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翁贺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阿图罗·埃斯科瓦尔:《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汪淳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美]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路扬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美]艾兰:《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杨民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美]安东尼·奥罗姆:《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陈向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法]法莫娜·奥祖夫:《革命节日》,刘北成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苏]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澳]薄大伟:《单位的前世今生: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法]布尔迪约、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邢克超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蔡翔:《革命/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锋:《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子龙:《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邓天翔:《行程纪略》,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
[美]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抗争政治》,李义中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美]査尔斯·蒂利:《欧洲的抗争与民主》,陈周旺、李辉、熊易寒译,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
东昌府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东昌老街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士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英]弗思:《人文类型》,费孝通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古塔、弗格森:《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骆建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张海洋、王曼萍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丹麦]克斯汀·海斯翠普主编:《他者的历史: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制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胡春焕:《北京的会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美]华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罗荣渠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英]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柯必德:《天堂与现代性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何方昱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李华锋、董金柱等:《英国工党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李泉、王云:《山东运河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李泽厚:《说巫史传统》,(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9年版。
聊城地区文化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西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美]流心:《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谱系》,常姝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罗澎伟:《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江溶、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支配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美]W.J.T.米切尔:《风景与权力》,杨丽、万信琼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法]马塞尔·莫斯:《论馈赠》,卢汇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皮明麻:《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英]埃文思-普里查德:《努尔人》,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西蒙·沙玛:《风景与记忆》,胡淑陈、冯樨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王业农、周卫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美]詹姆斯·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上卷),谢维扬、俞孟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孙中山:《建国方略》,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汤芸:《以山川为盟:黔中文化接触中的地景、传闻与历史感》,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田先红:《治理基层中国:桥镇信访博弈的叙事(199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法]爱弥儿·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法]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汲喆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王敏、魏兵、江文君:《近代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英]王斯福:《帝国的隐喻》,赵旭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张箭飞、赵红英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德]卡尔·A.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徐式谷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埃里克·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赵丙祥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加拿大]西佛曼、格里福:《走进历史田野:历史人类学的爱尔兰史个案研究》,贾士衡译,麦田出版社1999年版。
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张浩、张升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
[日]小川环树:《论中国诗》,谭汝谦等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徐艳梅、于国丽:《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叶显恩:《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
[美]伊沛霞、姚平:《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张聪、姚平:《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张婧磊:《新时期文学中的创伤叙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美]张鹂:《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袁长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张振声等:《聊城地区政权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政协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史资料委员会:《东昌望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2003年版。
中村圭尔、辛德勇:《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共聊城地委组织部、中共聊城地委党史办公室:《东昌人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周嘉:《共有产权与乡村协作机制:山西“四村五社”水资源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朱晓阳:《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2009)》,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主义与微观主义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Bray,Davi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Duncan,J.,,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Geertz,Clifford,,New York:Basic Books,1973.
Harris,Marvin,,New York:Thomas Y.Crowell.1968.
Harvey,David,,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Ltd,1985.
Hirsch,Eric,and O' Hanlon,Michae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Holston,Jam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Igold,Tim,,New York:Routledge,2003.
Leach,E.R.,,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77.
Lefebvre,,Oxford:Blackwell,1991.
Low,Setha M.,and Lawrence-Zunigais,Denise,,Wiley-Blackwell,2003.
Milton,Ka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Rabinow,Paul,,Cambridge:MIT Press,1989.
Redfield,Rober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Sauer,Carl,,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25.
Stewart,Pamela J.,and Strathern,Andrew,,Pluto Press,2003.
Wen-hsin Yeh,,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8.
曹现强、张福磊:《空间正义:形成、内涵及意义》,《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
常倩:《赢利性上访、赢利性经纪与基层社会参与》,《东南学术》2012年第3期。
陈柏峰:《农民上访的分类治理研究》,《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
陈锋:《从抗争政治、底层政治到非抗争政治:农民上访研究视角的检视、反思与拓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陈其芳:《略论近代城市发展的条件与动力:对杭州近代城市化的剖析》,《城市史研究》2000年第Z1期。
陈倩:《施坚雅的中国城市研究学术思想》,《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第3期。
陈勇:《儒家义利观辨析》,《长白论丛》1996年第6期。
成一农:《清代的城市规模与行政等级》,《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邓广:《山东解放区的农村财粮征收(1946—1949)》,《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1期。
杜正贞:《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方怡洁:《云南和顺地景中的国家象征民间化过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桂华:《农民上访的类型及其变化机制探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丹麦]柯尔斯顿·哈斯特普:《迈向实用主义启蒙的社会人类学?》,朱晓阳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韩秀桃:《中国古代礼法合治思想在基层乡里社会中的实践》,《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何林福:《论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第2期。
何其颖:《鼓浪屿租借与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社会》2006年第2期。
何一民:《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云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从政治中心优先发展到经济中心优先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何一民、谢放、王笛:《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洪长泰:《空间与政治:扩建天安门广场》,《冷战国际史研究》2007年第10期。
侯佳彤:《明清私家园林的人文情怀》,《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
胡正恒:《历史地景化与形象化:论达悟人家团创始记忆及其当代诠释》,《宽容的人类学精神:刘斌雄先生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8年版。
黄应贵:《人类学对于空间的研究》,《中国民族学通讯》1990年第27期。
金其桢:《论牌坊的源流与社会功能》,《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靳薇:《人类学关注艾滋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景军:《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兰林友:《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人类学研究:社会文化行为的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李德英:《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社会生活:以近代城市公园为例》,《城市史研究》2000年第Z2期。
——:《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史林》2003年第1期。
李华锋、董金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8月13日第6版。
李路路:《“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李祖佩:《农民上访:类型划分、理论检视与化解路径》,《中州学刊》2012年第5期。
林开世:《风景的形成与文明的建立》,《台湾人类学刊》2003年第2期。
鲁西奇、马剑:《城墙内的城市?中国古代治所城市形态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
——:《空间与权力: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政治文化内涵》,《江汉论坛》2009年第4期。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吕绍坤:《近代大连自由港制度的实施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3期。
宁欣:《街:城市社会的舞台:唐宋城市变革中的线形空间》,《文史哲》2006年第4期。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学术月刊》2006年第5期。
潘卫国:《近代上海口岸市场对内地市场的辐射和制导》,《学术月刊》2004年第12期。
裴玉娜、温亚斌:《浅谈光岳楼的修缮与文化遗产保护》,《住宅科技》2012年第5期。
任放:《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日]斯波义信:《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唐晓峰、黄义军:《历史地理学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中国改革报》2006年4月25日第4版。
唐力行:《从碑刻看明清以来的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汪青松:《对外贸易与近代天津市场》,《城市史研究》第21辑。
王笛:《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1期。
王铭铭:《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的自白(下)》,《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魏宪朝、李东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多维探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
王德福:《政策激励型表达: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一个分析框架》,《探索》2011年第5期。
王晓林、吴吉远:《清代保甲制度探论》,《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
王晓升:《“公共领域”概念辨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王云、李泉:《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文献》2004年第1期。
隗瀛涛、田永秀:《近代四川城乡关系析论》,《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
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6期。
吴冠军:《生命政治:在福柯与阿甘本之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美]萧凤霞:《反思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学刊》2009年第2期。
萧功秦:《后全能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
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学术月刊》1998年第8期。
徐柳凡、吴月红:《自开商埠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徐勇:《现代化进程的节点与政治转型》,《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3期。
许檀:《清代中叶聊城商业规模的估算: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杨念群:《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杨锐:《“风景”释义》,《中国园林》2010年第9期。
叶涯剑:《城市时代的知识探索:197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都市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于建嵘:《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第1期。
张光直:《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文物》1985年第2期。
张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商业活动探究》,《艺术百家》2018年第1期。
张兆林、束华娜:《基于文化自觉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美术观察》2017年第6期。
张佩国:《从社区福利到国家事业:清末以来乡村学校的公产及经费来源》,《学术月刊》2015年第10期。
——:《整体生存伦理与民族志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历史活在当下:“历史的民族志”实践及其方法论》,《东方论坛》2011年第5期。
——:《作为整体社会科学的历史人类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张雯:《剧变的草原与牧民的栖居:一项来自内蒙古的环境人类学研究》,《开放时代》2010年第11期。
——:《近百年以来环境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周大鸣、李陶红:《中国都市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反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1期。
周群、刘和旺:《晚清湖广总督在汉口市场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探析》,《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英]朱里安娜·普拉托:《从地方到全球:都市人类学的重要性》,《中国民族报》2009年8月14日第6版。
庄友刚:《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Assmann,Jan,“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New German Critique”,No.65,/,1995.
Guha,Ranajit,“The Small Voice of History”,in Shahid Amin and Dipesh Chakrabarty eds.,,Oxford and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Hastrup,K.,“All the World's a Stage The Imaginative Texture of Social Spaces”,,2004,7(3).
——,“Social Anthropology:Towards a Pragmatic Enlightenment?”,,2005,13(2).
Johnson,“City-God Cults in T' ang and Sung China”,,1985,No.2.
Li,Zhang,“Contesting Spatial Modernity in Late-socialist China”,,2006,47(3).
Madsen,Richard,“The Politics of Revenge in Rural China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In ,ed.Jonathan N.Lipman and Steven Harrell,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
Wirth,Louis,“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1938.
明万历《东昌府志》。
清嘉庆《东昌府志》。
清宣统《聊城县志》。
清康熙《聊城县志》。
明万历《东昌府志》。
清光绪《聊城县乡土志》。
清康熙《嘉兴府志》。
《临清县志》。
《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水经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元史》,卷九十三《食货志一》。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聊城市档案馆档案资料。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资料。
政协山东省聊城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聊城文史资料》(七辑)。
政协聊城县委员会步云阁学习组:《聊城野史杂志》(1981—1983)、《聊城乡土资料》(十四期)。
李颖:《古城已作古:山东聊城历史文化名城调查》,《中国文化报》2013年3月1日第一版。
王帅:《聊城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整改复查迎检调度会》,《聊城日报》2014年4月1日。
张健、苑辛:《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古城回眸看拆迁》,《聊城日报》2014年9月23日第一版。
陈锋:《机会主义政治:北镇的治理实践与分利秩序》,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申端锋:《治权与维权:和平乡农民上访与乡村治理(1978—2008)》,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史晓玲:《明清时期聊城商业发展与城市变化》,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高文秀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79174665_6_1.html。
吴云涛个人笔记、手稿:《聊城琐记》(1958)、《聊城旧闻》(1991二十五卷本)、《东昌野史》(1992)、《东昌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