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volution of civilization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Bronze Age in the six major archa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gions in China, this book puts forward the theories of several stages of evolution, such as "divine state", "city-state", "hegemony", "kingdom" and "empi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cept of "chiefdom" was abandoned and the concept of "divine state" was use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ivilization, it was proposed that a thousand-year-long transitional stage of "hegemony" should be add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early civilization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while the southern part played an earlier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civilization, and it was only about 4,000 years ago that the pluralistic and integrated Central Plains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 was formed; It is believed that stone tools and rice cultivation first knocked on the door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hina's secular state, that is, civilized society, was earlier than West Asia and other places.(AI翻译)
刘俊男:(著)
刘俊男(1965- ),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历史系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与重庆师范大学等共建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文明起源与演进、新石器时代考古、先秦史等。
(以作者姓名首字拼音为序)
一 中文文献
安徽省文物教研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固镇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固镇县垓下遗址2007—2008年度发掘主要收获》,《文物研究(第16辑)》,黄山书社2009年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安庆市夫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肥西塘岗遗址发掘》,《东南文化》2007年第1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4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的新发现》,《考古》2008年第3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潜山县天宁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7年第11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第四次发掘报告》,《考古》1989年第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1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潜山薛家岗》,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宿松黄鳝嘴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7年第4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望江汪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6年第1期。
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固镇县垓下遗址》,《中国文物报》2009年7月10日。《安徽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2010年2月5日。
安金槐:《试论河南地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中原文物》1989年第1期。
[瑞典]安特生著:《奉天锦西沙锅屯洞穴层》,袁复礼译,《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3年。
[日]安田喜宪:《长江文明的环境考古学》,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考古》1980年第3期。
安志敏:《良渚文化与文明起源》,《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
安志敏:《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南台地赵宝沟文化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第1期。
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内蒙古大青山西段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6期。
包头文物管理处编:《包头威俊新石器时代地面建筑遗址》,《包头文物考古文集(上)》,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包头文物管理处编:《内蒙古包头市阿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2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宝鸡高家村刘家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古代文明(辑刊)》,2008年。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3期。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河南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9期。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长岛县北庄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2002、2004年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第9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仙人洞与吊桶环》,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1998年度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1期。
北京大学考古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石家河考古队:《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5辑,1993年。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和浩特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内蒙古托克托县海生不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研究》1997年第6期。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社版2000年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上智大学联合考古队:《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4期。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北京大学历史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等:《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卜工:《磁山祭祀遗址及相关问题》,《文物》1987年第11期。
曹建恩、孙金松、党郁:《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考古》2010年第8期。
曹锦炎:《浙江考古新纪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曹峻:《长江三角洲文明化进程中刻符与文字的发展》,《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1976年清江下游沿岸考古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5年第4期。
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2年第2期。
常州市博物馆、陈丽华:《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文物》1984年第2期。
常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74年第2期。
常州市博物馆:《1985年江苏常州圩墩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
车广锦:《良渚文化古城古国研究》,《东南文化》1994年第5期。
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陈冬仿:《环壕的发展与城的起源》,《中原文物》2015年第6期。
陈国庆、张全超:《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1期。
陈久金:《陈久金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陈久金:《论 〈夏小正〉 是十月太阳历》,《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4期。
陈久金:《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
陈久金、张敬国:《含山出土玉片图形试考》,《文物》1989年第4期。
陈坤龙、梅建军、潜伟:《丝绸之路与早期铜铁技术的交流》,《西域研究》2018年第2期。
陈树祥等:《应城门板湾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4月4日第1版。
陈树祥、龚长根:《湖北新石器时代末期出土铜矿石与冶炼遗物初析——以鄂东南和鄂中地区为中心》,《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陈贤一:《江陵张家山遗址的试掘与探索》,《江汉考古》1980年第2期。
陈雍:《姜寨聚落再检讨》,《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陈振裕等:《湖北宜都城背溪遗址》,《史前研究》1989年第11期。
陈振裕、杨权喜:《宜昌县白狮湾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承德地区文物保管所、滦平县博物馆:《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4年第3期。
崔璿:《内蒙古清水河白泥窑子L点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2期。
崔璿、斯琴:《内蒙古清水河白泥窑子 C,J点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2期。
邓淑苹:《再论神祖面纹玉器》,《东亚玉器(第Ⅰ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版。
丁清贤等:《关于濮阳西水坡蚌壳龙虎陪葬墓及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等》,《华夏考古》1991年第4期。
东亚考古学会:《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董琦:《虞夏时期的中原》,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段渝:《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考古》2007年第12期。
段渝:《酋邦与国家起源: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比较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樊温泉:《河南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仰韶文化H9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2期。
樊温泉:《庙底沟遗址:六十年的发现与研究》,《中国文物报》2013年5月10日第12版。
范桂杰、胡昌钰:《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81年第4期。
范志文:《仰韶文化时期的农业工具——锄耕农业工具的演变和应用》,《中国农史》1988年第3期。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第6期。
方向明:《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原始宗教》,《江西文物》1991年第1期。
方燕明:《登封王城岗城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考古》2006年第9期。
方燕明:《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2001年第4期。
冯利:《红山文化中的生殖崇拜》,《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
冯时:《文邑考》,《考古学报》2008年第3期。
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城子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
甘肃省博物馆大地湾发掘小组:《甘肃秦安王家阴洼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2期。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等:《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4集。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2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高江涛:《陶寺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中原文物》2007年第3期。
高江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高蒙河:《从江苏龙南遗址论良渚文化的聚落形态》,《考古》2000年第1期。
高明:《论陶符兼谈汉字起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高炜、高天麟等:《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考古》1983年第6期。
高炜:《陶寺出土文字二三事》,《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日]宫本长二郎:《城头山遗址建筑遗构之复原考察》,《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巩启明:《仰韶文化》,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
郭静云:《从石峁遗址谈“共生”社会的形成》,《中国文物报》2015年9月25日第6版。
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郭立新、郭静云:《盘龙城国家的兴衰暨同时代的历史地图——考古年代学的探索》,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等编:《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郭立新、郭静云:《上古国家与文明研究中年代学方法的反思》,《南方文物》2016年第4期。
郭立新:《江汉地区初期社会复杂化研究(4300B.C.—2000B.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郭立新:《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葬研究》,《四川文物》2005年第3期。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郭治中、胡春柏:《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文物》1999年第7期。
国家文物局三峡考古队:《朝天嘴与中堡岛》,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国家文物局三峡考古队:《湖北秭归朝天嘴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2期。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陕西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
韩建业、杨新改:《王湾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第1期。
韩榕:《试论城子崖类型》,《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的文明化过程》,《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何德亮、李钰、颜庭娟:《山东史前宗教祭祀遗存探析》,《海岱考古(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何介钧:《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探索》,《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
何介钧:《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
何驽:《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何周德:《论仰韶文化的祭祀——从半坡遗址发现祭祀遗迹谈起》,《西部考古》2006年。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河北三河县孟各庄遗址》,《考古》1983年第5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省迁西县东寨遗址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第S1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第S1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阳原县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2期。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密县莪沟北岗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河南文博通讯》1979年第3期。
河南省博物馆、密县文化馆:《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第1集。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唐河寨茨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12期。
河南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灵宝西坡遗址105号仰韶文化房址》,《文物》2003年第8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2001年春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2年第2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汝州洪山庙遗址发掘》,《文物》1995年第4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葛石固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7年第1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登封王城岗与阳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洛达庙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9年第4期。
贺刚、陈利文:《高庙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与影响》,《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贺刚:《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岳麓书社2013年版。
胡晓农:《清水河县大沙湾马路塔遗址调查简报》,《乌兰察布市文物》1988年第3期。
胡义成:《西安杨官寨遗址考古的文化学再解读(上)——兼论中国当代考古文化学思潮“否定之否定”式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胡义成、曾文芳、赵东:《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即“不周山”——对石峁遗址的若干考古文化学探想》,《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湖北省博物馆等:《当阳冯山、杨木岗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1期。
湖北省博物馆等:《房县羊鼻岭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2年第1期。
湖北省博物馆等:《宜昌伍相庙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8年第1期。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当阳季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资料丛刊(10)》,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新收获》,见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宜都石板巷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5年第11期。
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秭归龚家大沟遗址的调查试掘》,《江汉考古》1984年第1期。
湖北省博物馆:《襄阳三步两道桥遗址调查》,《江汉考古》1984年第2期。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6年第3期。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王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
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等:《清江考古掠影及出土文物图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江考古》,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江陵朱家台遗址1991年的发掘》,《考古学报》1996年第4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天门笑城城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7年第4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武汉市黄陂区张西湾新石器时代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8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房县七里河》,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江陵朱家台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91年第3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天门市龙嘴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8年第4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荆门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8年第4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宜都城背溪》,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石家河罗家柏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2期。
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等:《湖北省宜昌县清水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
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等:《湖北宜昌白庙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5期。
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等:《宜昌中堡岛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馆:《安乡划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安乡县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2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石门县皂市下层新石器遗存》,《考古》1986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馆:《澧县梦溪三元宫遗址》,《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馆:《湘乡岱子坪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考古辑刊》第2辑,1984年。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8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乡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临澧县太山庙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第10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怀化高坎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6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7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澧县宋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考古辑刊》第7辑,求索杂志社1999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黔阳高庙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考古工作五十年》,《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临澧县胡家屋场新石器遗址》,《考古学报》1993年第2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博物馆:《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墓地2016—2018年发掘简报》,《考古》2020年第6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博物馆:《湖南省澧县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调查报告》,《考古》1989年第10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城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头山与八十垱》,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湖南省文物普查办公室、湖南省博物馆:《湖南临澧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调查报告》,《考古》1986年第5期。
湖南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华容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3辑。
华东文物工作队:《淮安县青莲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考古学报》1955年第1期。
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河南分队:《山西平陆新石器时代遗址复查试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8期。
黄建秋:《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玉器纹样初论》,载邓聪主编《东亚玉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版。
黄建秋、幸晓峰:《良渚文化玉璧功能新探》,《东南文化》2008年第6期。
黄宣佩主编:《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赤峰市康家湾遗址2006年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11期。
吉林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上机房营子西梁石城址2006年考古发掘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纪南城文物考古发掘队:《江陵毛家山发掘记》,《考古》1977年第3期。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章丘博物馆:《山东小荆山遗址第一次发掘》,《东方考古(第一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章丘县博物馆:《山东章丘西部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载《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济青公路文物工作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2期。
济青公路文物工作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
嘉兴市文化局:《浙江嘉兴市雀幕桥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6年第9期。
贾汉清:《从顾家坡墓地的发掘看史前时代文化交叉地带的部落冲突》,《华夏考古》2004年第4期。
贾汉清:《湖北公安鸡鸣城遗址的调查》,《文物》1998年第6期。
贾笑冰、周海铎:《鲁西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日第1版。
江陵县文化局:《江陵阴湘城的调查与探索》,《江汉考古》1986年第1期。
江苏博物馆、昆山市文化局、千灯镇人民政府:《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4期。
江苏博物馆、吴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吴江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7期。
江苏江阴南楼遗址联合考古队:《江苏江阴南楼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7期。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江苏省圩墩遗址考古发掘队:《常州微盾遗址第五次发掘报告》,《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太岗寺工作组:《南京西善桥太岗寺遗址的发掘》,《考古》1962年第3期。
江西省文物工作队、九江市博物馆:《江西九江神墩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7年第4期。
姜捷:《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存分析》,《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
蒋乐平、程路芳、燕牧鹤等:《钱塘江上游新发现龙游荷花山遗址》,《中国文物报》2013年10月25日第5版。
蒋乐平:《钱塘江流域的早期新石器时代及文化谱系研究》,《东南文化》2013年第6期。
蒋酋龙:《西阴村半个茧壳的剖析》,《蚕业科学》1982年第1期。
焦天龙:《论马桥文化的起源》,《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靳桂云:《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东方考古》第9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靳桂云:《前埠下遗址植物硅酸体分析报告》,《山东高速公路考古报告集(1997)》,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靳桂云、王海生、燕生东等:《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龙山文化炭化植物送存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技考古(第3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马家院屈家岭文化城址调查》,《文物》1997年第7期。
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荆门市后港城河城址调查报告》,《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
荆州博物馆等:《湖北荆州沙市阴湘城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5期。
荆州博物馆等:《湖北荆州市阴湘城199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1期。
荆州博物馆:《荆门荆家城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江汉考古》1987年第2期。
荆州博物馆:《石家河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松滋县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6年第3期。
荆州地区博物馆:《钟祥六合遗址》,《江汉考古》1987年第2期。
荆州市博物馆等:《湖北荆州市阴湘城199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1期。
荆州市博物馆:《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4期。
荆州市博物馆、钟祥市博物馆:《钟祥乱葬岗夏文化遗存清理简报》,《江汉考古》2001年第3期。
荆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公安、石首三座古城勘查报告》,《古代文明(第4卷)》,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瞿杨:《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第2期。
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新郑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裴李岗遗址一九七八年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3期。
孔昭宸等:《中国北方全新世大暖期植物群的古气候波动》,《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郎树德:《F901史前殿堂问世始末》,《丝绸之路》2003年第4期。
郎树德:《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2期。
[英]劳埃德著:《美索不达米亚考古》,杨建华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黎泽高:《枝城市新石器文化概述》,《江汉考古》1991年第1期。
李伯谦:《崧泽文化大型墓葬的启示》,《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
李昌韬、李建和:《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第1期。
李宸:《大酋长之墓——含山凌家滩07M23墓文化内涵试析》,《文物天地》2015年第4期。
李达珠、李耕东:《未解之谜:最后的母系氏族》,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6期。
李洪甫:《连云港地区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
李济、傅斯年、梁思永等:《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版。
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京华:《河南龙山文化冶铜技术》,《有色金属》1983年第3期。
李荆林:《半坡姜寨遗址“人面鱼纹”新考》,《江汉考古》1989年第3期。
李民等:《郑州古代都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李敏生、黄素英、季连琪:《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铜器成分报告》,《考古》1984年第12期。
李乃胜:《凌家滩红烧土遗迹建筑基础初探》,《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年第3期。
李乃胜:《五千年前陶质建材的测试研究》,《凌家滩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李水城等:《酒泉县丰乐乡照壁滩遗址和高苜蓿地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李桃元、夏丰:《湖北应城陶家湖古城址调查》,《文物》2001年第4期。
李桃元:《应城门板湾遗址大型房屋建筑》,《江汉考古》2000年第1期。
李文杰:《大溪文化的类型与分期》,《考古学报》1986年第2期。
李文杰:《大溪文化房屋的建筑形式和工程做法》,《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4期。
李小强、周新郢、张宏宾等:《考古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西北地区5000 a BP水稻遗存》,《科学通报》2007年第6期。
李新伟、马萧林、杨海青:《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发现一座仰韶文化中期特大房址》,《考古》2005年第3期。
李修松:《论凌家滩玉龙、玉鹰、玉龟、玉版的文化内涵》,《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仰松、严文明:《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4期。
李仰松:《仰韶文化慢轮制陶技术的研究》,《考古》1990年第12期。
李友谋、陈旭:《试论裴李岗文化》,《考古》1979年第4期。
李友谋:《裴李岗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李宇峰:《辽宁建平县红山文化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2期。
李兆华:《荆门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江汉考古》1988年第4期。
李政:《百余位学者探讨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张家港举行》,《中国文物报》2012年5月25日第2版。
李之龙:《从良渚文化社会组织形态分析其文化个性与文明进程》,《华夏考古》2003年第2期。
辽宁省博物馆、朝阳市博物馆:《建平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第2期。
辽宁省博物馆等:《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咀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5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76年第3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龙城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考古》2017年第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8年第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辽林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第5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义县向阳岭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3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
林邦存:《快轮制陶技术的发明与江汉地区文明的曙光——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再认识之三》,《中国文物报》1994年5月22日第3版。
林邦存:《宜昌县杨家湾新石器时代及东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林留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经济与社会文明化进程》,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日]林巳奈夫:《关于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东亚玉器(第Ⅰ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版。
林玉海:《青岛市北阡贝丘遗址考古发掘的意义》,《中国文物报》2007年9月21日第7版。
林沄:《说“王”》,《考古》1965年第6期。
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日照县图书馆:《日照尧王城龙山文化遗址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5年第4期。
刘安国:《天门出土新石器时代铜块和孔雀石》,《中国文物报》1988年2月5日第1版。
刘斌:《良渚遗址发现5000年古城》,《中国文物报》2007年12月5日第1版。
刘斌、王宁远:《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东南文化》2014年第2期。
刘郭韬:《白音长汗遗址废弃过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年。
刘国祥:《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2000年第2期。
刘国祥、贾笑冰等:《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
刘国祥、贾笑冰等:《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
刘国祥、田彦国:《敖汉兴隆沟发现红山文化罕见整身陶人》,《中国文物报》2012年7月18日第1版。
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刘国祥:《兴隆沟文化遗址第一地点发掘回顾与思考》,《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2期。
刘金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方形多间连房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刘晋祥:《翁牛特旗小善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刘清泗、李华章:《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岱海—黄旗海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及预测》,地质出版社1992年版。
刘义仲:《概述锦州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辽宁文物》1983年第5期。
刘志一:《湖南彭头山刻符考证》,《江西文物》1991年第3期。
龙南遗址考古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埝龙南遗址1987年发掘纪要》,《东南文化》1988年第5期。
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龙永芳:《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2008年2月8日第2版。
楼宇栋:《陇县原子头》,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卢德佩:《论鄂西大溪文化》,《江汉考古》1985年第1期。
卢治萍:《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聚落研究》,《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3辑。
陆航:《石峁遗址更新中国文明起源认识——探访国内已知最大史前城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月22日第4版。
陆思贤:《在“长江文化”中见到的“渔猎文明”的曙光》,《东南文化》1993年第3期。
陆耀华:《浙江嘉兴大坟遗址的清理》,《文物》1991年第7期。
吕军:《红山文化玉器研究》,《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栾丰实:《北辛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8年第3期。
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栾丰实、靳桂云、王芬:《山东即墨北阡遗址》,载中国文物报社编《中国考古新发现年度记录·2009》,中国文化遗产杂志社2010年版。
栾丰实、王芬、林玉海:《胶东半岛区域视野下的北阡考古》,《东方考古(第10集)》,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罗琨:《陶寺陶文考释》,《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罗运环:《大溪文化社会性质新探》,《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1年版。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洛阳市偃师县高崖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马金花:《试论我国北方地区史前女性塑像与雕像》,《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2期。
马良民:《后李文化西河聚落的婚姻、家族形态初探》,《东方考古(第1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世之:《登封王城岗城址与禹都阳城》,《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
马世之:《中国史前古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麦戈文、方辉、栾丰实等:《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酒遗存的化学分析——兼谈酒在史前时期的文化意义》,《考古》2005年第3期。
梅福根:《江苏吴兴邱城遗址发掘简介》,《考古》1959年第9期。
孟华平:《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结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牟永抗、宋兆麟:《江浙的石犁和破土器——试论我国犁耕的起源》,《农业考古》1981年第2期。
[日]那须浩郎等:《试从大型植物遗存看城头山遗址的稻作环境》,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南京博物馆:《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南京博物馆:《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文物资料丛刊(三)》,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南京博物馆:《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的试掘》,《考古》1981年第3期。
南京博物馆:《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考古》1984年第2期。
南京博物馆、张家港市文管办、张家港博物馆:《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6年版。
南京博物馆:《赵陵山——1990—1995年度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南京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江苏镇江市左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4期。
南京博物院编:《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馆、溧阳市文化局:《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9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句容丁沙地遗址试掘钻探简报》,《东南文化》1990年第Z1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
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句容丁沙地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县博物馆:《江苏泗洪县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3年第7期。
南京博物院、连云港市博物馆:《藤花落——连云港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考古》1984年第2期。
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顺山集:泗洪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博物馆:《祁头山》,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无锡锡山彭祖墩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年第4期。
南京博物院、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用直保圣寺文物保管所:《江苏吴县张陵山东山遗址》,《文物》1986年第10期。
南京博物院、张家港博物馆:《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M101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13年第3期。
南京博物院、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张家港博物馆:《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2010年第8期。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常熟博物馆:《江苏常熟钱底巷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第4期。
南京市博物馆、魏正瑾:《昝庙遗址》,《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1981年10月。
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馆、高淳县文管所:《江苏高淳县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5期。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朱开沟——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课题组:《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丰镇市北黄土沟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国考古学研究会岱海地区联合考察队:《凉城县王墓山坡上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国考古学研究会、田广金、[日]秋山进午:《岱海考古(二)——中日岱海地区考察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白草塔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小沙湾遗址及石棺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寨子上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寨子塔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72年版。
内蒙古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63年第10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宁城县小榆树林子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65年第12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魏坚编著:《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述要》,《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7期。
牛清波:《中国早期刻画符号整理与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裴安平:《史前私有制的起源——湘西北澧阳平原个案的分析与研究》,《文物》2007年第7期。
裴安平:《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裴安平:《中国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版。
彭景:《马家浜诸文化墓葬头向等变化探源》,《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等:《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
迁西县文物管理所等:《河北迁西县西寨遗址调查》,《考古》1993年第1期。
钱耀鹏:《关于半坡遗址的环壕与哨所——半坡聚落形态考察之一》,《考古》1998年第2期。
裘士京:《江南铜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版。
屈家岭考古发掘队:《屈家岭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上海书店2000年版。
任式楠:《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显著成就和特色文化现象》,《江汉考古》2004年第1期。
任式楠:《略论大溪文化》,《任式楠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任式楠:《任式楠文集·长江中游文明起源探索》,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任相宏:《济南大辛庄龙山商遗址调查》,《考古》1985年第8期。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即墨市博物馆:《山东即墨市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1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博物馆:《1984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文物》1995年第6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4期。
山东省博物馆、聊城地区文化局、茌平县文化馆:《山东茌平县尚庄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4期。
山东省博物馆、日照市文化馆、东海峪发掘小组:《一九七五年东海峪遗址的发掘》,《考古》1976年第6期。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城子崖遗址又有重大发现,龙山岳石周代城址重见天日》,《中国文物报》1990年7月26日。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五莲丹土发现大汶口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2001年1月17日。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文物》1959年第11期。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日照县两城镇等七个遗址初步勘查》,《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3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大汶口续集——大汶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潍坊市博物馆、寿光市博物馆:《寿光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址的考古发掘》,《海岱考古(第八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重椁墓的清理》,《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市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1997年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10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化局:《枣庄建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小荆山遗址调查、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6年第2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章丘市西河遗址2008年考古发掘报告》,《海岱考古(第五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芮城清凉寺史前墓地》,《考古学报》2011年第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3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陕西西乡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发掘》,《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临潼康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临潼康家遗址1987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白水县文物旅游局:《陕西白水下河遗址仰韶文化房址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2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高陵县杨官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9年第7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6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彬县水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9年第3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2013年第7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水队:《陕西西乡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九六一年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第6期。
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1977年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概况》,《考古》1978年第1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8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马桥遗址第一、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县广富林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探》,《考古》1962年第9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崧泽——新石器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十堰市博物馆等:《房县羊鼻岭遗址再调查》,《江汉考古》1998年第2期。
石家河考古队:《湖北省石河遗址群1987年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8期。
石家河考古队:《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石家河考古队:《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一: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考古资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制度》,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四川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委员会文物考古队:《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记略》,《文物》1961年第11期。
宋煊:《跨湖桥遗址建筑遗迹分析》,《〈营造〉 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2010年。
苏秉琦:《晋文化问题——在晋文化研究会上的发言(要点)》,《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考古》1986年第8期。
苏秉琦主编,张忠培、严文明撰:《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苏湲:《黄帝时代——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之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苏州博物馆、昆山县文管会:《江苏省昆山县少卿山遗址》,《文物》1988年第1期。
苏州博物馆、吴江市文物陈列室:《江苏吴江广福村遗址发掘报告》,《文物》2001年第3期。
苏州博物馆、吴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梅堰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东南文化》1999年第3期。
苏州博物馆、吴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吴江龙南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7期。
苏州博物馆、张家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0期。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昆山绰墩遗址》,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孙德海、刘勇、陈光唐:《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孙启锐:《后李文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孙善德:《青岛市郊区发现新石器时代和殷周遗址》,《考古》1965年第9期。
孙守道:《中国史前东北玉文化试论》,载邓聪主编《东亚玉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版。
孙淑云、韩汝玢:《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造技术的研究》,《文物》1997年第7期。
孙周勇:《大青山南麓石城聚落初步研究》,《文博》2000年第5期。
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文化的命名、范围及年代》,《考古》2020年第8期。
孙周勇、邵晶:《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出土石雕研究》,《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4期。
索秀芬、李少兵:《林西水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索秀芬、李少兵、马凤磊:《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第11期。
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分期初探》,《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1期。
索秀芬、李少兵:《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和格局》,《考古学报》2014年第3期。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塔地考古队:《浙江湖州塔地遗址发掘获丰硕成果》,《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9日第1版。
台州市文管会、玉环县文管会:《浙江玉环岛发现的古文化遗存》,《考古》1996年第5期。
汤文兴:《淅川下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9年第1期。
田多:《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粟的出现及其环境背景》,《江汉考古》2018年第2期。
田广金、郭素新:《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田广金、郭素新等:《内蒙古长城地带石城聚落址及相关诸问题》,《北方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田广金:《论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考古学报》1997年第2期。
田广林:《论史前中国东北地区的文明进程——以西辽河地区为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田广林:《中国东北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中华书局2004年版。
田庄:《海岱地区史前城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佟佩华:《海岱地区原始农业初探》,《东方考古(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佟佩华、魏成敏:《章丘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文物报》1994年2月20日第3版。
万全文:《长江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汪宁生:《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文物》1987年第4期。
汪宇平:《内蒙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1961年第9期。
王闯:《兴隆洼文化居室墓的认识考古学分析》,《草原文物》2011年第1期。
王大方:《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6日第1版。
王芬、李铭、靳桂云:《济南市张马屯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2018年第2期。
王芬、宋艳波:《即墨市北阡新石器时代及周代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2007)》,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王海明:《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东南文化》2000年第7期。
王红星:《从门板湾城壕聚落看江汉地区城壕聚落的起源与功用》,《考古》2003年第9期。
王晖:《中国文字起源时代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王惠德:《西辽河古文化丛书——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研究》,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王杰、黄卫东:《湖北枣阳市雕龙碑遗址15号房址》,《考古》2000年第3期。
王劲:《后石家河文化定名的思考》,《江汉考古》2007年第1期。
王来柱:《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辽河流域文明考古发掘和研究个案的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30日第6版。
王明海、张恒、杨卫:《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掘》,《200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王宁远:《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的遗址调查与发掘》,《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5期。
王强:《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磨盘、磨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王世和、张宏彦:《1982年商县紫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文博》1987年第3期。
王守功:《山东章丘市小荆山后李文化环壕聚落勘探报告》,《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
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求是》2020年第2期。
王炜林、张鹏程、袁明:《陕西白水县下河遗址大型房址的几个问题》,《考古》2012年第1期。
王宜涛:《半坡仰韶人面鱼纹含义新识》,《文博》1995年第3期。
王育茜、张萍、靳桂云等:《河南淅川沟湾遗址2007年度植物浮选结果与分析》,《四川文物》2011年第2期。
王震中:《邦国、王国与帝国》,《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王震中:《从复合制国家结构看华夏民族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王震中:《论商代复合制国家结构》,《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3期。
王震中:《夏代“复合型”国家形态简论》,《文史哲》2010年第1期。
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震中:《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王震中:《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王志俊:《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综述》,《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
魏成敏:《章丘市城子崖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4)》,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魏坚、曹建恩:《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初步研究》,《文物》1999年第2期。
魏坚:《试论庙子沟文化》,《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魏京武、杨亚长等:《从考古资料看陕西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
魏女:《从考古资料看史前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东南文化》2002年第5期。
魏兴涛:《仰韶文化东庄类型研究》,《考古学报》2018年第3期。
吴汝祚、杜在忠:《两城类型分期问题初探》,《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吴汝祚:《划城岗遗址中一期墓地剖析》,《江汉考古》1987年第1期。
吴文婉、靳桂云等:《海岱地区后李文化的植物利用和栽培——来自济南张马屯遗址的证据》,《中国农史》2015年第2期。
吴文婉、张克思等:《章丘西河遗址(2008)植物遗存分析》,《东方考古第10集》,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吴小红、张弛等:《江西仙人洞遗址两万年前陶器的年代研究》,《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伍人:《山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及相关问题》,《文物》1982年第10期。
武汉大学考古系历史专业等:《湖北通城尧家林遗址的试掘》,《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
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湖北麻城栗山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0年第4期。
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清水滩遗址1984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8年第3期。
武汉大学随州考古队:《随州西花园遗址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91年第2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临潼康家遗址第一、第二次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5年第1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西安半坡博物馆、渭南市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北刘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6年第1、2期合刊。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夏星南:《浙江长兴县出土一批石犁和石破土器》,《农业考古》1988年第2期。
襄阳地区博物馆:《随州几处古遗址调查》,《江汉考古》1985年第2期。
向绪成:《从关庙山遗址看大溪文化的分期——兼评目前大溪文化的几种分期》,《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
项裕兴、江月兰:《明溪南山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福建日报》2018年1月17日第2版。
孝感地区博物馆:《应城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江汉考古》1989年第2期。
辛岩:《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徐光继:《红山文化的新发现》,《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徐新民:《平湖庄桥坟——良渚墓葬发现数量最多的遗址》,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怡婷、林舟、蒋乐平:《上山文化遗址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徐允信、淮迎社:《我国蚕业起源的重要遗址——山西夏县西阴村》,《北方蚕业》2004年第4期。
徐子峰:《红山文化之“女神”及相关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徐祖祥:《论大溪文化》,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编:《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徐祖祥:《试论大溪文化的变迁》,《四川文物》1997年第1期。
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考古》2004年第11期。
许宏:《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
许宏、方辉、栾丰实:《山东邹平县古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9年第6期。
许宏:《宫室建筑与中原国家文明的形成》,《中国文物报》2012年6月22日第6版。
许宏:《先秦城邑考古》,金城出版社、西苑出版社2019年版。
许顺湛:《临汾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聚落群研究》,《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许顺湛:《郑州西山发现黄帝时代古城》,《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
许玉林、傅仁义等:《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烟台白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7期。
严文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考古》1979年第1期。
严文明:《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有关问题》,《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严文明:《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邓家湾·代序》,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严文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新发现》,《江汉考古》1990年第3期。
严文明:《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杨波:《五莲丹土出土玉器》,《故宫文物月刊》第十四卷第二期,1996年。
杨虎:《敖汉旗西台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杨虎:《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分期》,《文物》1994年第5期。
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杨虎、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2000年第9期。
杨虎、刘国祥、邵国田:《敖汉旗发现大型兴隆洼文化环壕聚落》,《中国文物报》1998年7月26日第1版。
杨建芳:《大溪文化玉器渊源探索——兼论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传播、影响的研究方法》,《南方民族考古》第1辑,1987年。
杨建华:《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杨明洪:《江陵阴湘城的调查与探索》,《江汉考古》1986年第1期。
杨权喜、陈振裕:《宜昌县三斗坪大溪文化与商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杨权喜:《江陵朱家台出土的大溪文化“砖墙”》,《中国文物报》1994年5月22日第3版。
杨权喜:《试论城背溪文化》,《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杨亚长、刘军幸、张明惠、李钦宇、邵晶:《陕西蓝田新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4期。
杨肇清:《略论登封王城岗遗址大城与小城的关系及其性质》,《中原文物》2005年第2期。
姚政权、吴妍、王昌燧、何驽、赵志军:《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植硅石分析》,《农业考古》2006年第4期。
叶舒宪:《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民族艺术》2013年第4期。
宜昌地区博物馆等:《湖北宜昌县清水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
宜昌地区博物馆等:《宜昌中堡岛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宜昌地区博物馆:《宜昌县杨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江汉考古》1984年第4期。
易建平:《从词源角度看“文明”与“国家”》,《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
殷涤非:《芜湖蒋公山遗址调查小记》,《考古》1959年第9期。
尹检顺:《澧县鸡叫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又有新发现》,《中国文物报》1999年6月23日第1版。
尹检顺:《汤家岗文化初论》,《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于嘉芳、安立华:《大地湾地画探析》,《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孙海波、李孝定等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
余杭县文管会:《余杭县出土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陶器刻划符号》,《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余秀翠:《杨家湾遗址发现的陶文剖析》,《江汉考古》1994年第1期。
袁广阔:《洪山庙号墓男性生殖器图像试析》,《文物》1995年第4期。
袁家荣:《湖南道县玉蟾岩1万年以前的稻谷和陶器》,见严文明、[日]安田喜宪《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袁靖:《黄河中游及华北地区距今10000至5000年生业状况初探》,《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原思训、陈铁梅、胡艳秋等:《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九)》,《文物》1994年第4期。
苑胜龙:《“大汶口”人农业状况述略》,《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华容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3辑,1986年。
云梦县博物馆:《湖北云梦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7年第2期。
张弛:《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张弛:《论贾湖一期文化遗存》,《文物》2011年第3期。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张光直:《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张恒、王海明、杨卫:《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30日第1版。
张宏彦:《渭水流域老官台文化分期与类型研究》,《考古学报》2007年第2期。
张江凯:《北庄类型前期的房屋建筑与聚落结构》,载宿白主编《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江凯:《论北庄类型》,载《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敬国:《朝拜圣地——凌家滩》,《凌家滩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张敬国:《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东南文化》1999年第5期。
张敬国、贾庆元:《望江黄家堰遗址发掘成果丰硕》,《中国文物报》1998年5月10日第1版。
张敬国、吴卫红:《含山凌家滩遗址最新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13日第5版。
张敬国、杨竹英:《凌家滩发现我国最早红陶块铺装大型广场》,《中国文物报》2000年12月24日第1版。
张居中、程至杰、蓝万里等:《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植物考古研究的新进展》,《考古》2018年第4期。
张梅坤:《桐乡新桥遗址试掘报告》,《农业考古》1999年第3期。
张松林、高汉玉:《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麻织品观察》,《中原文物》1999年第3期。
张卫英:《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综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张文立:《梭万遗址村落布局初探》,《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张新斌:《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绪球:《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张绪球、何德珍、王运新:《试论大溪文化陶器的特点》,《江汉考古》1982年第2期。
张绪球:《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发现和初步研究》,《考古》1994年第7期。
张绪球:《屈家岭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张学海:《城子崖与中国文明》,载《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版。
张学海:《浅说中国早期城的发现》,载《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版。
张雪莲、仇士华、蔡莲珍等:《新砦—二里头—二里冈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与完善》,《考古》2007年第8期。
张雪莲、仇士华、钟健等:《仰韶文化年代讨论》,《考古》2013年第11期。
张昭要、朱颖浩:《江苏吴江市同里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中国文物报》2004年12月1日第1版。
张照根、姚瑶:《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东南文化》1999年第2期。
张之恒:《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张之恒:《试论大溪文化》,《江汉考古》1982年第1期。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忠培:《窥探凌家滩墓地》,安徽省文物馆研究所:《凌家滩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考古学报》2012年第4期。
张忠培、严文明:《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章丘市博物馆:《山东章丘市焦家遗址调查》,《考古》1998年第6期。
赵辉:《良渚的国家形态》,《中国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赵会军、丁清贤、邓昌宏等:《渑池仰韶遗址1980—1981年发掘报告》,《史前研究》1985年第3期。
赵志军:《探寻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新线索》,《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2日。
赵志军:《仰韶文化时期家耕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社会的建立——鱼化寨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江汉考古》2017年第6期。
赵志军:《植物考古学及其新进展》,《考古》2005年第7期。
浙江省博物馆自然组:《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杭州水田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年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毘山》,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博物馆:《浙江嘉兴吴家浜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3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汇观山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1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考古报告之二——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考古报告之四——庙前》,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考古报告之一——瑶山》,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博物馆:《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第9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钱山漾——第三、四次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盘活了浙江新时期时代文化的分布格局》,《浙江考古新纪元》,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1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家山》,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地里(上册)》,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莫角山遗址1992—1993年的发掘》,《文物》2001年第1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7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文管会:《浙江余杭星桥后头山良渚文化墓地发掘简报》,《南方文物》2008年第3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6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钵衣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10期。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河浜——崧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郑钧夫:《石棚山墓地分期与布局结构研究》,《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6期。
郑小炉:《从龙南遗址看良渚文化的住居和祭祀》,《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
郑云飞、蒋乐平、松井章等:《从楼家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农业考古》2002年第1期。
郑云飞、刘斌、松井章、[日]宇田津彻朗、[日]藤原宏志:《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第3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青台仰韶文化遗址1981年上半年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5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郑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东一城门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9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望京楼二里岗文化城址初步勘探和发掘简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枝江县博物馆:《湖北枝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第2期。
[日]中村俊夫:《用最新型的加速器质量分析装置精确测量C年代》,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澧县城头山——中日合作澧阳平原环境考古与有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物理性能一览表》,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编:《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湖北郧县和均县考古调查与试掘》,《考古学集刊》第4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考古》1983年第3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第4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8—1961年湖北郧县和均县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10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茵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著:《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后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1982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四)》,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武功发掘报告——浒西庄与赵家来遗址》,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灵宝西坡墓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1998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福建博物馆、明溪县博物馆:《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考古》2018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城及宫殿区外围道路的勘察与发掘》,《考古》2004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一九)》,《考古》1992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2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灵宝西坡墓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王嘴西地发掘简报》,《考古》2018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郏县水泉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李楼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94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发现一座仰韶文化中期特大房址》,《考古》2005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湖北枣阳市雕龙碑遗址15号房址》,《考古》2000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湖北枝江关庙山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8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队:《湖北枝江县关庙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1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均县乱石滩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京山屈家岭》,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临潼白家村》,巴蜀书社199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2000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省藤县博物馆:《山东藤县北辛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临朐朱封龙山文化墓葬》,《考古》1990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汶上县东贾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考古研究所等:《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考古研究所、临汾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考古研究所、临汾文物局:《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考古》2003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4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20)》,《考古》1993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队:《山东日照市两城地区的考古调查》,《考古》1997年第4期。
[日]中桥孝博、[日]高椋浩史、栾丰实:《山东北阡遗址出土之大汶口时期人骨》,《东方考古(第10集)》,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年内蒙古托克托县海生不浪遗址发掘简报》,《草原文物》2016年第1期。
周昆叔、赵芸芸:《西吴寺遗址孢粉分析报告》,载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周庆基:《河姆渡人的宗教观念和“凤”的起源》,《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周润垦、李洪波、张浩林等:《2003—2004年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发掘收获》,《东南文化》2005年第3期。
周晓晶:《红山文化玉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年。
朱延平:《关于裴李岗文化墓葬的几个问题》,《考古》1989年第11期。
朱延平:《裴李岗文化墓地再探》,《考古》1988年第11期。
朱羿:《马家窑遗址首次发现成排房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4日第A02版。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加]Garry W.Grawford、陈雪香、王建华:《山东济南长清月庄遗址植物遗存的初步分析》,《江汉考古》2013年第2期。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斯、克雷格·本杰明:《大历史》,刘耀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
[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美]埃莉诺·珀柯·利科克著:《保卫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的美国版导引(一)(二)》,何国强译,《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3期。
[美]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二 外文文献
A.Palmieri,Excavations at Arslantepe(Malatya), 31,1981.
Abbas Alizadeh,,,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6.
Bakker,J.,Kruk,J.,Lanting,A.,& Milisauskas,S.,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wheeled vehicles in Europe and the Near East, 73,1999.
Bashilov,V.A.et,The earliest strata of YarimTepe I, 26(1,2),pp.43-64.转引自Maisels,.London and New York,1990.
Behnam Abu Alsoof,Tell es-Sawwan Excavation(Fourth Season), 24,1968.
Behnam Abu Alsoof,The Excavations at Es-Sawwan First Preliminary Report(1964), 21,1965.
Benham Abu Al-souf,Tell es-Sawwan: Fifth Seasons Excavations(Winter 1967,1968),,1971,Vol.27.
Blackwell,DL.,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ren's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10,2010,(246).
Braidwood,,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3.
C.Leonard Woolley,M.A.,D.Litt,:,The 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1934.
Charvat P,,Routledge,2002.
Chernykh,E.,Formation of the Eurasian Steppe Belt of Stockbreeding Cultures:Viewed through the Prism of Archaeometallurgy and Radiocarbon Dating,,,2008.35(3).
Childe VG.,The Urban Revolution,,1950,21.
Clemens D.Reichel,Tell Hamoukar Annual report 2006,in 2005-2006 ,2007.
Clemens D.Reichel,Tell Hamoukar Annual report 2008,in 2007-2008 ,2009.
Diana Kirkbride,Umm Dabaghiyah 1971: A Preliminary Report,An Early Ceramic Farming Settlement in Marginal North Central Jazira,Iraq,,Vol 34,1972(1).
E.R.Eaton and Hugh McKerrell,Near Eastern alloying and some textual evidence for the early use of arseni cal copper,,Volume 8 No.2,pp.169-191.Taylor & Francis,Ltd.Stable,URL: http://www,jstor.org/stable/1244 25Accessed:31-1O-2017 O5: 41 UTC.
Ferguson R B,,2009.
Frame,L.,: t,2004,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rangipane,Marcella,: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ncient Anatolia,2011.
Frangipane,Marcella,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ised societies in Greater Mesopotamia and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inequality,Meller,H.,Hahn,HP,Jung,R.,and Risch,R.(eds.),,: ,Tagungen des Landesmuseums für Vorgeschichte Halle 14(2016).
Ingo Schrakamp,Irrigation in 3rd Millennium Southern Mesopotamia: Cuneiform Evidence from the Early Dynastic IIIb City-State of Lagash(2475-2315 BC),In Jonas Berking(Ed.),,Berlin: Edition Topoi,2018.
James Mellaart,,New York: Scribner,1975.
Jason Ur,Lamya Khalidi and Salam Al Quntar: Proto-Urbanism in the Late 5th Millennium BC,(),.
Jean-Claude Margueron,,136.
Joan Oates,Augusta McMahon,Philip Karsgaard,Salam Al Ountar&Jason Ur,Early Mesopotamian urbanism: a newview from the North, 81,2007,(313).
Joan Oates.,The Baked Clay Figurines from Tell es-Sawwan,,Vol.28,No.2,1966.
Joan Oates,Choga Mami,1967-1968: A Preliminary Report,,Vol.31,No.2(Autumn,1969).
JohnGarstang,,At The Clarendon Press,1953.
Kaye N.Ballantyne,Mannis van Oven.et.,MtDNA SNP multiplexes for efficient inference of matrilineal genetic ancestry within Oceania,: 6,2012.
Kent.V.Flannery,The Origins of the Village Revisited: From Nuclear to Extended Households,,Vol.67,No.3,2002.
M.Stekelis and Tamar Yizraely,Excavations at Nahal Oren,,1963,Vol.13.
M.E.L.,Mallowan and J.,Cruikshank Rose,Excavations at Tall Arpachiyah,1933, 2,1935.
Marcella Frangipane,A 4th-millennium temple/palace complex at Arslantepe-Malatya,,Vol.23,No.1,1997.
Marcella Frangipane,The Arslantepe“Royal Tomb”:new funerary customs and politi cal changes in the Upper Euphrates valle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14,2008.
Marin Anna Pilloud,:,,,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9.
Mario Liverani,: ,Equinox Publishing Ltd,2011.
Merpert,N.and Muncaev,R.,The Earliest Levels at Yarim Tepe I and Yarim Tepe II in Northern Iraq, 49,1987.
Mitchell S.,Rothman,TepeGawr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2.
Muhly,J.D.,The Beginnings of Metallurgy in the Old World,in ,R.Maddin,Editor,1988,Cambridge: The MIT Press.
Murdock,P.M.,,New York Free Press,1949.p.2.转引自 James Georgas.et.,Functionalrelationships in the nuclear and extended family:A 16-culture study,,Vol.36,Issue 5,2001.
N.Ya.,Merpert and R.M.,Munchaev,The Earliest Levels at Yarim Tepe I and Yarim Tepe II in Northern Iraq,Iraq 49,1987.
Nissim Amzallag,From Metallurgy to Bronze Age Civilizations: The Synthetic Theory,,2004,113.
Oberg,K.,Types of Social Structure among the Lowland Tribes of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55,57(3).
Owen Jarus.,No Family Plots,Just Communal Burials In Ancient Settlement,转引自livescience,http://www.livescience.com/14824-communal-human-burials-ancient-settlement.html[2011-6-29].
P.R.S.,Moorey,The Archaeologi cal Evidence for Metallurg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Mesopotamia,c.5500-2100 B.C,Iraq 44,1982.
Pamela B,Olga Soffer,Bohuslav Klima,et al.,The Origins of Ceramic Technology at Dolni Vestonice,Czechoslovakia, 246,1989.
Pinhas Delougaz,Harold D.Hill,and Seton Lloyd,,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
Radivojevic,M.,et al.,Tainted ores and the rise of tin bronzes in Eurasia,c.6500 years ago,,2015.87(338).
Radivojevié,M.,et al.,On the Origins of Extractive Metallurgy: new Evidence from Europe,,2010.37(11).
Rana özbal.,Tell Kurdu Excavations 2001,Anatolica ⅩⅩⅩ,2004.
Richardson S.,: , & ,2012.
Robert J.Braidwood,Matarrah: A Southern Variant of the Hassunan Assemblage: Excavated in 1948,,Vol.11.No.1,1952.
Roberts,B.W.,C.P.Thornton,and V.C.Pigott,Development of metallurgy in Eurasia,,2009,83(322).
Safar Mustafa and Lloyd,Eridu,:,1981.
Seton Lloyd,Fuad Safar and Robert J.Braidwood,Tell Hassuna Excavations by the Iraq Government Directorate General of Antiquities in 1943 and 1944,,Vol.4,No.4,1945.
Stephanie Rost,..,Wiley Periodi cals,Inc.,Volume 4,September/October 2017.
Steward,J.H,and Faron,L.C,,New York,McGraw-Hill,1959.
Ur J,Karsgaard P,Oates J.,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 Early Mesopotamian Urbanism:The Tell Brak Suburban Survey,2003-2006,Iraq,2014.
Ur,Jason,Lamya Khalidi,and Salam Al Quntar,Proto-urbanism in the late 5th millennium BC: survey and excavations at Khirbat al-Fakhar(Hamoukar),northeast Syria,,2011.
Ur.Jason,Philip Karsgaard,and Joan Oates,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 Early Mesopotamian Urbanism: TheTell Brak Suburban Survey,2003-2006, 73,2011.
Yalçin,Ü.,Ancient Metallurgy in Anatolia,in Ancient Mining in Turkey and Eastern Mediterrannean, 2008,Ü.Yalçmn,H.Özbal,and G.Pasamehmetoglu,Editors.2008,Ankara: Atlm University.
Yoffee,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置顶
版权所有: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