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陈妍
2016-01-01
978-7-5161-8293-2
205千字
建筑 节能 经济政策 研究 中国
从全球范围看,建筑与工业、交通是三大高耗能产业,依据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未来建筑能耗将超过工业能耗。由于节能建筑比普通建筑成本要高,因此建筑节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来主导其发展,但各微观经济主体才是推动建筑节能市场转型的决定性力量。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阶段,建筑能耗将大幅提高,但我国节能潜力很大,建筑节能对于我国的低碳转型十分重要,对于政策的需求也十分紧迫。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建筑节能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微观经济主体,均有强烈的政策需求,要实现建筑节能的社会目标,就必须通过政策设计充分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主动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已经预告了建筑节能未来的获利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开发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而正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体制政策障碍等问题的存在,是微观主体需求建筑节能政策的本质原因。“十一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障碍。建筑节能改变了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利益受损的一方未得到合理补偿,自然就成为建筑节能的阻碍力量。当利益平衡被改变,原有的政策均衡已经不能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对新政策的需求就会产生,因此,障碍只是建筑节能问题的表象,利益冲突才是问题的本质。政策缺失和政策执行不力等政策非均衡因素导致建筑节能发展的障碍。其中,政策缺失的根源在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以税收和贷款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激励政策面临约束;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和自愿性协议类政策工具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包括:法律缺乏强制力、监测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执行不足等体制机制问题。这些问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设计应遵循政策需求与供给均衡、统筹兼顾各主体利益、成本收益有效和政策系统总体协调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可用于指导新建建筑节能政策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设计。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总目标,是在满足相同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以最低成本降低单位面积的建筑物终端能耗。以此为目标进行政策工具选择和实施机制的安排。另外,建筑节能政策不能孤立存在并发挥作用,能源价格改革、节能服务体系、能效标识体系、建筑能耗统计系统是建筑节能支持体系,其快速发展可极大提高建筑节能政策实施效果。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市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通过强制性节能标准让所有新建建筑都达到最低能耗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开发更高节能水平的普通建筑;二是走高端节能建筑路线。第二个发展方向与政府设定的政策目标不一致,政府的初衷是鼓励通过采用简单技术、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建筑节能,而不是走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建筑节能之路。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市场尚未形成的原因是节能建筑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还不能轻松地转化为市场动力,无法激发开发企业、材料供应企业、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建筑节能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有着紧密的利益联结,通过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到政策设计的切入点,可取得好的政策效果。新建建筑节能政策设计应以利益相关主体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差异为切入点。新建建筑节能的社会目标是以低成本实现单位面积建筑物终端能耗降低。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首先要保证所有新建建筑物都符合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节能50%或65%),其次要给提供和购买更高能效水平(节能高于65%)、较低增量成本建筑的微观经济主体鼓励,以帮助其实现市场转型。这样的目标和努力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新建建筑节能政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继续加强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监管。坚持对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范围应由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扩大到中小城市;坚持要把节能性能作为建筑质量验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十二五”期间加强对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性政策的试点工作。建立针对开发企业、建设单位、消费者的税收优惠、贷款优惠政策,并完善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和政府采购制度。(3)完善建筑节能产业链。逐步建立建筑节能材料、建筑节能技术国家标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节能主管部门、科技部门会同标准制定机构分步骤制定建筑节能材料和技术相关标准。首先对主流技术和重点技术制定统一的能效标准;对市场出现的新的集成设备或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提供政策引导,出台指导性的技术政策。(4)将住宅产业化作为国家建筑节能工作的中长期目标。住宅产业化是发展节能建筑的重要路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制造”方式的随意性,才能最终实现建筑节能和绿色的目标。先从试点城市开始,加强住宅产业化联盟,政府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有住宅产业化实践的开发企业先行试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供热计量推行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供热企业,供热企业短期利益因供热计量改革而受损,才是计量收费推进困难的根本原因。费用分摊原则是改造能否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关键。唐山项目为今后的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其中坚持要受益用户承担部分费用,与产品企业合作来筹措部分资金的做法都为后来者提供了可选择的方式。在住房私有化情况下,投融资机制是我国能否规模化开展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的关键。在该项目中,住户既是住房的所有者,又是节能改造的受益者,应该出资参与改造。唐山项目在制定融资政策时就确定合并居民要为节能改造投资的总思路,但因为该项目有国际合作背景,两国政府的资助,居民的投资可以少一些,但是节能改造居民要投资作为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为规模改造制定合适的融资政策奠定了基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设计的主要内容:(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责任主体和资金筹措渠道。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通过对节省的能源费用合理分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领域,鼓励供热企业、建筑节能材料和部品企业、供热计量产品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上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主动参与。(2)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在“十二五”期间,供热计量改革的重点应是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坚持供热计量改造与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同步进行。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十二五”期间供热计量收费的具体方案,颁布相关政策。将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情况作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重点。(3)建设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五大保障体系。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需要在政府监管下通过价格杠杆和能耗评估来实现,具体来说需要五大系统来支持,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系统、能源审计系统、能耗限额标准、阶梯能源价格和公众监督系统。(4)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尽快出台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项目的财税优惠政策和节能融资政策,并积极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服务模式。
年志远
2020-06-01
978-7-5203-6340-2
245千字
国有企业 企业领导 人才选拔 研究 中国
本书系由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5JJD790013)的研究成果。该项目2015年12月9日,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批准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全体成员“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勤奋笔耕”,几经讨论和修改,于2018年4月5日完成研究任务,并于2018年5月5日申请结项鉴定。2018年10月15日,项目通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的鉴定,鉴定证书编号:18JJD154。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也随之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为了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在实践层面上为政府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提供决策参考,本书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综述国内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研究文献。主要综述国有企业经营者概念,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方式,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等研究文献。第二,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一般分析框架。主要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理论依据、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原则、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主体与范围、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标准与制度、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程序、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成本与风险。第三,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主要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历史演进、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现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分析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及其启示。主要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第五,创新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研究。主要内容是,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的建议。本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一,学术价值。一是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发展。本书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的理论研究,具有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特色,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理论的发展。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进行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创新问题,既有利于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发展,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第二,应用价值。一是有利于了解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历史演进、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二是有利于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经验。在分析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若干启示。三是有利于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本书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是划分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历史演进的阶段;概括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国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的启示。尽管本书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疏漏和不足,欢迎经济学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年志远2018年5月5日
胡潇文
2020-10-01
978-7-5203-7326-5
274千字
海外企业 企业发展 研究 中国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斯里兰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在斯里兰卡真实的生存环境,了解当地员工对中资企业的看法,云南大学组织开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和劳动力调查”,对斯里兰卡二十多家中资企业和七百名斯里兰卡员工展开调查,围绕在斯中资企业的建立与引资情况、在斯中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本地化发展的问题与困难、中资企业在斯里兰卡的形象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实施情况、东道国员工的个人经历和家庭情况、职业经历、对中国企业的看法和期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对中国软实力的认可等做了详细问答和数据收集。基于此调查,《企聚丝路:海外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调查(斯里兰卡)》在呈现一手而鲜活的数据的基础上,以量化的方式客观分析了“一带一路”框架下斯里兰卡中资企业的现状、斯里兰卡的营商环境、中斯关系的变迁和影响因素,并对在斯中资企业未来的投资和发展提出建议。
颜爱民,黄东红
2016-08-01
978-7-5161-8667-1
378千字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中国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转型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围绕中小微企业制定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也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在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界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也显不够,尤其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和市场机制角度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更是难得一见。颜爱民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有效地组合政府和学界资源,历时五年,从多角度系统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调查,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和研究,撰写了《中国中西部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研究》一书,取得如此可喜的成果,令人欣慰。据我所知,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系统地研究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专著。该书研究角度新颖,逻辑结构清晰,研究方法规范,论证严密严谨,研究结论可靠,对策建议可行。在我看来,尽管选择的样本只是来源于湖南、江西、广西等中西部地区,选择广东省作为参照样本,但由于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整个政策环境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基本一致性,该书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市场培育和战略谋划,应当说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的出版为我国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专门研究开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的学界同人更加关注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受作者之邀,特作此序。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5月9日于奥地利维也纳
邹春萌
2020-10-01
978-7-5203-7271-8
242千字
海外企业 企业发展 研究 中国
本书将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等领域成熟的研究方法融入问卷设计,试图客观地呈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中资企业经营现状、营商环境。全书共有上、中、下三篇。上篇简要评估2014年以来泰国政经形势;中篇基于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泰国中资企业的投资环境、营商现状、社会责任;下篇以泰籍员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对中资企业的情感认知,并从泰国受访民众的视角,比较分析员工对大国影响力的认知差异,阐述对今后深化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启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