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崔艳红
2021-02-01
978-7-5203-7409-5
231千字
气象灾害 灾害防治 经验 国外
本书从气候灾害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两方面来阐释国外治理气候灾害的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方面纵览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应对气候灾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应对沙尘暴、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治理域市雾霾、新加坡应对城市内涝以及美国等国应对台风等,以期借鉴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了国外应对气候灾害的最新理念和措施,如城市雨洪管理、巨灾债券、能源立法、碳交易市场等。另一方面,从国际合作和国家治理两个层面研究国外气候变化治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新动态和新举措,国际合作层面主要包括国际气候治理中联合国主导的历次气候大会情况、《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影晌以及各个国家、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国家治理层面主要研究德国、美国等在气候变化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有效措施。此书通过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在气候灾害应对和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包括其法律建设、政策措施和发展动态,以期推动我国气候灾害应对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刘行玉
2019-04-01
978-7-5203-4367-1
334千字
区域地理 研究 中国
本书是关于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学。作为融合历史人类学与都市社区研究的尝试,本书借鉴人类学“地志学转向”对世界物质性的关注,运用“地景制作”的概念,通过城市整体空间及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与家园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一座城市的地志脉络,探讨了其中的权力、文化与历史。基于城市地景制作的历史实践,归纳出空间支配的不同类型:帝国晚期的“象征支配”,改革开放之前的“总体支配”,当下的“生命支配”。最后探讨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转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社会实践》调研团 徐晋涛 蒋少翔 刘士磊
2021-06-01
978-7-5203-7948-9
251千字
农村调查 调查报告 吴堡县
村庄,其表象是农户的聚集居住单位;其内涵是农户的经济合作单位、社交网络单位、血缘延续单位和文化传承单位。因此村庄也是乡村调查的基本单位。本书基于对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的家乡——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辛庄村的实地调研,细致描述了中国农村的家庭结构、亲属网络、财产继承、日常生活、农业生产、非农就业等家庭基本特征,以及村办企业、贸易信贷、土地制度、乡村治理等乡村基础制度,旨在向读者展示中国农村文化、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蛛丝马迹。
桑才让
2016-10-01
978-7-5161-9063-0
256千字
藏族地区 移民安置 研究
本书以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为例,紧紧围绕藏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移民工程实施,首次将藏区生态移民问题置于多学科的维度,在阐述实施藏区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梳理和总结生态移民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藏区生态移民的补偿机制、后续产业发展、文化调适、社会适应性、社会保障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思路和政策建议。本书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新颖性,对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实践和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彭铭刚
2018-08-01
978-7-5203-2964-4
200千字
污染防治 研究 中国
本书以重点城市的工业污染治理支出为指标研究市级政府污染治理行为的逻辑,发现污染治理支出并非呈现正态分布和渐进式的增长,而是表现出一种“间断均衡”的特征。已有理论不足以解释以上现象,本书提出解释力更强的分析框架--“制度结构与决策者注意力”。首先,决策过程阻力和决策者注意力限定构成了制度结构因素,使得治理支出变化长期处于停滞或微调,因而环境议题不受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其次,决策者环保注意力促使市级政府污染治理支出出现比预期更多的间断性的大幅度增长。本书认为决策者注意力转移的推动因素与制度结构因素是相互较量,进而影响污染治理的行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