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contex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ing a new era, accountability for maj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s is becoming a nor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 the accountability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a diversified, systematic and typed mechanism. At present, China's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and initial stage,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rule of law i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still a weak link.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standardization and procedural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this book breaks through the barrier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subject, object, scope, standard and form of responsibility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locality, which answer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system explor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AI翻译)
王仰文:(著)
王仰文 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苏州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泰山学者”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供职于地方国家机关和解放军某部政治部。现任聊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聊城法治建设研究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法治聊城研究会会长、聊城市公安局法律顾问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以及中央部委特别委托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2019年入选首届“聊城市十大法治人物”。
一 著作类
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陈云生:《宪法监督司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海波:《法治的脚步声——中国行政法大事记(1978—2004)》,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贺善侃、黄德良:《现代行政决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卫平:《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5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江必新:《行政法制的基本类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焦洪昌:《宪法学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荆知仁:《美国宪法与宪政》,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版。
景怀斌:《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康有为:《康南海官制议》,广智书局1905年版。
李民:《学习和践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李忠尚:《现代决策论——软科学与科学决策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栗燕杰:《行政决策法治化探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刘莘:《法治政府与行政决策、行政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
孟鸿志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汝绪华:《论政府道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孙秀君:《决策法学》,人民法学出版社2000年版。
孙正聿:《属人的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田平安:《程序正义初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汪翔、江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广辉:《通向宪政之路——宪法监督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王仰文:《中国公共政策冲突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吴祖明、王凤鹤:《中国行政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肖金明:《行政处罚制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许文惠、张成福、孙柏英:《行政决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荀明俐:《从责任的漂浮到责任的重构:哲学视角的责任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颜廷锐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
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尤晓云:《绩效优异评估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余凌云:《行政法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袁曙宏主编:《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晓峰:《中西视域下的领导学要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张永桃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越、张吕好:《中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读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周树志:《公共政策学》,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天玮:《法治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朱新力:《法治社会与行政裁量的基本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澳]欧文·M.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法]H.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周安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法]莫里斯·奥里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龚觅译,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Margaret E.Gredler:《学习与教学》,张奇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徐炳等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格莱德勒:《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五版),张奇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马春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杨砺、韩春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学说史》,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王巧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音正权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熊希龄、吕德本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美]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麦考密克:《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二 论文类
[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
白靖利:《莫让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新闻世界》2012年第10期。
卞建林:《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与树立》,《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
曹参等:《反渎职侵权亮剑》,《检察风云》2007年第12期。
曹鎏:《美国传统问责机制探析》,《法治社会》2016年第4期。
曹云松:《运用追究问责机制维护政府形象》,《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
常保国、刘思涵:《〈监察法〉中监察对象范围的认定标准》,《人民论坛》2019年第7期。
陈柏峰:《问责基层需实事求是——以毕节自杀事件的责任追究为例》,《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
陈宝福、陈邦达:《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检察监督的重要性》,《法学》2008年第9期。
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河北法学》2007年第2期。
陈党:《宪法实施中的违宪责任追究问题探讨》,《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年第11期。
陈国权、谷志军:《非竞选政治中的决策问责:意义、困境与对策》,《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2期。
陈建科:《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研究》,《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
陈力予、苏贞贞:《行政问责制度的解构及其法理性》,《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陈瑞华:《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1期。
陈位志:《习近平构建和完善党内问责制思想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
陈翔、陈国权:《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的文本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陈咏梅:《行政决策不作为法律责任追究之难题及其解决》,《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4期。
陈云良:《法律的模糊问题研究》,《法学家》2006年第6期。
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南开学报》2003年第2期。
邓锦琳:《论企业战略决策失误问责标准的确立及其制度保障》,《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丁寰翔:《论程序法治及其实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10期。
范静:《环境敏感期:政府决策不能偏离“公共性”伦理精神》,《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10期。
方世荣、葛伟:《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的构建》,《政策》2014年第12期。
房保国:《我国行政诉讼面临的困境与解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冯军:《略论我国行政程序制度滞后的原因、发展条件与前景》,《法学家》1998年第2期。
冯之东:《纠纷解决机制外在制度环境的优化——以行政调解制度为例》,《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冯志峰:《问责如何避免不问不责》,《中国改革》2012年第12期。
傅小随:《20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绩效化政府运动评析》,《行政与法》2002年第4期。
傅小随:《行政问责制软化运行的制度根源分析》,《学习论坛》2011年第2期。
高恩新:《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分水岭”效应:基于问责立方的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高志宏:《困境与根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考察》,《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龚向和:《人权保障: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灵魂》,《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谷茵:《公民问责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
谷志军:《西方问责领域的定量研究及理论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谷志军、王柳:《中西不同政治生态中的问责研究述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顾銮斋:《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关保英:《论行政连带责任》,《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关保英:《行政决策不作为问题及其法治对策》,《中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关保英:《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研究》,《江海学刊》2016年第5期。
郭道晖:《宪政简论》,《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郭蕾:《法治视野下的政府决策权制约研究》,《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
韩春晖:《行政决策的多元困局及其立法应对》,《政法论坛》2016年第3期。
韩振法:《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研究》,《沈阳干部学刊》2010年第1期。
何增科:《中国政治监督40年来的变迁、成绩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贺译葶:《行政决策失误法律责任的缺失及强化》,《天府新论》2014年第2期。
侯赞华:《地方政府深化“治庸问责”的制度路径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胡彩娟:《对引咎辞职制度化的思考》,《党政论坛》2005年第10期。
胡传:《决策性浪费比贪污受贿更严重》,《支部生活》2002年第2期。
胡春艳:《论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背景下“问责”的转向与趋势》,《东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胡春艳、刘碧华:《国外社会问责研究综述:影响因素的考察》,《行政论坛》2016年第4期。
胡春艳、刘丽蓉:《环境污染事件中官员问责的结果差异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胡洪彬:《国内问责制研究的定量定性分析与评价》,《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胡洪彬:《廉政问责制新政:从程序设计到模型建构》,《探索》2016年第1期。
胡洪彬:《廉政问责制新政:从程序设计到模型建构》,《探索》2016年第1期。
黄冬娅:《城市公共参与和社会问责——以G市恩宁路改造为例》,《武汉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黄学贤:《行政法视野下的行政决策治理研究——以对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检视为例》,《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3期。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民事程序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江国华:《行政转型与行政法学的回应性变迁》,《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江国华、梅扬:《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基于文本考察与个案分析的视角》,《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1期。
江时学:《从拉美和东亚的发展模式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姜明安:《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姜明安:《论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姜明安:《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2期。
姜雅婷、柴国荣:《安全生产问责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基于169份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2001—2015》,《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5期。
姜裕富:《风险社会中的问责机制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蒋清华:《完善党委决策制度的法学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1期。
金东日:《中国政府过程的体制症结探析:以政策过程为中心》,《学海》2008年第2期。
孔祥稳:《重大行政决策终身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以地方立法样本为素材的分析》,《行政论坛》2018年第1期。
李国梁:《行政问责制中亟待反思的几个关键问题》,《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李江发、鞠成伟:《论党委决策法制化》,《学术交流》2015年第6期。
李军鹏:《当前政府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期。
李少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控制》,《当代法学》2019年第3期。
李松林:《问责情形设定的规范化: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李燕青:《行政问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党政论坛》2012年第2期。
李迎春:《行政法视角下的行政决策》,《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李勇军:《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模式初探:构成、优势与不足》,《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李友民:《论建立和实行书记问责制的意义和依据》,《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李兆友、师容:《公务员行政决策伦理思考的嬗变——从行政责任到公共利益》,《兰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梁忠:《从问责政府到党政同责——中国环境问责的演变与反思》,《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林泓潮:《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中的归责原则》,《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刘昌雄:《公共政策:涵义、特征和功能》,《探索》2003年第4期。
刘东亮:《还原正当程序的本质——“正当过程”的程序观及其方法论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刘东亮、房旭:《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1期。
刘峰:《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理论视野》2015年第1期。
刘峰:《重大决策的速度要“慢”下来》,《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第4期。
刘峰、张国玉:《把决策权先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以决策责任终身制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人民论坛》2014年第12期(下)。
刘根生:《“反对”意见的价值》,《瞭望》1999年第1期。
刘平、陈素萍、张华:《建立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法律制度研究》,《政府法制研究》2006年第8期。
刘平等:《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研究报告》,《政府法制研究》2009年第3期。
刘淑妍、朱德米:《当前中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与评价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6期。
刘铁民:《从问责调查到问题调查——基于系统论和系统安全理论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第9期。
刘文静:《论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互动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刘新圣:《容错纠错要靠党内法规引领》,《人民论坛》2019年第3 期(上)。
刘艳红:《〈监察法〉与其他规范衔接的基本问题研究》,《法学论坛》2019年第1期。
刘英团:《决策终身追究制,给权力套上“缰绳”》,《政协天地》2012年第7期。
楼国康:《亟待规范四种执纪问责方式》,《人民论坛》2015年第11 期(上)。
卢建华:《我国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时代法学》2016年第4期。
吕桂玲:《行政问责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党政论坛》2012年第2期。
罗峰、王伟萍:《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多重要素》,《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
马迅、杨海坤:《行政约谈实效性的保障机制建构——兼论约谈法治化进阶》,《山东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马志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责任追究研究》,《财政监督》2014年第8期。
毛寿龙:《行政问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环境教育》2015年第8期。
茅铭晨:《“行政决策”概念的证立及行为的刻画》,《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6期。
梅化南:《行政决策与失误问责在政府管理体制中的相互关系》,《行政科学论坛》2016年第5期。
宁晓玲、朱水成:《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实现决策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牛冠恒:《问责偏颇导致什么结果?》,《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10期。
欧阳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潘照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府责任:基本结构与保障机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庞明礼:《领导高度重视:一种科层运作的注意力分配方式》,《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4期。
彭玉伟:《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功能反思与发展路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2期。
钱振明:《促进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制度安排》,《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乔新生、刘圣中:《问责官员复出的中国式困境》,《决策》2012年第1期。
邱曼丽:《构建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9期。
任德胜、郭凤仙:《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石磊:《党内问责法治化初探》,《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石维平:《莫拿“责任追究制”作秀》,《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38期。
史献芝:《形式法治化与实质法治化:行政问责法治化的二维分析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3期。
司林波、金裕景、孟卫东:《韩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及启示》,《行政科学论坛》2016年第1期。
司林波、李雪婷、乔花云:《国内“问责制”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2003—2015年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和可视化》,《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宋涛:《中国官员问责发展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隋映辉:《新型智库建设与决策科学化》,《福建论坛》2017年第1期。
孙发锋:《绩效问责: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领导科学》2011年第8期。
孙菊等:《美国与加拿大行政问责主体比较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覃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建构的逻辑——基于行政过程论的考察》,《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谭达宗:《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制的法律责任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8期。
谭九生、赵友华:《省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实践及其完善路径》,《求索》2017年第2期。
唐丽萍:《论我国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追究》,《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9期。
唐明良:《新行政程序观的形成及其法理——多元社会中行政程序功能与基本建制之再认识》,《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田思源:《论政府责任法制化》,《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田卫军:《关于部署单位建立健全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的探讨》,《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汪大海、郑延瑾:《行政问责的触发机理——基于20例公共突发事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汪洁、黄登攀:《我国党政关系对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和对策》,《兰州学刊》2004年第2期。
汪仕凯:《民主化的制度基础:一个文献理解与逻辑重构》,《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汪伟全:《公民参与:推进行政问责制的重要途径?》,《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7期。
汪习根:《法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对策》,《理论前沿》2009年第4期。
王惠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科学决策》,《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4期。
王军:《健全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若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王立峰、潘博:《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问责机制嵌入研究——基于问责承诺的理论视角》,《河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王柳:《绩效问责的制度逻辑及实现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7期。
王柳:《理解问责制度的三个视角及其相互关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2期。
王伦刚、刘思达:《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法学家》2016年第2期。
王巧棒:《和谐社会离不开舆论监督》,《廉政瞭望》2007年第9期。
王若磊:《党内法规制度实践兴起的政治逻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
王若磊:《论重大事故中的政治问责》,《法学》2015年第10期。
王若磊:《美国的政治问责制》,《理论视野》2015年第10期。
王万华、宋烁:《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之规范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5期。
王逸帅:《政治问责的内涵及其实现——一项基于最新研究进展的述评》,《天府新论》2013年第1期。
蔚超:《有限理性:公共决策的一个事实前提》,《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7期。
魏建新:《民主抑或利益:行政决策中的参与》,《理论月刊》2014年第7期。
魏建新:《行政决策参与的法律规范分析——以省级地方规章为对象》,《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
吴丛环:《试论行政决策体制的现代化》,《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8期。
吴新平、黄军喜:《行政问责制度“真的”能顺利实施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吴永生:《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一种基于个人基础的规范性分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吴忠民:《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的来临及去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4期。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困境及其伦理超越》,《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伍洪杏、陆小成:《英国问责无缝隙的实践与启示》,《理论探索》2015年第5期。
夏金莱:《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类型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8期。
夏金莱:《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基于行政法学的视角》,《法学评论》2015年第4期。
萧鸣政:《被问责官员复出有何规律与特点》,《人民论坛》2016年第7期(上)。
肖北庚:《行政决策法治化的范围与立法技术》,《河北法学》2013年第6期。
肖俊奇:《民评官:以横向问责强化纵向问责》,《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期。
谢惠媛:《“为了行善而作恶”的道德问责》,《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4期。
谢文钧:《中国古代决策过失责任论析》,《学术交流》2010年第3期。
辛向阳:《决策的新制度建设》,《社会经济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
熊樟林:《重大行政决策概念证伪及其补正》,《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徐炳文:《把制度创新贯穿监察体制改革始终》,《上海人大月刊》2019年第5期。
徐国利:《论官员道德责任法治化及其限度——以“道德问责”为分析视角》,《伦理学研究》2016年第5期。
徐国利:《论行政问责的责任与归责原则》,《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徐加喜:《论行政问责对象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徐元善、楚德江:《绩效问责:行政问责制的新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1期。
许耀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中华英才》2008年第3期。
薛澜、陈玲:《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西方学者的视角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
闫仑:《关键在人,担当为本——从邢台问责看理解问责条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15期。
闫帅:《中国复合型问责的制度基础与行为模式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阎波:《问责的理论阐释、现状与前沿》,《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第2期。
阎波、吴建南:《非正式问责、组织学习与政策执行:J市政府职能转变综合改革的案例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2期。
杨海坤、李兵:《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3期。
杨敏:《官员复出的制度漏洞》,《决策》2009年第4期。
杨小军、宋心然:《试论行政问责制的完善》,《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2期。
杨雪冬:《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府责任体制变革:一个总体性评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杨寅、狄馨萍:《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实践分析》,《法学杂志》2011年第7期。
杨自度:《实现“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伟大理想》,《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第1期。
姚庆武:《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与法》2001年第5期。
叶必丰:《行政决策的法律表达》,《法商研究》2016年第2期。
攸笛:《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究》,《行政与法》2008年第12期。
于君博、童辉:《走向程序正义——对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文本分析》,《长白学刊》2017年第3期。
于立深:《行政决策变更的正当性及合理性审查》,《政法论丛》2016年第1期。
余礼信:《让党组运转:保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合法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4期。
余凌云:《对行政问责的省思》,《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俞德鹏:《政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交叉域》,《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与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喻少如:《论决策终身负责制的合理构造——基于行政法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人民论坛》2014年第12期(下)。
曾向荣:《官员免职:轰隆隆问责,静悄悄上岗》,《决策探索》(上半月)2012年第3期。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张创新:《从“新政”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张创新、刘威:《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
张创新、赵蕾:《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初始建构与效能提升》,《探索》2004年第5期。
张国平:《法治视野下行政决策问题研究》,《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
张国平:《论法治视野下行政决策的界定》,《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张华民:《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困境与路径》,《行政与法》2013年第1期。
张紧跟:《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制度优化》,《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6期。
张康之:《论公共行政的道德责任》,《行政论坛》2001年第1期。
张力伟:《通向责任政治之路:我国责任建设的发展与演变——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79—2018)的语料分析》,《求实》2019年第2期。
张墨宁:《官员“断崖式降级”问责或将常态化》,《南风窗》2016年第5期。
张倩:《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路径探究》,《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张倩:《重大行政决策追责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中州学刊》2016年第8期。
张书林:《地方党委书记与人大主任应兼职还是分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6期。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张喜红:《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0期。
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张贤明:《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
张贤明、文宏:《中国官员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张贤明、张力伟:《论责任政治》,《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期。
张修玉等:《加强责任追究推进制度保障——试论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第1期。
张旭:《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者关系的梳理与探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张一文:《质询剑指何方》,《人民政坛》2010年第6期。
张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构体系与内在逻辑》,《东南学术》2019年第3期。
张再欣:《探析公共行政决策失误的根源与防范对策》,《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张子良:《从火线问责到制度问责》,《中国人才》2008年第15期。
章剑生:《从地方到中央: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实与未来》,《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
赵蕾、张创新:《关于高管问责的制度要素分析》,《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
赵娜、方卫华:《重大行政决策的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郑继汤:《依规治党背景下党内问责精准化研究——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视角》,《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6期。
郑丽清:《程序理念在现代行政中的重塑》,《南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郑泰安、黄泽勇:《行政决策问责规制研究》,《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5期。
郑振宇:《行政道德责任——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6期。
钟岷源:《福建长乐机场决策失误调查》,《南风窗》2004年第1期。
周海源:《行政问责对象范围的界定——从行政义务角度切入》,《广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周实、马野:《行政决策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周亚越:《论公共管理危机中的问责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周亚越:《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周亚越:《我国的问责客体范围:制度比较与制度改进》,《江汉论坛》2014年第6期。
周业柱:《公共决策监控:特点、问题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7期。
周叶中:《论重大行政决策问责机制的构建》,《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朱波:《行政问责主体制度的法律思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
朱崇坤:《重视司法责任追究中的错案问题》,《人民法治》2016年第6期。
朱德威、李玉俊:《强化问责背景下基层干部“胆识雄心”的重塑之道》,《领导科学》2019年第3期。
朱光喜、金东日、陶友宾:《被问责官员复出:制度安排、现实状况与争议焦点》,《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朱广忠:《公共决策失误责任论析》,《理论探讨》2004年第6期。
朱海波、汪婷婷:《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类型化法律问题》,《岭南学刊》2019年第2期。
朱基钗等:《“利剑”向何方“板子”怎么打——聚焦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四大看点》,《共产党员》2016年第8期。
朱建新:《我国重大行政决策方式的调研报告——基于全国十二个省、市公务员的统计数据》,《决策与信息》(下)2010年第5期。
朱孟才:《试论政府制度创新成效的价值性标准》,《行政与法》2010年第3期。
朱水成、张宝林、张莹:《公共决策失误与体制创新》,《理论导刊》2004年第8期。
朱维平、周国栋:《政府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体系探索》,《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朱孝清:《错案责任追究与豁免》,《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竹立家:《问责与容错》,《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8期。
竺乾威:《从理性到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一种发展》,《决策探索》1994年第6期。
邹爱华、余昊:《行政决策有良方》,《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1期。
邹健:《刍议问责制中行政首长连带责任之有限性》,《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左雪文:《“责任状”何其多》,《共产党员》1998年第8期。
三 报纸类
蔡方华:《问责官员复出不仅仅要满足程序正当》,《中国青年报》2010年7月19日。
蔡永顺:《政府官员的问责逻辑》,《中国社会报》2016年8月11日。
曹建文:《岳阳干部问责:无为就是过》,《光明日报》2006年2月26日。
陈方:《不能让“热回应冷处理”成为惯例》,《光明日报》2013年1月23日。
陈晓英:《行政问责渐行渐深呼唤专门法律面世》,《法制日报》2008年10月8日。
程少华:《辽宁葫芦岛十年三个汽车站,重复建设为哪般?》,《人民日报》2007年4月10日。
杜文娟:《依据法治理念加快构建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
方军:《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问题与对策》,《人民代表报》2009年11月21日。
高新民:《执政党的权力与责任——从引咎辞职说起》,《学习时报》2004年5月17日。
何民捷:《法学要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做贡献》,《人民日报》2014年6月20日。
何清平:《探索“行政首长问责制”,渝为国家制度提供经验》,《重庆日报》2009年7月14日。
姜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二〇一六年党内监督全覆盖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综述》,《人民日报》2017年1月3日。
李公明:《六问建委黑漆路》,《新快报》2012年8月21日。
刘召:《重大公共决策责任追究中的“多只手难题”》,《学习时报》2014年11月24日。
柳絮:《4920万当“学费”,“黑漆路”岂能无问责》,《新快报》2012年8月13日。
罗豪才:《重大行政决策应入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3日。
莫小松:《集体决策失误该由谁负责》,《法制日报》2006年9月26日。
邱春艳、郑赫南:《十七大以来政法机关强化司法权监督,树法治权威》,《检察日报》2012年11月12日。
申琳、杨胜利:《南京万余平方绿化带刚建成1年被毁,官方称因规划重复》,《人民日报》2013年5月13日。
时言平:《问责有始无终属烂尾问责》,《法制日报》2013年1月30日。
谭世贵:《如何树立司法权威》,《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7日。
田湘波:《强化问责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检察日报》2012年11月13日。
王汉超、杨宁:《为什么遭遇“零信息”回应》,《人民日报》2012年6月5日。
王岐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5年1月30日。
王石川:《G承认黑漆路试验失败,5000万财政打水漂》,《京华时报》2012年8月19日。
谢文英:《启动人大特定问题调查,离我们还有多远》,《检察日报》2015年8月4日。
殷国安:《“免职”重来不是官员处分类别吗?》,《检察日报》2010年11月3日。
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学习时报》2010年3月15日。
喻中:《制度为何失灵》,《检察日报》2010年10月28日。
岳进:《党委与政府联合发文作决定的一些弊端》,《云南日报》2011年2月10日。
张枫逸:《“热回应冷处理”会让公众再次受伤》,《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22日。
张沛灏:《建立决策责任追究终身责任制应提上日程》,《西安日报》2012年3月13日。
张玉胜:《“媒体曝光可问责”是善待舆论监督》,《中国社会报》2012年3月12日。
张玉胜:《公务行为终身负责需要“顶层设计”》,《人民法院报》2012年3月22日。
赵红旗:《改变传统民俗不宜匆匆“一刀切”》,《法制日报》2017年1月18日。
郑永年:《中国的民主化及其限度》,(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年3月22日。
周继坚:《公务行为问责别等到“人走茶凉”》,《光明日报》2012年3月22日。
四 外文类
Acostam,Joshia,Ramshaw G.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and Service Delivery.IDS Working Paper,2010.
Al Gore.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Best Practices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http://govinfo.library.unt.edu/npr/library/review.html.1997.
Alan McKinlay Alistair.Mutch.Accountable creatures:Scottish,Press by terianism,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rial capitalism,Business History,2015.
Bovens,M.,Two Concepts of Accountability:Accountability as a Virtue and as a Mechanism.West European Politics,2010,33(5).
B.R.Fry,Herbert A.Simon,“A Decision-making Perspective”,in B.R.Fry(ed.),Mastering Pbulic Administration:FromMax Weber to Dwoight Woldo,Chatham,NJ:Chatham House Publishers,1989.
B.Schwartz and H.W.R.Wade,:,Oxford:Clarendon Press,1972.
Christopher Hood,“The'New PublicManagement'in the 1980s:Variations on a Theme”,,1995,20(2/3).
Cornwall A.Lucas H.and Pasteur K.Introduction:Accountability through Participation:Developing Workable Partnership Models in the Health Sector.IDS Bulletin,2000(31).
C.B.Mac Phers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Ellen Taylor-Powell.The Logic Model:Program Performance Framework.Http://www.raguide.org,2001.
Hood C.Peters G.,The middle aging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Into the age of Paradox?,2004,14(3).
H.W.R.Wad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James Cutt,Vic Murray,,London:Routledge,2000.
Jame E.Andson,-,Orlando,Florida: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84.
John Harrison,Substantive Due Process and the Constitutional Text,83 Va.L.Rev.494(1997);John Hart El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Justice William O.Douglas' s Comment in Joint Anti-Fascist Refugee Comm.v.Mcgrath,se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Reports(95Law.Ed.Oct.1950 Term),The Lawyers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mpany,1951.
Justice William O.Douglas' s Comment in Joint Anti-Fascist Refugee Comm.v.Mcgrath,se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Reports(95Law.Ed.Oct.1950 Term),The Lawyers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mpany,1951.
J.Bchanan.A Contract ran Paradigm for Applying Economics,,No.5,1975.
Lawton,Alan and Rose,Aidan,Organisation and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London:Pitnlan,1991.
Malena C,Forster R,and Singh J.Social Accountability: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and Emerging Practice.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Social Development Papers:Particip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Paper No.76,December 2004.
Mark Bovens,Public Accountability,in E.Ferlie,et al.(ed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Mark Bovens,“Analysing and Assessing Accountability:A Conceptual Framework”,,2007,13(4).
Mclachlan,“Democratiz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Toward increased responsiveness”,,1971.
Michael W.Dowdl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Public Affairs Centre(PAC)et al.Empowering theMarginalized:Case Studies of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itiatives in Asia.WBI Working Paper.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 Institute,2007.
R.L.Gagne,“Accountabilit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6,39(2).
Robert Gregory.Accountability in Modern Government,.London:SAGE Publication,2003.
SeokPol,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Whitehead,Laure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Wirth W.,:,,Berlin:de Gruyter,1986.
W.Wilson,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Vol.2,1887.
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新解:基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立场
A New Explanation of “Leaning Protection Principle” in Labor Law:Based on Marx’s Standpoint of Justice中国古代环境资源法律探研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Law中国技术侦查的程序控制研究
中国司法公开新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18: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第三方评估
Independent Evaluation on the Openness of China's Judicial Trial(2018)中国行政起诉制度研究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