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张明 王碧珺
2018-10-01
978-7-5203-3224-8
246千字
海外投资 权益保护 调查研究 中国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然而各种投资受挫甚至失败的案例也频繁发生。全面总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利益,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分析海外利益保护的相关理论,中篇着重分析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下篇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团队在2016年和2017年进行实地调研的直接成果。本书作者提出了保护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利益的具体建议。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8-03-01
978-7-5203-4157-8
181千字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
本刊围绕中国—东盟研究领域,重点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致力于中国-东盟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的有机融合,一年四辑(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辑设置了特稿、国别研究、政治政策、会议与文献等栏目,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与展望,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王辉耀 苗绿
2018-12-01
978-7-5203-3690-1
280千字
改革开放 关系 企业发展 研究 中国
中国企业优选化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历经起步阶段、探索徘徊及快速发展,诞生出华为、联想、三一重工等一批走向优选的有名企业,然而一连串凯旋高歌者名单背后,折戟沉沙者亦不在少数。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优选化也将迈入新阶段。因此,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节点,对中国企业优选化的回顾总结,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优选化智库(CCG)已经连续多年出版企业优选化蓝皮书中英文版,积累了3000多个企业优选化案例,是企业优选化领域的很好不错研究机构。本书将按时间顺序,梳理中国企业优选化的历史进程,聚焦中国企业优选化的几个关键历史节点,以丰富生动的企业“走出去”案例加以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全景再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如何改写优选公司版图,并对“一带一路”、“优选化与逆优选化”等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优选化的未来进行新的展望。
康珂
2017-10-01
978-7-5203-0535-8
254千字
产业结构调整 研究
本书跳出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以奥地利学派知识分立、市场过程、企业家、动态效率等理论为分析工具,以一个新的思路,从一个更贴近真实市场运行的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市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机理之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问题是“知识问题”,论证这一问题只有在竞争性市场过程中通过价格机制对企业家的激励、促进企业家发现才能得以解决。这一过程不存在“市场失灵”,也是政府无法模拟和替代的。竞争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发现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价格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使用知识的有效制度。政府可在制度供给、公共产品、稳定预期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增进市场机能,而不宜干预结构调整的市场过程。通过重新考察和评价日本“二战”后各时期的产业政策,指出日本成功的原因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市场主导;产业政策的作用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本书弥补了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调整机制进行深入学理性分析较少的缺陷,有助于澄清人们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为中国反思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刘冬
2021-05-01
978-7-5203-8432-2
85千字
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合作 中国、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差别巨大,资源要素在各国分布存在高度不平衡性决定了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时,必须根据阿拉伯国家的具体情況,甄选和确定重点合作国家与重点推进产业。首先,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部门,尽管劳动力充裕程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力供给价格是相关部门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条件,然而,文化、教育、劳动习惯等难以量化的非经济因素也会对劳动生产效率施加重要影响,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与心理距离较远的现实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企业管理当地员工的困难,因此,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部门,中国应当依据“产品距离”理论,甄选已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发展上展现出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作为重点合作囯家,并且选择与东道国优势产品包含相似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部门作为重点推进的产业部门。其次,在资金密集型工业制造业部门,由于相关产业对电力供给价格高度敏感,且频繁遭受国际贸易摩擦,中国应当选择电力供给有保障且与欧盟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作为重点合作国家,并且选择那些频繁与欧盟发生贸易摩擦、产业链相对较短的制造业部门作为重点推进的产业部门。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