰论文学语言的形式美》,《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20.泓峻:《汉语的音乐性潜质及其在现代文学语言中的失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27卷第3期。
21.钱理群:《作为艺术家的鲁迅》,《中国文化》2006年第2期。
22.文贵良:《〈呼兰河传〉的文学汉语及其意义生成》,《文艺争鸣·史论》2007年第7期。
23.马慧元:《黑暗中的玄学家》,《文汇报》2008年1月7日。
24.林贤治:《在文学史上:她死在第二次》,《南方周末》2008年9月10日。
25.万杰:《当叙述乘上音乐的翅膀——论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音乐性》,《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6.盘剑:《论新感觉派小说的隐性视觉形态》,《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
27.庞荣:《论书法与音乐的同质性》,《书法赏评》2009年第5期。
28.王维倩的《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
29.许祖华:《鲁迅小说的人物与音乐——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0年第3期。
30.蔡登山:《林徽因劝沈从文斩断婚外情》,《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24日。
31.谭文鑫:《用“人事”作曲——论沈从文〈边城〉的音乐性》,《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
32.周志雄:《论张洁小说的音乐化特征》,《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33.格非:《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复调》,《花城》2010年第3期。
34.王鹏程:《沈从文的文体困惑——从新近发现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谈起》,《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5.李新亮:《论现代小说的音乐性》,《兰州学刊》2010年第10期。
36.罗虹、程宇的《从〈爵士乐〉的音乐性看新黑人文化身份认同》,《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年第5期。
37.李明夏的《勒·克莱齐奥小说的音乐性:论〈饥饿间奏曲〉的〈波莱罗〉情结》,《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2期。
38.梅丽的《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
39.刘纪惠:《浪漫歌剧中文字与音乐的对抗、并置与擬讽》,《中外文学》第21卷5期。
40.洪力行:《文学与音乐跨艺术研究方法论简介》,参见http://hermes.hrc.ntu.edu.tw/lctd/List/ConceptIntro.asp?C_ID=154。
41.徐碧辉:《时间与生命的艺术》,参见http://www.caae.pku.edu.cn/china/HTML/430.html。
1.《中国新文学大系》(1—10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2.《老舍文集》(1—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91年版。
3.《鲁迅全集》(1—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严家炎编:《新感觉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5.《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
6.金宏达、于青编:《张爱玲文集》(1—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7.《穆时英小说全集》(上、下),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止庵编:《废名文集》,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9.《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0.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