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1910—1932)
《新青年》(1915—1926)
《绣像小说》(1903—1906)
《妇女杂志》(1915—1930)
《新潮》(1919—1922)
《申报》(1872—1930)
1.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陈培爱《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
4.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美]D.布迪 、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邓康延:《老课本 新阅读》,香港天地图书2012年版。
8.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董丽敏:《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范烟桥:《中国小说史》,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
11.范用:《爱看书的广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2.范志国:《中外广告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费孝通:《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7.何勤华、贺卫方、田涛:《法律文化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8.何修猛:《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20.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雷颐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孔庆茂:《林纾传》,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22.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李欧梵:《上海摩登》,毛尖译,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4页。
25.李雨峰:《权利是如何实现的》,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
26.梁启超:《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饮冰室合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
27.刘泓:《广告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8.柳姗的《在历史缝隙间挣扎——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研究》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9.路善全:《中国传媒与文学互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栾梅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2.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秦其文:《中国近代企业广告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34.芮和师、范伯群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5.桑兵:《晚晴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中华书局2008年版。
36.《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7.《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8.邵伯周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39.苏士梅:《中国近代商业广告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孙文清:《广告张爱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42.汤志钧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3.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4.王儒年:《欲望的想象——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5.吴景平、陈雁:《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6.谢晓霞:《〈小说月报〉1910—1920:商业、文化与未完成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7.谢菊曾:《十里洋场的侧影》,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48.徐建生:《民族工业发展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9.徐松荣:《维新派与近代报刊》,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0.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1.张功臣:《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
52.张晋潘:《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3.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
54.张心科:《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5.赵琛:《中国广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6.赵琛:《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57.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年鉴》,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58.周海波、杨庆东:《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9.周林、李明山:《中国版权史研究文献》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60.周伟:《工商侧影——一个世纪的广告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61.朱汉国、杨群等:《中华民国史》第五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曹小娟:《〈小说月报〉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查国华:《谈谈“五四”前后的〈小说月报〉》,《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3.戴景素:《商务印书馆前期的推广和宣传》,《出版史料》1987年第4期。
4.丁帆:《关于建构百年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设想》,《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5.丁文:《〈小说月报〉的“国故”研究与新文学刊物的重心转移》,《学术探索》2006年第4期。
6.丁文:《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云梦学刊》2006年第3期。
7.董瑾:《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的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编辑之友》2006年第4期。
8.董丽敏:《〈小说月报〉1923:被遮蔽的另一种现代性建构——重识沈雁冰被郑振铎取代事件》,《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6期。
9.陈福康:《郑振铎与〈小说月报〉》,《编辑学刊》1989年第2期。
10.董丽敏:《〈小说月报〉革新:断裂还是拼合?——重识商务印书馆和〈小说月报〉的关系》,《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11.董丽敏:《翻译现代性:剔除、强化与妥协——对革新时期〈小说月报〉英、法文学译介的跨文化解读》,《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
12.董丽敏:《翻译现代性:在悬置与聚焦之间——论革新时期〈小说月报〉对于俄国及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13.徐柏容:《回眸〈小说月报〉的创刊》,《中国编辑》 2006年第5期。
14.段从学:《〈小说月报〉改版旁证》,《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3期。
15.顾智敏:《〈小说月报〉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16.郭瑾:《近二十年民国广告研究述评》,《广告大观》2007年第2期。
17.郭彩侠、刘成才:《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从“知识考古学”角度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东方论坛》2010年第6期。
18.寒冰:《中国近代民法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9.甲鲁平:《从文学广告看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0.林贤治:《一种文学告白》,《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2期。
21.《彭林祥:《论新文学广告对文学传播的作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2.彭林祥、金宏宇:《新文学广告的价值》,《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3.彭林祥:《新文学广告作为版本研究的资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24.彭林祥:《新文学广告与作家佚文》,《读书》2007年第1期。
25.彭林祥:《新文学广告与文学传播》,《书城》2007年第11期。
26.孙文清:《中国现代作家的广告实践》,《新闻界》2008年第6期。
27.姜振昌、王良海:《文学广告与广告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广告一瞥》,《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28.李辉:《现代文学广告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1期。
29.王泽庆:《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第2期。
30.金宏宇、彭林祥:《新文学广告的史料价值——以30年代的三个广告事件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4期。
31.黄林非:《2002—2003年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述评》,《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2.张天星:《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3.郑惠生:《“经济”是“文学的品格”吗?——对曹路先生〈文学的经济品格〉》的学术批评》,《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4.韩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杂志研究综述》,《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5.钱理群、国家玮:《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访谈》,《东岳论丛》2008年第5期。
36.白巧燕:《谈广告修辞中的语境意识》,《双语学习》2007年第9期。
37.蒋文琴:《张爱玲作品中的广告艺术》,《市场观察》2010年第9期。
38.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39.金美福:《编辑大师茅盾与〈小说月报〉改革》,《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40.金石:《“广告”一词考略》,《文史杂志》1993年第3期。
41.李红秀:《〈小说月报〉的改革与五四新文学的发展》,《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2.李曙豪:《现代稿酬制度的建立与对发表权的保护》,《出版发行研究》2003年第5期。
43.李文权:《告白学》,《中国实业杂志》 第3年(1912年)第2期。
44.李怡:《“五四”与现代文学“民国机制”的形成》,《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45.李怡:《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文艺争鸣》2011年第7期。
46.李怡:《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第3 期。
47.李子干:《红杏出墙赖春风——〈小说月报〉漫议》,《编辑之友》1992年第2期。
48.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49.刘增杰:《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综合考察》,《河北学刊》2011年第6期。
50.柳珊:《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3期。
51.马林靖:《沈雁冰与〈小说月报〉》,《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8期。
52.马寿:《一个不懂外文的小说翻译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53.茅盾:《影印本〈小说月报〉序》,《文献》1981年第1期。
54.钱理群:《重视史料的“独立准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
55.邱焕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内在统一性及其问题》,《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56.邱培成:《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复旦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57.石晓岩:《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新思路——评〈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
58.苏玉娜:《接受视野中的〈小说月报〉》,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9.孙国钰、于春生:《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的编辑宗旨》,《编辑之友》2008年第1期。
60.孙文清:《张爱玲作品中的广告解读》,《新闻界》2009年第1期。
61.孙中田:《茅盾着译年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62.王萍:《从〈小说月报〉的改革看茅盾的办刊宗旨》,《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第4期。
63.汪家熔:《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史料》2006年第2期。
64.王醒:《编辑大师茅盾(一)》,《编辑之友》1990年第5期。
65.文春英、李世琳、刘小晔、周杨、温晓薇:《“广告”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变》,《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
66.谢晓霞:《“林译”与〈小说月报〉》,《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67.谢晓霞:《编辑主张与改革前〈小说月报〉的风格》,《东方论坛》2004年第3 期。
68.谢晓霞:《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宁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69.谢泳:《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构想》,《文艺争鸣》2008年第7期。
70.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1.杨扬:《持重中的流变——1921年后〈小说月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2.杨义:《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73.殷克勤:《简论〈小说月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74.张旭东:《直面现实人生的文学精神——论茅盾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6期。
75.赵毅衡:《文化批判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28日。
76.朱荣:《〈小说月报〉(1923—1931)对中国古典戏曲的整理与传播》,《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美]埃弗里特·E.丹尼斯:《图书出版面面观》,张志强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法]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美]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鲁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8.[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图,张万娟译,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雷颐、罗检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6.[美]沃纳·赛佛林,[美]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孟颖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7.[日]清水英夫:《现代出版学》,沈洵澧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
18.[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美]韦尔伯·斯拉姆等着:《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20.[美]微拉·施瓦支:《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李国英、陈琼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日]佐藤卓己:《现代传媒史》,诸葛蔚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3.[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美]特里·N.克拉克编:《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6.[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美]黛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9.[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0.[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1.[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加]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德]E.卡西勒:《启蒙哲学》,顾伟铭、杨光仲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6.[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它》,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7.[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38.[美]丹尼斯·K.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陈德民、陶庆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42.[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陈永明等译,岳麓书社1999年版。
43.[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