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图书详情

首页

英文文献

我的书架

共 2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 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论

    徐兆寿,刘京祥

    2017-05-01

    978-7-5203-0614-0

    189千字

    14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电影改编 研究

    本书探讨的内容是中国自电影兴起之后,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影响,主要是文学改编为电影的问题。上编是以史的方式对百年来文学改编电影史进行梳理,下编是针对一系列长期争执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如何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电影剧本创作队伍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天文学界和电影界面临的时代命题。

  • 跨国想象与民族认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孙燕

    2017-06-01

    978-7-5203-0833-5

    279千字

    11

    电影文化 研究 中国 电视文化

    本书运用多角度、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和美学批评理论,兼用国内结构与国际结构两个层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文化生态、存在的误区及走向世界的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范式和地域性范式的融合视域中思考中国影视的跨同想象与民族认同问题,既有症候分析与描述,也不乏哲理性的思辨,很多观点深刻精辟,富有独创性和建没性,给人以别开生面的印象和启发。作者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视野和理论功底,能够立足于具体的创作实践来展开分析,持论公允,切中肯綮,丰富与发展了本研究领域不少理论观点,许多论断对时下中国影视创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研究

    谢婉若

    2017-06-01

    978-7-5161-8883-5

    263千字

    11

    少数民族 题材 电影 叙述 研究 中国

    本书从叙事艺术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体现出来的叙事文化,由三大部分构成,叙事转向部分分析了多民族国家建构叙事主体到少数民族文化主体的转变;叙事技巧与旨归部分探讨了意象叙事、影像叙事、声音叙事的结构技巧和功能;叙事问题与创新探索部分总结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存在的叙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叙事创新策略。

  • 当代华语青春电影研究:1978—2018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Films (1978-2018)

    杨林玉

    2021-11-01

    978-7-5203-7644-0

    335千字

    18

    电影评论 中国 1978-2018

    本书通过追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青春电影的产生、发展,考察电影空间特性、主题、叙事方式及其与电影产生之外部“语境”的关系,结合作者论、类型研究、叙事学、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等电影理论,剖析当代华语青春电影从以“规训”为主导到以建构“认同”为旨归的过程。规训与认同,也是一体之两面,“规训”最终要让外在“规训”内化为“认同”,而建构“认同”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规训”之目的。华语青春电影的产生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语境,青春电影之“规训”关联着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性主体的形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不同程度地处在现代化进程中,银幕现代性主体的演化表征着时代的变迁。本书试图立足于考察当代华语青春电影的发展、演化,以“规训”和“认同”为理论框架统括三地青春电影的空间构设与主题呈现,探询其中所展现的现代性主体之建构策略,呈现三地青春电影之间碰撞、交流以及逐步汇聚合流的过程,以期从现代性的角度提炼一种基于中国本土讲述的、当代华语青春电影的特质,进而对华语青春电影正在发生的变化、将要面对的问题予以尽量全面、深入的理论展望。关键词:规训 认同 青春电影 现代性

  • 重构之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

    尹鸿,梁君健

    2021-10-01

    978-7-5203-8819-1

    389千字

    10

    电影制作 研究 中国 现代

    本书是《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的姊妹篇,与作者的《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2015年再版)和《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构成了相互关联的“三部曲”,共同成为1990年代到2020年代中国电影30年发展过程完整的备忘、评价、阐释和思考。本书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为大背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代表性作品、创作者和主题类型的年度分析,系统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创作的演变历程。本书力图呈现新世纪不断变化的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关系、中国电影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中国电影的美学系统、中国电影的创作集体构成、中国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的文化取向和类型特征,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改变的动力、过程、逻辑、效果。

跳转共5页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