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作
1.[德]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现代世界诞生时的贵族与农民》,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4.[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5.[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6.[日]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印]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法]H.蒙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陪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9.[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胜波、张洪云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美]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王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美]乔尔·S.米格代尔:《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张长东、朱海雷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美]乔尔·S.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李杨、郭一聪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3.[加]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陈信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14.[美]詹姆斯·G.马奇、[挪]约翰·P.奥尔森:《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15.何俊志、朱德米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6.刘圣中:《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的比较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7.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对政治科学的重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吴永红:《民族、国家与制度——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中国出版集团2014年版。
19.[美]R.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0.[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1.[美]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2.[苏]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3.[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25.[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6.[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7.[美]黄宗智:《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8.[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9.[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1.[英]莱芒·道逊:《中华帝国的文明》,金星男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2.[美]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3.[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中华书局2008年版。
34.[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江苏人民版社1999年版。
35.[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36.[美]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37.[美]沃尔夫:《乡民社会》,巨流图书公司1983年版。
38.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9.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0.费孝通:《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2.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3.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4.[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45.[美]弗里德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6.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47.肖唐镖:《村治的宗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8.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9.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50.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1.徐扬杰:《中国家长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2.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3.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54.[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5.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土地革命纪事1927—1937》,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57.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8.[美]罗伯特·帕特兰:《流动中的民主政体——当代社会中社会资本的演变》,李筠、王路遥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59.[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0.[德]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远荣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1.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张皓、张升译,联经出版公司2014年版。
62.[德]马克斯·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4.[德]马克斯·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5.季羡林:《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第十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66.[印]迪帕克·拉尔:《印度均衡:公元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赵红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7.吕超义、陈利君:《印度国情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68.[英]戴维·史密斯:《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丁德良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69.黄思骏:《印度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0.王红生:《论印度的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71.黄思骏、刘欣如译,陈洪进编校:《南印度农村社会三百年——坦焦尔典型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72.[印]R.C.马琼达等:《高级印度史》,印度麦克米伦有限公司1978年版。
73.[印]A.R.德赛主编:《印度农村社会学》,孟买大学出版社1975年第5版。
74.何一峰、杨张乔:《潜力与制约——中国、印度农村现代化发展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5.[印]阿玛蒂亚·森:《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6.文富德:《印度经济全球化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77.吴晓黎:《社群、组织与大众民主——印度喀拉拉邦社会政治的民族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8.林良光:《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9.谢立中:《海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80.洪共福:《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变迁》,黄山书社2011年版。
81.姜玉洪:《印度文化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2.[美]阿图尔·科利:《印度民主的成功》,牟效波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83.陶学荣:《走向乡村善治——乡村治理中的博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84.李宗黄:《考察江宁邹平青岛定县纪实》,作者书社1935年版。
85.徐勇:《包产到户沉浮录》,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86.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7.徐勇:《现代中国: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88.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对农民流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9.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和乡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90.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1.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2.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3.邓大才:《湖村经济:中国洞庭湖区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4.邓大才等:《平原经济:黄河岸边农民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95.邓大才:《小农政治:社会化小农与乡村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96.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黄辉祥:《村民自治的生长:国家建构与社会发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8.白钢:《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朱炳祥:《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0.戴玉琴:《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1.徐秀丽:《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02.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3.李培林:《村落的终结》,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4.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05.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6.金雁、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107.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108.李晓凤、佘双好编著:《质性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9.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0.许苏民:《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1.孙中山:《建国方略》,见《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12.金春明:《建国后三十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3.刘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4.郁建兴:《从行政推动到内源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的再出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5.[英]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罗敏、范酉庆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16.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 论文
1.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2.刘义强、胡军:《村户制传统及其演化: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性制度形式的再发现》,《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3.詹成付、刘义强:《重塑村庄治理基础的村户联结机制》,《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4.徐勇、邓大才:《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
5.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6.邓大才:《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7.胡荣:《理性行动者的行动抉择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实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8.邓大才:《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3期。
9.宋洪远、赵海:《我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2期。
10.周子良:《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12.葛剑雄:《略论我国封建社会各阶级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
13.许纪霖:《近代中国变迁中的社会群体》,《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第3期。
14.李孔岳:《信念、权威与制度选择——基于中国人民公社制度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5.王郁昭:《中国改革从农村突破:包产到户及其引申》,《改革》2008年第8期。
16.徐勇:《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7.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8.李增元:《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
19.张国胜:《基于社会成本考虑的农民工市民化:一个转轨中发展大国的视角与政策选择》,《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4期。
20.田毅鹏:《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6期。
21.赵树凯:《农民的政治:迷茫与断想》,《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8期。
22.肖唐镖:《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三 英文文献
1.Maddison,Angus,2001,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Paris:OECD.
2.Karl Polanyi,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Boston:Beacon Press,1944.
3.Mark D.Aspinwall & Gerald Schneider,Same menu,separate tables:The institutionalism turn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stud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38:1-36,2000.
4.B.Guy Peters,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The New Institutionalism,London and New York:Wellington Horse,1999,p.65.
5.Kathleen Thelen and Frank Longstreth,eds.,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6.C.Freeman,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Vancouver,Canada:Booksure Publishing,2004,p.128.
7.Peter A.Hall and Rosemary Taylor,“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Political Studies,1996,XLIV,pp.936-957.
8.Paul Pierson,Politics in time:History,Institutions,and Social Analysis,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p.4.
9.Sven Stionmo,Katheen Thelen,and Frank Longstreth,eds.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9.
10.Sven Steinmo,The New Institutionalism,in Barry Clark and Joe Foweraker,eds.,The Encyclopedia of Democratic Thought,London:Routlege,2001,p.782.
11.Peter A.Hall,Governing the Economy:The Politics of State Interverntion in Britain and Fr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p.233.
12.Sven Steinmo,“Historical Insititutionalism,”in Donatella Della Porta and Michael Keating,eds.,Approach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3.Ellen M.Immergut,The Theoretical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s &Society,Vol.26,No.1,March 1998 23.
14.Paul Pierson,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A Historical Insititutionalist Analysi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29,No.2,April 1996,p.126.
15.B.H.Baden-Powell.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Village Communities in India.London:Swan Sonnenschein & Co.,Li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99.
16.Peter A.Hall and Rosemary C.R.Taylor,“Political Science and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Political Studies,XLIV(1996),pp.946-967.
17.M.N.Srinivas,Social Change in Modern Ind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pp.33-34.
18.G.K.Lieten,Power,Polit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Essays on India,New Delhi:Manorhar,2003.p.20.
19.Manoj Rai,The State of Panchayats:A Participatory Perspective,Printed at Shivam Offset Press,New Delhi,2003.p.1.
20.Sven Stionmo,Kathleen Thelen,and Frank Longstrenth,eds.,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Co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9.
21.Peter A.Hall edited,The Political Power of Economic Ideas:Keynesianism Across Natio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pp.383384.
22.A.R.Desai,Rural Sociology in India,Published by Harsha Bhatkal for Popular Prakashan Pvt.Ltd.,2013,p.581.
23.Bibek Debroy,P.D.Kaushik,Energising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Panchayats”,Published by Academic Foundation,2005,p.80.
24.Shri Mani Shankar Aiyar,Towards Holistic Panchayat Raj,Twentieth Anniversary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Leveraging Panchayats For Efficient Delivery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2013,p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