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梅新林 葛永海
2017-12-01
978-7-5203-1375-9
1188千字
世界文学 地理学 研究
根据“地理学一新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一新文化地理学”以及“文学地理学一新文学地理学”的历史与学理逻辑,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文学地理学”的新命题,以创建“新文学地理学”体系为学术宗旨,以“版图复原·场景还原·精神探原”的“三原”论为理论引领,以概念界说、学科定位、理论建构与方法整合为四大支柱,最终融合为“历史回顾”、“学科理论”、“空间动力”、“研究路径”、“学术关联”五大板块。全书重点围绕“还原一重构一超越一回归”四大环节展开系统论述,力图在“古今一中西”以及学理维度上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集中体现了国际视野、本土情怀、时代精神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对于推进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文学研究的跨界交融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李直飞
2018-01-01
978-7-5203-1152-6
318千字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本书以《小说月报》上的广告为视角,在以往研究现代文学转型的基础上,通过广告透视出一些研究现代文学转型中被遮蔽的因素,初步考查了民国经济、政治、法律、传媒、教育等诸多社会机制对《小说月报》创刊、运行、终刊等的影响,勾勒了作者、编辑、出版商及读者是如何“适应”或突破各种机制的,彰显各种“合力”影响下的现代文学艰难转型。在学界提出民国文学的背景下,本书是民国机制与现代文学研究的尝试。
毕海
2017-11-01
978-7-5203-0959-2
295千字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与文化政治》一书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史卜影响深远的“民族形式”文艺论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中闻现代文学论争与作家文学创作、文化政治建构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内涵和意义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大大扩展了对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和文学批评的理解。本书细致诠释了理论建构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论争、文艺理论构建不但具有文化意义,更能通过文学、文化实践改变文化形态,改造社会生活,影响中国社会发腱进程。本书借鉴了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研究方法,不仅推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文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社会史研究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参照。
朱首献
2019-01-01
978-7-5203-2879-1
309千字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研究
本著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降在中国文论领域中具一定影响力的8个论题,即文艺活动论、文学人学论、文学主体论、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文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文论、重写文学史以及文学史本体问题论、文学史方法问题论等进行研究,分别从史与论两个视角切入当代中国文论的局部流变,进而对之进行深入的探讨,力图从一个侧面勾画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历,史性与当下内涵,一也为读者了解当代中国文论的学科理念、知识结构、演进路径,进而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理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知识学图景。
安裴智
2017-09-01
978-7-5203-0453-5
376千字
作家 访问记 中国 现代
1995年至2010年是时代转型与文化艺术格局急剧嬗变的历史时期,围绕文化全球化、文化地球村的历史语境,形成了种种文化思潮热点、文学艺术焦点与学术研究的亮点。作者沉浮于时代的波峰浪谷,选取30位有代表性的文艺批评家、作家进行访淡,内容涉及社会转型视阈下文学艺术的生态与选择、消费主义语境下当代文化思潮的流变、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共融与互仿、全球化语境下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学热与读经现象、“非遗”保护与传承、韩流文化、“狼图腾”现象、莫言的文学创作等30多个话题。这部访淡集描摹15年来波浪起伏的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记载了王朝闻、周汝昌、蓝英年、莫青等30传文艺家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探寻文学前贤与学术叫时彦精神求索的心路历程,是一部文化访淡视阈下的知识分子心灵史。受访者多是文坛学林的前辈、中坚与栋梁,他们对跨世纪15年中同文化思潮与文学艺术现象的深度解析与梳理,闪耀着思想光芒,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全书视野开阔,风格活泼,轻松展读间可获得知识和思想上的启迪。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