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共 8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国际协调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贺铟璇

    2018-10-01

    978-7-5203-3182-1

    173千字

    25

    货币政策 研究 中国

    全球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随着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和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增长,经济开放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经济情况。全球化趋势对货币政策赖以操作的金融环境产生了强大的作用,进而对各国中央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然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作为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就必须从全球化角度去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将基于国内的需求管理上升到基于全球的需求管理,从基于国内的政策设计上升到基于全球的政策设计。在全球化需求管理下,货币政策的调控变得更复杂、更广泛、更困难,一国的中央银行必须正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一方面,国内的政策必须考虑到经济开放的影响,货币政策既要维持经济的内部均衡,又要保证经济的外部均衡。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内外均衡时的效率不同,不同的政策搭配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政策的国际协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由于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一国的货币政策不会有溢出效应,同时本国的货币政策也很少受到外国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各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一个经济对外开放的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本国的政策会对外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哪些影响,国外的货币政策又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本书首先界定了研究的范畴,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概念出发,明确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概念的界定以及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其次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目标、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形式、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模式以及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原则。从中央银行的角度,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本书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进行了分析。本书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的现状。从米德的相互依存理论入手,介绍了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以及哈马达模型、两国博弈模型等,并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方案理论、货币政策的逆效合作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书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来自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是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影响的趋势以及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产出存在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主要是一种短期的影响,集中在前3个月,在3—8个月的时间里,脉冲值围绕0上下波动;而在8个月之后,基本上没有影响。从影响方向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即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中国产出的短暂增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中国产出的短暂减少。(2)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当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会上升,这种上升在前3个月达到峰值,之后就逐月下降,但是,这种正的影响在长期一直存在。(3)美国货币政策冲击通过政策渠道传导溢出效应,这里的政策渠道有两层含义,分别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本书的研究显示,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利率有正向的影响,脉冲值在4个月达到顶峰,在10个月后基本稳定。从影响的方向来看,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是正向的,即美国加息,中国也会随之加息。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存在正向的影响,脉冲值在7个月达到顶峰。这意味着当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反而是上升的。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检验结果发现,虽然中国实行的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策略,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并不强。中央银行的国内净资产变动的波动率和国外净资产变动的波动率之间负的相关性在大幅度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一种被动调整。(4)美国货币政策冲击通过贸易渠道传导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对中国的进口存在一个正向的影响,维持期达到了16个月。在存在影响的16个月中,脉冲值虽然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波动是比较剧烈的。从影响的方向来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出口存在正向的影响,在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的出口会减少;在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出口会增加。来自美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峰值出现在第4个月,然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维持期达到了20个月。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净出口产生一个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负向的影响维持期为3个月,3个月之后的影响就是正向的。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中国的净出口,其紧缩的货币政策在3个月内会使中国的净出口减少,而3个月后会使中国的净出口增加。(5)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产生一个负向的影响,即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资产价格收益率的下降,而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导致中国资产价格收益率的上升。这种影响的维持期限大约为20个月,峰值出现在第3个月。(6)在三种影响渠道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政策渠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产价格渠道,最后是贸易渠道。在贸易渠道中,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对出口的影响又大于对进口和净出口的影响。关键词:货币政策 国际协调 溢出效应

  • 贸易投资开放、汇率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毛日昇

    2017-03-01

    978-7-5203-0071-1

    308千字

    16

    国际贸易 投资 人民币汇率 汇率波动— 研究 中国

    本书从三个方面总体上论述贸易开放和人民帀汇率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篇主要关注贸易投资开放与产业升级问题,由于当前正处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关于贸易投资开放如何影响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问题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为了具体地考察这一主题,本书主要从外资进入对国内产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国际比较以及外资渗透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分布特征变化的角度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第二篇主要关注贸易投资开放、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用及其分析。作为一个人口和劳动资源相当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就业和工资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实现收入增长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贸易投资开放、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影响作用:一是贸易开放和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就业与工资增长的拉动和外溢效应;二是贸易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市场的转换和流动的总体影响作用;三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和论证。第三篇主要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和外资流动的影响。

  • 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0

    REPORT OF COUNTRY-RISK RATING OF OVERSEAS INVESTMENT FROM CHINA(CROIC-IWEP)(2020)

    张明 王碧珺

    2020-06-01

    978-7-5203-6669-4

    178千字

    29

    海外投资 风险评价 研究报告 中国 2020

    这是《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连续七年发布的最新版本。本报告从中国企业和主权财富的海外投资视角出发,构建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五大指标,共42个子指标,涵盖114个国家和地区,量化评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报告新增汇率波动性指标,增加57个样本国家,采用缩尾处理方法规范异常值处理流程。从总体评级结果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基础较好,政治风险较低,社会弹性较高,偿债能力较强,整体投资风险低于新兴经济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级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风险水平低于整体水平,中等风险国家居多。

  • 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

    FINANCIAL SECTOR'S GROWTH IN CHINA: CONTRIBUTIONS TO GROWTH AND RISKS

    何德旭 王朝阳 汪川 王振霞 高广春 李超 汪红驹 李原

    2017-06-01

    978-7-5203-0564-8

    125千字

    13

    金融事业 经济发展 研究报告 中国

    2015年以来中国金融业表现出高增长态势,这种高增长是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匹配、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与监管改革相对滞后不协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与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相结合等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的这一轮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本报告以金融业的统计口径和增加值核算方法为基础,分别从货币因素、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国际比较等视角入手,探究中国金融业髙增长的逻辑链条,阐述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金融高增长背后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

    2015-11-01

    978-7-5161-7177-6

    212千字

    28

    上市公司 企业管理 研究 中国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借助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工具,对如何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如何安排董事会结构以提高公司业绩、公司治理结构对该公司股票的风险以及股价的信息传导效率又有何影响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和热点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体内容包括高管激励体系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关系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相互作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吗、董事会治理,股权集中度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员工因素对收购公司在收购公告期间的异常收益的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与公司所有权结构、中国A股市场公司股权结构和股价同步性研究等。

跳转共17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