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语》书目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三国吴)韦昭注,明洁辑评,金良年导读,梁谷整理:《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邬国义:《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徐元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二 古籍书目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晋)陈寿、(宋)裴松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14年版。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高步瀛著,曹道衡、沈玉成点校:《文选李注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
(汉)韩婴、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1996年版。
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黄怀信:《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黄怀信等:《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汉)贾谊、阎振益:《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东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释名疏证补》,中华书局2008年版。
(汉)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汉)刘向、石光瑛:《新序校释》,中华书局2001年版。
(汉)刘向、向宗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南朝梁)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陆德明撰,吴承任疏证:《经典释文叙录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
钱穆:《论语新解》,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
(清)孙星衍著,陈沅注疏:《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东汉)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巴蜀书社2002年版。
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1992年版。
杨伯俊:《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13年版。
(东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张纯一、梁运华:《晏子春秋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东汉)郑玄著,孔颖达、吕友仁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三 研究性著作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清)崔述撰,顾颉刚编订:《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范旭仑、牟晓朋:《谭献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
傅道彬:《诗可以观》,中华书局2010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公木:《先秦寓言概论》,齐鲁书社1984年版。
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巴蜀书社1988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
(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过常宝:《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何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新:《思与行——论语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宋)黄震:《黄氏日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
(清)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李金松:《述学校笺》,中华书局2014年版。
李零:《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李学勤:《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学勤:《李学勤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李耀仙:《廖平选集》,巴蜀书社1998年版。
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刘师培、邬国义:《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刘咸炘:《推十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唐)柳宗元:《非国语》,湖南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吕思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罗根泽:《罗根泽说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钱钟书:《管锥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清)阮元:《揅经室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
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清)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94年版。
王懋竑:《读书记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续四库全书。
(清)王鸣盛:《蛾术编》,上海书店2012年版。
王树民:《曙庵文史续录》,中华书局2004年版。
王小盾:《中国的早期艺术与宗教》,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建委:《〈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间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徐仁甫:《左传疏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明)徐师曾、罗根泽:《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分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杨希枚:《先秦文化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杨向奎:《绎史斋学术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版。
(清)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年版。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万有图书发行有限公司2003年版。
俞志慧:《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俞志慧:《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赵光贤:《古史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清)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四 文学理论著作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英]J.G.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加]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英]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意大利]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五 出土文献研究
沉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冯胜君:《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李均明:《古代简牍》,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李学勤:《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学勤:《初识清华简》,中西书局2013年版。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廖明春:《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沈颂金:《二十几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中华书局2010年版。
张显成:《简帛文献论集》,巴蜀书社2008年版。
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
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六 论文
傅道彬:《“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文艺研究》2016年第2期。
傅道彬:《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北方论丛》2001年第3期。
傅道彬:《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傅道彬:《古典文学研究的“二重证据”与“三重证明”》,《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傅道彬:《殷周革命的历史反思与礼乐文化建设》,《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傅刚:《略说先秦的语体与语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葛志毅:《史官的规谏记言之职与〈尚书〉、〈国语〉的编纂》,《文史》2001年第三辑。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定州汉墓竹简·儒家者言》,《文物》1981年第8期。
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与孔子家语》,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语研究》第七卷,北大出版社2000年版。
黄丽丽:《〈国语〉的性质与价值——由出土文献引起的思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李炳海:《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思索》,《学术交流》2010年第7期。
李零:《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
李零:《论燹公盨发现的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12月30日。
李零:《重见“七十子”》,《读书》2002年4月10日。
李学勤、廖明春:《语丛与〈论语〉》,《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2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庞朴:《古墓新知》,《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骈宇骞:《帛书〈春秋事语〉与〈管子〉》,《文献》1992年第2期。
裘锡圭:《帛书〈春秋事语〉校读》,《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04年第1期。
裘锡圭:《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
裘锡圭:《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1974年第9期。
沈文倬:《略论宗周王官之学》中,《学术集林》第十一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王莉:《〈春秋事语〉研究二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王青:《论上博简〈曹沫之陈〉的性质——兼论先秦时期“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
王树民:《释志》,《文史》1990年第三十二辑。
吴荣曾:《读帛书本〈春秋事语〉》,《文物》1998年第2期。
晓菡:《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文物》1997年第9期。
肖毅:《慈利竹书〈国语·吴语〉初探》,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9,发布时间:2005年12月30日。
徐仁甫:《论刘歆作〈左传〉》,《文史》1981年第11期。
徐仁甫:《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左传〉的事语对比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4期。
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下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又见《历史教学》1962年第9期。
俞志慧:《〈国语〉的文类及八语遴选的背景》,《文史》2006年第2期。
俞志慧:《〈国语〉周、鲁、郑、楚、晋语的结构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汉学研究》2005年第2期。
俞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2007年第1期。
张舜徽:《〈中庸〉七论》,傅道彬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4期。
张政烺:《〈春秋事语〉解题》,《文物》1977年第1期。
张政烺:《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释文》,《文物》1977年第1期。
郑良树:《〈春秋事语〉校释》,《竹简帛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朱学良:《春秋“志”、“语”及其文化意蕴》,《殷都学刊》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