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W.布鲁斯,K.拉斯基:《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7]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8]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Brown and Eckholm.By Bread Alone.Oxford:Pergamon Press,1974.
[10]Sen A.Starvation and exchange entitlements:a general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great Bengal famin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No.1,33-59.
[11]Gasper D.Entitlement analysis:relating concepts and contex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93,Vol.24,679-718.
[12]李实:《阿玛蒂亚·森与他的主要经济学贡献》,《改革》1999年第1期。
[13]Sen A.Ingredients of famine analysis:availability and entitlement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Vol.96,No.3,433-464.
[14]Koopmans T.C.Three Essays on the State of the Economic Science.New York:McGraw-Hill,1957.
[15]Waal A.D.A re-assessment of entitlement theory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 famines in Africa.Development and Change,Volume 21,Issue 3,1990,469-490.
[16]Stephen Devereux.Sen's Entitlement Approach:Critiques and Counter-critiques.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1,Vol.29,No.3,245-263.
[17]Bowbrick P.The causes of famine—a refutation of professor Sen's theory.Food Policy,1986,vol.11,issue 2,105-112.
[18]Baulch B.Entitlements and the Wollo famine of 1982-1985,Disasters,1987,Volume 11,Issue 3,195-204.
[19]S.R.Osmani.Comments on Alex de Waal's Re-assessment of Entitlement Theory in the Light of Recent Famines in Africa.Development and change(SAGE.London,Newbury Park and New Delhi),1991,Vol.22,587-596.
[20]Alex de Waal.A Re-assessment of Entitlement Theory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 Famines in Africa.Development and Change(SAGE,London,Newbury Park and New Delhi),1990,Vol.21,469-490.
[21]Gasper D.Entitlement analysis:relating concepts and context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93,Vol.24,679-718.
[22]Tisdell C.,K.Roy and A.Ghose.Sen's theory of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 of females:an assessment with Indian illustrations,Social economics,policy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No.2.
[23]周月书、杨军:《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因素分析——来自江苏吴江和常熟的问卷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7期。
[2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25]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26]王滨、高明华:《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民间资本》,《岱宗学刊》2005年第9期。
[27]Cassar G.and S.Holmes.Capital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of SMEs:Australian evidence.,2003,(43),123-147.
[28]ZéliaSerrasqueiroandPauloMacasNunes.Areyoung SMEs'survival determinants different?Empirical 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Taylor&Francis Journals,2012,Vol.19(9),849-855.
[29]林洲钰、林汉川:《中小企业融资集群的自组织演进研究——以中小企业集合债组织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9期。
[30]Voordeckers W.and T.Steijvers.Business collateral and personal commitments in SME lending,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Volume 30,Issue 11,3067-3086.
[31]田志鹏、张欢:《美国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甘肃金融》2012年第3期。
[32]Canales R.and R.Nanda.A darker side to decentralized banks:market power and credit rationing in SME lend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Vol.105,No.2,353-366.
[33]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34]Liu J.and D.Pang.Financial factors and comp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transitional China.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9,Volume 30,Issue 2,91-108.
[35]Thorsten Becka,Asli Demirgüç-Kunt and Vojislav Maksimovicc. Financing patterns around the world:are small firms differen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Volume 89,Issue 3,467-487.
[36]Cho Y.J.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86,Vol.18,No.2,191-199.
[37]Woldie A.,J.I.Mwita,J.Saidimu.Challenges of microfinance accessibility by SMEs in Tanzania.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2,Volume 54,Issue 4,567-579.
[38]Cressy R.Why do most firms die young?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6,103-116.
[39]Kalckreuth U.V.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capacity adjustment:evidence from a large panel of survey data.Economica 2006,73,691-724.
[40]Aghion P.,T.Fally and S.Scarpetta.Credit constraints as a barrier to the entry and post-entry growth of firms.Economic Policy,2007,Volume 22,Issue 52,731-779.
[41]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2]杨辉耀:《Walras-Arrow-Debru一般均衡模型》,《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1期。
[43]Schmoller,G.Von.Grundriss der Allgemeinen Volkswirtschaftslehre.Munich and Leipzig:Duncker and Humblot,1900.
[44]North,D.C..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im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359-368.
[45]OECD.The SME Finance Gap:theory and evidence,2006.
[46]刘民权:《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Joseph E.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Vol.71,No.3,393-410.
[48]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49]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50]Laura L.Veldkamp.Slow boom,sudden crash.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5,124,230-257.
[51]Paul Brockman,Ivonne Liebenberg,Maria Schutte.Comovement,information production,and the business cycl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7,107-129.
[52]Zhaohui Chen and William J.Wilhelm,Jr.Sell-Side Information Produc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 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2,Vol.47,No.4,Aug.2012,763-794.
[53]Yu Zhang and Mihaela van der Schaar.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Link Formation in Social Computing System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2,Vol.30,No.11.
[54]Glenn M.MacDonald.Information in Production.Econometrica,1982,Vol.50,No.5,1143-1162.
[55]Kenneth J.Arrow.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Vol.29,No.3,155-173.
[56]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57]巴曙松等:《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2013: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2013年。
[58]闫红波、王国林:《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59]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上海金融》2000年第9期。
[60]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61]刘湘云、杜金岷、郑凌云:《中小企业融资力差异与融资制度创新次序》,《财经研究》2003年第8期。
[62]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63]闫俊宏、徐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第2期。
[64]刘小玄、郑京海:《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65]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66]白雪洁、戴小辉:《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生产效率分析》,《财经研究》2006年第10期。
[67]宫俊涛、孙林岩、李刚:《中国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68]李春顶:《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基于DEA技术的1998—2007年行业面板数据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69]陈静、雷厉:《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DEA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4期。
[70]常亚青:《中国工业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年。
[71]A.D.钱德勒:《大企业和国民财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傅新红、李君、许蕾:《农业科技特派员继续从事特派员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254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6期。
[7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4]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75]冯海发、李准:《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76]严瑞珍、龚道广、周志祥等:《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经济研究》1990年第3期。
[77]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
[78]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79]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80]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81]何广文、冯兴元、郭沛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82]张红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绩效、缺陷与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83]XIE Ping.Reforms of China'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policy option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434-442.
[84]王家传、刘廷伟:《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85]Timothy Besley.How Do Market Failures Justify Interventions in Rural Credit Markets?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4,Vol.9,No.1,27-47.
[86]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87]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0期。
[88]道格拉斯·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0]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10期。
[91]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92]苟春和、秦雨:《农村资金互助社会成为下一个合作基金会吗》,《才智》2013年第25期。
[93]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经济纵横》2010年第6期。
[94]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5]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3)》,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版。
[96]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7]许东江:《中国居民、银行、企业对利率市场化的理性反应——利率市场化发挥积极效应的一种思路》,《世界经济》2002年第5期。
[98]徐忠、程恩江:《利率政策、农村金融机构行为与农村信贷短缺》,《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99]王东静、张祥建:《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
[100]马九杰、吴本健:《利率浮动政策、差别定价策略与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金融研究》2012年第4期。
[101]许承明、张建军:《利率市场化影响农业信贷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信贷配给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10期。
[102]陈鹏、刘锡良:《当前农村金融利率机制是有效的吗?》,《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1期。
[103]张孝岩、梁琪:《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农村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
[104]王卓:《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6期。
[105]许健:《利率自由化的约束及其实践》,《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
[106]Jonas Vlachos and Daniel Waldenstrom.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dustry Growth.Int.J.Fin.Econ.,2005,10,263-284.
[107]Abdul Abiad and Ashoka Mody.Financial Reform:What Shakes It?What Shapes I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Vol. 95,No.1,66-88.
[108]Mark Armstrong and David E.M.Sappington.Regulation,Competition,and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6,Vol.XLIV(June),325-366.
[109]Apanard P.Angkin and Wanvimol Sawangngoenyuang and Clas Wihlborg.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Banking Crises:A Cross-Country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10,10(2),263-292.
[110]格·卡普里奥、詹·汉森、帕·郝诺汉:《金融自由化的利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3期。
[11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12]陈一洪:《试论小微企业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探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113]冬晓:《重在做小微企业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民营、小微金融战略有效延伸》,《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6期。
[114]胡海峰、赵亚明:《专业化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115]陈幸幸、黄长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模型》,《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9期。
[116]Mckinnon,Ronald.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The Bookings,1973.
[117]Shaw,E.Financial Deepening in the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18]R.H.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New Series. 1937,Volume 4,Issue 16,386-405.
[119]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120]闫红波、王国林:《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121]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上)》,《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122]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下)》,《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