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韩伟 董佳;庞晨光
2020-06-01
978-7-5203-6676-2
375千字
世界文学 文学研究 文集
本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做讲座的结集。这些讲座涉及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对外汉语等,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热点性和问题性,是对当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一种学术回应和现场问诊,是不同学者学术思想的共和与共振,是中国学术在西外聚集之后向世界学术发出的“中国声音”。
盖光
2018-07-01
978-7-5203-2566-0
505千字
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
生态批评将生态与文学有机联姻,形成文学与生命体验、视点转换及话语表达的特殊研究线路,亦环绕生态有机性而助推文学研究范式转换,借力于复杂性思维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及文学活动的多样性。中国文学传统独具“道生”性缘生点,形成以“天人合和”为运演脉络的生态智慧基础,在悟解自然、文学“艺境”创造,诗性价值,情意韵通,艺术本真及神性魅力的展示等方面与生态批评能形成良好对接,并能建立有机共存的多向整合及融合机制。生态文化、生态美学、人类学、现象学及知识论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优化路径,能够支持、凸显且完备这种“融合”的学理构建。本书共十二章及引言、结语,分理论篇、融合篇、析源篇和构建篇。
张军
2015-03-01
978-7-5161-5684-1
251千字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研究》意在破除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人为分割,将其视为有机整体加以研究并编撰成文学史。本书分为五部分。首先是前言,简述关于文学史、文学史学及文学史学史等概念,述说本书研究的缘起及依据,并概述本书叙述线索和章节布局。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尝试期。此时的文学史主体基本上就是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予以整合,很多文学史的分期仍然是按照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来进行的。本章将对中国近、现、当代以及新时期几个时间界碑的由来予以知识学考察。第二章 2000年前后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收获期。该时期倡导“重写文学史”学者的师辈们多编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他们的文学史主体主要由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部分组成。本时期与“重写文学史”倡导者同代的学者编撰更多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他们以审美的文学史观作为自己的文学史追求,在文学史经典及阐释上狠下工夫,动摇了原来革命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经典的排序和名单。本时期还有学者提出“汉语新文学史”观,但在具体文学史编撰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个文学史概念的优长,这是留给下一个时期文学史撰写者的任务。第三章 近十年来是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震荡期。本时期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对之前“重写文学史”的理念与实践予以了反思,进而提出多样的文学史理念,并予以实践。大致包含几类:第一类是一些学者提出“现代中国文学史”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文学史编撰;第二类是一部分学者开始着力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内在联系,试图将原来断裂开来的文学史链条予以重新锻造,使其成为“通史”;第三类是一些文学史家进行的个人化文学史创新书写;第四类是一些文学史撰写者开始按照“汉语新文学史”理念进行文学史编撰,一些学者在海外华人文学入史方面取得不菲业绩,还有一部分学者以“民国文学史”的主题编撰“中国新文学史”;第五类是一些文学史撰写者为适应不同学生类别或者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而书写文学史,可谓“教学改革型”文学史。第四章 对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予以整体反思,并提出自己建构现代中国文学整体化历史编撰的思路。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西北大学文学院编
2017-11-01
978-7-5203-1084-0
583千字
文艺评论 中国 当代 文集
本书为“中国文艺长安论坛”集,此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传部和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书稿是由此次参会的各位和专家的发言稿和约稿组成,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自信与世界眼光、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中华美学与当代呈现、网络文艺与时代审美。发言者都是中国文联的、文学评论界的知名教授学者。
韩伟
2020-05-01
978-7-5203-6302-0
275千字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文集
本书是一本评论自选集,共分四辑:第一辑“理论的诱惑”主要收录了作者反思与重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几篇论文。这种聚焦问题的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第二辑“民国文学现场”主要收录了作者研究民国文学的四篇论文,回到民国文学发生的历史语境,在历史现场中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第三辑“批评在文学现场”主要收录了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研究。这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问诊与把脉,是一种批评对文学现场的积极介入。第四辑“文学的世界想象”主要收录了作者研究石黑一雄的三篇论文。这是对新获诺奖作家的一种学术回应,也是一种世界文学的中国想象。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